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面包发霉了(一)背景和目标上节课与本节课都是在研究食物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始终把握一点,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在观察面包发霉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不要被发霉变质的食物带来的不良感受所干扰。要让他们在观察霉菌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抱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如果这样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让他们对发霉的面包作更深人的研究。科学概念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
2、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观察发霉的面包这是一个观察活动,是引领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食物。或许有些学生在吃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吃剩的食物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上会出现一些霉点,或许还有很
3、多学生没有发现过这种现象。这里,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们一些发霉的食物,如发霉的面包、发霉的米饭、发霉的饼干等,供他们观察和思考。“食物上怎么会有黑点?这些黑点是什么?”学生们在观察这些小黑点时,发现原来是食物上长了许多霉菌。学生们这时想知道,食物上怎么会长出霉菌来呢?霉菌是什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观察活动也就开始了。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的霉菌呢?教科书为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方法。图中两个孩子手拿放大镜在观察发霉的面包。此图的日的是提示学生,当我们需要观察一件物品的细微部分时,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为了观察霉菌的形状,可以用牙签取一点儿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
4、玻片上,用放大镜来观察。对一些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和袍子囊。第二部分:面包发霉的条件当学生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后,“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呢?”这样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们想研究的一个内容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生物的生长有了不少的了解,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经验。面对霉菌的生长,“面包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呢?”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想到一些与生物生长有关的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等。这些仅仅是学生们提出的一些猜想,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于是教科书中提出“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出示右下角那幅师生的对话情
5、境:“面包存放在什么地方?”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呢?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能不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能不能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能不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这些推测的根据都是来自学生对面包上霉菌的观察,以及对面包存放环境的调查所得来的信息。所以,在这段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再次细致观察,不只是观察面包上的霉菌,还要关注周边的环境,广泛地收集信息,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推测。第三部分:哪一块面包容易发霉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日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
6、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霉菌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怎样才能比较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这是一个讨论的话题,需要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需要学生们对霉菌的生长条件做出假设和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教科书向学生们提供了两个实验计划供他们参考。第一组实验是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图中的学生正把滴了同样多水分的两块面包,一块用塑料袋包扎好,另一块放在干燥的地方进行观察。第二组实验是把两块面包全部用塑料袋包扎好,一块放在冰箱里,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目的是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当然,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并不一定要用
7、冰箱,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学校同样也能设法找到两处不同温度的地方进行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因素并非只有潮湿和温度两个条件。空气的有无、光照的强弱也会影响霉菌的生长速度。同样,食物如果完全浸泡在水中,或放在温度很高的地方烘干,就会抑制霉菌的生长,甚至使霉菌不能生长。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研究光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让学生们自己制定实验计划,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虽然教科书没有提及其他因素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但这并不排除学生们对可能因素的假设。如果有学生能朝着这个方向去假设、实验,这应该是科学教师感到欣喜万分的事。引领学生们每天观察记录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后续活动。学生们记录的原
8、始数据是很有价值的,分析和整理学生们的记录将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后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在本课的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着重说明一点,由于大多数的霉菌都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所以发霉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够食用的。(四)教学建议1.观察发霉的面包。学生观察发霉面包的工具除了放大镜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如下。(1)放置显微镜 A.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B.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日镜和物镜。(2)对光A.转动转换
9、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B.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日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日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3)观察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C.左眼向日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霉菌临时装片的制做步骤如下。(1)在载
10、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解剖针或解剖剪取少许培养好的霉菌,放人载玻片上的清水中。(3)盖上盖玻片。(4)用解剖针轻压并敲击盖玻片。(5)把临时装片竖着稍倾斜,用滴管吸清水从盖玻片一侧小心冲洗霉菌。(6)重复(4)、C5)两步,直到装片内的霉菌呈薄雾状。(7 )擦干临时装片周围的水分,临时装片即制好。用上述方法制作的临时装片,因经过“敲击”,霉菌被分散,避免了菌丝的大量重叠,又进行了“冲洗”,散落的袍子大多被冲走,避免了袍子太多,遮盖菌丝的情况。所以观察时,霉菌的菌丝分布均匀、袍子更清楚。2.学生对面包发霉条件的猜想。在学生思考“面包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呢?”这个问题时,学生的依据会来自于对生
11、物生长条件的认识。此时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言,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霉菌生长的条件在板书中一一写出,并提示学生是否能够在观察中找到所提出生长条件的根据。如,霉菌生长需要营养,它可从霉菌都是生长在面包上,而装面包的塑料袋子上霉菌很少加以说明。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教室中不能够创造不同的温度条件,那就难以证明了。巧妙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会帮助学生在零散的认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概念的形成。3.实验的进行时间。由于学生需要在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本节课发现的规律,所以要在下节课之前看到实验结果,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实验的时间,要与下节课有3到4天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