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45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黑龙江黑河月考)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协定关税 B勒索大量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答案A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项。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

2、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因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而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然难以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割占香港岛强占香港,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A清朝军事动员体

3、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驰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知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A项正确。B项“全民”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3(2019云南铜仁一中月考)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C

4、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会审制度,该制度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是一种畸形的审判制度,标志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因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国司法受到了严重践踏,并不是走向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并不属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D项错误。4(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

5、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不明白近代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缺乏理性反思,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5(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二期末)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

6、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B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角度,但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南京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正确分析,故D项错误。6(2019广东揭阳高二期末)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一书曾记载:“当(

7、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长期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民众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专制制度剥夺人民政治自由,民众缺乏国家观念C民众“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D英军挑拨与分化,使民众严守中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人的国家观念缺乏,这是由于长期的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导致民众认为国家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与普通百姓没有关系,故选B项。材料中的现象

8、与天朝上国观念没有关系,排除A项;民众对政治不关心不是“喜明哲保身”,而是专制政府剥夺了参与的机会,排除C项;这一现象不是英军挑拨与分化的结果,排除D项。7(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的天主教堂,建于1880年。它由法籍传教士金式玉筹建,是仅次于上海市佘山天主教堂的华东第二大教堂。与上述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教,材料中的教堂就是在签订天津条约之后建立的,故选B项。南京条约中并没有涉及到传播天主教的问题,故

9、排除A项;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补充,而天津条约才是英国在中国宣扬天主教的最直接相关的条约,故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排除D项。8(2019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蒋廷黻说:“(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这里谈到的“为福”,正确的理解是它们从客观上()A加快了中国内地的开放B加强了清政府与西方的联系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D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为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洋的关系

10、更加密切,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故D项正确。A、B两项包含在D项之中,排除;C项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愿望,排除。9(2019辽宁师大附中高二期末)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是太平天国发布的,针对的是清政府;而“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11、”则说明讨粤匪檄是清政府发布的,针对的是太平天国,故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故D项正确,B项错误。“胡虏”指清政府,排除A项;双方的分歧并不在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排除C项。10(2019山东枣庄高二期末)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农民最直接要求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因此天朝田亩制度中平均分配土地是最能反映农民要求的,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于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在小

12、农经济基础上要求产品上交国库,基本是空想,不符合农民要求,故B项错误;奖励技术发明和开设新式学堂是资政新篇的内容,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不是农民的要求,故C、D两项错误。11(2020广东东莞开学考)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时间承借人贷款人用途1861年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上海外商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1862年苏松太道吴煦英商怡和洋行“常胜军”饷银1863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上海外商部分湘军军饷1863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上海美商洋行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B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C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

13、压中国革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用途,有“常胜军”饷银、部分湘军军饷和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外国军队“常胜军”,此时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说明中外反动势力正在联合镇压中国革命,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华资本输出的变化趋势,不能得出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B、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12(2019青岛质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逐次设立州、府、县,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意识有所

14、提升B传统治边政策延续C确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D侧重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疆”“台湾”“西藏”“内蒙古”等都是边疆地区,结合所学可知,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国家意识有所提升,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国夷人囒哂吐嗲喇哪啡叮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囒哂吐嗲喇哪啡叮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

15、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

16、。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第(1)问,材料“照例拟绞,情罪相符”表明遵循清朝律例办事;材料“以彰国宪,并夷人”“当知天朝法度尊严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表明清政官员“天朝上国”心态;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可能会逃离处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在19世纪50年代,依据“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国的法律处理,而不是交给中国地方官按清朝法律处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

17、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55年。静海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材料二16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

18、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有什么关系?(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3)材料三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哪一角度评价金田起义的?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关系: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和清政府的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主旨: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主旨是发展资本主义。不能。原因:绝对平均

19、主义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落实;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社会环境决定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3)角度:民族独立(正义)和全球史观的角度(或者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角度)。看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内容依次展开即可。第二、三小问,首先要判断,再结合相关史实(注意从农民阶级局限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等角度)展开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保存中华民族”和“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可知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的角度。第二小问,从太平天国积极方面或不足(局限性)方面,结合相关史实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