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5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0道小题,1-16每小题2分,17-80每小题1分,共计9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缗侯,“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当时A. 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B. 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C. 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D. 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邑大於翼。翼,晋君
2、都邑也。”可知,晋昭侯分封成师于曲沃,翼城则是当时晋国的都城,可是曲沃却比翼城繁华庞大。这就为以后埋下了隐患。据材料“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缗侯,尽并晋地而有之”可知晋武公伐翼灭晋,列为诸侯,取代了原来晋国的君主,小宗驱赶大宗这也是春秋礼坏乐崩的标志,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转型,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发生在晋国的内乱,没有涉及兼并战争,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发生在晋国王室的内乱,没有涉及地方,D错误。【点睛】“曲沃代翼”开始说起曲沃是当时晋国小宗的文侯的弟弟城市的封地,而翼城则是当时晋国的都城,可是曲沃却比翼城繁华庞大。这就为以后埋下了隐患。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於翼。翼,晋君
3、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2.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A. 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B. 监察制度由此建立C. 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D. 专制皇权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绳愆纠缪”,意思为“改正过失,纠正错误”;联系材料“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可知,明代仁宗皇帝是要求他们四人帮助皇帝来监督官员,以纠正官员的错
4、误及过失,由此判断D正确;据所学可知,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是掌握是掌握实权的行政机关,而不是皇帝顾问机构,A错误;据所学可知早在秦朝就已经设立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户、兵、刑、工其他部门,更没有体现各部权力制衡,C错误。3.新唐书文艺列传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下列作品符合材料所描述的书法家创作风格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草书的特点是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呼叫狂走”“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体现出书法家纵情写意的特点,材料中“张颠”是指唐朝时期草书家张旭,C属于
5、草书,符合题意;A是行书;B是小篆;D是楷书。4.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A. 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B. 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 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D. 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 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
6、,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可知西方商品面粉、火腿、奶酪、饼干等涌入上海市场,故A正确;据材料是“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 登载广告,而不是民族资本企业,B错误;据材料没有看出近代广告业是由此开始的,C错误;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洋商品涌入上海市场,因此D片面。5.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 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 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
7、“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等信息可知,用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来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有利于动员民众参加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D正确;据上分析这是资产阶级狭隘的民族观,革命派的斗争策略,不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A错误;据材料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可知,没有明确反帝,而是斗争矛头指向了满清政府,故B表述不当;据材料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可知,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C错误。6.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
8、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A. 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B. 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D. 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的主张过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理性批判,B正确;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C错误;材料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对
9、西方文明的态度,D错误。7.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发起并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农民协会是工农苏维埃政权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此开辟C.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D. 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等信息可知,这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纠纷,避免过激行为而有效维护下层民众利益,因此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提供了借鉴,C正确;据材料“国民革命
10、时期”可知,农民协会应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不是工农苏维埃政权,A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错误;据材料是“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等信息可知,这是通过农会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没有体现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D错误。8.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A. 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B. 开始纠正党
11、内“左”倾错误C. 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D. 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陈云在中共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可以看到,仍然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但是对苏联经济模式在进行有益探索,因此D符合题意;据材料1956年9月可知,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错误;据材料中共八大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并没有纠正党内左倾错误,B错误;据上分析可知仍然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因此C错误。9.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
12、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当时A. 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B. 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 美国改变对华“孤立”政策D. 在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推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信息可知,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要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要支持中国来牵制苏联,故A正确;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都应是从自身出发,因此B说法错误;据材料“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推毁,致苏联
13、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可知,这是美国开始认识的问题,没有涉及执行改变,C错误;据材料不能明确显示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D错误。10.下列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该战役A. 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B. 主要采用阵地战的作战方式C. 树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D. 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及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故D正确;据上分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 重大军事胜利,正面战场是国民党军队,因此A错误;据所学可知百团大战主要采用破袭战的作战
14、方式,破坏敌人的交通线,B错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会战,而百团大战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 重大军事胜利,C错误。【点睛】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11.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
15、该决定A. 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B. 调整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 全面落实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 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可知,强调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企业间的协作与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D正确;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与材料不符,
16、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调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向,B错误;“科教兴国”的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不符,C错误。【点睛】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12.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大部分诉讼案件中“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以及那些在法庭上替他们讲话的朋友的态度,看他们像不像清白无罪,看他们是否说实话
17、,看他们的发言技巧,看他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由此可见古希腊A. 公民不再是雅典城邦的主体B. 陪审法庭可随意解释法律C. 案件审判有缺乏公正的一面D. 保留了原始落后的习惯法【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等信息可知,诉讼的胜负不是取决案件本身,而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的态度,据此判断,C正确;据所学可知公民是雅典城邦的主体,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陪审法庭随意解释法律,B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案件的审判,D无关。13.“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
18、中的“它”A. 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B.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 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D. 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可知,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A错误;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C错误;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故D错误。14.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
19、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该项调查结果表明A. 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B. 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C.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D. 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减缓【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等信息可知,人民生活困苦,生活费极低,D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到“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可知,社会生产力提高了,A错误;据材料显示织机
20、普遍使用,英国机器化生产普遍推广,B错误;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C错误。15.“宇宙中所有物体都有扭曲空间和时间的能力。利用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在重力作用下,时空变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曲率半径与物体之间的重力直接相关。”材料所述的物理学“理论”A.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 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C. 构建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D. 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宇宙中所有物体都有扭曲空间和时间的能力。利用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在重力作用下,时空变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曲率半径与物体之间的重力直接相关”
21、等信息可知,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变化与物体有关,A正确;材料揭示的是时空观,不是微观世界,B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C片面;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是牛顿定律,D错误。【点睛】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面貌。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建立起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它推倒了牛顿力学中质量不变、质量与能量互不相关等基本命题。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连续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
22、大的成就之一,这是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16.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A. 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 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 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可知,这是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联邦德国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C正确;据材料体现的是“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23、因此A说法错误;据材料分析可知,导致德国分裂,不利于西欧一体化的进程,B错误;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是1955年的华约建立,D错误。17.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A. 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以及由“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
24、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等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C正确;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做法的是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A错误;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是1927年的联共布十五大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时间1955年、1958年可知此时是赫鲁晓夫对农业进行改革时期,只是在农业领域试图冲破斯大林模式,不是整个经济领域,D错误。18.阅读2013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表,从中可知年份世界经济增长率(%)发达经济体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20133.31.15.020143.
25、41.84.620153.11.94.02016321.94.1A. 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低于新兴经济体B. 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弱化C.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业已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远远超过发达经济增长体,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上升,因此说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C正确;据材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而不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A错误;据材料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弱化,B错误;据所学可知,当今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D错误。19. “自
26、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答案】A【解析】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形式通俗,结合所学知识,只有A项最符合,诗经中的“风”部分最能体现这一特点。【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学。20.在伯利克里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
27、在当时的雅典A. 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B. 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C. 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D. 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从材料“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中可以看出,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民权利受到限制,故C项排除;材料只强调了陪审法庭的职能,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1.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28、、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 彼特拉克B. 莎士比亚C. 马丁路德D. 伏尔泰【答案】D【解析】根据本题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22.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
29、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四月提纲,即可判断这一时期俄国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结束,正在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然后再根据材料核心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列宁强调俄国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排除AD两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定位】必修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3.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
30、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并结合所学,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一些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局部的战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可避免地注
31、定是一条混乱之路”可知,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缓和,故排除A项。美苏冷战已经结束,因此材料并不强调美苏冷战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冷战后的“新世界秩序”的道路并不平坦,而不是强调美国主导,故排除D项。24.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
32、济齐头并进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故D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探索(新经济政策)。25.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
33、配地位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理解能力。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它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故选C。26.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B【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
34、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27.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临时政府是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故A说法正确;中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故排除B;中国根本没有成为最民主化的
35、国家,因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的袁世凯就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故排除D。28.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的图片可知它为国货,因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因为是仿制西式,所以这说明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
36、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化29.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继承性深刻性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材料中的“第一次”主要指的是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是错误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和旧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有继承性。所以
37、选C。30.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 土地的使用权B. 土地的用途C. 土地的所有权D. 土地的规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三幅图片分别为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土地私有变为土地公有,改变了土地所有制,但农民掌握土地使用权;人民公社土地公有,土地使用权由公社统一管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但是农民掌握土地使用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正确,即土地使用权发生了变化;土地用途、所有权、土地规模并没有改变,选项B、C、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建国以来土地制度中变化内容和未变化内容,侧重关注土地使用权
38、和土地所有权的归属。31.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吴晓东;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卢梭B. 伏尔泰C. 孟德斯鸠D. 康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主要阐述的是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康德认为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
39、。故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32.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近代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权力受制于皇帝,但宰相对皇帝任命的内阁拥有控制权。33.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
40、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考点:古代选官制度点评: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举制最为重要,需要掌握。除此之外,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也需要了解。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保证官僚机构廉洁高效的监察谏议制度等也需要掌握。34.“圣人不责人之必能,
41、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朱熹B. 李贽C. 王夫之D. 黄宗羲【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题干提供的信息主张反对儒学,批判圣人之道,主张思想自由的思想家应该是李贽,故B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故A项排除;王夫之、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故C、D项排除。35.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42、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多数国民”是为民众,“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是为觉悟,由此选出D不是难事。A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可排除;C同样体现,而且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对应的是孙中山等革命派,而不是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闻壶运动中的激进派。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看考生能否将材料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怕考生完全寄托课本而又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错选其它选项。解答材料类选择题,必须按照材料第一性,课本第二性的原则解答。有时可能是命题人断章取义造成所选材料的意思与课本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或者命题人故意选择一个与课本知识相反的错误观
43、点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如果完全拘泥于课本则会导致错误。36.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得知材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故选B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37.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
44、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考点: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
45、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等交通工具,工厂纷纷建立。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3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20世
46、纪8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94年,故正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不相同,故排除;正确。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39. “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A. 研究热辐射B.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 解释光电效应D. 预测未知行星方位【答案】A【解析】普朗克在研究热辐射过程中发现了量子呈现跳跃形式,
47、由此发明了量子论,故A正确;B是相对论的内涵;C是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解释;D是经典力学作用。【点睛】量子理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的粒子世界方面认识的空缺,把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推进到微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4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 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答案】A
48、【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据材料“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他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故A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不可能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中央权力重心应当在皇帝,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是本质特征,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制41. (2008年江苏卷,历史,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
49、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答案】A【解析】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所以选A。42.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50、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ABD符合题意,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C的表述符合题干中“理解不正确”,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43.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 【答案】
51、C【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错误。44.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52、济体制【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4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抑制物价上涨A. B. C. D. 【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既有利于扩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又能够吸纳大量失业人员,从而刺激生产和消费,最终实现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项因兴办公共工程与抑制物价上涨无关而被排除。46.对下列表格信息,
53、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文革”在1976年就已经结束了,因
54、此从图表信息得不出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从图表信息仅能看出,当时认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不能说明我国已经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九十年代初只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不是初步建立,故C错误。从1979到1992年,从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到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历时十余年,说明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正确。47.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
55、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4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答案】C【解析】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世界霸权
56、的确立指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最终英国建立起了世界霸权49. 下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A. 18世纪末期B. 19世纪中期C. 19世纪后期D. 20世纪初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图片绘制的是飞机模型,飞机来到中国时间是20世纪初,D正确;A、B和C时间不符合,排除。50.墨子认为在未有国家之前,“一人一义,十人则十义,百人百义”,以致“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于是,人们“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天子设立各级统治者,然后命令天下百姓以上之所是为是,以上之所非为非,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这表明墨子A. 主张强化君主的权力B. 强调共同价值观的培育C
57、. 代表平民阶层的立场D. 推崇各学派主张的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子思想【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墨子认为在没有国家之前,每个人都要自己的“义”导致天下大乱,然后选举出贤良的天子,天子统一思想、价值观治理国家,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强化君主权力,且天子是人民选举出现,故排除A;材料中主要在强调价值观的统一,是站在整个社会的发展的立场上分析,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到各学派主张,排除D。【点睛】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51.两汉的察
58、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B. 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C. 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D. 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选官制度【详解】根据材料“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汉代选官标准是“孝廉”和才学,故D正确,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才出现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故C错误。【点睛】汉代选官制度为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
59、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52.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
60、,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 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C. 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 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民间建筑不准高大”,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等级秩序的冲击,故A正确;材料不仅反映“殖货致富者愈众”都城经济功能的增强,重点阐述民间建筑的变化,故排除B;材料中提到是“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没有提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到程朱理学,而且唐代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61、没有确立,故排除D。【点睛】材料理解性较强的选择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要观点,然后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判断材料观点的使用和分析,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其中变化的历史原因。53.军机处设立前,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参与决策没有成文的标准和硬性的规定。军机处出现以后,入直军机,参与机密事务的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军机处的“首席”必须由内阁大学士担任。清史稿中感叹:“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赋予了内阁大学士决策权C. 体现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D. 逐渐背离机构设置的初衷【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
62、要考查军机处【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前参与决策大臣没有明确规定,军机处设立之后参与机密的大臣必须是三品以上,而且对军机处的首席做了明确规定,反映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处的职责和对于加强皇权的作用,故排除A;清代皇权至上,决策权被皇帝掌握,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军机处职能的变化,故排除D。【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54.下
63、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该瓷器的制作A. 代表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B. 适应了民间市场的精致化需求C. 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化D. 反映清代强盛时期的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瓷器【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代时期,故A错误;材料中提到是“御窑”产品不投放到市场,故B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瓷器制作无关,排除C;粉彩和珐琅彩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主要瓷器,珐琅彩源自西方,粉彩是对珐琅彩的学习和借鉴,
64、工匠将粉彩和珐琅彩放在最明显的地方展现了当时国家的文化自信,故D正确。【点睛】根据选择题的客观性特点,妙用排除法,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选项。历史选择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组成,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为干扰项。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三个干扰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55.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这说明洋务企业A. 行政效率非常低下B. 技术人员格外匮乏C.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 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的指
65、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作为洋务企业的江南制造总局员工深受此影响,所读之书大部分仍然为传统的经书,C项正确;行政效率、技术人员数量以及管理机制在材料中都未涉及,排除ABD。56.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 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
66、历程【详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点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57.在参加巴黎
67、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A. 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B. 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C. 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D.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详解】根据材料“余深信此已数年之久 ”可知五四运动和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有历史根源和思想的积淀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故A正确;材料中提到是的“此种感情”是思想根源不是经济和政治根源,故B错误;根据材料“世人不察致有此等
68、行动”可知中国代表不是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故排除C;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原因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D。【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58.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推动了印度支
69、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 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一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正确;B项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内容为新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
70、除;【点睛】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1954年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59.下图反映的是1953年5月,为进行即将展开的普选,全国各地积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展开普选宣传活动。这次普选A. 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B. 体现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的特点C. 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 表明全国人大召开的时机日益成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详解】共同纲领
71、在1949年制定,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与材料中普选无关,故排除B;材料中是在普选,而不是制定法律,与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无关,排除C;1953年全国进行普选,目的是为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D正确。【点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职权60.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下列对这些货币所反映
72、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 全国各地的根据地日益的扩大B. 根据地重视土地革命与经济建设C. 革命斗争受到国际共运的影响D. 当时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题目要求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材料“发展社会经济”“土地归农民”,可知B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正面印有马克思像 ”“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等可知C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D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根据地日益的扩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点睛】根据选择题的客观性特点,妙用排除法,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选项。历史选择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组
73、成,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为干扰项。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三个干扰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61.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A. 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B.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公有制经济失去主体地位D.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详解】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可以看出国有经济成分减少,集体、个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增加,我国经济不再试单一的公有制,故B正确;材料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约占89.2%,占据主
74、导地位,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故排除D。【点睛】图表类历史选择题,答题首先阅读表头理解表格中信息的具体含义,然后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如差值、时间的变化等,根据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62.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A. 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B.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C. 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
75、案】C【解析】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伴随疆域的扩大,管辖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公民法已经无法满足处理不同民族、种族间的矛盾的需要,罗马公民侵犯外国人的利益是合法的却是不合理的,表明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故选C;公元前3世纪公民与非公民存在区别,A表述错误;公元3世纪万民法取代公民法,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3.“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A. 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本B. 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C
76、. 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D. 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艺复兴反对教会腐败,但并非摒弃宗教神学信仰,排除。题干信息强调在“尘世”进行“有意义”“创造性”的活动,承诺建立“正义”“人道”的统治,这一切都需要人去实现,从而体现人的价值,项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提出未来社会的设想,谈不上建立理性王国,排除。题干信息强调人应追求现世幸福,但是没有体现该思想是传承近代文化,反而是汲取古代基督教神学思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64.“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
77、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度设计是A. 实行总统制B. 确立三权分立C. 实行司法独立D. 建立联邦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详解】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各地美元的价值不同,国内货币、市场不统一,针对这种情况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故D正确;总统拥有行政权和加强中央权力无关,排除A;三权分立指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分立,和加强中央权力无关,故排除B;司法独立主要为了保障司法的有效进行,不被其他权力机关干涉,故排除C。【点睛】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邦联制
78、的国家,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面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1786年的谢司起义,使联邦制的统治者迫切要求强化资产阶级权利,完善资产阶级统治制度65.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A. 商业立国的理念B. 殖民扩张的野心C. 资本输出的要求D. 世
79、界工厂的自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兰【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荷兰人对经商的诚信的执着、变通,体现荷兰人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牺牲商业利益;两者体现荷兰人商业立国的理念,A项正确。题干强调荷兰人商业立国的理念,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而非荷兰,排除。【点睛】荷兰殖民扩张:对外贸易发达。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在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台湾,美洲-建“新荷兰”(即新尼德兰)66.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
80、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 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 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C【解析】消费品的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这个信息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是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业和轻工业也是正增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达到协调均衡发展的程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一五计划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67.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
81、生情况统计表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A. B.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数据可知,乡民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故正确;乡民的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大增,故正确;1850年中国民族
82、资本主义工业还未产生,故错误;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大增说明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B选项正确;故ACD选项都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全面提取表格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的流向与从业的结构变化是关键所在,再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史实和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判断。68.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前一时期,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
83、,集体农庄农户占很小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是很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一时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名师点晴】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以社会结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
84、。解题时应紧扣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以及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特征分析归纳。这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特别关注外,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要高度关注题目的时间信息。69.西方文明史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椐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A. 神曲B. 巴黎圣母院C. 老人与海D. 人间喜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85、据所学可知但丁神曲是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与题意所反映主旨不和,故A项排除;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与题干“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即侧重于抒发个人感情,歌颂大自然,故B项正确;老人与海人间喜剧均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与题旨不合,故C、D项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70.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 国家干预经济得
86、到强化【答案】A【解析】第2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的只是我们知道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即一面经济停滞,另一方面物价在上涨。B项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是在90年底,时间错误,排除B项。C项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和D项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这些都是二战后到70年代中间时期。CD也被排除,因此选A【考点定位】必修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71.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 美国交
87、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冷战指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材料反映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对抗,以“切断交通”、“空运物资”的形式进行,这体现了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特征,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双方针对德国而采取的对抗方式,故A、B、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72.下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 1953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
88、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B. 19541956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C. 19581961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D. 19611964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大跃进运动出现在1958年,与1953195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是在1956年,不能指导19541956年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19581961年中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针对大跃进
89、、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下滑,中共确定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19611964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国民经济的调整73.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949年新政协共同纲领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82年
9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将要建立的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可知新中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A的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是临时宪法,C是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D是新时期的宪法。因此选择B.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74.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有植棉织布的历史。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葬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上述材料表
91、明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 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葬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可知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即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项正确。题干中只说明考古资料能够佐证文献资料,但没有涉及到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对比,不能就此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故A项错误。历史记载不一定都需要考古发现来证实,且一些历史记载无法通过考古发现来证实,故B项错误。大多数历史记载都以还原历史真
92、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故C项错误。7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 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 众议院主导联邦立法权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B项和D项说法均错误,故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76.1933年,
93、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 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 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政府注重直接救济;故B
94、项正确。 “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期间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部分,不能推断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但尚未实现社会稳定,排除C。社会福利开支过大的确会导致财政不堪重负,但题干并没有体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逐一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7.1996年1月,由150名委员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这标志着A. 香港问题开始得到解决B.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C.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
95、. 香港回归已进入实施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表明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故D正确;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使香港问题开始得到解决,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时间是198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78.依据下面战前态势图(局部)可以推断,这场战事应是A. 卢沟桥抗战B. 百团大战C. 辽沈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中的“华北剿总”以及作战区域可知,此次战役是平津战役,故D项正确
96、;卢沟桥抗战没有波及到张家口,故A项错误;百团大战针对的是交通线和工事,故B项错误;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79.1760年,英国蒸汽机、水车和风车的装机容量分别为5千马力、7万马力和1万马力。它们都可以为矿井抽水、为磨坊和工厂提供动力。至1830年,这三种固定式动力源的装机容量分别升至16万马力、16万马力和2万马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 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 蒸汽机成为重要动力源C. 工业生产部门逐渐增多D. 自然动力不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1830年,英国蒸汽机、水车和风车的装机容量分别升至16万马力、16万马力和2万马力,这说明工业革命促使蒸汽机成为
97、重要动力源,故B项正确;产业结构指的是农业和工业结构,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体现不出工业生产部门逐渐增多,故C项错误;水力和风力总和是18万马力,显然此时自然动力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80.他们不仅要把人从神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而且要把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政治活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着“人的社会解放是从自然解放的必要条件”。这里的“他们”推动了A. 智者运动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人的社会解放是人自然解放的必要条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故D项正确;智者运动强调把人从神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98、强调把人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故BC错误。二、非选择题:(81题14分,82题10分,共24分)81.英国议会改革极大推动英国政治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
99、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 改革法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改革前,出现竞争的选区比例最高的是1826年为36%,最低的1812年仅有23%,改革后,最高的1832年为74%,最低的1847年也达到47%.经过改革,政党制度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政党的活动范围开始向全国而不再像过去以议会为中心。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即使是对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
100、。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民主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80字左右) 【答案】(1)特点: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占据主导;得到广泛支持。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旧有选区和议席分配不合理。(2)9分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一等1832年议会改革促进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但改革具有一定局限性。(1)1832年议会改革促进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具有选举权公民范围不断扩大;提高选举的自由和公正性(选
101、举竞争程度大大提高);进一步完善英国代议制(政党制度现代化)。(2)改革具有一定局限性。土地贵族议会保持优势地位;竭力限制工业资产阶级影响;工人阶级和平民阶层并未获得更多民主权利。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二等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按点给分层次较分明,史论能结合。三等观点片面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四等论点不合理;无论点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解析】【详解】(1)特点:据材料“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等信息可知,具有长期
102、性和渐进性;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832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占据主导;得到广泛支持。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只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旧有选区和议席分配不合理。(2)评析: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改革促进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具有选举权公民范围不断扩大;提高选举的自由和公正性(选举竞争程度大大提高);进一步完
103、善英国代议制(政党制度现代化)。但是改革具有一定局限性。土地贵族在议会保持优势地位;竭力限制工业资产阶级影响;工人阶级和平民阶层并未获得更多民主权利。82.顾炎武是开清代实学风气之先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顾炎武对明代以来空谈心性,“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理学很不满意,他说:“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孔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孔子的杰出弟子)所未得闻。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是必其道高于夫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摘编自清史稿儒林传材料二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104、?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摘编自亭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材料三 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然其所以能著著奏解放之效者,则科学的研究精神实启之。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请回答:(1)
105、据材料一、二,概括顾炎武抨击的现象及提出的主张。(2)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的思想是复何古而得“解放”?(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顾炎武在学术实践中“科学的研究精神”,并举一例说明。【答案】(1)现象:明代后期陆王心学的空虚;明清之交文人的不知“耻”主张:博学于文(或“好古多闻”、“多学而识”),行己有耻(或“知耻有耻”)。(2)解放:复先秦之古。(3)精神: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思想;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解析】【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一“顾炎武对明代以来空谈心性,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理学很不满意”“是必其道高于夫
106、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可知其抨击的现象是明代后期陆王心学的空虚;明清之交文人的不知“耻”。主张:博学于文(或“好古多闻”、“多学而识”),行己有耻(或“知耻有耻”)。主张:根据材料二可知顾炎武认为圣人之道是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并展开论述,可知顾炎武主张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2)解放:根据材料三可知顾炎武复古分为四部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 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 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最后“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可知其最终解放的手段复先秦之古。(3)精神: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可知,其精神为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思想;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举例:顾炎武通过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此著有很高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