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438KB ,
资源ID:58835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83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三 第28讲(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三 第28讲(必修3).doc

1、第28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清单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背景2.代表人物二、资产阶级的探索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文化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主要人物及主张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

2、法要求。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影响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知识归纳向西方学习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

3、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推翻清朝统

4、治的必要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2.革命派主张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国文化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3年,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批判保皇立宪主张,邹容在革命军中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过程1905年,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确立为奋斗目标。19051907年,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为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到革命事业。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归纳总结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1)同: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都主张利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5、反对封建主义,都主张用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取代封建专制。同时二者对封建思想都没有进行彻底的批判。(2)异: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力量,革命派代表中下层力量。对清朝君主的态度:维新派主张保留,但限制其权力,革命派则主张彻底推翻。政治体制: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3.激进派主张用西方的文化改造中国文化整体把握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的四次争论概念辨析资产阶级三大派别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三者的差异是: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由此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制度,实现民主

6、共和,由此发起了辛亥革命;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由此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深层理解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不利因素:(1)悠久历史,辉煌文化华夷观念排斥西方文明。(2)闭关政策,文化专制民众保守愚昧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壮大封建自然经济主导新思想缺乏经济基础。(4)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物直接阻碍新思想传播。三、无产阶级探索的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论共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

7、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学习笔记:基准考点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题一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

8、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4民主共和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并围绕着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得到初步实现。5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思想武器,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6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

9、中国的思想武器。主题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1两个阶级(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的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3三大特征(1)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2)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3)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史料一“是书何以

10、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序信息解读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来威胁,维护清政府统治。史料二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认为,“回顾百年以来,在观念原创性之强之早,思想构造之系统完整,对当时影响之巨大,以及开整个时代风气等各个方面,康都远非严复、梁启超或其他人所可比拟,是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源头。康有为曾说: “今上圣明,必有复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惟有鞠躬尽瘁,力求起兵勤王,脱其禁锢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信息解读康有为力倡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

11、放,但其后期仍坚持“勤王”的改良主义思想,又成为民主革命思潮的绊脚石。史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信息解读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文化逆流。史料四“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信息解读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随之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则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到思想文

12、化层次。基准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主题一近代化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主题二未能真正实现的根源中

13、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主题三全面理解近代化史观1近代化史观的内涵:也称现代化史观,主张人类历史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转变。2运用近代化史观梳理人类历史主要线索:(1)政治近代化主要是指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即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从人治到法治。(2)经济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3)思想文化近代化主要是指近代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形成科学化和理性化的认识,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使封建思想的地位

14、动摇直至被推翻,近代社会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社会生活近代化主要是指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同时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是主要内容。以下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探究思考:依据材料信息,围绕“思想解放”这一主题,说一说自己的认识。提示从图中信息可看出,马克思主义思潮、国事要闻是当时媒体宣传的主流,表明十月革命后先进中国人将救国的方向转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同时也表明时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及民众的逐步觉醒。例1 (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

15、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审题突破审材料“中国非世界中央”“戊戌变法期间”析选项A与材料主旨不符B材料并未体现C科学救国为新文化运动口号D与材料信息一致答案D例2 (2012上海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审题突破答案D例3 (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

16、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 C D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断句,依据具体知识深入理解“本”“末”“体”“用”。“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所以错误;“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所以错误;“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所以错误。因此答案是B项。答案B例4 (2012广东高考,节选)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

17、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

18、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审题突破第一小问要注意词语翻译的时间,找出相对应的学习西方的阶段性特征,据此归纳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要从近代中国的灾难和救亡图存方式的变化上进行分析,注意突出与“变化”相应的阶段性特征。答案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

19、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命题感悟从高考试题来看,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特征及演变的规律均为命题者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大家备考复习的方向。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追求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时代主题)“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

20、所指的反思是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产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反思与洋务运动有关,第二次反思与维新变法运动有关。故答案为B。2(立意:民族解放与时代主题)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答案D解析A项仅仅表述了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即国内阶级矛盾方面,但没有看清中国的社会性质;B项仅仅看到了中外民族矛盾,没有兼顾阶级矛盾;C项迷惑性较强,但实际上也只是表述了中外民族矛盾;D项全面表述了近代化的两个

21、主要方面,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3(立意:主干知识近代各阶级的探索)在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但这种演变又是势在必行的。下列学说中,不属于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法家的学说B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学说C维新派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D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首倡君主专制理论,不可能再批判君主专制思想,故选A。4(立意:主干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

22、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其中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与题干不符,排除含的选项。较难判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因此符合题意。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5(立意:价值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近代中国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A维新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爱国”、“反帝”、“批判传统文化”是材料论述的中心观点,这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一致

23、,故选C。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6(立意:从现代化史观认识近代思想家的主张)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答案C解析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 A项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观点;B项

24、是章太炎的思想; D项不符合四人主张;只有C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故答案选C。对点训练考点一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阶段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诗句的含义。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有利于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故A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变法通议孔子改制考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的著作。2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

25、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从时间信息看,蒋百里所说的“制造派”应该是在1873年左右,这个时期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属于名副其实的“制造派”。考点二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度3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极力宣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与这一宣传相关的代表人物最有可能是()A林则徐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因彼得一世改革而强

26、大、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强大。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正是以俄国和日本为榜样,孙中山学习的是美国模式。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强调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吻合。B、D两项体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C项反映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容。故选择A项。5“2

27、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答案A解析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主张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主张民主共和。材料列举的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说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考点三尝试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改造中国的封建文化6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

28、D教育制度答案A解析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7(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A解析特定的词汇是时代发展的反映。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却真实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利用民

29、主与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8北大博导汤一介教授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西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思想的宣传时期C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时期D民主科学思想宣传时期答案D解析对儒学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为正确选项。深化训练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下列历史人物中使“它”在中国“进门”“落户

30、”的有() 林则徐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A BC D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的合理性,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共同主张,备选人物中只有林则徐、张之洞持此主张,故选A。2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两人分别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倡新批旧,与孙中山、陈独秀组合一致,故选D。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

31、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答案D解析从日本学者的说法来看,他主张近代化进程应该先排除精神思想障碍,然后学习西方科技,按照这个进程,当然应该先是新文化运动,再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洋务运动。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B5(2012山东高考)在

32、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

33、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

34、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的影响等方面作答。第(2)问考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严复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的进步之处,主要从对于“标”“本”的认识上考虑。第(3)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方面阐释原因。6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

35、,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

36、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词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词语。(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答案(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

37、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解析第(1)问注意清朝时前后对外国的称呼不同,据此回答。第(2)问态度的变化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回答。态度变化的原因则应该注意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剧烈变化,据此来作答。第(3)问由臣民到国民的变化必须意识到这是属于由封建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种转变,再结合当时哪些事件能促进这种变化。第(4)问第二小问三方面的变化都是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造成的冲击有关,回答出三方面的变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