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55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 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同B. 用稍带些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能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C. 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 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较多,有利于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2、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

2、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详解】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同,A正确;菠菜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用稍带些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能观察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B错误;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较多,有利于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凋亡、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核的功能,意在考查

3、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B. 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反应物是否被彻底分解C.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可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观察D.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多个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答案】C【解析】【分析】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4、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A错误;B、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

5、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反应物是否被彻底分解,B错误;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可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观察,以叶绿体作为观察指标,C正确;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蛋白质实验、调查人类遗传病、检测蛋白质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6、B.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 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错误;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如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

7、,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错误。【点睛】归纳总结:(1)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酶会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钝化导致活性下降并最终被分解,同时产生新的补充。(2)激素包括蛋白质、多肽、固醇及氨基酸衍生物。多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不供能、不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不起催化作用。发生作用后会被自身相关酶分解而失去活性,因此需要不断产生。(3)抗体为免疫球蛋白,其作用为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使抗原失去继续侵染正常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神经递质包括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和其它类。由神经元细胞的突

8、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引起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发生作用后迅速失活。4.人类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链发生了缺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患者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B.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C. 甲患者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D. 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人类型地中海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甲患者

9、的突变类型是碱基对的缺失,乙患者是碱基对的替换,据此分析。【详解】A. 人类型地中海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无法通过染色体检查确诊,A错误;B. 乙患者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 甲患者的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说明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C错误;D. 人类型地中海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人类型地中海贫血症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实质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10、如图1表示的是人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核DNA变化曲线;图2是某家庭关于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其中1的基因型是XBXbY(不考虑交叉互换,且产生配子时三条染色体有两条随机移向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DNA复制2次,细胞分裂3次B. 图1中CD段染色体数目与KL段完全相同C. 图2中1的出现可能由于母方在图1的EF段出现差错D. 图2中1若与正常女性(XBXB)结婚,生出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的可能性是1/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H段DNA分子数目减半,所以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N段DNA分

11、子数目保持不变,所以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图1中的曲线包括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所以DNA复制2次,细胞分裂3次,A正确;B、图1中CD段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而KL段中处于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B错误;C、母方的基因型为XBXb,图2中1的出现可能由于母方在图1的CD段出现差错,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图1的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D、由于XBXbY产生配子时三条染色体有两条随机移向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其中XbY的概率为1/6,所以图2中1若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的可能性是1/6,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

12、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遗传系谱图的分析,需要考生能够根据曲线分析出处于哪种分裂的哪个时期,结合该时期的特点进行解答,分析出XBXbY的原因是解答D选项的关键。6.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只侵入T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否感染HIVB. 人体初感染HIV后,T细胞和B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C. 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D. 效应

13、T细胞和浆细胞均可特异性地识别HIV,但只有前者能发挥免疫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HIV主要侵染T细胞,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可以通过检测HIV的抗体判断是否感染了HIV, A错误;人体初次感染HIV后,抗原刺激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 T细胞把抗原传递给B细胞,同时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引起B细胞

14、的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 B正确;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但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D错误;故选B。7.实验者在适宜条件下探究温度对葡萄试管苗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关数据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来改变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2)叶片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是_。(3)葡萄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片呼吸速率。温度高于25C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答案】 (1). 酶的活性 (2). 25 (3

15、). 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 (4). 大于 (5). 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高于光合速率【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

16、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2)25时,上部、中部和下部叶位的净光合速率都是最大,所以葡萄试管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葡萄试管苗从上部到下部,叶龄逐渐增大,从上部叶位到下部叶位光合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3)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用于整株植物呼吸作用利用,所以对叶片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活性相比光合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所以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

17、考生需要理解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易错点是(3)考查在光补偿点的位置,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8.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16),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高茎和矮茎(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用高茎感病植株和矮茎抗病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均为高茎抗病: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与豌豆相比,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操作时,可以省去的步骤是_。(2)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需测定_条

18、染色体上的DNA序列。(3)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_。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还能够排除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的可能性。(4)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是含_基因的花粉不育,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_。(5)科研人员将某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某雄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若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

19、_染色体上;若后代中_,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 (1). 去雄 (2). 9 (3). 遵循 (4). 正交、 反交结果相同(子代形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5). 细胞质遗传 (6). AB (7). 3/5 (8). Y (9). X (10). 不论雌雄均有抗虫和不抗虫【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由于该植物为雌雄异株,与豌豆相比,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操作时,可以省去的步骤是去雄。(2)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

20、16),该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需测定7条常染色,X、Y两条性染色体,共9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3) 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属于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正、反交结果相同。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还能够排除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的可能性。(4) 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即A_B_:A_bb:aaB_:aabb=

21、5:3:3:1,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致死的是A_B_中的基因型,而A_bb、aaB_、aabb中不存在致死基因型,进一步推测纯合子AAbb、aaBB、aabb都不致死,因此,Ab、aB、ab的花粉都可育,那么只可能是含AB基因的花粉不育,A_B_中致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则A_B_中存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3/16AaBb,1/16AABb,1/16AaBB,则 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3/5。(5)据分析可知,科研人员将某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某雄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

22、M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若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X色体上;若后代中不论雌雄均有抗虫和不抗虫,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再根据题意作答。9.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1)分析

23、组、组实验结果,说明了_。(2)在芽和幼根等部位,生长素只能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此现象称为_,其运输方式是_。(3)去顶32h时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其原因是_。(4)综合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答案】 (1). 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 (2). 极性运输 (3). 主动运输 (4). 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5). 两重性或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完整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去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侧芽的长度逐渐增长。去顶+IAA处理组,24h和32h侧芽小于组

24、。【详解】(1)组、组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顶,去顶后侧芽明显增长,说明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表现出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2)幼嫩的部位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该运输方式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3)和两组自变量是去顶后是否涂抹IAA,组涂抹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故出现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4)实验中顶端优势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点睛】体现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农田的双子叶杂草。10.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

25、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以来对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_,HcNPV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2)科研人员分别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_。(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

26、研人员计划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验证该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af填入处,选择gi填入处。组别实验处理统计并记录实验组_,产卵于_中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_对照组_,产卵于_中a“带毒”美国白蛾成虫b“带毒”美国白蛾蛹c“不带毒”美国白蛾成虫d“不带毒”美国白蛾蛹eHcNPV病毒f周氏啮小蜂g总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寿命若实验结果为_,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答案】 (1). 消费者 (2). 寄生 (3). 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 (4).

27、f (5). b (6). f (7). d (8). ghi (9). 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分析,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蛹属于寄生关系,所以周氏啮小蜂属于消费者;这种寄生关系导致有害生物死亡而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见效慢。【详解】(1)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消费者,HcNPV是病毒,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2)统计数据发现

28、,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是因为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3) 实验目的为验证“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故实验组处理应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带毒”美国白蛾蛹,对照组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不带毒”美国白蛾蛹,观察并统计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寿命。若“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则实验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点睛】本题考查生物防治和种群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时需理清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再结合题意答题。

2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同学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进行改进和研究,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_等四步。(2)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包括_,血红蛋白因含有_而呈红色,这有利于对提取过程的监测。(3)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将样品稀释后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后选取_(上层或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并将其转入烧杯中,加入5倍体积的_进行洗涤。(4)待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并离心,结果如图2所示。血红蛋白分布在图2的_(填序号)层,用滤纸过滤,可得到含血红蛋白的滤液。(5)将滤液装入透析袋中,可除去_的杂质。【答案】

30、 (1).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2). 2条一肽链和2条肽链 (3). 血红素 (4). 去除杂蛋白,以利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5). 下层 (6). 生理盐水 (7). (8). 分子量较小【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从上向下依次是有机溶剂层、脂类物质层、红

31、细胞破碎物沉淀层,即第三层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层。【详解】(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2)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包括2条肽链和2条肽链,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红色,这有利于对提取过程的观察。(3)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纯化。将样品稀释后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后选取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并将其转入烧杯中,加入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洗涤。(4)由分析可知,血红蛋白分布在图2的层。(5)将滤液装入透析袋中,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

32、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Bt基因即苏云金芽孢杆菌(Badcilusthuringiensis)基因,其表达产物伴胞晶体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晶体,能使一些鳞翅目害虫瘫痪致死。如图为培养转Bt基因试管苗的基本操作过程。(1)Bt基因可从构建Bt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以从其cDNA文库中获取,后者获取的基因与前者的区别是_(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若目的基因满足_条件时,也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2)图中用到Ti质粒作为载体将Bt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质粒DNA分子上有一

33、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其作用是_。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_。(3)步骤中产生的细胞团称为_,步骤和过程要注意控制培养基中_的浓度比例,以便获得幼苗。(4)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循环经济,是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_。我国西北的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很小,只适宜种植少数的草本植物,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转Bt基因的植物,结果造成减产。这个案例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答案】 (1). 不含有 (2). 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3). 供外源DNA片段(基因)插入 (4).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5). 愈伤组

34、织 (6).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7). 废弃物的资源化 (8). 协调与平衡【解析】【分析】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人工合成(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详解】(1)Bt毒蛋白基因属于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可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从cDNA文库中获取,前者含有基因中启动子,后者不含;当基因比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时,也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2)图中用到Ti质

35、粒作为载体将Bt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质粒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位点,其作用是供外源基因插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3)步骤IV是经过脱分化产生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以便获得幼苗。(4)循环经济,是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我国西北的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很小,只适宜种植少数的草本植物,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转Bt基因的植物,结果造成减产,这个案例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细节,以及生态工程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