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2(2011年12月菏泽质检12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
2、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3(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8题)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印证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就是全部由国家投资”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4(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1题)比较分析右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 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D新经济政策使
3、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5(2012年1月汕头期末21题)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希腊目前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上限。下列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A人民资本主义B经营者革命 C高福利政策 D企业国有化6(2010年11月赣州高三期中22题)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
4、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D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7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8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 )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失业人口达到1700万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遭到普遍怀疑A. B.
5、 C. D.9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B.“八一九事件” 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 D.苏共丧失执政党地位10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最相似的是()A在维护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借助合理手段恢复发展经济 B极力发展工业,以解决就业问题C巩固工农联盟,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D都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长期措施11(2011年5月河南五校联考34题)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B国家干预经济
6、的思想形成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1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造成苏共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B.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崛起C.政局不稳,经济下滑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13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命运影响很大,这种结果说明( )A.这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必然结果 B.决策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命运和前途至关重要C.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体制需要高度稳定 D.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主观上愿意的结果14 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1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
7、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二、非选择题16(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14题)(2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录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
8、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三 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率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率社会消费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9、率1956295245%053248%185103%19797781412%135660%630425%1993445387%1868544%9251363%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10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6分)(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17瞿秋白于1921年1月至1
10、922年12月,赴苏俄考察两年。时值苏俄经济政策转变时期,他记载了这一变化: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技师们强烈的不满:“老工程师在铁道局办事,屡次怠工,唾骂布尔什维克,被下狱三四次,依旧如此,政府没有技师,也只能听任他。”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材料二 第二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
11、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莫斯科南)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余粮粮课税法很满意。” 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况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境况不同。为何出现这样的不同?(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所述的可喜变化,给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发?专题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属于其内容的是C。2C3D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拯救了美国经济危机,说明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D项正确,排除B;而经
12、济危机的爆发原因之一就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C项中“全部由国家投资”说法错误,也与题意不符。4B5C6C解析:根据所学,1933年罗斯福上台推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这些措施损害了原先在“自由放任” 模式下的垄断资本家们,材料中议员的发言正反映了资本家们的这种不满。本题选C项。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8D解析:考察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和影响。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锐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各国失业人
13、数急剧增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如危机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危机。9A解析:戈尔巴乔夫首先是从经济上进行改革,当无法进行时,又从政治上进行,但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10A解析:A项从本质上指出了二者的相似之处,B.D只符合罗斯福新政,C符合新经济政策.1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们的身上。”说明A、C、D正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故A不正确。12D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坚持正确的
14、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是最严重的后果。13B解析:苏联领导者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解体,这说明了决策者对国家命运有重要作用。14B解析:注意“保护”一词,这种“保护”,是一种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制度。15C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分析: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二、非选择题16(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2分)。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2分),铁犁牛耕的推
15、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共3点,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4分)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2分);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分)(3)政策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2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1992年,中共十
16、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1分)(4)提高生产力,改善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言之有理,并与材料内容有联系的可以酌情给分。)17(1)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原因: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2)推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国情,促进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开始丰富,巩固了工农联盟。(3)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