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71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 2012学年度高二3月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50*1=50)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2、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 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3、(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

2、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5、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7、右图为

3、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9、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B

4、C D10、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殴”。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1、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

5、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1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13、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B C D14、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

6、族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15、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吴起变法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16、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均田制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B CD17、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

7、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B迁都洛阳C设立三长制 D实行租调制 18、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19、(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8、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20、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21、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22、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2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

9、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民 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 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A B C D24、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2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26、俄国史这样描述:“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

10、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促使俄国梦醒的事件是A十二月党人起义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克里米亚战争 D1905年革命27、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国别项目俄国英国 德国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铁路总长(1861年)1 500俄里15 000俄里 10 000俄里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2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

11、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9、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0、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31、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 国

12、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32、右图是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该油画主要反映当时的俄国 A交通运输领域仍落后于英法等国 B农民并没有摆脱农奴制的束缚 C工业生产还未出现机器大工业 D河防疏浚治理存在严重的缺陷 33、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34、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

13、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35、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A B CD36、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

14、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37、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政府的扶植 政府“示范”企业的影响 追求利润 广阔海外市场的刺激 A B C D38、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39、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

15、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40、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41、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42、木户孝允明确指出

16、:“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43、齐世荣在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中认为:“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日本明治维新在“体制”上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 A 保留了武士特权 B继承了原有的幕藩体制 C保留了天皇制度 D众议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4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17、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45、中国维新变法和法国启蒙思想在历史作用方面的共同点主要是A、挽救民族危机 B、冲击封建专制C、动员社会革命 D、否定君主专制46、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结合所学,两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包括 都主张改造本国的统治思想 都认为宗教是统治国家的主要手段 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都相信“因信称义” A B C D47、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

18、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48、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D大兴民权的意向49、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50、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

19、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二、非选择题26、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公元471年,在孝文帝控制王权时,北魏开始有计划地实行汉化政策;在宫廷中使用汉语,拓跋贵族的服饰汉化,采用汉人的风俗习惯,使用汉族人的姓氏。他也鼓励拓跋贵族与汉族人通婚。为增加汉人对拓跋贵族的尊敬,孝文帝颁布政令,允许拓跋族人与汉族贵族为同等地位。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材料二: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材料三: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

20、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对当时北魏政权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日本了什么政策?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对这一

21、政策进行评价。(6分)(3)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2分)27、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材料二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

22、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2分)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4分) 材料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2分) 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

23、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24、。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要解决怎样的危机?(2分)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4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6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4)以上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6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文科三月月考历史(选修1)试题答题卷 班级_姓名_座号_成绩_26、(1)(2)(3)27、(1)(2)(3)28、(1)(2)(3)(4)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文科三月月考历史(选修1)试题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