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说“木叶”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和古诗词名句。2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品味诗句,获得审美体验,唤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3写:使用引用手法,完成片段练习。4练: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秋叶”的名言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8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
2、恨歌)9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木兰花)1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春野与窗及文集中国文学简史等。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然而发展到现在,诗坛呈现出一派委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知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顾城杀妻后自杀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
3、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2背景介绍新诗的创作曾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招徕(li)征戍(sh
4、)万应锭(dn) 窸窣(x s)冉冉(rn) 翩翩(pin)(2)多音字相难宁 泊(3)辨形组词 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相去无几:二者距离或差别不大。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2)近义词辨析飘零飘落辨析:二者都有“飘着降下来”的意思,和“飘落”相比,“飘零”的书面色彩更浓一些,同时它还有比喻义,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例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附着其上的社会保障、土地制度等种种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务工农民在职业分化上深陷僵局,像浮萍一样飘零
5、游弋于工农边缘,像落叶一样飘落于街头。钟爱喜爱辨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前者爱的程度较深,书面色彩更浓一些;后者爱的程度较浅,口语色彩更浓一些。例句:a.陈赓大将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钟爱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b这时候的小鱼是最开心的,它们互相追逐着,不时在水草中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真是惹人喜爱。迥然不同截然不同辨析:二者都有“不相同、不一样”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表达的意思比“迥然不同”重。例句:a.小说黑狗哈拉诺亥讲述了哈拉和诺
6、亥两条牧羊犬截然不同的命运。b直到近年,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人们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迥然不同。四、速读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答:_答案一、重点突破1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请筛选相关信息。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其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1)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离人、游子愁绪(2)树满树的叶子浓阴不是秋天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
7、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2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请分析以下四句诗,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1)使用了“木”字,黄色的树叶给人以空阔感。(2)使用了“树”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饱满感。(3)使用了“木叶”二字,微黄的树叶给人以疏朗感。(4)使用了“落叶”二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繁润感。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
8、_答案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写“木叶”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作者是以“木叶”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和启示性。二、疑点探究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如果改动题目就偏大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一篇纯理性的文论,不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而以“说木叶”为题有如下好
9、处:(1)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2)逐层深入,探幽发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文章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三、美点赏析旁征博引5作者在行文中信手拈来,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请找出几处所引用的材料,并体会一下引用的作用。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1)所引诗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后皇嘉树,橘徕服
10、兮。(屈原橘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2)作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本文来讲引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点上,第二点作用只是附带产生的。四、随堂写练6引用可以给语句添彩,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请使用引用这一手法,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妙笔生花_答案(示例)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1、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损害百姓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闲读梧桐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
12、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
13、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o)照浦(b)褒贬(bo)B灼灼(zhu) 亭皋(o)
14、 寒砧(zhn)C涔阳(chn) 言筌(qun) 万应锭(dn)D窸窣(s) 迢远(tio) 翩翩(pin)答案D解析A项“浦”读p。B项“砧”读zhn。C项“涔”读c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袅袅 得鱼忘荃 凄清 翩翩起舞B皎皎 窸窸窣窣 褐绿 缠绵悱恻C灼灼 四处漂舶 触及 空气湿润D寒砧 冉冉升起 疏琅 笑声爽朗答案B解析A项得鱼忘荃得鱼忘筌。C项四处漂舶四处漂泊。D项疏琅疏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的形
15、象。(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钟爱奥秘 B启发钟爱奥妙C启发喜爱奥秘 D启示喜爱奥妙答案B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但“木”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潜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C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
16、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D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答案C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到“让我们”的前面。B项语序颠倒,应为“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D项“得以”重复,应去掉。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B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C从“木叶”
17、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D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答案C解析A项引文及其出处的说明正确书写应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B项应在“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引号后加逗号,同时删去冒号。D项“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后的感叹号应为逗号。二、一法一练如何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全面地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明确该概念出现的区间,尤其是最先出现的位置,找准语句,看清楚相关对之解释的语句、词语。其次,抓住最能反映概念特征的词语,仔细揣摩,理解透彻概念实质。概念的
18、内涵,主要指概念的本质特征、功用、原因等。最后,理解其外延。“外延”是指概念所指的对象及范围,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所有事物,主要指种类、数量、条件等。一般而言,要找准找全与概念有关的信息,看看它包含几种几类。总之,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保证“准确”的前提,理解概念的外延是“全面”的保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漫步在诗的郊野谢冕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地精练,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要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它们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以把内容讲清
19、楚)。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下面是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的坚韧的毅力的赞美。由于诗歌极精练,我们在欣赏时,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这在中国旧诗词的欣赏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
20、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复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具体的诗句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例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客子的愁思有关。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的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能因而感慨半生飘零,一事无成;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情的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渔火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诗歌欣
21、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愁,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情怀的愁。6作者认为诗歌欣赏中“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试对“稳定性”和“随意性”作简明阐释。(1)“稳定性”是指_(2)“随意性”是指_答案(1)(“稳定性”是指)同一诗句在不同欣赏者
22、中引发的情思大致相同。(2)(“随意性”是指)不同欣赏者对同一诗句引发的具体联想又不尽相同。三、走近高考(2012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
23、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作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是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
24、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
25、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7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
26、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作注解才行。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答案C解析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C项原文的意思是胡三省时代,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为扬子津作注,不是说胡三省读资治通鉴有困难。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移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
27、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运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答案A解析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项“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没有根据。原文是说“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没有说“正对”。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
28、“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答案D解析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推断能力。D项中“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的表述错误。原文只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四、语言运用10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1)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造成的现象,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等,都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2)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驻军图中,标有“箭道”二字的城堡上,可看到有道路蜿蜒而下。(3
29、)按照一定顺序准确无误地将一长串数字记住,比牢记内容相互关联的文本或图像难度更大。有语病的一项是:_针对性修改:_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1)。针对性修改: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解析“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的现象”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现象”句式杂糅。11“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1)面对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和股市“雪崩”,“股神”巴菲特说:“我奉行一个简单的信条: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巴菲特的言外之意:_(2)最近,代言奶粉、药品、保健品的诸多明星纷纷卷入纠纷之中。对此,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说:“那可是个雷区啊!”姜昆的言外之意:_答案(1)股市运作要有独立思维。(或:现在正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2)代言商品(奶粉、药品、保健品)要慎之又慎。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_2学习本文,你能学到其他同学的哪些可借鉴之处?_3学习本文,你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