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4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巴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出题人:刘 佳 审题人:文金双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 “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

2、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B. “扬一益二”(扬州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 “苏湖熟,天下足”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唐纱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A汉朝洛阳B唐朝长安 C宋朝东京 D元朝大都6.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已棉织为业;景德

3、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A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7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A景德镇B佛山镇 C唐山D苏州8.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9. 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4、妨碍中国开拓海外市场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A B C D11.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12.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 B C D14. 1920年同1913年比较,中国厂矿数和资

5、本额分别增加了152% 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15.“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16近代以来,影响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西方文明的传入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推动 新旧事物长期并存A. B. C. D. 17.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A重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第三产业18

6、. 右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期间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 下列流行语出现于“大跃进”时期的是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 B放卫星、超英赶美C上山下乡、样板戏 D经济特区、改革开放20.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7、制21.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 C D22.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A.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23. 下列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B.坚持独立

8、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C.采取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步骤D.要把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24.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2002年访问中国时慨叹中国城乡居民生活“四大件”的巨变:“在70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8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90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现代化程度提高 逐渐将人力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居民生活时尚化 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作用A B C D25.下图中,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A. B. C. D.26.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

9、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冲突27.早期西欧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促进了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被侵略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A. B. C. D.28.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C工业革命使欧洲迅

10、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29.有史书记载,“1800年到1850年这半个世纪中,棉制品的价值下降了至少8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棉制品产量出现相对过剩 B.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运用C.劳动力的充足与技能改进 D.新兴市场出现并不断扩大30.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31.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

11、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32.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33.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34. 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

12、其原因主要是A. 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B.“以工代赈”的执行 C.“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 D.“新经济”的崛起35.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6.构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包括国际复兴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安理会“关贸总协定”A B C D37.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C苏

13、联咄咄逼人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38.对下列经济区域集团的评述,正确的是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仅限于经济领域B.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不存在文化差异D. 经济区域集团化完全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39.20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体系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标志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0.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其原因包括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区域集团化加剧各国间贸易竞争与壁垒跨国公司和世

14、界贸易组织推动贸易发展 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中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41题24分,42题16分,共40分)41.20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24分)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罗斯福(1)材料一中罗斯福谈到的“彻底的革命”、“新运用”分别指什么?进一步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实质(8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

15、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怎样的重大突破(8分)材料三 20世纪50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农村和城市实施的具体措施。以上三国的经济发展之

16、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8分)42题.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进程,20世纪以来逐渐加快发展步伐。(共16分)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与跨国公司相比,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公司其他的所有机构,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经济

17、全球化加强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促使这一现象迅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材料二 一些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自身生存,不得不按照有利于别人的规则行事,处处受制于人。美国等西方强国即是全球化游戏的主角,又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因此,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化。我们认为,把全球化的实质等同于西方化乃至美国化是片面的,但这种看法的产生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并非空穴来风。从“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2)请就材料二的一种观点或多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6分)巴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A 2.

18、A 3.A 4.C 5.C 6.A 7.A 8.D 9.D 10.B 11.A 12.B 13.B 14.C 15.C 16.A 17.A 18.B 19.B 20.A 21.C 22.D 23.D 24.A 25.B 26.B 27.C 28.C 29.B 30.B31.B 32.D 33.A 34.C 35.C 36.B 37.B 38.B 39.C 40.D二、材料解析题(41题24分,42题16分,共40分)41.答案要点(共24分)(1)“彻底的革命”:废除资本主义制度(2分)“新运用”:国家干预经济(2分)背景: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或大萧条)(2分)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

19、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2分)(2)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民众严重不满,引发政治危机。(2分) 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2分) 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2分)(3)体制变化:改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具体措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或增强企业活力)(2分)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由放任或计划经济都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依据国情,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互相学习借鉴。(言之有理即得2分)42题答案(

20、共16分)(1)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全球公司出现。(答出任意两点即得4分)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新型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答出任意三点即得6分)(2)赞同观点一: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化。(2分) 理由:从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开看,存在国际经济不平衡秩序,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占主导的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答出两条以上理由即得4分) 赞同观点二: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化(2分)理由:从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看,美国主导着世界经济体系;从二战后的政治格局看,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高级大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占优势,在全球化过程占主导地位。(答出两条以上理由即得4分)赞同观点三: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密切联系。(2分)理由: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合理的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吸收资金、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贸易全球化、生成国际化等。(答出两条以上理由即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