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4MB ,
资源ID:58766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76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章末检测: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章末检测: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x

1、章末检测(二)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第1题。1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D能源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读漫画,回答24题。2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水体污染B全球气候变暖C自然资源衰竭D生物多样性减少3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开矿毁坏岩层B任意排放废弃物C乱砍滥伐森林D过度抽取地下水4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

2、形成涝灾农作物地方品种是重要的农作物品种和基因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但在西南地区还保留较多。据此完成56题。5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数量急剧下降,其原因主要是()A技术要求高B育种成本高能力差C抗灾能力差D单产较低6西南地区地方品种保留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地域较封闭B政策性保护C自然灾害少D耕地比重小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况。如图为长江中游地区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据此完成78题。71990

3、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粮食总产量上升B粮食自给率上升C粮食单产下降D粮食商品率下降8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B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C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甲、乙分别表示()A海洋资源土地资源B土地资源煤炭资源C土地资源矿产资源D矿产资源海洋资源10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4、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ABCD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1112题。112010年,该市的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A2.2倍B4.4倍C6.6倍D8.8倍12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D优越政策促使了工业迅速发展读沿2326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图中b海域表层洋流的性质和流向是()A暖流、向南流B暖流、向北流C寒流、向南流D寒流、向北流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岛屿上河短水急,水能丰富B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a区域C图示区域位于

5、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a海域底部岩石以石灰岩为主15读“木桶效应图”。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图中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A森林资源B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水资源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中I所在区域分别为资源丰富带、资源较丰富带、资源一般带和资源贫乏带。据此完成1618题。16结合上图,可以判断安徽省宣城市属于()A资源丰富带B资源较丰富带C资源一般带D资源贫乏带17II和所在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在数量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该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植被D水源18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部分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太阳能资源呈波

6、动下降趋势。引发这一趋势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A人口快速增长B土地迅速开发C全球变暖加速D大气污染加重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产资源发生短缺甚至耗竭。据此回答1920题。19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B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4/5的矿产资源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20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C开采中采富弃贫,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D矿产资源的地区分

7、布不平衡,一般来说,东多西少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克拉莎草沼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区,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该沼泽地区常住人口不足3.5万,先民们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20世纪初,该沼泽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该地区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下图示意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区。(1)说明18世纪前该沼泽地区种植业仅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4分)(2)分析该沼泽地区种植甘蔗

8、的有利热量条件。(4分)(3)分析该沼泽地区在大量种植甘蔗后水质变差的原因。(4分)22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km2地区城乡工矿末利合计居民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全省4060.241373.121781.36173.6728.793796.88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和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1)概括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4分)(2)

9、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4分)(3)以河南省耕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6分)(4)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0分)2020年6月29日,位于川滇交界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该电站的水坝坝高为270米,坝顶(甲处)海拔为988米,其弧长为326米。12台发电机组分别设置在水库的左右两岸,图中乙和丙处为引水发电孔道,孔道连通山体内的电厂。该电站为我国第四大水电站。下图为乌东德水电站所在地区示意图,由于保密的原因,水

10、电站附近的等高线没有标出。(1)绘制图中甲到丁的地形剖面图。(3分)(2)分别说出在图中甲处建设大坝而在乙处和丙处建发电设施的主要原因。(3分)(3)简述该水电站的修建对乌东德库区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24探究发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探究名称: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探究资料:资料一: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资料二:19902007年广东与山西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图。探究思考:(1)请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山西省资

11、源诅咒系数远高于广东省的原因。(4分)(2)结合图文信息,请为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4分)章末检测(二)1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结合图示线路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表示西气东输工程;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表示西电东送的南线,故选D项。答案:D24.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从地下深处获取地下水,说明自然资源衰竭,水资源严重短缺,不是水体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图片也没有反应,所以选C。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地下水位下降,获取地下水越来越难,人类从地下深处获取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第4题,由于地面沉降是不均匀的,可能使地面变得不平,进而影响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

12、。对河流的泄洪能力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地下水位下降,有利于下渗,不利于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所以选B。答案:2.C3.D4.B56.解析:第5题,育种成本和技术要求不是影响地方物种发展的主要原因,例如杂交水稻和海水稻是符合我国粮食需求的物种,所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地方物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物种单产低,满足不了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最终被淘汰,D项正确,A、B错误。地方物种是属于当地原生物种,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C错。所以选D。第6题,西南地区山地较多,地形崎岖,较为封闭,人类活动少,地方品种得以保留,A项正确。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C错。耕地

13、比重和政策性保护对品种的影响小,B、D错误。所以选A。答案:5.D6.A78.解析:第7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化率。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化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A、B、C错误。耕地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正确。故选D。第8题,耕地的转换方向有转入和转出之分,转出表现为耕地减少的方向,转入表现为耕地增加的方向。据图可知,20052010年耕地转入率最低,A错误;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B错误;2000200

14、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正确;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错误;故选C。答案:7.D8.C910.解析:第9题,图示甲在农业社会的作用较强,为土地资源。煤炭资源属于能源,所以排除B,所以本题选择C。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减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答案:9.C10.D1112.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该市2010年总人口为150万,有户籍的有20万,流动人口为130万,流动人口大约为户籍人口的6.6倍,故选C。第1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市的人

15、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移导致的,而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因素,且该城市位于南部沿海,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工业发展,吸引外来人口迁入,故选D。答案:11.C12.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

16、、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

17、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1314.解析:第13题,读沿2326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B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顺时针,大陆的东岸为暖流,由南向北流动。第14题,目前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故B错;图示区域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C错;a为海岭,火山喷发形成的,故应该为岩浆岩,故D错;图中岛屿面积小,岛上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答案:13.B14.A点睛: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

18、时针方向流动。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5解析:根据木桶原理,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读图可知,决定该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为森林资源,故选A。答案:A1618.解析:第16题,读图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纬度较低,所以应为资源丰富带;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应为资源较丰富带;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故应为资源一般带;地处

19、四川盆地,该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能资源缺乏,应为资源贫乏带;宣城位于图示区,所以该题选C。第17题,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能资源缺乏,故该题选B,地形不是其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植被和水源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第18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排放的污染气体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所以太阳能资源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故D正确;人口的增加、土地的迅速开发不会直接影响太阳辐射,故A、B错误;全

20、球气候变暖加速带来影响主要为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环境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太阳辐射,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答案:16.C17.B18.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

21、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小损失的能量。1920.解析:第19题,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A不符合题意。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B符合题意。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C不符合题意。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D不符合题意。第20题,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矿产资源中富矿

22、少,贫矿多,B对。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口多,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错。开采中采富弃贫,浪费严重,降低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C错。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一般来说,西多东少,D错。答案:19.B20.B21解析:第(1)题,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高地因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故种植业仅出现在小块高地。第(2)题,甘蔗喜欢高温多雨环境。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热、土壤等方面。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湖泊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第(3)题,种植甘蔗需要大量的水源,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沼泽补给水源减少,水量减

23、少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种植甘蔗施用农药与化肥,造成水体污染,最终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答案:(1)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方便耕作;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2)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受奥基乔比湖及沼泽的调节,冬季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不易遭受冷害。(3)沼泽补给水源减少且甘蔗生长过程耗水量大,导致沼泽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水体污染严重。22解析:第(1)题,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应结合图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河南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面积较小,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面积大,主要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耕地面积较少

24、。第(2)题,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可从表中读出,结合表下部的“注”可知,部分耕地转化为了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了耕地;总体看,正值的数值大于负值的数值,说明2000年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原因可结合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从表中可看出,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和水域的面积也较大,主要原因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从表中还可看出,部分未利用土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说明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第(

25、3)题,资源的有限性可从数量、开发程度和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的面积是一定的,受地形条件影响,耕地的总量是有限。从图中看,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第(4)题,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从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来回答。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污染、资源、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地盐渍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26、。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答案:(1)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主要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耕地少(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了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了耕地;总体看,2000年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同时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3)河南省耕地资源

27、的有限性表现在:一、总量有限,随着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在减少,耕地资源的总量有限;二、开发利用程度有限,河南省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耕地资源有限;三、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4)河南省北部水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地盐渍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

28、调节作用。23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线图,水库大坝建设选址及水电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图形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进一步论证和阐述建坝选址在甲地的原因,以及水电站对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第(1)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文字信息找出甲丁连线之间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和水平距离,转换绘制在地形剖面图即可。第(2)题,水电站建坝选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建造难度,减小工程量,保证电站正常运营,降低成本。第(3)题,水电站的建设对乌东德库区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水库蓄水后,提高沿岸小环境的空气湿度,使河谷温差减小,有利于河谷植被的自然恢复。水库建坝蓄

29、水后,阻碍了鱼类的洄游产卵,水质可能下降。答案:(1)甲海拔为988米,再根据甲丁连线找出和图示等高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海拔高度,然后连接。(2)甲处建设大坝,建坝工程量小,库容量较大,水位可比乙和丙处提高更高;乙丙处河岸较平缓,有供建设发电孔道和安置发电机组的空间,建设难度较小。(3)有利影响:水库蓄水后,河谷水面增加,较高的河谷气温促使水汽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沿岸小环境的空气湿度,使河谷温差减小,有利于河谷植被的自然恢复。不利影响:水库蓄水后,缓流和静水生活型鱼类成为优势种群,一些适应在急流中生活的鱼类失去了部分河段的急流环境,致使这些种类在库区中有日趋减少的可能,同时也阻碍了鱼类的洄游产

30、卵,对库区鱼类的多样性方面有不利影响,水质可能下降。点睛:1.水电站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是调节湿度、云量、气温。2对地质地貌和水文的影响是库区压力变化可能产生岩层变形、淹没区水区可能由于水文因素影响地貌,如侵蚀地貌变成沉积地貌。3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自然环境变化引起植物适应性改变,继而影响动物迁移、甚至灭绝,长期大型工程甚至能引起生物变化以至进化。4产业构成发生变化,农、工、交、贸、旅游等。5水坝多数具有防洪、发电、旅游、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24解析:本大题以山西省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

31、力。第(1)题,请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远高于广东省的原因。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居于内陆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弱,导致经济发展(第二产业)落后于广东。从产业结构来看,山西以传统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对市场的适应性弱,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广东。从生态环境来看,山西省处于自然环境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从而影响了产业的发展。第(2)题,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应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提出。图中显示,山西资源诅咒系数高,说明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应调整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创新价值的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了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保证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答案:(1)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影响了工农业的发展;居于内陆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弱。(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生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