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峰二中2016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2017-5-26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监管
2、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街道3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 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 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 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4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
3、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5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D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6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订了虎门条约,该条约确定了进口关税率在货值的4%到13%之间,平均为5%;出口税在1.5%到10.75%之间。该规定表明A清朝取得以较低关税向英国输出商品的权利B从长远来看低关税有利于中英两国间的贸易C清政府实际上放宽了对英国输华
4、商品的限制D对清政府的生丝、茶叶和瓷器出口更为有利7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A蒋介石政府勒索敲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 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
5、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9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的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鱼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来清政府派人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举措A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 B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D遏制了列强对我国渔业资源的掠夺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
6、部分工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它: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布局 推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给民族工业也带来了不利因素A B C D11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
7、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B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13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克服平均主义;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十七大提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新时期分配制度的演变反映了A政治体制改革使分配制度更合理 B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C分配制度改革意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D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4美国史学家所著
8、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15“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来了新世界的文明,还
9、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A B C D16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国家最富有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17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
10、“政府活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A圣西门 B马克思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18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
11、北大西洋的胜利”19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20在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之际,德国人正在为自己有着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十多年来大多数城市房价没有上涨而自豪。其秘诀就在于德国以宪法为主导的健全的法律机制及国家实行的福利住房政策。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缓解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
12、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缩小了社会福利的规模A B C D21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1963年执政)上台后指出:“去年春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确是降低了向国会提出一些法案通过在自助的基础上临时延长失业救济金期限的办法来改善失业补助鼓励建造住房和建筑物从税收方面鼓励正常的生产投资;加紧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物价稳定。”这说明肯尼迪A面对“滞涨”危机调整经济政策 B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C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将国家立法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22“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13、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B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C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23商业广告在建国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 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24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 史 试 卷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5(24分)二战后,“现代化研
14、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8分)(2)20世纪203
15、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6分)(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国内和国际政治背景。(4分)26(16分)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1)请简要分析形成材料一中消费观的原因。(4分)材料二
16、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年),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薄伽丘指出:“炫耀、打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这250年间,铺张浪费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
17、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8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赤峰二中2016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15 CBCBD 610 CCDBB 1115 DADDA 1620 DCCAA 2124
18、 BBCC25题(24分)答案:(1)具体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8分)(2)影响: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严重的经济困难。(6分)(3)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罗斯福新政的示范效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
19、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4)历史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4分)26题(16分)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或“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或“政府倡导节俭”)。 (4分)(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活动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的物质享受。(4分,写出2点即可)(3)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出现。但是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8分)27题(12分)解析:一:节日逐渐趋向于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原因:文化继承的重要性;他国的影响。二:节假日逐渐变多。原因:人权的逐渐完善,民主制度的发展。示例:【答案】: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3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