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2、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 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
2、诗词的兴盛3、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降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 ) A、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B、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C、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D、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4、中国近代有学者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竟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
3、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观念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 A、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起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5、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 ) 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6、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革命理论家戴季陶提出:“仁爱即民生哲学之基础孙中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
4、仁义道德的思想孔子组织了一个社会连带责任主义的民生哲学。”其旨在( ) A、推行仁政放弃阶级斗争B、利用孔孟学说改造中国C、融合社会主义完善自身D、寻找传统依托巩固统治7、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了( ) A、群众对股票买卖的认识更加深入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指出,在梭伦的宪法中,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
5、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院申诉的权利。这些举措( ) A、避免了专制独裁政治的出现B、确立了雅典的司法制度C、促进了雅典精神文化的繁荣D、开辟了主权在民的新路9、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成为了它的一块阵地,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此观点提出的依据是( ) A、自由平等思想B、人民主权思想C、天赋人权思想D、分权制约思想10、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18701913195019731987德国550306480日本1918154631英国1047857
6、6781美国100100100100100A、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B、日本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C、英国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下降但仍有一定优势D、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最高成为“世界工厂”11、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关税法崔利一一斯穆特法,对890种商品增加了税率,把关税平均提高了34以上。美国的自私行为招来了各国的纷纷报复,大幅度提高了各自的税率。这场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是( ) A、各国竞相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B、美国的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C、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得以重建D、人类开始面临着新的大战威胁12、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
7、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
8、达“吏治”。摘编自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魏源认为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摘编自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吏治观的
9、差异,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吏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思想家们整饬吏治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14、向近代化过渡是东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船头坎坎者,自由之鼓耶?船尾舒舒进,独立之旗耶?当十八、十九两世纪中,相衔相逐相提携,乘长风冲怒涛以过渡于新世界者,非远西各国耶?顺流而渡者,乱流而渡者,方舟联队而渡者,攘臂冯河(徒步涉水渡河)而渡者。或渡一次而达焉,或渡两三次而始达焉;或渡一关而止焉,或渡两三关而犹未止焉;或中途逢大敌,血战突围而径渡焉;或发端遇挫折,卷土重来而卒渡焉。梁启超过渡时代论解读材料,提炼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10、要求:阐述角度需与材料相吻合。)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古老民族,“逐水草畜牧,居毡卢,环车为营。”当中原处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凭借武力迅速在北方崛起。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正式宣布登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而此时中原地区烽烟四起,民不堪命,大批汉人离开故土,逃往相对安定的北方契丹地区。阿保机按照唐代的规制另置州县城郭令其居业,让汉人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与制度,这就是头下军州。阿保机也“平诸第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 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正式从后晋接收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全
11、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契丹在此地最初采用的是民族高压政策,对占领区进行粗暴的掠夺和残杀,汉人纷纷起来进行反抗。之后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辽朝“自阿保机创业于其初,德光恢廓于其后,吞并诸蕃,割据汉界,南北开疆两千里,东西四千里,戒器之备,战马之多,前古未有,子孙继统二百三十余年。”摘编自辽代的“一国两制”等 (1)根据材料,概括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析辽代实行南
12、北面官制的作用。 16、【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虽然率先完成了第一次的工业革命,但直至20世纪初,英国教育一直“重文轻理”。媒体也把从事科学工作的人称为“科学人”(ScientificMen)而不是“科学家”(Scientist)。英国学习科学的学生数量也远不及德国,曼彻斯特等英国科研重镇的主要工作是由聘请的德国学者负责。1913年的调查显示,英国大学聘用的科学人才工资还不如教堂里的工作人员。由于对于科研人员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英国适龄科研人员大量应征入伍,研究工作人手短缺。开战后英国立刻失去了需要从德国进口的各种原材料时,英国人才发现他们科研实力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
13、:军装染料、战备药品、实验仪器乃至枪械的瞄准镜都无法完全自行生产。而战场上毒气、机关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潜艇、航空母舰等新式装备完全颠覆了战争的模式。 工业的严重落后和军队的巨大伤亡让英国政府迅速认识到了应用科学研究与新技术研发在战场上的重大作用。1916年英国的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希腊语考试,引入博士学位制度。1918年英国教育部设立科学与工业研究部,为大学科研提供资助这些变化,令科研不再是只有富裕的上等阶层才能从事的带有隐秘色彩的私人活动,渐渐成为一项普通人也可以从事的职业。卡德韦尔科学与一战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初期英国科研实力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4、一战对英国科研发展的影响。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世纪的学者把政治学和道德、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适应人的社会天性要求的产物。而人和人的天性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七岁入学,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自己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书中提
15、到:“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 1、【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看,战国时期政要人物出身寒微的人数比例比春秋时期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
16、私学教育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无关,所以排除A、C选项。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排除。 2、【答案】A 【考点】宋明理学,文学成就 【解析】【分析】李白、杜甫、王维都是唐朝诗人,“仙人自诩”体现道家的思想,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儒家社会责任感和入世精神,“远离尘世,人称诗佛”体现了佛教思想,故A正确;材料与BC无关;D项不符合李白、杜甫,排除D。【点评】根据关键信息“飘飘欲仙”“政治抱负”“人称诗佛”体现唐代道、儒、佛三教合一。 3、【答案】D 【考点】商业的发展,主要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
17、俾裕官民织”可知政府限制出口以满足民间的需要,故D正确,A错误;B与材料相悖;限制出口并非绝对禁止出口,不能说明推行闭关政策,C错误。 4、【答案】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分析】材料与“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民主革命意识”无关,排除ACD;“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表明学者认为外来的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故B正确。【点评】抓住材料的主旨是解题关键,材料意为外来的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战胜旧物种。 5、【答案】B 【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的情况,符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国
18、情,材料无法体现“左”倾思想开始泛滥,A错误;由“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到“归兴国上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体现了对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故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 6、【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利用孔子的仁义道德的思想以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感,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故D正确,B错误。 7、【答案】B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不属于材料反应的本质;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反映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故B正确;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与“开放”无关,排除D。 8、【答案】
19、D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院申诉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制度人身自由、主权在民的趋势,这些举措开辟了主权在民的新路,故D正确。材料强调人身权利和自由的内容,与避免专制独裁政治无关,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确立雅典的司法制度,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雅典精神文化的繁荣问题,故C排除。 9、【答案】B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体现出人民主权的思想,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分权制约
20、”,排除ACD。【点评】抓住关键信息“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即可。 10、【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从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英国从“104”到“81”说明英国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下降,但保持一定优势,故C项正确;德国在1913年是“50”还不如英国,故A项错误;从数据来看,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快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美国成为“世界工厂”,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各国抬高关税,展开关税战,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德、意、日为摆脱困境,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21、,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D正确;AB不是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C是关税战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排除C。 12、【答案】C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对冷战相关知识的认识。从材料信息来看,美苏的冷战已经深入到文化领域,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战争,故C项正确。A项电影只是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不是本质故排除。B项材料中明显是双方在文化上的较量,而不是共建,故排除。D项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分天下,在各个领域都使用冷战,不能体现文化认同,故排除。【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
22、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差异:儒家尚贤、重徳,以礼治国,人治色彩明显;法家重视军功与才能,主张以法治史,严刑峻法。时代背景: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宗法制崩溃,世卿世禄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诸侯国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士阶层崛起,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23、广纳人才。(2)主张:摒弃凭资历用人的官吏升迁制度;重徳才,任人唯贤;改革选官用人制度;强调法治,依法行政。总体评价:思想家们提出多种整饬吏治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了时代潮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分别评价:龚自珍、魏源的主张冲击了封建官僚用人制度,但并未超出封建道德的规范;梁启超、章太炎对封建官制的批判和对法治的诉求,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参政的要求,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主张和愿望无法实现。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来看,儒家认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
24、,则归之卿相士大夫。”也就是说儒家重视的是道德和礼义,不强调等级与身份。而法家则注重的是“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主张以法治史,严刑峻法。产生这种观念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得出相应结论。(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回答本题可以从每个人的主张来分析,首先龚自珍的主张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魏源的主张是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的观点是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人人得诉于法吏。对这些观点的评价我们首先要给予肯定,符合时代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的观点,这
25、样才能客观的评价。【点评】在评价历史人物及其观点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一点一分为二。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要知人论世,所以要根据具体事件来评判历史人物,人无完人,一定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本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需要学生从两个方面评价近代仁人志士对教育改革的观点,既要肯定也要提出他们的局限性。 14、【答案】主题:西方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在确立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途径。阐述:顺流而渡者:英国历史上就有议会政治的传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通过了内阁等手段控制王权,并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等措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乱流而渡者:法国由于内忧外患,资产阶级革命
26、过程复杂曲折,共和制与君主制斗争激烈,政体反复更迭,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最终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方舟联队而渡:德意志直到19世纪中期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逐步统一了分散的各邦,最终建立起了邦联制的德意志帝国。攘臂冯河: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实践了启蒙思想家设计的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结论: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向近代化的过渡时期,不同国家根据国情的差异纷纷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政体,虽历经反复,但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 【考点】英国君主
27、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反映西方各国向近代化过渡的不同途径,提炼主题,由“自由”“独立”,对应材料里提到的特点“顺流而渡者”“乱流而渡者”“攘臂冯河”“方舟联队而渡者”,分别回答英、法、美、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即可,然后进行总结,进一步说明在人类社会向近代化的过渡时期,不同国家根据国情的差异纷纷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政体,虽历经反复,但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 15、【答案】(1)辽国统治的汉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契丹族与汉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阿保机建立辽国并进行改革尝试;汉族对辽国粗暴统治的反抗(2)加强了民族融合;
28、缓解了民族矛盾:巩固了辽朝的统治;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1)根据:“大批汉人离开故土,逃往相对安定的北方契丹地区”“让汉人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与制度”“契丹在此地最初采用的是民族高压政策,对占领区进行粗暴的掠夺和残杀,汉人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平诸第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概括出改制的背景。(2)依据材料“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子孙继统二百三十余年” “平诸第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概括出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的作用。 16、【答案】(1)轻视自然科学的传统;科研群体数量不足;科研工作收入微薄;政府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2)令英国的
29、科研群体遭受了巨大损失;使英国大学教育体制发生转变;让英国政府机构改变职能与科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变得职业化。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英国教育一直重文轻理”“英国学习科学的学生数量也远不及德国”“研究工作人手短缺”“英国大学聘用的科学人才工资还不加教堂里的工作人员”“让英国政府迅速认识到了应用科学研究与新技术研发在战场上的重大作用”概括出原因。(2)根据“英国适龄科研人员大量应征入伍,研究工作人手短缺”“英国的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英国教育部设立科学与工业研究部,为大学科研提供资助”“成为一项普通人也可以从事的职业”概括影响。 17、【答案】(1)中世纪“君权神授
30、”观念对政治的束缚;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意大利分裂割据的政治现状。(2)积极:将政治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抨击君权神授的国家观念推动近代政治理论的进步;有利于启蒙思想的出现。消极:鼓吹专制和独裁统治。蔑视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根据“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联系意大利的社会背景分析。(2)根据“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概括积极影响;根据“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总结消极影响。【点评】第(1)问,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进一步联系意大利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得出。第(2)问,依据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以及材料最后部分分析评价,注意要用辩证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