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881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7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47探究世界的本质本课考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考查重点: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运动的规律。关注热点:1.通过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分析论证世界的物质性,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的正确性。2.结合“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等事例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为人所认识和利用的。3.结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说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形成和发展

2、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和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

3、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4哲学意义上的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_。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和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_的运动,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和_。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没有发生变化

4、;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_、_和_。【问题思考】1分析什么是客观实在? 2分析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3思考规律与规则、定律能等同吗? 4判断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但是规律是一成不变的。 (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从物质存在的状态上讲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

5、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_与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_,也不能_。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_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_,而不能违背规律。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五、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世

6、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_。2方法论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_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探究一 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但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能作出科学的回答。联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

7、历史上对神创学进行批驳的古今中外著名学者。(至少四个) (2)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科学是怎么回答的? (3)在世界的起源问题上,科学和神学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直击高考(2011江苏单科)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探究二 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嫦娥二号”成功飞天。“嫦娥二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进行了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490N发动机关机,

8、圆满完成了她的第一次近月制动。10月8号、9号顺利完成第二次、第三次近月制动,最终进入距月球1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有人认为,人们能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 直击高考 (2011重庆文综)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

9、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误点一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上个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发现反粒子具有与正常粒子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相反的电荷。(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矫正训练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

10、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误点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吗? 矫正训练2 (2010天津文综)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尊重世界的物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在科

11、幻史诗大片阿凡达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向人们表达了“我们需要一个绿色家园”这一不容辩驳的观点。他在接受未来主义:詹姆斯卡梅隆的生活及电影的作者采访时说:“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彼此联系在一起。我们一直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想过进行回报,现在已到了我们为之付出代价的时候了。”如果你觉得阿凡达中郁郁葱葱的丛林看上去非常熟悉,那不过是因为潘多拉的根就深深地扎在卡梅隆以及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家园地球上。在这部科幻巨制中,他虚构了一颗卫星潘多拉,并为这颗美丽的星球创造一系列让人不可思议的动物、植物以及地貌,所有这一切的创作灵感实际上都来源于我们的地球。探究思考(1)漫画中把“新农村”建成“洋农村”违背了哪些哲学道理

12、? (2)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结合上述有关阿凡达材料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对应训练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作长绳系太阳,向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舟曲属于西秦岭山区,是全国四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之一。此次泥石流

13、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其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以及降水量大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当地一些过度的、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上述材料表明()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裂那些不利的联系A B C D22010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B C D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

14、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2011广西柳州二模)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2011浙江文综)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

15、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B C D6(2011江苏单科)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7(2011苏锡常镇联考)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这一事实告诫我们()A要尊

16、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8(2011昆明月考)“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2011潍坊模拟)2010年10月26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

17、制,为在月球虹湾区拍摄图像做好准备。据此回答910题。9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采用非对称轨道控制技术,有效解决了月球引力场对轨道影响大等技术难题,大大提升了控制可靠度。这充分说明()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C规律是普遍存在的D规律是可以创造的10从27日开始,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相机将为月球虹湾区进行拍照,将获得分辨率高达1米的月面图像,为今后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并实施着陆做好前期准备。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A B C D题 号123456

18、78910答 案11.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12分)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题组题号错题错因哲学的物质概念1、2、3哲学的运动概念4、5、6物质运动的规律7、8、9、10答案 课前

19、准备区一、1.规律物质世界2.(1)古猿劳动(2)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生产方式3.社会物质性4.(1)意识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 二、1.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2.物质物质物质三、1.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2运动根本性质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3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四、1.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2被创造被消灭规律3遵循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五、1.基础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思考1“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2(1)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

20、万事万物的共性。既不能破坏,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的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2)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3)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规律与规则、定律不能等同。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定律、规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主观的。4错误。任何规律都是变化发展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规

21、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结果也不同;规律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课堂活动区探究一 (1)荀子、王充、张衡、范缜、柳宗元、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赫胥黎等等。(2)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是统一的,都有自己的产生、发展过程,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3)从世界观上说,科学和神学斗争的实质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是意识的产物还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或是不可捉摸的观念创造的,或者是人的意识创造的;唯物

22、主义认为,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直击高考 D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探究二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2)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

23、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直击高考 A认识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项错误;地震预警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项片面;地震横波与纵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客观事实,而非预测,B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规律的支配,A项符合题意。本题是判断说明题,解题时重在判断备选项观点的正误。误点一 (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都不过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矫正训练1 B物质不

24、同于物质具体形态,排除A;C缩小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的外延。B正确地说明了物质的内涵和外延。误点二 前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后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前一种观点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辩证法的观点;后一种观点则片面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矫正训练2 A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B说法过于绝对,不选;“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体现了静止是相对的,也说明运动是绝对的;C、D与题意无关。故选A。探究思考

25、1未坚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去搞好新农村建设,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该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与尊重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等。2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对应训练 AB、C的观点与题意不符,D不是

26、哲理。课后练习区1B材料分析了舟曲泥石流的两大原因,其中人为的原因是重要原因,所以,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2C3A李白的诗强调了世界是物质的,故选A。B项说的是物质的含义;C项强调的是世界是可知的;D项属于辩证法。4A题目中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A项符合题意。B、D都是唯物主义观点;C项是诡辩论的观点。5B每天海水都有盐分的进入和流失,注入量和流失量互相抵消,也没有质的变化,所以不符合题意。盐分的进入和流失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的表现,符合题意,故选B项。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最好采用排除法。6A“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

27、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7A8D9B规律是不能改造和创造的,A、D错误;材料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B排除C。10A11.学生作业展示规范得分(1)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4分) (2)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运动

28、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4分) (3)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既要反对脱离运动讲静止,也要反对脱离静止讲运动。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既要保持基本方向和思路的不变,又要坚持在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4分)老师现场批阅思维要辩证该生思维不够辩证,只回答了运动与静止的相互区别,而忽略了二者的相互联系,所以失去了一个要点的分值。规范答题要求考生思维要辩证,要全面,尤其是辨析类题目和关系类题目。对于辨析题既要找到其观点的合理之处加以分析,又要找到其不合理之处加以分析。对于关系题,既要看二者之间的区别,又要看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做到思维辩证。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