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98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5页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1.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输尿管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有关知识。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详解】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故选A

2、。【点睛】学生容易将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内液体也认为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2. 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引起降低血糖的作用B.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

3、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4、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详解】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

4、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C错误;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功能;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识记神经中枢的组成及各中枢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

5、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解析】【详解】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故选A。4. 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效应器,是感受器B. 刺激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 兴奋在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 剪断后刺激处,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根据上存在的神经节判断,表示感受器,表示传

6、入神经,表示突触结构,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是感受器,是效应器,A错误;神经纤维膜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刺激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错误;表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剪断后刺激处,能引起的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叫发生反射,D错误。【点睛】关键:根据上存在的神经节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进而确定反射弧的其他组成结构。其次要注意反射的发生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上完成。5.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7、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B.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C. 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肾上腺是效应器D. 在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组成的反射弧中,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或胞体【答案】C【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

8、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A、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由左向右,而膜外相反,A正确;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胸部以下阶段,但由于胸部处折断,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所以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正确;C、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肾上腺髓质是效应器,C错误;D、在只有A和B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A和B之间会形成突触,即A的轴突末梢与B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D正确。故选C。6. 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

9、象是A. 机体产热增加B. 体重快速增加C. 进食量明显增加D. 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答案】B【解析】【详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细胞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呼吸消耗有有机物增加,机体产热增加、体重减少,进食量增加,需氧增多,更容易窒息死亡,ACD正确,B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该题时,要明确甲状腺激素在生命调解过程中的作用。7.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B. 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 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

10、是变化的,项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B项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类,C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 D项错误。【点睛】酶和激素的几个易混点:(1)化学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3)作用:酶的作用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促进或抑制)生命活动。(4)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要随着血

11、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8.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解析】【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会产生大量的ATP,A正确;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要消耗ATP,但释放之后,穿过突触间隙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

12、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故选B。9.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

13、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D。10.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可复制出子代HIV继续侵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B. 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C.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形成DNA分子过

14、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D. 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寄生生活。它吸附辅助性T细胞,注入RNA,单链RNA逆转录形成DNA,DNA进入细胞核,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组装形成HIV。【详解】A、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A正确;B、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分子的过程中会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C、HIV是RNA病毒,需要逆转录过程形成DNA,所以需要逆转录酶,C正确;D、在辅助性T细胞内,HIV

15、的单链RNA逆转录形成双链DNA,双链DNA进入细胞核,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D。11.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 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 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 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

16、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由分析可知,受一定刺激时K+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B、由分析可知,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

17、射,D正确。故选A。12. 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 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 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 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题图分析,图中为突触前

18、膜;为神经递质;为突触后膜;为受体。【详解】A、为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B、为神经递质,其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B正确;C、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被快速清除,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C正确;D、神经递质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改变,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的膜电位不一定呈现外负内正,D错误。故选D。【点睛】13. 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

19、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B. 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 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D. 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明确抗原、抗体的概念、作用及各类免疫细胞的作用,再结合各选项准确答题。【详解】切除胸腺,小鼠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细菌,A错误;抗T细胞抗体阻碍T细胞的功能,所以注射该抗体的小鼠更容易被感染,B正确;感染过该病毒

20、的小鼠血清中含有该病菌的抗体,所以注射该血清的小鼠不易被该菌感染,C错误;小鼠的T细胞有助于小鼠的免疫,所以注射该细胞的小鼠不易被该病菌感染,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机体免疫调节以及相关实验设计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对进行判断,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14. 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B.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C.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

21、入细胞内D.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B、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C、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错误;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2、,D正确。故选C。15.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详解】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不具细

23、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D正确。故选D。16.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 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 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答案】D【解析】以R

24、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图甲第一个过程就是逆转录过程,A正确。图乙显示,感染过程中有抗体的产生,抗体是由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的,B正确。HIV主要侵染和破坏T细胞;图丙显示,加入试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多,说明HIV在药物a的作用下,侵染能力下降,C正确。图丁显示,加入试验药物b后,HIV数量增多,说明HIV对药物b不敏感,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原理、识图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17. 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

25、错误的是( )A. 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 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运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2、天花病毒是DNA病毒。3、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详解】A

26、、该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由基因控制合成,所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疫苗,A正确;B、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B错误;C、疫苗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不会在细胞内增殖,C正确;D、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理解疫苗的作用。18. 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 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

27、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详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

28、体和激素等。19.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点睛】在充分理清题目给予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反馈调节过程来解题。20.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X表示下

29、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B. 若手术切除Z,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减少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D. 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分析可知,X表示下丘脑,是体温、水盐、血糖调节中枢,A正确;若手术切除Z,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于X、Y器官的抑制作用减弱,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增加,B错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患呆小症,导致智力低下,身材矮小,C正确;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图,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

30、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图中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据此答题。2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类似于突触的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合成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B.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C. 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D. 据图可知,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一定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

31、合成受阻【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重症肌无力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递质不能充分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据此分析。【详解】A.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A错误;B.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B错误;C.据图可知,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肌肉动作电位产生,C正确;D.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受到自身抗体作用减少,D错误。故选C。22.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

32、,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详解】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A正确;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23. 餐后或一次性摄入较多的糖,血糖浓度的暂时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多种内分泌腺,最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

33、速率B. 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C. 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D. 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息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答案】A【解析】【分析】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mg/100mL。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几种激素。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

34、存和利用葡萄糖。【详解】A、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增加会增加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使血糖降低,A错误;B、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下丘脑中含血糖调节中枢,B正确;C、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C正确;D、高浓度血糖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A。24. 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B. 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 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 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

35、】C【解析】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丙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形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乙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B淋巴细胞的转化关系图,考查人体免疫细胞的来源、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属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是引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元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36、患者发烧是大脑皮层作为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致B. 病毒蛋白质制成的疫苗可能引发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C. 患者严重腹泻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D.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中都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能攻击肺部细胞,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A错误;B、由于疫苗是灭活的病毒制成,没有感染性,不会侵入细胞内,因此疫苗注入人体后,不会引起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B错误;C、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脱水会造成细胞外

37、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增大对水的重吸收,使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C正确;D、为防止疫情传播所做的核酸检测利用了病毒核酸与待测样品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抗体检测中是蛋白质间的特异性结合,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故选C。26.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不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C. 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D. A物质为淋巴因子,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

38、5N1清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据图分析:图中A物质表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B物质表示特异性受体。【详解】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细胞后,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其细胞周期会变短,A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B正确;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

39、细胞,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物质表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而不能清除抗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确定图中A、B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明确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但是不能清除抗原。27. 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B. 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C. 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激素

40、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D. 若激素c能抑制T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则人长期情绪压力不能缓解免疫力会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B、激素d为肾上腺素,能促进血糖升高,且肝细胞膜上有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c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情绪压力下丘脑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c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当激素c含量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激素c的分泌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

41、正确;D、淋巴因子能够促进 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合成分泌的,因此若激素c能抑制T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则长期处于情绪压力状态下,免疫能力会降低,D正确。故选B。28.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

42、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解析】【详解】AC、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分组后一组再注射少量的A,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C正确;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D、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故选C。【点睛】对于过敏反应的考查,要求考生掌握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机体才会发生过敏反应是解题的关键。29. 关于人体

43、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B. 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没有神经调节C.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 寒冷环境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应减少,从而增加尿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A错误;B、血糖调节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B错误;C、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垂体、肾上腺、胰岛等,都受下丘脑影响,也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C项正确;D、寒冷环境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D错误。故

44、选C。30.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鸢尾素的激素(一种蛋白质),在运动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鸢尾素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B. 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好C. 神经细胞膜上分布着与鸢尾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D. 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兹海默综合征(俗称老年痴呆)【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

45、作用。 2、动物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详解】鸢尾素是一种激素,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A正确;鸢尾素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差,B错误;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可见神经细胞膜上分布着与鸢尾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C正确;鸢尾素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兹海默综合征(俗称老年痴呆

46、),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31. 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至少包含一条完整的反射弧B. 图中4个突触的后膜均为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C. 闰绍细胞释放的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差减小D. 冲动经过图示环式传递后可能会终止,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2、分析题图:图中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

47、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详解】A、根据反射弧的组成可知,图中不含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4个突触,其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的后膜为肌肉细胞的细胞膜,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闰绍细胞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即仍然表现为静息电位,C错误;D、根据题意,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冲动经过图示环式传递后可能会终止,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正确。故选

48、D。32. 2020年,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成为全球的焦点。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均由宿主细胞提供B. 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C. 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D. 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新冠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

49、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2.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详解】A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A错误;B.T是DNA分子特有的碱基,因此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B正确; C.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病毒,不能寄生在乳酸菌中,因此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C正确;D. 病毒属于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病毒未进入细胞之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进入细胞内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再由体液免

50、疫将病毒消灭,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结构及繁殖方式、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试识记病毒的种类、结构及增殖的方式,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33. 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但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A项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51、分泌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项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细胞外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一经靶细胞接受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项正确。34.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

52、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破裂(或通透性增大),组织液蛋白质增多,吸收水分造成组织液增加,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3

53、5. 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1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B.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C. 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D. 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生的热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当感受器感受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

54、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详解】由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的细胞,而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B正确;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并分泌相关激素,导致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下降。因此,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低,C错误;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

55、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促进细胞代谢,机体产生的热量增加,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36.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摄人葡萄糖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多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人体中有一种对胰岛素敏感的GLUT4,如图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若该细胞为肝细胞,则图中“?”可以是合成肝糖原B. 细胞膜上的GLUT4的数量与胰岛素有关,同时还受相关基因的控制C. 血糖浓度长期偏高的人,GLUT4在该细胞膜上的数量会偏多D. 胰岛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

56、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激素与受体结合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功能。【详解】A、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若该细胞为肝细胞,则图中“?”可以是合成肝糖原,A项正确;B、细胞膜上的GLUT4的 数量与胰岛素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还受相关基因控制,B项正确;C、人体血糖浓度长期偏高,说明其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发生障碍,则GLUT4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可能偏少,C项错误;D、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D项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

57、、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使血糖下降。37. 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TRHTSH甲偏高偏低乙偏低偏低丙偏高偏高A. 甲患者最可能是下丘脑受损B. 乙患者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适量的TSH来进一步判断C. 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一定是甲状腺受损导致D. 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可能是由于缺碘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2.激素

58、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呈现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由

59、表格内容可知,甲患者下丘脑分泌的TRH偏高,而垂体分泌的TSH偏低,最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A错误;B、乙患者TRH和TSH都偏低,最可能是下丘脑中分泌TRH的细胞发生病变,B错误;C、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但甲状腺激素含量低,说明可能是甲状腺受损或缺碘导致,C错误;D、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可能是由于缺碘导致的,D正确。故选D。38.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 如果感

60、受器、A、神经系统、C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效应器或靶器官【答案】D【解析】【详解】A、血糖升高时,人体能通过血糖升高刺激经过A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到内分泌腺即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A正确;B、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可以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C、人在寒冷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量增加,C正确;D、如果感受器、A、神经系统、C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应为图中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或靶器官, D错误。故选D。39.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领

61、导的研究团队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小檗碱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SIRT3来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体内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只有体液调节参与B. 若尿液中含糖则说明某人已经患糖尿病C. 小檗碱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等细胞D. 组织细胞上的小檗碱受体与胰岛素的受体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过程。血糖平衡调节: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

62、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详解】A.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A错误;B.正常人一次性食用大量糖分,也会出现尿糖现象,B错误;C.据题可知,小檗碱能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等过程来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D.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信息分子的受体不同,D项错误。故选C。【点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40.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利森发现抑制CTLA4

63、分子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本庶佑则在T细胞上首次发现了PD1分子,PD1和CTLA4相似,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细胞,刺激生物体内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研究进一步发现: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能使末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三年存活率达到约60。可见,真正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由T细胞上有PD1分子可知只有T细胞含有PD1分子特有基因B. 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 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D. 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可能与细

64、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相关【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详解】A、T细胞和其他体细胞一样,都含有本生物体的所有遗传物质,T细胞上有PD-1分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T细胞特含有PD-1分子基因,A错误;B、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错误;C、真正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C正确;D、通过题干信息可知,C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可能与细胞膜进

65、行信息交流的功能有关,D错误;故选C。41. 血液中CO2能够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 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C. 脑脊液、血红蛋白及血浆中的CO2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 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产生CO2;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维持血浆中pH的稳定;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详解】

66、A、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产生CO2, A错误;B、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乳酸,血浆pH会在缓冲物质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C、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D正确。故选D。42.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在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 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直接将其降解C. 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 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能够

67、诱导其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1、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详解】A、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不符合题意;B、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可阻止病毒的传播,抗体不能直接将病毒降解,B符合题意;C、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

68、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阻挡作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分解,C不符合题意;D、由于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所以当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能够诱导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B。43. 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B. 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 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 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中,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69、,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详解】A、在特异性免疫发生的时都有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会在体内发生,A正确;B、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发生了体液免疫,进而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会在体内发生,B正确;C

70、、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细胞内,因此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错误;D、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会发生体液免疫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会在体内发生,D正确。故选C。44. 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A. 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 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 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 阻断突触后

71、膜上的Na通道【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电信号会转化为化学信号,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由题意可知,阿托品会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可能是因为阿托品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突触处

72、的兴奋的传递。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5. 201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如果使它处于抑制状态,则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细胞,从而有望治愈某些癌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CTLA-4是一种糖蛋白,癌细胞表面因为缺乏CTLA-4而易扩散和转移B. 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后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 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D. 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逐渐累积的结果,同时也与

73、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该蛋白质激活后使得免疫反应终止,则就不能攻击癌细胞而使得癌细胞大量繁殖;当该蛋白质参与抑制状态时,T细胞会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细胞,进而有效控制和治疗癌症。【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当T细胞表面的该蛋白质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可能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后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C错误;癌症的发

74、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同时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D正确。46. 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B.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运输直接作用于甲状腺D. 下丘脑内有神经内分泌细胞,这种细胞既能传导兴奋也能分泌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性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与此类似。据此答题。【详解】A、性激素的分泌存在负

75、反馈调节,性激素含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错误;D、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D正确。故选C。47. 下列有关体温及其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安静的时候人体产热以内脏为主B. 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C. 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多于散热量D. 体温的恒定是机体

76、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体的热量的来源和散出途径:热量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产热量=散热量。3、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4、(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收缩、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人体热量的来源以骨骼肌

77、和肝脏最多,安静的时候人体产热以肝脏为主,A正确;B、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等方式,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C、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C。48.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下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蜂毒素与人体胃癌细胞的凋亡及Bax基因、Bel2基因表达的关系。下列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A. 随着蜂毒素浓度增大,诱导胃癌细

78、胞凋亡的效应增强B. 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ax基因、Bel2基因表达有关C. 参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有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D. Bax/Bel2蛋白的比值越低,胃癌细胞凋亡率越大【答案】D【解析】【详解】A、由左图可知因变量是胃癌细胞凋亡率,随蜂毒浓度增加而上升,效应增强,A正确;B、由右图可知随蜂毒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上升,Bel-2表达下降,因此凋亡与2个基因都有关系,Bax蛋白表达越高,Bel-2表达越低,诱导凋亡效果越好,B正确;C、参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有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C正确;D、从右图可知,Bax/Bel2蛋白的比值越高,胃癌细胞凋亡率越大,D错

79、误。故选D。49. 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可呈现出紫色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C.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涉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组织水肿的成因以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生的相应变化等知识点。【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蛋白质与双缩脲显紫色,A正确;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C链球菌是

80、细菌,不存在高尔基体,C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故选C。50. 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B.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C.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 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在兴奋传导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而在

81、两个神经元之间会发生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之间的转变。2、下丘脑能够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a(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b(浆细胞),b能够分泌c(抗体),A正确;B、体液免疫过程中,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B正确;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D、下丘脑(a)能够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垂体后叶(b)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c)对水的重吸收,即d和e为抗利尿激素,D正确。

82、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大题,共50分)51.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答案】 (1). C (2). 能 (3). 胞吐 (4). 突触间隙 (5). 兴奋【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

83、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的。(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名师点睛】本题以“乙酰胆碱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分析图示,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规律进行作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

84、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而错答。52. I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如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图中激素A、B分别是_、_;过程的调节机制称为_。(3)儿童按计划免费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

85、一方面由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_。II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只同种同龄生理状态相近性别相同的健康成年鼠、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实验鼠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给各组鼠注射_,并测定_。分别给甲、乙、丙3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的

86、_、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甲、乙、丙3组实验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3)实验结果与分析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原因是_;与甲组相比,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原因是_。【答案】 (1). 下丘脑 (2). 电信号 (3). 突触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6). 反馈调节 (7). 浆细胞 (8). 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9). 凋亡 (10). 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11). 各组鼠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12)

87、. 生理盐水 (13). 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14). 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快【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因此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

88、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引起的调节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病原体,病原体与抗体结合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机理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寒冷时,会刺激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I.(1)体温调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89、下丘脑,而四肢的骨骼肌产生战栗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据图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下丘脑分泌激素A,调控垂体分泌激素B来实现,这属于分级调节,因此A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肾上腺激素;据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量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所分泌激素的量,因此,过程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3)儿童接种卡介苗是为了让机体形成免疫反应,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立即进行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记忆

90、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II.(2)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所以要求健康雄兔的发育状况一致,且向每只鼠注射的放射性碘溶液应该等量。并测定各组鼠的甲状腺中的碘的放射量。(根据步骤可知)。甲组为实验组,根据实验提供的试剂来看,分别给甲、乙、丙3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3)实验结果与分析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原因是: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91、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组相比,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原因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快。【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体温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级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53.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

92、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

93、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_。【答案】 (1). 活细胞 (2). 吸附 (3). 浆/效应B (4). 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5). a c e (6). D63 (7). 流感病毒 (8). 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 (9). 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解析】

94、【分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穿入: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可通过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脱壳: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环境和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成熟释放:病毒核酸

95、和蛋白质进行组装,子病毒被释放出来。(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等对抗原的识别也具有特性。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抗原的结构也会时随之发生改变。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内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疫苗。(4)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

96、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由图可知,当抗体浓度大于2.37g/mL时,D63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高于对D21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据此可推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可选用NA制

97、备流感疫苗,进行治疗。(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对已经被确诊为流感的患者,应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有: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避免病毒传播感染他人;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五个步骤。2、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54. 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

98、+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

99、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 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3)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区。(4)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 (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盗墓人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或_。(5)由于伤口过深,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

100、治疗,根据下图2所示免疫过程回答。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 _,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6)盗墓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 医生给盗墓人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的调控。【答案】 (1). 静息 (2). 内负外正 (3). 向右偏转 (4).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刺激 (5). 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6). S区 (7). 由正变负 (8). 不能 (9). B、C (10). 持续性兴奋 (11). 持续抑制 (12). 浆细胞 (13). 内质网、高

101、尔基体、线粒体 (14). 脊髓 (15). 大脑皮层【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1 A上含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B、C表示突触,D表示效应器,E表示感受器;图2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其中是吞噬细胞,是T细胞,是B细胞,是记忆细胞,是浆细胞,物质甲是抗体。【详解】(1)图中电流表的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即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电位;此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说明K+

102、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否则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根据题意,盗墓人讲话有关的言语区是“S”区。 (4)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故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由图象可以看出M点是传出神经,由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刺激图1中M点,A处不会发生电位变化,原因在B、C(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的受体一直结合,则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兴奋(或抑制)。 (5)不能识别抗原的

103、细胞是浆细胞,为图中的,物质甲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但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磷脂),因此与物质甲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6)由于抬脚反应的中枢在脊髓,而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先有抬脚反应后感到痛。医生给盗墓人注射抗毒素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大脑皮层的调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兴奋产生的机制和兴奋传递的理解与应用,掌握免疫调节的过程,区分免疫细胞的作用。55. 2020年5月14日开始,武汉给1100万

104、居民检测新冠病毒,规模与速度无与伦比,是举世无双的壮举。武汉卫健委6月8日发布,在对排查中发现的300名无症状感染者和1174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了痰液和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充分说明了“健康武汉”经得起检验。(1)COVIP-19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此时对于已经侵入宿主细胞的COVIP-19,抗体_(能/不能)进入宿主细胞,这时就需要_识别并与被COVIP-19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2)新冠肺炎多数患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发热,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_,一些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高烧不退但体温恒定,该段时间内他们体内产热量等

105、于散热量。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内环境的_升高,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_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因此患者需要适当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3)目前对冠状病毒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有人提出血清(血浆)疗法:即将康复者血清(血浆)中的“抗体”,注射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试分析此疗法可能存在的问题_。【答案】 (1). 不能 (2). 效应T细胞 (3). 细胞免疫 (4). 下丘脑 (5). 渗透压 (6). 抗利尿激素 (7). 虽然对血浆或血清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但理论上仍可能存在着传播某些已知或未知病原体的

106、潜在风险;能使用治疗的材料(血清或血浆)太少了,危重病人体内的病毒含量往往比较高,如若使用抗体进行治疗,则要求(血清或血浆)里抗体的浓度要比较高才有意义。【解析】【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病原体,病原体与抗体结合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机理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

107、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1)COVIP-19属于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侵入宿主细胞的COVIP-19,需要细胞免疫来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2)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产生刺激,进而导致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因此患者需要适当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3)将康复者血清(血浆)中的“抗体”,注射到冠状病毒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此疗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有:虽然对血浆或血清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但理论上仍可能存在着传播某些已知或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能使用治疗的材料(血清或血浆)太少了,危重病人体内的病毒含量往往比较高,如若使用抗体进行治疗,则要求(血清或血浆)里抗体的浓度要比较高才有意义。【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相关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