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58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2021潍坊模拟)洪水是因大雨、暴雨等原因导致河湖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读图完成12题。1我国洪水高发地区所具有的特点是()A地势低平的地区频率高B黄河下游发洪水是因为土质疏松C松嫩平原雨季长D洪水多发区应该实施生态移民2关于洪水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稀疏区出现频率高B降水多的地方一定发洪水C洪水多发区不会发生干旱D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洪水高发地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下游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因此我国洪水高发地区大多是地势低平的地区,A正确。第2题

2、,图中显示,我国洪水高发地区大多是地势低平的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地区,A错误;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有许多,降水多不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唯一原因,B错误;我国洪水多发区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季风不稳定,降水少的季节和年份往往容易发生干旱,C错误;我国洪水多发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D正确。答案:1.A2.D(2021锦州模拟)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持续40多分钟,雨量达97毫米,引发特大泥石流。据此完成34题。3此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B地势起伏大,多暴

3、雨,降水集中C地质基础稳定,断层较少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4可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措施是()A将居民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B完全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D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解析:第3题,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A错误;舟曲特大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起伏大,多暴雨,降水集中,B正确;泥石流发生地区的地质基础不稳定,断层较多,岩石破碎,松散堆积物多,C错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不属于自然原因,D错误。第4题,将居民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可减少泥石流造成的损失,但并不能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A错误;完全禁止采矿是不现实的,会

4、阻碍经济发展,B错误;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可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C正确;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可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对减少泥石流灾害不起作用,D错误。答案:3.B4.C(2021苏州期末)某地遭遇暴雨导致部分道路被淹,无法通行,小李一家被困。通过查找资料,小李发现附近5千米范围内有四个应急避难场所,下图为小李所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以下哪个标识代表小李所查找的应急避难场所()6以路程最短为原则,小李一家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A市民广场 B第一中学C奥体中心 D森林公园解析:第5题,A是应急厕所标志,B是应急避难场所标志,C 是

5、应急逃生通道标志,D是停车场标志。故选B。第6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小李一家以路程最短为原则,再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最近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奥体中心,C正确。答案:5.B6.C(2021苏州期末)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6.0级地震。ICL(地震预警系统)提前61秒向成都市预警,帮助很多距离震中较近的用户迅速撤离至安全场所。据此完成78题。7ICL系统预警地震的原理是()A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D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8ICL系统预警地震属于防灾减灾手段中的()A灾害监测 B灾害防御C灾害救援与救助 D灾

6、后恢复解析:第7题,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ICL系统根据纵波和横波到达地面的时间差预警地震,故选A。第8题,材料表明ICL系统可以提前61秒向成都市预警,帮助很多距离震中较近的用户迅速撤离至安全场所,这属于防灾手段中的灾害监测,故A正确。答案:7.A8.A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与岩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密切,岩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岩土越稳定;岩土的抗剪强度与岩土的颗粒、密度、孔隙大小和含水量紧密相关,同时还受到温度、植被状况、降水强度等因素的

7、影响。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自然环境因素能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的是()A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小B石灰岩地层,岩性柔软C土层含水少,岩土干燥D夏季炎热,遭遇强降水10植被能起到固坡、护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加剧滑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B根系蔓延,提高岩土抗剪强度C加强风化,降低岩土的密度D减少蒸发,增加坡体稳定性解析:第9题,昼夜温差小,岩体膨胀收缩变化小,有利于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A不符合题意。石灰岩岩性柔软,反映的是岩土自身的特征,并不是自然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土壤含水量少,岩土干燥、坚硬,有利于提高岩土抗剪强度,C不符合题意。夏季炎热,遭遇强降水,

8、岩土含水量增加,岩土变得松软,抗剪强度会降低,D符合题意。第10题,植被增加,降低地表径流速度,会增加下渗量,增加岩土含水量,从而降低岩土抗剪强度,加剧滑坡的发生,A正确。根系蔓延,岩土抗剪强度提高,不利于滑坡的产生,B错误。植被对岩土的密度影响较小,C错误。坡体稳定性增加不利于滑坡的产生,D错误。答案:9.D10.A(2021鹤岗一中模拟)2017年10月8日下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东北部多地发生森林大火。超过8 000名消防队员在加州西部山区灭火,风干物燥的天气使救灾行动困难重重。据当地媒体报道,自8日起,火灾已造成至少36人死亡、180人受伤,已有面积超过19万公顷的地方被烧毁

9、,3 500多栋民宅及其他建筑被夷为平地。这是加州史上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之一。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地区等高线地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救灾行动困难重重的原因有()河网密集,阻碍灭火物资运送和人员往来地势起伏大,山区交通不便天气晴朗,降水稀少森林高大茂密,过火面积大A BC D12为了更科学地指挥调配灭火工作,紧急疏散并撤离相关人员,当地消防部门必须及时掌握火情,首先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 B数字地球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解析:第11题,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信息可知,山区虽然有河流分布,但河网并不密集,错误;旧金山湾北部、东北部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交通不

10、便,正确;由“风干物燥的天气使救灾行动困难重重”可知,当地天气晴朗,降水稀少,正确;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判定,图示旧金山湾地区东北部山区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灌木、草原和荒漠为主,森林并不高大茂密,错误。故选D。第12题,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取森林过火面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比对不同时间的过火面积,分析大火蔓延趋向,科学地撤离相关人员和调配灭火人员。当地消防部门必须及时掌握火情,首先应用遥感技术获取火势及其发展情况。答案:11.D12.C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

11、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图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解析:(1)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由梅雨天气导致的,而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可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3)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

12、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答案:(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河湖水位上涨。由于上游地势高,坡度陡,长江上游的下泄洪水量大且速度快,即“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水位升高,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高于沿岸地面,溃坝风险加大,

13、威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对沿岸入江径流顶托作用加大,甚至出现长江水倒灌,加剧沿岸低洼地区的内涝。14(2021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下图),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1)此次地震的烈度甲村大于乙村,为什么?(2)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3)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解析:(1)读图可知,甲村距离震中更近,震中距较小,同时甲村居民点较多,人类活动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14、因此地震发生后,甲村的烈度大于乙村。(2)注意题干限定词“自然条件”。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不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其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同时,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容易引发滑坡等次生灾害,也不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3)该题需要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丙村所在地区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村位于断裂带附近,地震频繁,岩石破碎;同时,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冬、夏季节多为偏南风,来自印度洋的偏南风在丙处容易受到地形抬升的影响而多地形雨,而该地地势起伏大,岩石破碎,松散物质较多,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而应该异地重建。答案:(1)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2)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靠近断裂带),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易引发滑坡。(3)位于断裂带附近,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冬、夏季多为偏南风(来自印度洋),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而多地形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