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踪强化训练(一)一、选择题(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通常,底层海水pH高于表层海水,远海表层海水pH高于近海表层海水。据海洋监测研究表明,表层海水pH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为2000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上升 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解析由图可知,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下降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答案B2造成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污染物B陆风不断增强,导致海水上泛
2、C海水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多D海风不断增强,远海海水流入近海解析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渤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入海径流流入胶州湾,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pH下降,故A正确。答案A(2017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
3、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3.403.503.316.17区级1.861.951.841.87综合2.212.332.212.943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解析表中数据显示双城增长模式出行距离最短,则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碳也最少,故C正确。答案C4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解析图示双城增长模式中两个城市范围相当,
4、中心城市均为市级服务中心,说明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则A正确。答案A(2017山西考前质检二)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57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厘米)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
5、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5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 B草地C农田 D建设用地解析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答案C6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解析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则C错误;
6、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误。答案B7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故A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则B、C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则D错误。答案A(2017江西赣州二模)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 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8甲处等值线
7、向北凸出的原因是()A海水深度变小 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C海水深度变大 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解析图示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该处海水透明度大于两侧海域,则可能是有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所致。答案B9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A向东移动 B向南移动C向西移动 D向北移动解析乙处位于长江口,冬季因长江流域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夏季轻,使河流入海口处的水质较清澈,故C正确。答案C10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入海河流含沙量大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A BC D解析渤海是我国内海,海域封闭,水体与外界交换慢;同时黄河等河流
8、带入泥沙多、周边陆上排污量大,使其透明度最低。答案D(2017福州四校联考)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形复杂程度、人口经济密度、交通运输负担、投入产出效率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112题。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效率越高B地形越复杂,人口经济密度越小C交通运输负担大,投入产出效率高D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小解析读图可知,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效率越低,人口经济密度越小;交通运输负担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高。答案B12下列关于地形与交通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种类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小B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
9、设成本低C平原地形,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D相对高度小的地形,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解析地形种类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不一定小,如单一的山地地形,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就比较大;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一般较高;平原地形,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可能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等;相对高度小的地形,交通运输网密度不一定大,如高原地区。答案C二、综合题13(2017江西十校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冰川为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冰川广布。阿里地区冰川多呈现温度低、变化慢、流速慢的的特征,被研
10、究者认为是极为稳定的冰川。2016年7月17日,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冰崩,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卫星图片的分析显示,该崩塌冰川的变化始于2015年9月冰川上的积雪融化。材料二班公错是一个内陆湖,呈东西走向,湖泊东部为淡水湖,湖中鱼类较多,周边景色秀美,而湖泊西部为咸水湖,湖水不能饮用,湖中鱼类较少。材料三下图为阿里地区日土县局部区域水系图。(1)分析阿里地区冰川极为稳定的原因。(2)请描述冰崩发生的过程,并列举当地政府为防范冰崩应采取的措施。(3)分析冰崩可能对当地河流和湖泊产生的影响。(4)试分析班公错东部鱼类较多而西部鱼类较少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冰川稳定的原因、冰崩的过程及防范冰崩
11、的措施、冰崩对区域河流和湖泊的影响等知识。第(1)问,从纬度、海拔、气候等方面分析。第(2)问,表层积雪融化,融水下渗到冰川与地面的交界面,使得冰川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移动加快,形成冰崩;防灾措施从划定安全区、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加强预警预报等方面分析。第(3)问,从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变化、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回答。第(4)问,班公错地势西低东高,盐分随湖水自东向西移动,湖水盐度东低西高,据此可判断鱼类的分布情况。答案(1)阿里地区位于中纬度,海拔高,气温低;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小;气候较稳定。(2)过程:冰川上的积雪融化,融水顺着冰川裂隙渗入冰川底部,冰川与地面的摩擦
12、力减小,冰川滑动加快,形成冰崩。措施: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加强预警预报;划定安全区域。(3)水量增加,水域面积扩大;盐度变小;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河道堵塞,泥沙淤积。(4)班公错地势东高西低,湖水自东向西流,盐分东少西多,故东部鱼多而西部鱼少。14(2017山西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松嫩低平原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上三大苏打(指Na2CO3,又名纯碱)盐碱地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有其特殊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及生物作用因素。该区年均降水量为350450 mm。20世纪50年代,该区盐渍土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而据最新遥感数据表明,盐渍
13、土面积为3.937万平方千米。目前该地区正在进行世界规模最大的盐碱地生态恢复试验,“种稻改碱”是开发治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型灌区正在建设。下图示意松嫩平原西部局部地区。(1)说明该地区盐碱地面积分布广的自然原因。(2)简述盐碱地面积扩大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3)说出建设“北部引嫩总干渠”的作用。(4)你认为在该地区大规模“种稻改碱”是否可行?说明你的观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结合图文材料从地形、气候、土壤、地下水等方面分析。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盐分易积累;气候:春季降水少,且多大风,蒸发量大;土壤:成土母质含盐分高;地下水:地下水埋藏浅,通过毛细作用地下水会进
14、入土壤,水分易蒸发但盐分却留在土壤中从而加重土壤盐渍化。(2)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盐碱地会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增加农业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效益。(3)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题目要求作为引水工程来说,可以从防洪、灌溉、供水、盐碱地的治理等方面分析其功能。(4)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若选择可行,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经济,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理由。若选择不可行,主要从盐碱地种水稻难度大,效益差,农业生产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加剧土地盐碱化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利于
15、盐分的积累;成土母质所含盐分高,多盐沼;地下水埋藏浅,且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高;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地面蒸发强烈。(2)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抑制或危害农作物生长;增加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提高等。(3)引水灌溉;防洪排涝;给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治理盐碱地等。(4)可行。理由:扩大耕地面积,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盐碱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减少贫困等。不可行。盐碱地种植水稻,产量不高,品质较差;不利于农民增收;脱碱洗盐耗水量大,田间管理投入成本高;水田废水排放可能对河湖水体造成污染;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