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77MB ,
资源ID:5878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78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综合思维: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型地貌景观的成因;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影响。区域认知:地貌景观的区域差异及特点。地理实践力:观察岩石及地貌,总结其景观特点,并分析成因。1.以示意图、区域地图、景观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型地貌的特征及成因。2以示意图、景观图、循环图为背景,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的特征。基础全面梳理一 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

2、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绵长断裂带和巨大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会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 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 主要影响因素 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等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运动状态的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冰川、流水等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3、。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主要的岩石类型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代表冷却凝固,代表固结成岩作用,代表变质作用,代表重熔再生作用。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四大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4)改变了地表的环境。1中新网2019年6月28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南极挖出了一种具有蛇状头部、长颈、类似于海牛的巨型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什么现象?提示:这说明现在的南极地区曾是海洋,现在的南极大陆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受地壳

4、运动、板块漂移的影响,海洋生物被埋藏于地下,形成了化石。2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核心景观是由地貌组成的,如浙江普陀山的潮音洞、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云南路南石林等。试说明这些地貌的成因。提示:潮音洞是海水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路南石林是由流水溶蚀形成的。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5、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6、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处于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4)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2016北京高考)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

7、答下题。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思维探究答案D考向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黑龙江五大连池地区整齐排列着14座火山锥,火山下的石龙江串联着五个湖泊。下图为五大连池部分地区示意图。该地熔岩流地貌中常见喷气碟和喷气锥(图二),其形成与熔岩流经潮湿的地面密切相关。据此完成(1)(2)题。(1)由图可知()A五个湖泊都因火山口蓄水而成B石龙江主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C火山群分布主要受断裂带影响D火山群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五个湖泊都位于火山下,是火山熔岩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故A项错误;水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石龙江大致自北向南

8、流,故B项错误;火山群分布主要受断裂带影响,C项正确;火山群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D项错误。(2)关于喷气碟、喷气锥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出现在火山口旁B在黑龙山的数量要比在白龙湖畔的多C因流水侵蚀而形成D均为熔岩随水蒸气喷出、堆积而形成答案D解析依材料信息“该地熔岩流地貌中常见喷气碟和喷气锥(图二),其形成与熔岩流经潮湿的地面密切相关”可知,喷气碟、喷气锥均为熔岩随水蒸气喷出、堆积而形成,故D项正确,C项错误;喷气碟和喷气锥是熔岩流地貌,其形成需熔岩流经潮湿地面,白龙湖地势低,熔岩流堆积较多,喷气碟、喷气锥数量多,故A、B两项错误。考向2地壳运动与地貌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

9、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A处附近 B处附近C处附近 D处附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距今时间最短的,应该就是“热点”,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处附近,故D项正确。(2)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

10、东南再往东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答案D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热点”在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处移动到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南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正南。后形成的岛屿为西北东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北移向东南。板块边界的判断技巧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为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系。2大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挤压消

11、亡边界。在大洋一侧形成海沟;陆地板块的一侧在海洋处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形成山脉,如亚洲东部的一系列岛弧和贯穿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3大洋中脊(海底山脉)都是生长(张裂)边界;六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脊上。考点2外力作用与地貌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力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

12、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贝壳堤等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

13、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

14、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思维探究答案(1)C(2)B(3)D考向1风化地貌(2016海南高考)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

15、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于北坡,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14时左右。此时太阳位于当地的西南方向,西南坡的白天气温较高,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解析从材料提取信息“气

16、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以及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考向2侵蚀地貌(2019湖南株洲一模)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著名旅游景点“蓝窗”分布在该国戈佐岛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完成(1)(2)题。(1)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A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C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蓝窗”景观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在温

17、暖湿润的浅海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受地壳抬升的影响,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蓝窗”景观。故A项正确。(2)“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 D人类活动答案C解析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明显,“蓝窗”坍塌,故C项正确。考向3堆积地貌(2020广东肇庆第一次统一检测)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1)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 B流水C冰川 D风答

18、案B解析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河流携带泥沙至入湖口沉积形成,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项正确,D项错误;处于板块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A项错误;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C项错误。(2)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A向西南 B向北 C向湖 D向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主要

19、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

20、环转化之中。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类型形成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富含的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石灰

21、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等大理岩是建筑材料(2019海南高考)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思维探究答案(1)A(2)D考向1岩石的类型和成因(2019考试大纲调研卷二模)下图示意俄罗斯某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的三

22、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角砾岩按成因属于()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答案A解析该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应为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碎屑物质,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沉积压实,而后形成了角砾岩。(2)熔化岩石形成过程中最可能伴随着()A地壳岩浆喷出 B强烈变质作用C地热强烈释放 D较强沉积作用答案B解析图中熔化岩石是由陨石强烈撞击产生的高温促使岩石熔化而形成的,该过程最可能伴随着强烈的变质作用,B项正确。由图可知,该过程中并没有岩浆喷出,也没有地热的强烈释放,A、C两项错误;熔化岩石形成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变质作用,D项错误。考向2岩石圈物质循环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 、埋深

23、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乙 B、丙C、沉积岩 D、甲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即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乙,故A项正确。(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南部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多侵入作用,易形

24、成干热岩,故C项正确。三类岩石的区分方法1根据形成原因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其中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2根据岩石特点岩浆岩中,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或含有化石。素能专项突破聚焦核心素养12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形态和过程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挖掘、采矿等直接影响过程,又包括人类活动所带来的间接影响过程;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目前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改变的程度,几乎是自然的地质作用过程对地球改变程度的10倍。核心素养定位:人地协调

25、观1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1)人类活动直接影响地貌:挖掘过程、建造过程、河道工程等,如采矿造成了大面积的工矿荒漠化土地,亦造成部分地面塌陷。(2)人类活动间接影响地貌:改变岩石的环境,加大风化速率,引起地貌变化;破坏植被,加大土壤侵蚀速率,引起地貌的变化;人类活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土屑蠕动等。此外人们通过影响水文过程、风沙过程、海岸过程,都会间接引起地表形态的改变。2人类改变地貌的启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在人类活动造成的特殊地貌形态的过程中,合理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将产生大相径庭的后果。“天行有常”表明自然规律不可替代,不可改造。人类利用自然不

26、是要去改变自然规律,而是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因此,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工程建设要经过充分、认真的论证后再实施,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15全国卷)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1975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增大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海洋推进,泥沙沉积;距离减小说明水深2

27、米的点向陆地推进,侵蚀作用增强。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1992年到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黄河入海泥沙减少,B项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河流携带的泥沙可能会增多;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则入海泥沙增多,故A、C、D三项错误。突破图表技能1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28、)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答案AD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框内的物质名称当炽热的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主要表现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因此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而岩浆岩可以转化变质岩和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互相转化,但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2)判读箭头指向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由三类物质形成,只能形成一类物质。岩浆岩:只能由一类物质形成,可转换为三类物质。变质岩和沉积岩:由两类物质形成,能转换为两类物质。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3)明确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

29、固,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d。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如图中的f和h。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a和e。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b、c和g。(4)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2020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素质测试)下左图是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某处墙壁上树木生长景观图,墙壁刚完工之时,石缝中以水泥填满,但很快有杂树种子在缝隙中发芽,树根很快长大并深深扎根于石缝中,使缝隙逐渐撑大,为防止树根撑裂石墙,学校每年都要清理石墙缝隙里的树木。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左图中岩石被植物根部撑裂的作用主要是()A内力作用 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D解析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分解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植物根茎撑大的岩石裂缝属于生物风化作用,D项正确。2上述所示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A B C D答案B解析上述所示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形式。右图中为冷却凝固,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B项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