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818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北京市海淀区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统练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细胞细胞液必须有颜色细胞液最好有颜色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作用外界熔液浓度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是:(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另外所选细胞的细胞液最好有颜色,这样便于观察;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且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详解】质壁分离的前提条件是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

2、物活组织细胞,正确;细胞液是否有颜色不能决定质壁分离和复原能否发生,错误;所选细胞的细胞液最好有颜色,这样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正确;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因为该实验需要细胞保持活性,正确;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否则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使细胞失水过多死亡,正确;外界溶液的浓度要适中,不能是任何浓度,否则可能不会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所选用的试剂是否合适、实验现象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某

3、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变化趋势为( )A. B. C. 【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蒸馏水,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在半透膜(膀胱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在单位时间内,由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比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快速上升;随着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降低,漏斗内部液面上升速率减慢;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再上升,B正确。3.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

4、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外界溶液浓度(mol/L)0.150.20.250.3植物A细胞质壁分离状态不分离刚分离显著分离显著分离A. 0.15mol/L B. 0.2mol/L C. 0.2mol/L D. 0.3mol/L【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 mo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 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50.2 mol/L。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不能正常生存,因此为保证植

5、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15 mol/L,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以下两点:1、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2、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将不能正常生存。4.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A. 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B. 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 细胞膜上运输维生素D的载体蛋白较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VD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膜的基本

6、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也属于脂质,由于两者性质相似,故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下面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棋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解: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亲水性头部位于两侧,疏水尾部位于内部;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双分子层是疏水的尾部相对,亲水的

7、头部分布在两侧2、分析图,只有A中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疏水的尾部相对,亲水的头部分布在两侧故选:A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6.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反映该特点的实例有( )白细胞吞噬病菌蛋白质不能被吸收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细胞融合A. B. C. D. 【答案】B【解析】白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蛋白质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与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均体现细胞膜所具有的选择透过性,错误;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细胞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

8、的物质输入与输出。7.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该细胞的是( )A. CO2 B. O2 C. K+ D. Na+【答案】C【解析】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高于细胞外,运输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人体肝细胞外的O2分压低于细胞外,运输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人体肝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肝细胞能吸收K+,即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进细胞的(非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人体肝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所以Na+是逆浓度梯度出肝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考点定位】主

9、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名师点睛】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这两种被动运输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8. 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下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 不同植物对各种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B.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C.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D.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答

10、案】D【解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所以选D。【考点定位】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9.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 脲酶能够将

11、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答案】D【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正确;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0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根据酶的专一性,纤维素酶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错误。【考点定位】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酶的相关知识点:1、理解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牢记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

12、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1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详解】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故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低温酶的活

13、性降低,但是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酶可以作为催化剂,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也可以作为反应的底物被相应的酶分解,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11.某加酶洗衣粉说明上注明用4060的温水浸泡去污效果更佳,这说明酶的催化( )A. 有高效性 B. 有特异性 C. 需要适宜的条件 D. 有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作用条件温和。【详解】使用加酶洗衣粉时,用

14、4060的温水浸泡去污效果更佳,这说明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酶的特性,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2.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A. B. C. D. 【答案】A【解析】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在反应前后,其数量和性质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示意图中,表示酶的是。【考点定位】酶促反应的原理【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

15、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13.如图所示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速度曲线,其体现了酶的( )化学本质高效性催化特性作用条件较温和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3、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

16、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4、催化特性。图中表示该实验中,三只试管分别做了加入了H2O2酶,加入FeCl3,未加酶的处理,该实验证明了酶具有高效性、催化特性。【详解】过氧化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但从图中不能看出,错误;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体现了高效性,正确;酶是高效的催化剂,从酶能催化反应进行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正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影响探究酶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同时也考察了考生识图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图,做出正确判断。14.如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

17、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上的b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C. 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不同的最适pHD. 酶活性随pH升高,先逐渐升高后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第一个曲线图中,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第二个图:B曲线图表示该酶的适宜pH为1.52.0,如人体的胃蛋白酶;C曲线图表示该酶的适宜pH为8.0左右,如人体的胰蛋白酶。【详解】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说明其对应的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B曲线图表示该酶的适宜pH为1.

18、52.0,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B正确;第二个图表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C正确;在一定的pH范围内,酶活性随pH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随着pH升高而下降,直至失活,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此外还要记住人体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适宜pH。15.下列各图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曲线的起点至最大值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表示无酶催化时的反应进行所

19、需要的活化能,曲线的起点至最大值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表示有酶催化时的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所以两曲线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最大值的差值即为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酶的催化作用的机理1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 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C. 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D. 小麦根尖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

20、生成ATP的酶是合成酶,ATP分解为ADP与Pi的酶是水解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ATP分子由1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B错误;ATP消耗后可迅速由ADP转化,故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的下降,C正确;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故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21、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7.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 )选项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A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B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C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D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洛性淀粉溶液、碘液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

22、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不合理;淀粉酶的最适pH是中性左右,不适合用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B不合理;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不能得出实验结论,C不合理;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使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分解程度,因此可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合理。【点睛】本题通过探究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

23、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18.如图1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在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0C.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答案】C【解析】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

24、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为0,e点不变,反应时间加,长d点右移,B错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19.ATP在细胞中能够快速释放能量和吸收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结合 远离腺苷的那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同时释放能量 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转变成ATP,同时吸收能

25、量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式为A-PPP,其中“-”为普通磷酸键,“”为高能磷酸键,“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从而形成ADP,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发生断裂,则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生物体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详解】二磷酸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储存能量,并非腺苷,错误;ATP的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和再形成,且ATP只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错误;远离腺苷的那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同时释放能量,正确;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

26、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与ADP之间的转化以及ATP的构成,要理解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的含义,同时要正确掌握ATP水解和合成发生的场所。20.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过程和B. 过程和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器内C. 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不是过程释放的D. 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过程中的能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TP是细胞内微量高效的物质,一边在快速消耗,一边在快速合成,A正确;过程是ATP的合成,是ATP的消耗,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器内,B正确;过程中需

27、要的能量来自于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呼吸散热,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1.下列过程中,能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是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C. 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 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能使ADP的含量增加时会消耗ATP,水分子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故A错误。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B错误。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

28、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C错误。胰腺细胞分泌蛋白酶是胞吐,是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ATP和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2.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够说明( )A. 此过程中既有ATP合成又有ATP分解B. 被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 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易脱离【答案】C【解析】实验说明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A

29、TP中远离腺苷的P容易脱离,但不能证明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项错误。23.ATP荧光仪是专门设计用于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测试仪器,其工作原理是ATP的含量与细胞的活性、种类和数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ATP可以与虫荧光素作用发出生物光,光的强度和微生物的数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反应式如下:虫荧光素+ATP+O2虫荧光素(被氧化的)+AMP+CO2+PPi+光下列有关ATP及ATP荧光仪工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检测过程中ATP内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B. 荧光的强度能反映微生物的数量C. ATP释放能量需要酶的参与D. 微生物体内ATP的产生都需要氧气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

30、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检测过程中ATP中的化学键断裂,即化学能转变成光能,A正确;荧光的强度反映出微生物的数量,ATP含量越多,说明微生物的数量也多,荧光的强度越强,B正确;由反应式可得:ATP释放能量需要酶的参与,C正确;需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ATP不需要氧气,第三阶段产生ATP需要氧气的参与

31、,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中耕松土 果蔬保鲜 贮存种子 汛期农田及时排水 合理密植 糖渍盐渍食品 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详解】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

32、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正确;果蔬保鲜是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正确;贮存种子要在干燥、低温、少氧的环境中,减少自由水的量,降低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减少有机物消耗,正确;汛期农田及时排水是防止植物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正确;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错误;糖渍、渍食品利用的是渗透作用原理,将细胞杀死,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大分子物质能够进入细胞,错误;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正确;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错误。故选:B。【

33、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5.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各种代谢的枢纽。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只有在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C. 动物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D.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在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都有丙酮酸、H的产生,B正确;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如硝化细菌),也能进行有

34、氧呼吸,C 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6.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和或者过程和B.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和C. 动物细胞内,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多D.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答案】B【解析】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少数植物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两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只能发生过程,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B错误;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二、三两个阶段

35、,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C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又将丙酮酸和H生成了乳酸,D正确。【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7.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倍C. 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答案】D【解析】氧气的吸收量代表需氧呼吸强度,而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因为需

36、氧呼吸中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故某氧气浓度时对应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就代表厌氧呼吸的强度。故氧浓度为d时,厌氧呼吸最弱;氧浓度为c时,呼吸作用最弱,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氧浓度为b时,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5/2;氧浓度为a时,氧气吸收量最少,所以此时需氧呼吸强度最弱。28.在用酵母菌进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 CO2、C2H5OH、O2 B. CO2、O2、C2H5OHC. C2H5OH、O2、CO2 D. C2H5OH、CO2、O2【答案】A【解析

37、】试题分析:密封发酵罐中的酵母菌先利用发酵罐内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繁殖,所以发酵罐内的O2浓度逐渐降低;之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所以在此过程中C2H5OH和CO2的浓度逐渐增多。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29.酵母菌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细胞膜 内质网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详解】酵母菌

38、无氧呼吸过程中,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正确;酵母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正确;酵母菌的细胞膜不是细胞呼吸的场所,不能产生二氧化碳,错误;内质网不是细胞呼吸的场所,不能产生二氧化碳,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30.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图解中甲、乙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图解中丙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1分子丙酮酸经过乙、丙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图示过程在有光和

39、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能力。【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正确;图解中甲、乙两阶段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错误;图解中的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H2O,错误;1分子丙酮酸经过乙阶段产生10分子H,经过丙阶段可产生5分子水,错误;图示过程

40、表示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正确;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正确;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理清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等相关知识,据此明辨图示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a、b依次表示H2O和O2。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问题情境。31.某同学在研究苹果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苹果,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苹果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安装成如图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1、. 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B. 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苹果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 实验前应对苹果碎屑消毒D.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对无氧呼吸产物的探究实验,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粉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无氧呼吸产物CO2。【详解】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使苹果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苹果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也能产生CO2,即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会发生颜色变

42、化,B错误;为了消除苹果碎屑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对苹果碎屑应该进行消毒处理,C正确;溴麝香草粉蓝溶液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D正确。【点睛】易错点:苹果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会产生CO2,因此不能通过检测CO2的有无判断苹果细胞的呼吸类型。32. 关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的正确叙述是( )A. 叶绿体中的一个个基粒就是一个个类囊体B. 全部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双层薄膜上C. 组成各基粒的类囊体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D. 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面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B全部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单层薄膜上C组成各基粒的类囊

43、体之间具有结构上的联系D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面积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33.某同学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将5 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直接进行研磨;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 cm处用钢笔画一条横线;为增强实验效果,将滤液细线画粗些;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该同学的操作有误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略34.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为了确定无水乙醇、CaCO3和SiO

44、2的作用,进行了4组实验来验证,四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第组是进行了正确操作的对照组。下列针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相同B. 可能是由于未加CaCO3而得到的实验结果C. 可能是由于用水取代了无水乙醇而得到的实验结果D. 可能是由于未加SiO2而得到的实验结果【答案】A【解析】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A错误;若未加CaCO3,叶绿素可能被破坏,因而下边的两条色素带比正常的窄,B正确;若实验中所加溶剂为水,而不是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则提取不到叶绿体中的色素,因为色素不溶于水,C正确;若未加SiO2,可能导致研磨不充分,即各种色

45、素的提取量均少于正常水平,D正确。35. 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A. 绿光区 B. 红光区和绿光区C. 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 红光区和蓝紫光区【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对不同光质的光吸收不同: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该光谱通过叶绿素后,红光、蓝紫光被大量吸收,不能透射而形成黑色条带,所以选D。【考点定位】光合色素的功能36.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光反应在

46、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B. 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C. 光反应吸收光能合成ATP,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 光反应分解水生成H并放出氧气,暗反应最终将二氧化碳还原成(CH2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碳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A正确;光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碳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B错误;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碳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光反应分解水生成H并放出O2,碳反应最终将CO2还原成三碳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

47、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7.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最初用于( )A. CO2的固定 B. C3的还原C. 将水分解为O2和H D. 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阶段:(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此过程中发生了水的光解与ATP的生成;(2)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发生的变化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详解】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化合物的过程,发生于暗反应阶段,A错误;CO2的还原需

48、要H和ATP,其中ATP来自于光能的转化,B错误;在光反应阶段,色素吸收光能,同时将水分解为氧和氢,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C正确;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属于水解反应,与光能无直接关系,D错误。【点睛】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理解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38.下列是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实验结论A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了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

49、用的场所D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H2O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

50、能净化空气,不能证明植物吸收CO2放出O2,A错误;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B正确;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O2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都来自参加反应的H2O,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要重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39.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紫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色

51、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组时,色素在层析液杂合的溶解度越大,则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移动的距离越远,所以图中四条色素带由左向右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成绿色,类胡萝卜素呈黄色,实验结果表明,该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明显少于类胡萝卜素,所以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黄色,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的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0. 在实验室中,如果要测定藻类植物是否完成光反应,最好是检验其A. 葡萄糖的合成量 B. 二氧化碳的消耗量C. 叶绿体的含量 D. 氧气的释放量【答案】D【解析】光反应

52、包括:H20H+ O2(水的光解),NADP+ + 2e- + H+ NADPH(递氢) ADPATP (递能)所以答案D。41.光合作用过程中,与光反应相比,暗反应阶段的特点是( )A. 需要光、叶绿体色素和酶B. 在酶、ATP和H的作用下完成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C. 把水光解为H和O2D. 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光能的过程。具体过程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中将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暗反应不需

53、要光和色素,A错误;暗反应在酶、ATP和H的作用下完成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B正确;光反应能把水光解为H和O2,C错误;光反应能把光能储存在于活跃的化学能(ATP和H)中,暗反应使活跃的化学能(ATP和H)转变为有机物(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D错误。【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能量变化与物质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42. 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 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

54、多种酶C. 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 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答案】B【解析】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B正确;若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提高温度则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CH2O)的生成,C错误;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暗反应43.下图表示一套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结合图示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B. 设置锥形瓶甲的目的是作为对照C. 实验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给予光

55、照D. 实验中需要使用已脱淀粉的植物【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把二氧化碳设计成自变量,锥形瓶甲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锥形瓶乙中装入的是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钾溶液,与锥形瓶甲形成对照试验,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详解】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A正确;由于氢氧化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设置锥形瓶甲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B正确;由于锥形瓶乙中缺少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实验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检测,不可在进行较长时间后再进行检测,C错误;植物消

56、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准确判断缺乏CO2的叶能否产生淀粉,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对照试验的原则,分析变量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44. 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传递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的体色。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量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会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蚜虫在黑暗中合成ATP时会伴随着02的消耗B. 蚜虫合成ATP时所需能量仅仅来自呼吸作用C. 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不一样D

57、. 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说明其体内的ATP含量不稳定【答案】A【解析】黑暗中蚜虫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伴随着氧气的消耗,A正确;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光能,还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B错误;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消耗的ATP只来自于呼吸作用,故在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相同,C错误;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但消耗也增加,处于动态平衡中,故体内的ATP含量处于稳定状态,D错误。【考点定位】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植物体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合成ATP的过程是呼吸作

58、用,由题意可知,蚜虫中含有类胡萝卜素能吸收、传递光能产生ATP,因此蚜虫细胞ATP中的能量来源是光能和化学能。45.如图表示蓝藻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点时,蓝藻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 限制a、b、c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都是光照强度【答案】B【解析】【分析】而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X点是光的饱和点。【详解】a点时,蓝藻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59、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等于零,B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与线粒体等细胞器,因此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C错误;限制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温度、CO2浓度等,而限制a、b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图中CO2的吸收量为净光合作用量,同时要识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中只有核糖体。46.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60、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仅发生在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仅转变为热能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

61、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会进入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A正确;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有氧气存在)或细胞质基质(无氧气存在)中,B错误;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细胞呼吸过程是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C错误;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仍能进

62、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较弱,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场所及产物等,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47. 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 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 高、高 B. 低、基本一致C. 低、高 D. 高、基本一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与a点相比较,c点相当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此时二氧

63、化碳的固定速率加快,C3的还原速率不变,故C3增加;与c点相比较,b点相当于提高光照强度,此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而C3的还原速率加快,故C5增加,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48.下图表示生物细胞内H的转移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H2OH(CH2O)A. 过程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且伴随着ADP的产生B. 过程一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C. 真核细胞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且必须有O2参与D. 真核细胞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且必须有水参与反应【答案】

64、C【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

65、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据图可知,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详解】是光反应阶段,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且伴随着ATP的产生,A错误;是暗反应阶段,一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B错误;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且必须有氧气参与,C正确;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且必须有水参与反应,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及

66、产物。49.将下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黑暗条件下,增大、减小B. 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增大C. 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保持不变D. 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减小、增大【答案】B【解析】黑暗条件下,仅进行有氧呼吸,细胞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增大、减小,A项正确;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细胞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增大,减小,B项错误;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变,C项正确;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细胞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减小、增大,D项正确。50.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

67、,其中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和B. 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和HD. 有氧呼吸包括图中的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A是丙酮酸,B是NADH(或H),C是ADP、Pi和NADP+,D是ATP和NADPH(或H),C、D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A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进行,B错误。考点:本题考

68、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二、分析填空题51.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

69、: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内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是_(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制作洋葱鱗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答案】 (1). S1S2 (2).

70、原生质层 (3). 原生质层能主动运输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4). X (5). 标号 (6). 蒸馏水 (7). 质壁分离 (8). 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由此可得两者浓度关系;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

71、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够通过半透膜。【详解】(1)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2)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从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径大小控制物质进出;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靠能量和载体控制物质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

72、输。(3)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够通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装置X能出现液面差,装置Y不能出现液面差;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选洁净的载玻片分别编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能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被消除,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因此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质壁分离。(4)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溶液中的K+和NO3-能够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内,使

73、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引起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因此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渗透装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操作以及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2.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有关(填图甲中数字号码)。(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_。(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

74、了_,种特性与图甲中的_(填图甲中数字号码)有关。(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_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_表示。(填图甲中字母)(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_。(填图甲中字母)【答案】 (1). (2).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 (5). b (6). a (7). a、e【解析】【分析】分析图甲,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蛋白质,表示糖蛋白(膜外),表示磷脂双分子层;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

75、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分析图乙,表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详解】(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有关。(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蛋白质有关。(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它可用图甲中b自由扩散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Na+可用图甲中a

76、主动运输表示。(5)图乙表示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可表示图甲中的a、e。【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准确理解、运用坐标图信息,并能够转化为文字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跨膜运输结合起来,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载体蛋白和能量之间的关系。53.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检测到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1)据图可知,加入某药

77、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_;而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_,由此可见,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_,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2)某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3)请在右图中画出“细胞中24Na的量”的相应变化曲线_(在横坐标右侧画出表示“细胞中24Na的量”的纵坐标。注入神经纤维中24Na的总量为2)。【答案】 (1). 不变 (2). 增加 (3). ATP (4). 主动运输 (5). 抑制ATP的合成(或阻碍细胞呼吸) (6).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加入某药物后,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停止增加;加入ATP后,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迅速增

78、加,说明钠离子从神经细胞排出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该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呼吸作用的进行。【详解】(1)据图可知: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而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增加,由此可见,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某种药物加入后,抑制细胞呼吸,减少能量供应,神经细胞不能排出24Na。(3)细胞内的24Na的量和细胞外的正好相反,其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所给信息主要来源于图中,形式新颖,陌生度大,但难度不是很大,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转换能

79、力。54.下页表中是某同学探究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步骤操作方法试管甲乙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注入蔗糖溶液2 mL3注入斐林试剂2 mL2 mL4注入新鲜的某种酶溶液2 mL2 mL5酒精灯隔水加热煮沸1 min6 .观察现象AB(1)甲、乙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_。(2)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 可以选用_或_两种不同类别的酶。(3)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现象:_。原因:_。(4)出现(3)中现象的原因是该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用上表中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

80、达)_。【答案】 (1). 为排除各物质的量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结果分析 (2). 淀粉酶 (3). 蔗糖酶 (4). A、B可能都不形成砖红色沉淀 (5). 先加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影响酶的活性;加人酶溶液后,隔水加热煮沸,既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因失活而无催化作用 (6). 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酶的专一性的研究的考查,先分析表格信息判断出该实验步骤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和实验原理,然后根据实验的自变量和实验原理推测实验的目的并作出假设。(1)甲、乙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就是

81、为排除物质的量这一无关变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结果分析。(2)甲试管中实验底物是可溶性淀粉溶液,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应选用淀粉酶进行验证乙试管中实验底物是蔗糖溶液,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应选用蔗糖酶进行验证。(3)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先加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影响酶活性;加入酶溶液后,直接加热,既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活而无催化作用;产生的现象为可能A、B都不形成砖红色沉淀。(4)出现(3)中现象,正确的操作步骤为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55.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

82、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毎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请回答:(1)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作用,其中_ 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答案】 (1). A (2). 减缓 (3). 30 (4). 不能,因为无氧呼吸也会产生CO2【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

83、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从图中曲线走势分析,与清水组相比,KNO3浓度越高,有氧呼吸速率越高。【详解】(1)A、B、C三点中,A点有氧呼吸速率最高,此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H最多,因此与氧结合的H最多。(2)从曲线走势分析,与清水组相比,KNO3浓度越高,有氧呼吸速率越高,说明淹水时KNO3浓度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由于KNO3浓度为30 mmolL1的实验组有氧呼吸速率最高,说明此浓度下减缓有氧呼吸降低的效果最好。(3)实验中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

84、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56.伊乐藻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若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会放出气泡。常以太阳灯(冷光源)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2中曲线1所示(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O2释放量表示)。该实验研究的是_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使用冷光源的目的是_。(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图2中A点会_(填“上移”或“下移”);若将装置由明处移至黑暗处,则细胞中C5的含量_。(3)若在室温10和30时再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如曲线2和

85、曲线3,D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_。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_。(4)若图3中,表示气体进出过程,则图2中C点会发生的过程是(用数字表示)_。(5)利用图1装置,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除题中探究内容之外,还可以探究的课题是_。【答案】 (1). 光照强度 (2). 排除温度这一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上移 (4). 减少 (5). 温度 (6). 光照强度 (7). (8).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移动太阳灯(冷光源)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说明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实验时,一般改变的条件就是自变量,在本实验中改变的是太阳灯与大试管的距离,二

86、者之间距离不同,光照强度不同,说明自变量是光照强度不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当二氧化碳含量高时,碳酸氢钠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低,碳酸氢钠释放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这些因素去分析;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详解】(1)在本实验中改变太阳灯与试管的距离也就意味着改变光合作用强度,故该小组的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冷光源是几乎不含红外线光谱的发光光源,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LED光源就是典型的冷光源,该实验使用冷光源可以排除温度这一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分析图形可知,A点

87、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是CO2浓度、温度等其他因素,所以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图2中A点会上移。若将装置由明处移至黑暗处,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减少,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减少。(3)曲线2和曲线3分别是在室温10和30时进行的实验,D点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是因为温度低,降低了酶的活性。BC段两条曲线重合,光合速率都比较低,是因为光照强度太低。(4)图2中C点氧气释放量为0,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对应图3中过程。(5)图1中用碳酸氢钠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所以还可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点睛】本题以实验装置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

88、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曲线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57.下图甲为测定光合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CO2缓冲液(能维持管中CO2浓度不变),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变化如下图乙所示。(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红色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试管内变化的气体是_。(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 klx,则1 h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mL。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熵(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和消耗的O2的比值)为0.8,则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CO2

89、_mL。(3)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实验装置的区别是_。【答案】 (1). O2 (2). 200 (3). 160 (4). 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解析】【分析】分析装置图和曲线图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图1装置中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变化为氧气量的变化。结合曲线图,在光照强度为0时,由于只进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左移动;在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不动;在光照强度为大于2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右移。【详解】(1)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试管中

90、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试管中气体含量的变化就是氧气的变化。(2)由于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图乙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气体体积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气,根据植物叶片的呼吸熵为0.8可知植物呼吸作用释放0.850=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即把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进行对照,以排除温度、大气压等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测定光合作用速度为背景,着重考查了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甲装置中引起液滴移动的气体,图乙中利用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进行综合计算,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分析实验装置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