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3.50KB ,
资源ID:58812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81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A).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A).doc

1、吉林省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

2、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25下图所示是出土于今河南南阳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的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该画面反映出当时( )A犁耕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 B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期盼C男耕女织的分工协作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26下表是不同史书有关古代城市管理的记述。这表明,我国古代已经( )记述出处20年代初至20年代末孔教之争、东西文化之争、白话与文言之争、新旧文学之争、科学与玄学之争、工化与农

3、化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民主与独裁之争、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从表1可知,20世纪2030年代(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影响逐渐扩大C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 D反帝反封建成为民众共识31.研究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一次性的突发效应,是划时代的。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后,其制度变迁的冲击已经释放完毕。其中“制度变迁”主要是指( )A.所有权的根本变革 B.经营权的正式下移C.管

4、理权的日益加强 D.使用权的政府管控32.雅典的民众法庭判决阶段以陪审员投票结果决定审判的意见,投票分为两轮进行,投票开始是公开进行,后来发展到秘密投票。这种变化( )A.体现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B.有利于审判的公正C.反映了主权在民的理念 D.有利于维护贵族利益3316世纪,世界新旧大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外贸增多,白银出现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D白银成为西欧社会上层的追求34.“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

5、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 )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 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35.关于冷战的起源问题,有意识形态说、国家利益说、文化差异说、个人因素说等,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学者沈志华依据解密的多国档案,认为美、苏经济体系的对立,使两国开始“分庭抗礼”。据此可知( )A.解密档案有助于历史研究深入 B.后期研究成果比传统观点可信C.学派迭出不利于探索历史真相 D.冷战系美、苏经济体系的对立 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

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使。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除了为斯大林祝寿外,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对我方搞突然袭击,攻击中共是“疯子”,“要发动世界

7、战争”1960年7月,赫鲁晓夫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1400多名专家,撕毁几百个双边协议和合同,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中苏之间的分歧从两党意识形态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材料二 2019年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将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机制效率,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确保全面快速发展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密切协调外交行动。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

8、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关系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和对中国的意义。(12分)(3)结合所学,谈谈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5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本书改变传统中国历史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均做了细致的描述。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

9、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摘编自美芮乐伟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选取书中某一部分,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为鼓励在纷乱之时保持高风亮节、特立独行的节义之士,特别予以表扬,此举固无不当,但却造成一种为享大名于天下而刻意隐逸、或以借“道德良好”来达到引人注目、立异名高的目的,于是后来选举、辟召等拔取政治人才的制度,一变而被扭曲为“道德比赛”的工具再加上东汉

10、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交互窃柄,更促使士人激愤,太学“清议”应运而生至曹操崛起之时,士人大都均与道德告别了,其态度呈现一种两极化的发展:一是由“清议”转为“清谈”,超乎现实,在乱世中依然潇洒优哉游哉,走向清虚空灵之路;另一就是由不齿做一个空言道德、百无一用的废物,而反动为循名责实,只讲求如何强力操作实际政治,明白宣告道德破产。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了荆州和附近诸郡,孙权力量也日益壮大,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曹操要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阻力非常大。于是他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以迫切的心情写了求贤令,号召去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希望有更多的“贤人君子”和他一起“共治

11、天下”。根据龚鹏程改变中国历史的文献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求贤”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的“求贤令”。(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伊拉克、科威特争端由来已久。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摆脱英国统治后应归属伊拉克。鲁迈拉油田横穿两国边界,伊拉克的采油量总是低于科威特,为此,双方不断发生争执。萨达姆希望凭借科威特的财富缓解经济困难,甚至掌握国际油价的控制权,增强称霸海湾的实力。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并宣布与科威特“合并”。国际社会普遍谴责

12、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联合国通过制裁伊拉克的决议。美国组织多国部队每天出动2000-3000架飞机,发射各种导弹,轰炸伊拉克的通信枢纽、指挥中心、情报系统、机场桥梁、化学武器基地等,电子战自始至终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2月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决议。大部分中东国家卷入了这次战争,多数国家支持并参加多国部队,只有约旦、也门、巴勒斯坦等少数国家支持伊拉克。大国的插手使中东地区危机四伏,形势更加复杂。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拉克、科威特冲突爆发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9分)47.【历史

1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张之洞(18371909),1889年12月任湖广总督,开启了十九年的督鄂经历。他在工业、交通、军事、教育等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1890年,在湖北筹建汉阳铁厂、汉阳枪炮广(湖北兵工厂)等,创建两湖书院。“汉阳造”成为中国近代军工最有代表性的名词,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大量使用“汉阳造”。1891年,湖北织布厂、汉阳铁厂开工兴建,设方言商务学堂、湖北舆图总局。1893年,设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1895年,筹练自强军,扩充湖北枪炮厂,设武备学堂。1897年,卢汉(京汉)铁路借用比利时款项。1898年,创设汉口商务公所、制麻局,撰劝学篇,派学生游学

14、日本。1899年,修武昌南北江堤,设农务局。1901年,设学务处综理湖北全省学堂事务。1902年,在武汉大修堤防,使武汉逐渐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1905年,京汉铁路建成,筹设川汉铁路于武昌,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1906年,开办湖北印刷局。张之洞成就了武汉,被后世称为“武汉城市之父”。摘编自督鄂年谱(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督鄂期间的举措。(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之洞督鄂期间的举措。(7分)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历 史(A)答 案第卷2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A项,题目中“养气”“养心”与仁、礼没有关系。故A项错

15、误。B项,题目中“养气”“养心”和“学”“思”“行”都强调自己对自己的督促,体现主体自觉性。故B项正确。C项,题目中强调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并不是需要教化。故C项错误。D项,“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原理,获得智慧与感悟,而题干强调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5【答案】B【解析】据图中信息“象征祥瑞的奔鹿、农夫之妻”反映了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期盼,故选B项;图片中没有使用犁耕技术,排除A项;由图可知,“农夫之妻”也下地耕作,体现不出男耕女织的分工协作,排除C项;材料中缺乏农、商政策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排除D项。26【答案】A【解析】据上表,

16、可知唐、明、清三朝都比较重视城市垃圾的处理,注重城市卫生环境,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城市环境卫生,并不是市场环境,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古代城市卫生,与司法监管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城市卫生环境的管理,与人口素质关系不大,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据材料“突出了儒家的仁义贞节”“弘扬孝悌信义等儒家道德规范”,可知明清小说在创作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宋代已经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小说的思想,而不是小说的成就,排除C项;明代社会主流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据图表内容可知,从1860到1865年,汉族总督、巡抚比例逐渐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

17、动的过程中,李鸿章和曾国藩等淮湘系汉族地主实力大增,地方掌权者变化,中央权力下移,由此说明清朝的政治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地方行政体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排除A;“主导”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材料内容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对民族交融的影响,排除D。29.【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咬破中指,裂断衣襟,写下血书还我青岛”“投袂而起”“保全我领土”等信息可知,这些行为反映了五四运动时间,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故C项正确;“理性”的说法与题干中“咬破中指”等信息不符,故排除A;题干中仅介绍“谢绍敏”“杨玉洁”的个人行为和思想主张,没有体现“集体观念”,故排除B;材

18、料反映的是爱国行为,冒险行为不能概括出材料主旨,故排除D。30.【答案】B【解析】材料“工化与农化之争、社会主义之争、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工农学说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B正确;A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31.【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分离,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经营权的下移,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公有制下的集体所有,不是“根本变革”,排除A项;这一制度实施后,

19、集体的管理权被削弱了,排除C项;政府不可能管控土地的使用权,排除D项。32.【答案】B33【答案】C【解析】从材料“世界新旧大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外贸增多,白银出现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涉及的是经济作物、外贸、白银、世界市场等经济名词,结合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等新的经济现象,故材料现象的根源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的表现是欧洲对外贸易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增加,对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材料中的现象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问题“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不符,排除A项

20、;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是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时间“16世纪”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了白银在洲际的流动,还体现了经济作物、外贸和世界市场等经济名词,故白银成为西欧社会上层的追求不是材料现象的根源,排除D项。3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改革“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才能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D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与“改革斯大林体制”等不符,B项错误;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与材

21、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3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和方法。解密档案使历史研究的史料和途径更加丰富,有助于历史研究的深入,故A项正确;后期的研究成果不一定比传统观点更可信,B项表述绝对化了,错误;学派迭出应更有利于探索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斗争,不仅仅是经济体系的对立,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第II卷41(25分)【答案】(1)变化:结盟到恶化。(2 分)原因:中苏两党的意识形态分歧;苏联出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需要;外交政策分歧,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或者“霸权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立场。(每点2分,共6分)(2)

22、历史条件:中俄两国的国家利益和两国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治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点2分,共6分)意义:有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有助于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国战略后方安全与稳定。(每点 2 分,共 6 分)(3)启示:坚持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坚持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

23、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可知结盟到恶化。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苏两党分歧加剧”可知中苏两党的意识形态分歧;结合国际背景可知苏联出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需要;据材料一“赫鲁晓夫对我方搞突然袭击,攻击中共是疯子,要发动世界战争”可知外交政策分歧,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或者“霸权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立场。(2)第一小问历史条件,据材料二“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可知中俄两国的国家利益和两国人民的利益需要;结合当今时代的主题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结合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可知

2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结合中国经济和外交可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可知有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有助于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国战略后方安全与稳定。(3)从当今我国与国际经济、外交等方面分析可知坚持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坚持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42(12分)【答案】示例论题:三国至唐代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发期。

25、(3分)论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其他领域的交流同样活跃,尤以唐朝为盛,唐代首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周边国家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9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据材料“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朝至汉朝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可从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证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据材料“第二部分,

26、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三国至唐代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发期。可分别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文化领域的新变化,侧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据材料“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宋至明南北交流活跃,可从区域贸易繁荣、民族交融等方面论述。45(15分)【答案】(1)特点:唯才是举。(2分)背景: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曹操希望统一天下,渴求人才;东汉以来选官制的积弊;东汉以来士风虚矫,士人空谈道德,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6分)(2)评价:“求贤令”唯才是举,改变了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宗派现象的产生及地方集团的形成;有利于打击士族门阀力

27、量,广罗人才,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创造条件;唯才是举也可为后世人才选拔制度提供借鉴。(4分)但唯才是举忽略了“人才”品德,可能造成道德败坏之人掌权,影响政权和社会发展。(3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希望有更多的贤人君子和他一起共治天下”,可得唯才是举。第二小问背景,从材料“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了荆州和附近诸郡,孙权力量也日益壮大,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曹操要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阻力非常大”,可得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曹操希望统一天下,渴求人才;从材料“于是后来选举、辟召等拔取政治人才的制度,一变而被扭曲为道德比赛的工具”,可得东汉以来选官制的积弊;结合东

28、汉时期察举制等选拔和评价官员的制度以个人“道德”为标准的史实,可知东汉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文风只注重个人道德形象,不重视实际能力,可得东汉以来士风虚矫,士人空谈道德,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2)结合汉代察举制空谈道德不注重实际能力,以及地方官举荐官员的选官方式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增强等弊端,可得“求贤令”唯才是举,改变了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宗派现象的产生及地方集团的形成;结合材料曹操的“求贤令”“号召去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以才能为标准的举荐方式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可得有利于打击士族门阀力量,广罗人才,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创造条件;唯才是举也可为后世人才选

29、拔制度提供借鉴;结合材料曹操的“求贤令”“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只重才能,忽视道德的选官方式,可得唯才是举忽略了“人才”品德,可能造成道德败坏之人掌权,影响政权和社会发展。46.(15分)【答案】(1)原因:历史积怨;领土争端;油田之争;地区争霸;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两伊战争后伊拉克急于解决经济困难。(6分)(2)特点:高科技战争;参与国家众多。(2分)影响:阿拉伯世界陷入分裂;加剧中东地区危机;扩大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7分)【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归纳即可。由“伊拉克科威特争端由来已久”可知历史积怨;由“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可知领土争端;

30、由“鲁迈拉油田横穿两国边界,伊拉克的采油量总是低于科威特,为此,双方不断发生争执”可知油田之争;由“萨达姆希望凭借科威特的财富缓解经济困难,甚至掌握国际油价的控制权,增强称霸海湾的实力”可知解决经济危机和称霸中东。第(2)问,特点根据“轰炸伊拉克的通信枢纽、指挥中心、情报系统、机场桥梁、化学武器基地等,电子战自始至终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是高科技战争;据“大部分中东国家卷入了这次战争”“多国部队”可知规模大,涉及国家多。影响据关键语句“多数国家支持并参加多国部队,只有约旦、也门、巴勒斯坦等少数国家支持伊拉克”可知阿拉伯世界陷入分裂;据“大国的插手使中东地区危机四伏,形势更加复杂”可知加剧中东危机

31、和扩大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等。47.(15分)【答案】(1)举措:兴办一系列近代化企业;主持修建铁路(卢汉铁路,贯通京汉铁路);编练新军;大力兴办新式教育;派人出国学习(派遣留学生);进行机构改革;注重城市发展。(每点两分,任答4点,8分)(2)简评:初步奠定了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为我国重工业开了先河;使武汉逐渐发展成为“九省通衢之城”: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促进了军事的近代化;使武汉由商业重镇变成国际贸易商埠。(每点两分,任答3点,7分)【解析】(1)据材料“筹建汉阳铁厂、汉阳枪炮广”“湖北织布厂”可知,兴办一系列近代化企业;据材料“卢汉(京汉)铁路借用比利时款项”“京汉铁路建成,筹设川

32、汉铁路于武昌”可知,主持修建铁路(卢汉铁路,贯通京汉铁路);据材料“筹练自强军”可知,编练新军;据材料“创建两湖书院”“设方言商务学堂”“设自强学堂”“设武备学堂”可知,大力兴办新式教育;据材料“撰劝学篇,派学生游学日本”可知,派人出国学习(派遣留学生);据材料“设学务处综理湖北全省学堂事务”“创设汉口商务公所、制麻局”“设农务局”可知,进行机构改革;据材料“在武汉大修堤防,使武汉逐渐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张之洞成就了武汉”可知,注重城市发展。(2)据材料列举的张之洞督鄂期间的举措,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进步、城市发展、人才培养和军事近代化等方面分析可知,初步奠定了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为我国重工业开了先河,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促进了军事的近代化,使武汉逐渐发展成为“九省通衢之城”,由商业重镇变成国际贸易商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