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系列写作案(四)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写作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运用辩证分析的有效方法。2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表达自己的思想。高分作文“唯分数论”之殇(1)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2)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到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
2、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若孩子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3)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地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夜以继日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孩子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
3、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其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4)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道:“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5)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
4、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味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从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6)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7)名师点评(1)题目彰显观点。(2)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3)扣住当下素质教育现状及家长心理,辩证分析分数与素质没有天然的等号,眼光独特而辩证清晰。(4)对比分析中国当下教育与欧美教育的不同,明确自己的观点。(5)作者认为产生
5、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6)辩证思维,显示了思想上的深度。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7)运用蔡元培名言结尾,说服力强。高分理由本文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辩证思考力强。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获得低分,如果付出了努力,也不应受到责备,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孩童的天性。“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
6、。眼下,中学作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要写出具有辩证思维的作文,首先,考生看问题时要具有辩证性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1运用联系的观点(1)分析问题时时处处可运用联系的观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如运用“联系的观点”续写下面的文章,让文
7、章充满思辨色彩: 欧洲人喜食沙丁鱼,但沙丁鱼很难养,因为它们生性懒惰,常拥挤在一起而静止不动,死亡率很高。为此,人们在饲养的沙丁鱼中放几条鲶鱼,鲶鱼喜食沙丁鱼,沙丁鱼为了活命,四散而逃,由于游动大大提高了成活率。但是,如果鲶鱼放得多了,沙丁鱼都成为鲶鱼的美食了,人们又怎样尝到新鲜的沙丁鱼?可见,能否吃到新鲜肥美的沙丁鱼关键在于能否控制好鲶鱼的投入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就如(参考示例:一个工厂的发展,最主要的固然是领导是否管理得当,职工是否肯干。但与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有关政策能无联系吗?与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销路、运输以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都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学
8、习的进步也往往会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联系在一起,往往“小不周而乱大谋”。)(2)要弄清楚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及联系的种类,就主要的联系进行重点论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面面俱到。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首先弄清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既要考虑事物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又要考虑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纵横联系。比如,我们在谈及“成才”这一主题时,就要考虑影响成才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主观条件包括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条件则包括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从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主观努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经过这样一联系,我们也就有话可写,说理也不
9、至于片面。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事物的因果联系、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必然与偶然的联系,等等。 2运用发展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新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我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运用“发展的观点”补写下列文段的中间部分,使文意贯通。 我们是在“向前看”的同时想到了“向钱看”的。(参考示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商品推向市场,而把商品推向市场的目的就是赚钱。有了钱就可以
10、扩大再生产。生产越来越红火,金钱也会愈积愈多,人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在这种竞争力很强的形势下,办企业、办工厂都要讲效益。所谓效益好,其实就是赚的钱多。) 当然,提倡“向钱看”也不能一味盯着钱,心里想着钱,挖空心思去赚一些昧心钱。有些人为了钱,连人格、国格都可以不要,这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真本领,在市场经济中大展雄风,多赚些钱。这种“向钱看”的行为才是我们所提倡和希望的。(2)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展望事物的发展前景。下面请看一篇高考作文该做!谁做?的片段: 毫无疑问,“助人为乐”该做!人人回答起来都那么干脆坚决,甚至这干脆坚决中还有种对生活中助
11、人为乐精神太少的埋怨和不满。埋怨谁?不满谁?当然谁都不会想到自己。别人遇到麻烦事,自己却悄悄走开的人出于什么心理呢?大概是想到有人会去做的,总会做好的,不必是我。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助人为乐的人就少了,人们的埋怨又多了,当然是怨别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自己其实也是自己所埋怨的“别人”当中的一个。什么时候才能不埋怨别人呢?答案很简单做!我做!我们赞美助人为乐的品质,我们自己也要助人为乐;埋怨别人的时候,想想自己做了没有,做了些什么。当我们都能助人为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值得自己和别人赞美的品质,我们不再埋怨和不满。仔细分析一下这位考生的思维轨迹,可以发现,行文中渗透了发展
12、的观点:悄悄走开助人为乐少了埋怨就多了,助人为乐多了埋怨和不满就少了。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往往能写出思想深刻、文笔犀利的文章来,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思辨性。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不可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绝对化”。 因此,从两方面去分析事物的内外因、利与弊、得与失等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运用一分为二法分析问题,能够避免议论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增强说服力。辩证思维常见的
13、推理形式为:A是B,A未必是B。比如,玩物丧志玩物未必丧志,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运用一分为二法有时还能翻出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例如,“班门弄斧”本来的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一种不谦虚的表现。但从反面一想,“班门弄斧”也有好处,在行家面前“卖弄”一番,不仅可能得到行家的指点或赏识,而且是“小人物”虎虎有生气的表现,许多行家未成名时不正是这样的吗?这样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使议论更具辩证性,而且富有新意。(2)运用一分为二法要注意:不能把正面与反面、得与失、利与弊、内因与外因同等看待,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并对主要的一面进行重点论述,对另一面只稍带几笔,这样,才能避免表述模棱两可
14、,使观点鲜明。请看下面的例子:“近墨者未必黑”,侧重于强调内因的作用。示例:的确,良莠混杂,良可莠化。但近墨者不黑,却也存在。我认为,良莠同在,良是否会莠化,近墨者是否会黑化,这尚在其次,关键在于能否把握自己,是否在胸中有着真正的正直精神!“时势造英雄”侧重于外因的作用。 示例:我想,弄潮儿身怀绝技,遇时而兴,当然令人钦敬。但我又想,波不翻,浪不涌,何来弄潮英雄?弄潮儿应潮而生,无潮何来用武之地?由此我明白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了。运用一分为二法最忌“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我们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但在写作过程中,就“一面”谈深谈透,文章同样具有思辨性,只要言之有理,持
15、之有据就行了。同时,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对关系:(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5)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6)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7)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8)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9)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二、辩证思维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技巧有了这些辩证的观点,到底怎样运用呢?关键是找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中介”,也就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点。“中介”可以分为“客观中介”和“主观中介”。所谓“客观中介”就是指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中介”只需要我们去发现,而不是去创
16、造。要发现“客观中介”,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形态、材质、功用、相关(相似、相近等)个体、评价五方面理解一个个体。而“主观中介”就是只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凭主观创造的。具体找“中介”时可以:1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兵法古已有之。运用“即使”“如果”等假设的形式,采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迂回”战术,可能会使我们的文章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如:“面对大海”的观点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西渡流沙”的材料如何联系呢? 是啊,一个是朝东面对大海,一个是向西走向沙漠,仿佛八竿子打不着。其实,只需附加一个条件:假如老子有朝一日面对大海,老
17、子会怎样呢?他或许从此改变他的哲学思想,重写一部道德经。因为大海容纳污溪浊流的宽广的胸襟点化了老子,他觉得自己为了个体生命的愉悦而弃世,为世间有龌龊的不平事而出关,实在是一种悲观的人生,一种狭隘的人生。从此,老子策回牛首,回到人间,以大海般的胸襟包容人间一切。你看,这样一“假如”,这样一联系,思路不就拓展开了吗?如此思考问题,什么样的辩证文章写不出来呢?“假如”也是一个创新的辩证思维角度。一作假设,辩证思维的空间就打开了。请看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的文字,品味其妙处。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
18、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
19、,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意蕴?阳光总在风雨后啊!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如果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如果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经历,感悟又怎可获得?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什么也不要
20、。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2进一层,山高水长泛泛而谈、浮于表面、就事论事,只会使我们的文章流于浅薄;而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或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到“中介”,然后分析论证,会使我们的文章高屋建瓴。如山东高考优秀作文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节选: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
21、与小孩思维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20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
22、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那些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作者借“孩子的行为”来分析“形式”与“内涵”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但作者又不
23、是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透过表象一层层洞察到实质。从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到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到现今社会缺少有内涵的文艺片,最后到精神食粮,归结到文章主题:内涵的重要。所以这篇文章“进一层,山高水长”,着重突出了一个“深”字,这也就是本文能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3换一面,柳暗花明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或是对比思考来找到“中介”都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的开头: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的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的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蝶眼中的花是天使”,而“花
24、眼中的蜂是挚友”;“蝶眼中的蜂是笨蛋”,而“蜂眼中的蝶却是浪子”!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对象的眼中结果也就不一样,原因何在?感情不同。于是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这样的论述,显得自然贴切、水到渠成。4宕一笔,余音绕梁宕开一笔,从另一个方面“顺手一击”,可以使我们的论述更全面、更准确、更委婉,思辨色彩更浓郁。如理性的美的结尾:也听一些短视的人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无聊地躁动是太感性,太缺乏理智。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的思考也有局限和麻烦,只
25、是有些理智只是所谓的理智,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在这里,作者宕开一笔,说明理智不等于冷,理智的人也有感情,“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这就使得文章有了思辨性,也有效避免了绝对化,作者的智慧也得到彰显,令人深思感悟,的确能够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学习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
26、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在写作中,着力让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辩证分析能力:矛盾分析;现象与本质分析;数量与质量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因果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内容与形式分析;内因与外因分析;纵向与横向分析。1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辩证地看待,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或褒或贬的文字。(1)梅褒扬:每绽放一次,都展现出风骨和气节批评:过分清高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的一员(2)黄牛 褒扬:用默默无言成就了坚韧和踏实批评:过分的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3)灯蛾 褒扬: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 批评:总想把火扑灭,真是不自量力(
27、4)瓦 褒扬:手挽手,肩并肩,辛勤地为人们遮风挡雨批评:一生总喜欢爬到高处抛头露面 (5)铁钉 褒扬: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批评:从不主动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6)天平 褒扬:公正无私的楷模 批评:谁多给点儿,就倾向谁(7)流星 褒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闪闪发光批评: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必然坠入黑暗的深渊(8)风 褒扬:每一次久旱后的甘霖,都是你辛勤的功劳批评:万里迷茫的沙尘暴的降临,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月亮 褒扬: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给大地送来光明批评:借助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10)气球 褒扬: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圆满批评:被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2下面是关于“人生该不
28、该示弱”的作文,请根据提示在每个小话题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1)示弱者弱者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耻辱,韩信没有逞一时之勇,而是平静地忍受了胯下之辱。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有更为远大的理想需要去奋斗。强者,并不必事事时时处处显其强。 有时,示弱表现了一种更为强大的精神与勇气。(2)示弱失败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暗伏杀机。弱者刘邦,毕恭毕敬,尽显其弱;强者项羽,得意扬扬,掉以轻心。最终,当时的弱者登上了皇帝宝座,昔日的强者兵败自刎。当对手确实强大而自己又实在弱小之时,明智地选择示弱,而不一味逞强,可以暂避锋芒,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有时,示弱代表着一种人生的智慧。_(3)示弱没有原则 (
29、提示:请根据语境,辩证分析)万物皆有度,示弱亦如此。不必时时处处逞强,也不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不分善恶、不理美丑,一味示弱。面对人生中的磨难,不可示弱;面对生活中的邪恶,不可示弱;面对真理遭到践踏的情形,不可示弱。人生中有很多时候,依然需要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需要我们怒发冲冠,需要我们承担起责任,去呵护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3有不少中老年人感叹:“回顾过去,我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单纯、听话、有理想,而现在的中学生只讲个性,差远了!”请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为自己辩辩理。 200字左右。答: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单纯、听话、有理想,与当时的社会风貌息息相关,因为那时的中国刚
30、刚经历了十年文化的空白和压抑,高考制度的恢复,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欢欣鼓舞。他们渴求拥有知识,回报社会! 面对现实,我们体会到,当今的中学生有见解有个性也是时代的必然,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信息社会,听话未必能探索新的奥秘、新的世界。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敢于实践,这是时代的要求。因为未来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不创新、不探索、不实践就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4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辩证法回答后面的问题。随着传媒的发展,名人代言广告已经成为商家宣传自身产品的重要手段,小到药物、饮料、糖果,大到家电、汽车、楼盘,名人明星代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你是如何看待
31、名人做广告的呢?(1)请写出两条名人做广告的优点。答:答案:(示例)名人具有广泛的人气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名人广告可以打消一些消费者的顾虑,让消费者对产品比较信任;名人做的公益广告对推动慈善事业大有帮助。(任选两条即可)(2)请写出两条名人做广告的缺点。答:答案:(示例)铺天盖地的名人广告,使消费者无所适从;巨额的广告费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任选两条即可)(3)你认为怎样才能克服名人代言广告的缺点?请针对不同的对象写出不同的措施。措施商家:名人:广告公司:国家:消费者:答案:(示例)(商家)要注重宣传,更要紧抓产品质量,以质量取胜;(名人)有职业操守,全面了解产品,拒绝为虚
32、假广告做代言;(广告公司)用新奇创意突出产品品质;(国家)提高法律约束力;(消费者)理性消费。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作。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萨迪说:“你若在困境中也不要慌忙不安,因为往往是从暗处流出生命之泉!”有人提醒:不要忽略了司马迁的另一个身份汉朝的一个史官,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图书馆的权力。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他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凭空捏造?曹雪芹少年时家族显赫,涉猎经典,所以后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逼真的场面。你是如何看待人生境遇的?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思路点拨本题是材料作文,以材料的内涵为
33、作文的中心是最佳立意。这则材料列举了三个人物,萨迪的话谈的是逆境与成功的问题,司马迁与曹雪芹的成功都出自顺境,综合整则材料可以看出,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谈“顺境与逆境”问题。参考例文行走在逆境中罗丹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是这句格言并不能使此时正身处逆境的人从中解脱出来,因为他(她)发现的恰恰与此相反:生活处处有逆境,有痛苦。其实,逆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顺境如花,今年花胜去年红;那么,逆境如草,生长在人生之路的两边。草枯荣着,路延伸着,两不相碍。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面对逆境,我们过去更多强调的是拼搏,是背水一战;而每次也因它的“特事
34、特办”而不了了之。然而,过去的一些年,家邦多难,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来,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行走在逆境中,我们这个民族变得更加坚强有力,许多人学会了以从未有过的笑容迎接奥运、参与奥运。因为,这些所有的所有都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而不再仅仅是大难临头的万众一心、身处逆境的奋力一搏。过分地放大或者缩小逆境都是对生活的不负责任。也许是因为人们安逸惯了吧,当逆境来袭,我们是那样的坐立不安。于是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逆境,这无疑也是我们缺乏忧患意识的表现,我们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应急预案。如果我们能够像适应顺境那样适应逆境,能够对顺境和逆境习以为常,那么,逆境来袭,我们便会从容行走在逆境中
35、,平静地走过每一段逆境。古代文人大有仕途不得意之人,遥望南山,于东篱下安然地采菊;泛舟赤壁,江天夜饮,“不知东方之既白”。面对逆境,陶渊明没有大惊小怪,苏东坡没有大惊小怪,很多人都没有大惊小怪,思想之潭很快平复了逆境激起的涟漪,沉静地接受了逆境,因为逆境虽然不等于生活,至少包含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于尘嚣之中终会为自己赢得一片桃花源地。也许有的人会说:“正因为有了逆境,生活才少了些平淡,正因为不断地走出逆境,生活才充满了乐趣。一味地强调以生活的常态来对待逆境,生活还有什么意思?”的确,我不赞成“平平淡淡才是真”,过度的平淡终会导致生活的索然无味。行走在逆境中,依旧是行走而不
36、是静止,不同的是它所指出的心态。只有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行走,才能有时间来看看路旁的风景,有时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境遇,而不是简单地在逆境中走进走出。只有被人思考过的逆境才是有价值的,只有用心体味过的过程才算过程。行走在生活的路上,必然会有一段段路程是行走在逆境中的,不必惊慌,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 这是一篇观点新鲜、思辨性强、内容充实、论述深刻、富有说服力的议论文。这位同学思辨的睿智是通过议论的句式体现出来的。开头部分连用“但是”“其实”“如果那么”等句式,引出观点“逆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具体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这一论点。接着,在展开的论述中,根据内容
37、,运用“然而”“也许”“也许有的人会说”“如果”“的确”等议论词语及短语,增强了论述内容的层次感和转折性,使议论逐层推进,说理不断深刻,富有说理力量。2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在美国马里兰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中国留学生杨舒平上台演讲。她说,中国的雾霾非常严重,只有在美国才能呼吸到“又甜又新鲜”的空气,一出机场就感受到“自由”。(2)自幼丧父、先天重度残疾的学生魏祥,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但若无母亲照顾,他就无法到大学学习。为此,他希望清华大学能为他和母亲解决住处问题。清华大学表示:尽一切可能提供帮助。(3)某地一群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为和几位打篮球的年轻人争抢
38、公园里的一个篮球场发生矛盾,从口角升至肢体冲突,数名老人攻击一年轻男子,导致该男子受伤。(4)目前,在布达佩斯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名将孙杨以优异成绩荣获金牌。当年曾羞辱过他的里约奥运会冠军澳大利亚选手霍顿获得亚军。请从以上四则材料中任选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本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1)和(2),做人要自尊自强。对于恶劣的环境、不幸的遭遇,不是抱怨,不是躲避,而是努力拼搏,设法改善。材料(2)和(3),人与人之间要充满友善与关爱。清华大学对一位学生充满人情的温暖;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
39、,对打篮球的年轻人也应该关爱有加。材料(1)和(4),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尊重;受到外国人蔑视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证明自己的优秀来为祖国争光。参考例文换角度看问题,矛盾迎刃而解清华大学能为身患重度残疾的魏祥及其母亲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这无疑体现清华大学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反观仅因一个篮球场而发生肢体冲突的老者以及年轻人,他们身上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因为这些年轻人就如同他们的孩子一般大小。我认为,亲人之间需要关怀,陌生人之间更需要关怀。只有关怀,才能使社会更加友善和谐与美好。关怀温暖人心,带来社会和谐。清华大学对魏祥母子的关怀很充分,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这不仅解决魏祥母子的实
40、际问题,更温暖人心,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人文关怀与物质关怀是清华大学秉承的优秀传统,更是为大学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树立榜样,因而赢得社会普遍赞誉。饱含人文关怀,如三月春风温暖和煦,给贫困中的学子以重生和向上的动力。由此可见,情暖人心,在熙来利往的时代,是多么珍贵与重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恶行如同六月雪,让人心寒。跟上述暖行相比,因一个篮球场发生的冲突,让人倍感心寒。他们双方都有错。诚然,年轻人应尊重老者,不应与老者争吵,但老者更不应动口动手,打伤一名儿女般的年轻人。若是能多一些关怀与体谅,事情或许不会变得这么糟。老者理解年轻人的好动,换个地方跳舞;年轻人谦让老人,把篮球场
41、让给老人运动。为何大打出手?原因之一就是自私自利。我认为,如果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一切问题迎刃而解。退让海阔天空,美名流传。现实生活中如何化解矛盾呢?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与邻居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谁都不愿招惹是非,矛盾越闹越大。张家派人进京寻求张英帮助“摆平”邻居。张英阅后挥笔赋诗:“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劝导诗,动手拆墙让三尺,张英豁达大度,邻居备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从此,两家间留下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被传为美谈。从相互关爱的角度看问题,一切问题都会得到和平解决,社会也会和谐安定;国与国之
42、间如果能包容关怀,为他国考虑,世界就会繁荣和平,可持续发展。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打造一个美丽时代。因为,我们是有情有义的生物,不是贪婪嗜血的禽兽;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世间小路弯弯曲曲,只有爱是不会被忘记的。 本文亮点:一是按照任务要求,选取材料(2)(3)审题立意,从相互理解、谦让与宽容的角度立意比较科学准确: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增强思辨性。二是开篇引用材料,简要解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围绕中心,从不同层面,利用分论点,列举事例,层层对比,展开论述,显示了深刻与丰富;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上文,展望美好未来。三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在严谨中不乏文采和生动,特别是修辞的运用,事例的精选,灵动活泼又恰到好处,为文章添彩增色。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