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深圳市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指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下列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与理论性的统一A. B. C. D. 【答案】B【解析】
2、【分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正确。:任何哲学都能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正确。:科学性与理论性的统一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这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无关,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2.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可有些地方,扶贫档案必须由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一式3份,均不得出错,不得涂改;如有变化,3份都得改,改一项数据就得折腾很长时间,耽误了真正的扶贫工作。有人就此给
3、第一书记编了个顺口溜:“书记,书记,没时间扶贫,只剩书书、记记。”“书书记记”式扶贫( )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书记,书记,没时间扶贫,只剩书书、记记。”“书书记记”式扶贫强调扶贫工作中领导者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未涉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19年12月10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部署2020年经济工
4、作,稳中求进是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这表明(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展经济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向前增长的态势发展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稳中求进”中的“稳”强调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进”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符合题意。: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发展经济工作坚持一切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稳中求进是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我国的经济“稳中求进”而非“始终保持向前”,不符合题意。: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4.下列观点的划分,属于同一哲学阵营的
5、一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和“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A:“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C:“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古代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属于诡辩论观点。C不符合题意。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
6、条河流”属于诡辩论观点。D排除。故本题选B。5.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对待自然界,我们应该( )A. 开发自然,战胜自然B.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C. 打破自然的规律性D. 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案】B【解析】【详解】B: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对待自然界,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按照自然规律办事,B符合题意。A:我们要利用和保护自然,而不能战胜自然,A错误。 C:自然规律具
7、有客观性,不能打破,C错误。D:材料强调如何对待自然,不涉及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6.读下边漫画越担心犯错误,越可能犯错误。漫画的哲学寓意是人是否犯错误是由人的主观思想动机决定的矛盾双方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越担心犯错,就越可能犯错,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犯错可能向犯错转化,矛盾双方存在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项符合题意。: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担心犯错不仅于事无补,很可能还会导致更多的错误
8、,这表明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项符合题意。:人是否犯错误受主观思想动机的影响,但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思想动机决定的,项观点错误。:题干中主要讲述的是犯错和不犯错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与斗争性无关,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些诗句中蕴含的丰富哲理,会引发出你的激情与感情充实着你的心。下列各句与上述诗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D.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天若有
9、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意思是寒冷的冬雪在梅花的盛开中消融了,春风在嫩绿的杨柳枝上又回来了,这两句诗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其蕴含的哲理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不合题意。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B项不合题意。C:“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不合题意。D:“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D项与题干哲理相同,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0、。8.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的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不同认识主体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狼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说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
11、复性,符合题意。: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未必就是真理性认识,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错误。 故本题选C。9.“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 B. C. D. 【答案】D【
12、解析】“窗”“景“情”之间的联系是建筑师在事物原有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建设建立的一种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说法错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征服自然”说法错误;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符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这表明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10.引进外来物种是丰富本国物种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但也有部分外来物种具有极强的繁殖生长抗逆能力,对当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极强,又缺乏天敌控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扩散,形成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产生巨大破坏,这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片面认识指导实践,缺乏直接现实性,尊重事物固有联系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不能随意改变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引进外来物种带来的影响,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符合题意;在片面认识指导下的实践也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 “有部分外来物种对生态产生巨大破坏”,说明尊重事物固有的联系是实
14、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不能随意改变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符合题意。本题选D。11.为更好地保障乘客安全,滴滴顺风车宣布无限期停运。然而滴滴整改了,问题却来了,网民普遍认为出行不方便,而且成本大幅增加。对此,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事物发展条件的限制敢于承认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看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缺点,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网约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条件,而不能突破事物发展条件的限制,错误;滴滴顺风车宣布无限期停运,是回避矛盾的表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入选;事
15、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顺风车遇到的问题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难以避免的问题,必须做好走曲折路的准备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克服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包含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缺点”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12.半月谈载文指出,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哲学依据是A. 整体的功能等于个部分功能之和B. 当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D.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答案】B【解析】【详解】B: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体现了当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B符合题意。A:只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不注重系统优化,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A说法错误。CD:材料强调当部分以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不体现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也不体现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
17、):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13.低头是“时尚”,也是“潮流
18、”,“低头族”是形容那些无时无刻不低头盯住屏幕E而冷落面前亲友的人。手机填满了人们的时间却也阻断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人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这一担忧是对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层忧虑。对此,我们应该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重视实践作用抓住重点,集中主要的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既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看到积极影响是主流,但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有机统一,项符合题意;对以
19、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我们要看到它的积极影响是主流,但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说明我们要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不是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项符合题意,项不合题意;题干主要表明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与重视实践作用无关,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14.“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下列与该名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意思是圣人治理
20、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这说明群众事无小事,体现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体现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项符合题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体现的哲理也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项符合题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21、春”体现的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项不合题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15.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了( )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只有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
22、中,“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说量变并不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 :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事物的数量不增减,但如果排列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错误。故本题选C16.关于“黑天鹅”“灰犀牛”的议论很多。“黑天鹅”主要是指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灰犀牛”一般是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有可能酿成
23、大危机的事件。下列内容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A. 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B. 把握对立统一,未雨绸缪C. 把握联系,提高科学预见D. 道路曲折,树立坚定信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灰犀牛”事件的概念体现了应该防微杜渐,重视量的积累,避免发生质变,A项与材料哲理一致,不合题意。B:两种事件都包含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所以应该把握对立统一,未雨绸缪,避免事件造成更坏的影响,B项与材料哲理一致,不合题意。C:由“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含义可知,这些事件与其他事件有着密切联系,随时影响与其有联系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应该把握联系,提高科学预见,避免这
24、两种事件引发的影响,C项与材料哲理一致,不合题意。D:这两种事件及其引发的影响都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更没体现发展的曲折,D项以材料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孟子藤文公上中的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下列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为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蕴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合题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现
25、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不合题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符合题意,“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为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可喜;傍晚,山光绿紫万状,也十分可赏,蕴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符合题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深浅不同,种植的植物不同,强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故选D。18.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变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创
26、新意识作为实践的起点从一般到个别、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客观规律,“要因事而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说明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该说法错误,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错误。:该说法错误,应该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错误。故本题选B。19.“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透过诗句我们从中体会的智慧是()A.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
27、扬弃D. 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发展自己【答案】D【解析】【详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诗句说明人的进步需要依靠自己,不能依赖外部力量,D说法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本题选D。20.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的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这说明,要有创新意识,提出新思路,开拓新境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人类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外存在着智
28、慧的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说明人类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认识是有限的,符合题意; “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21.习近平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释放创新潜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展身手。之所以重视人才是基于( )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人才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
29、素 人才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之所以重视人才是基于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符合题意。:人才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说法错误。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人才,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2.目前,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此,我国推进了特大镇“撤镇设市”改革,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的权限。该做法的哲学依据是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生产关系发展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A.
30、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政治体制改革。:题干中表述的是特大镇“撤镇设市”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未涉及生产关系调整,错误。:特大镇“撤镇设市”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为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题意。:题干中“撤镇改市”的改革,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没有体现促进生产关系发展,错误。:通过“撤镇设市”改革,调整我国的城镇体制,有效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3.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体制改革扮演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角色。2016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
31、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从唯物史观来看,我国之所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是因为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生产关系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之所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要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排除;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说法错误;我国之所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是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符合题意。本题选D。24.2020年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
32、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关于劳动的认识,以下正确的是( )A.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B. 劳动精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 脑力劳动最为光荣D. 劳动观点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答案】A【解析】【详解】A: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A说法正确。B:生产活动而不是劳动精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C:应是劳动最为光荣,而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又包括脑力劳动,C说法错误。D:实践观点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D错误。故本题选A25.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
33、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攻艰克难,准备走曲折的路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改革开放让社会主义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前进上升的总趋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前进上升的总趋势,攻艰克难,准备走曲折的路,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改革开放,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需要我们鼓足干劲,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4、不体现让社会主义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26.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
35、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这一研究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小见大,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转变观念,思想观念决定成功改造主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状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代表“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表述错误。:思想观念是意识的范畴,不能决定物质,表述错误。:题干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的人的区别在于思想上是否能做一个成功的人,同时启示我们,要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7.压花泥、学
36、织布、掰玉米、烤玉米,孩子们在学校公众号上总结“学农一周,受益一生”2019年秋天,北京的孩子们享受丰收,不再停留在网上“种菜”,纸上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越来越多的学校流行起让学生务农。如果从哲学角度分析开展务农教育的必要性,应包含的原理有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投身社会实践是提高认识的重要手段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劳动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哲学角度分析开展务农教育的必要性,应包含的原理有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投身社会实践是提高认识的重要途径,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体现实现人生
37、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题意不符。:劳动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非直接动力,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28.习
38、近平出席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强调,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能够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存在的性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能够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题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能够
39、把人民团结在正确的思想意识下,增强团结凝聚力量,抵制错误的思想侵蚀,符合题意;“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不符合题意;“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但材料主旨未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29.2020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提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防”。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候,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
40、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因,排除。故本题选B。30.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秉持“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信念,“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做到了“科学钻研心静寂,沧桑忧乐血沸腾”。从哲学上看,两位院士的成就得益于( )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41、,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人的全面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无形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需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秉持“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信念,这说明两位院士的成就得益于选择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符合题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和“科学钻研心静寂,沧桑忧乐血沸腾”说明两位院士的成就得益于人的全面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说法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但不能说无形的量变是质
42、变的前提,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场遭遇战,也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伟大斗争”即“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一种。在这次斗争中,有一种境界叫“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有一种品质叫“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有一种态度较“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有一种胸怀叫“命运与共、共克时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抗疫精神”
43、的核心要义。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分散的被集中起来,弱小被强化起来;中国的精锐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力量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人们最美好的情感被联系起来;最可贵的品格发扬起来,最美的情愫升华起来,形成了遍及全国的抗疫正气。人们最美好、最坚定的情感和品质,在此次疫情大考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凝练和升华为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凝聚起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抗疫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命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天下精神(能够写出其中两种精神即可)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
44、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抗疫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斗志。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抗疫精神”的价值,发挥“抗疫精神”对疫情防控战的积极作用。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能够极大的调动全国人民防控疫情的积极性。【解析】【分析】本题以“抗疫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对“抗疫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加以说明,属于
45、分析说明类试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根据材料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明确“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能够写出其中两种精神即可。然后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来组织答案:中国的精锐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力量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形成了遍及全国的“抗疫”正气。可从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角度分析说明“抗疫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斗志。可从人们最美好、最坚定的情感和品质,在此次疫情大考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凝练和升华为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凝聚起“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可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
46、作用角度分析说明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抗疫精神”的价值,发挥“抗疫精神”对疫情防控战的积极作用。也可从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角度分析说明“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能够极大的调动全国人民防控疫情的积极性。【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注重对考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
47、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指出:“我国治理一切活动和工作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提供了遵循。国家制度是基础,是管全局、管方向的,国家治理就是保障把制度。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同一种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
48、体系相互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国家制度是基础,是管全局、管方向的;国家治理就是保障把制度落到实处。矛盾具有同一性。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治理一切活动和工作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对立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解析】【分析】本题以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
49、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统一性。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国家制度是基础,是管全局、管方向的;国家治理就是保障把制度落到实处”,这说明二者的斗争性。“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说明二者的统一性。最后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对立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准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
50、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3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8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賽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
51、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可以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
52、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详解】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树立人民
53、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我们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等角度进行说明。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基础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与周期短、见效快的应用科学相比,基础研究有其自身特点,路径的不确定性,需要长期积累,取得成果的周期也较长,其实用价值也并不是短期立刻就能显现。对此很多人经常问“基础科学看起来离我们生活非常远,好像没什么实际用处”。 从科学发展史看,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
54、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因此,如果我们仅仅用“能给翘首仰望的人们带来什么好处”等“指标”作为衡量基础科学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所做的,只是在证明我们的目光是多么短浅、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荒芜。 我国基础研究领域要想取得更多原创性、开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首先必须从认识上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着眼长远,让科技事业的基石更加稳固坚实。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知识,对基础科学研究没什么实际用处的言论加以批驳。【答案】价值是指一事物满足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会发生变化。
55、基础科学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价值不能立刻显现。但不代表没有实际用处,言论的实质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否认了价值的客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基础科学的研究的实用价值会不断的创造与实现。【解析】【分析】本题以价值的知识为主题,以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认识为内容,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首先要对价值的概念作出陈述。结合材料由于基础研究路径的不确定性,需要长期积累,取得成果的周期性长,其实用价值也并不是短期立刻能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基础科学研究的使用价值也会不变的创造与实现。在材料中,从科学发展史的举例中阐述了并不能把“能给翘首仰望的人们带来什么好处”等“指标”作为衡量基础科学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承认价值的客观性。最后,材料中指出,要想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需要从思想上、认识上做出改变,“基础科学研究没什么实际用途”的言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否认了价值的客观性。【点睛】本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来阐述。解答本类型题的时候,首先要对设问的内容准确判断。其次,对考察的知识点要有阐述。再次,结合材料陈述理由。最后,组织语言,做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