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17MB ,
资源ID:58628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62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7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7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近代服饰现代服饰表现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中山装:孙中山在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设计女性服装:20世纪20年代之后,改良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日常着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流行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20世纪60年

2、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二 饮食文化变化“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特点:四大菜系,特色鲜明。2西餐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建筑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的传入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1变革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

3、巨大变革,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2主要表现(1)近代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丧礼:趋于简化,出现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其他: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姻风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丧葬风俗: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1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2.轮船: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

4、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3城市公共交通(1)电车:1906年,天津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3)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4火车(1)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2)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3)2006年,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5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

5、传脱离海关。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电信事业(1)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2)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1)原因:品种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2)兴起与发展: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通俗

6、性报刊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2广播影视(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2)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

7、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出现: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影响: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思考探究 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

8、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思考探究 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1)近代中国政治腐败,交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2)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重阻碍。(3)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交通。(4)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内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外因:西方报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特点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

9、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3)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传播新知识、促进思想解放、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拓展 影视事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1)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

10、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2)满足了大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3)引导人们消费,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4)一些不良的信息,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思维点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特征(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最突出的特点。(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

11、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李天纲大清帝国城市印象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革命后,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1905年,李书同为母办丧事,概不收受财物,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改行鞠躬礼,整个仪式简朴感人。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出西方生

12、活方式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影响。礼节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地位平等的变化。3史料三反映了民国时期女权的提高,婚姻更加自由;丧葬礼仪由铺张浪费到简洁节约。4史料四说明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在通商口岸地区。史料运用1史料四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答:_答案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综合上述史料,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答:_答案影响因素:外来文化;时代潮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观念。1近现代

13、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14、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与提倡。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2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

15、,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2)影响政治上: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社会变革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民主革命的进程。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推陈出新,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增添文明科学内涵。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

16、。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摘编自中国铁路史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摘编自“凤凰读书”教你读史1.史料一为表格类材料,解读时注意从纵向分析铁路建设发展速度,从横向对比分析铁路发展的不平衡性。2史料二第一段史料阐释了五个不同时期我国铁路发展状况;第二段史料反映

17、了当前我国高铁发展状况。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答:_答案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根据史料二,比较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与当今高铁发展背景的异同。答:_答案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铁路发展是列强侵华与清廷自救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提升,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积极

18、参与国际竞争。同:都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勇于创新、爱国奉献的精神。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1)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人

19、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便利了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加速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2017全国卷T292017全国卷T292015全国卷T41考频5年3考1(2017全国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

20、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考查点知识考查报刊广告和追求新思想的社会时尚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材料中,“艾罗补脑汁”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图一国之进步”等,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D项。2(2017全国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

21、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考查点知识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喜字纱灯”“演奏钢琴曲”“着蓝袍黑褂”“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婚礼即结婚仪式的变化,不涉及婚姻自主、门当户对等观念的变化,故A、C两项错误;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由政府主导,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王韬在瀛壖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饰旧礼“

22、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由此可见()A上海的社会风俗开始趋于奢靡B西方服饰文化已经在上海普及C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破D辛亥革命后上海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是有等级的,根据材料“上海服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可知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破,因此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服饰变革,不是生活奢侈,排除A项;B项“普及”一词过于绝对,排除;“清季”指的是清朝末年,不是辛亥革命后,排除D项。命题角度2影响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2020

23、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认识是()A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B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志C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D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留辫子是社会习俗的体现,“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可知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则是政治斗争的影响。故A项正确。剪掉辫子或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或是政治立场

24、的体现,排除B项;“辫子问题”只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一个表现,无法推断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排除C项;剪辫不一定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排除D项。命题角度3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2019河北张家口八校期末)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 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可知,这一物品是电话,可

25、以传递信息,故D项正确,排除A、B两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河北衡水摸底)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与中国美俗良法

26、有所背离”“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谊舞源于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人们接受,说明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思想,故排除A项;传统儒家思想没有被完全抛弃,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国人生活没有全盘西化,排除。2(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民国中后期,中式的长袍、西裤、礼帽、皮鞋,外加文明杖,是当时较为时兴的一种男性装束。这反映出()A崇尚西方服饰成为时尚 B传统消费观的根本改变C西服得到国人普遍接受 D传承与变异的服饰特征答案D解析正常的服装搭配是中式的或者西式的,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服饰模式,使很多

27、人不想放弃中国服饰的外在气质,而又紧跟时代潮流,出现了“中式的长袍”加上“西裤、礼帽、皮鞋文明杖”的服饰变异特征,故选D项。A项表述不全面,崇尚西方服饰,但是又没有放弃本国服装,故排除;传统消费观没有根本改变,B项错误;普遍接受的说法有误,C项错误。3(2019天津七校期末)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未

28、体现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治变革,也没有体现经济的繁荣,故B项错误;从材料“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中可以看出上海社会服饰与社会地位关联弱化,反映出了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4(2019四川达州一诊)清末民初,政府在军队、警察、学生中推行西式礼服。因制作西式礼服最适合的布料是进口呢绒,造成传统丝绸销量骤减,引发了商界的“提倡国货运动”。为此,民国政府规定西式礼服皆须用国产布帛。这说明()A经济因素阻碍了学习西方 B传统与进步斗争激烈C向西方学习应该符合国情 D政府与民众矛盾重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推行西式礼服。因制作西式礼服

29、最适合的布料是进口呢绒,造成传统丝绸销量骤减”“民国政府规定西式礼服皆须用国产布帛”可以分析出,向西方学习应该与国情相符合,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并没有因经济因素而动摇退步,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5(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和结婚证,这反映出()A穿衣打扮完全革命化、军事化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彻底摒弃C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D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与苏联建立了联盟关系,而人民的衣着大多接受

30、列宁装,这反映了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故选D项。A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彻底摒弃”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体现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排除C项。6(2019吉林长春质检二)民国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但其内容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术荒废”,且无助于民生,从而引发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这说明当时()A传媒业发展超出社会需求 B有识之士已开始理性反思C政治思想大多不符合国情D学术研究已经陷入了困境答案B解析材料中民国初期报刊“内容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引发了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这说明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

31、始对报刊内容进行辨别和反思,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7(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1928年,申报出现了一个新专栏“咖啡座”,当时的编辑明确表示,这个专栏就如现实中的咖啡座,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地就任何问题交换意见。这从侧面反映出()A人们日益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B大众传媒发展助推思想文化传播C上海民主政治氛围相对的浓厚D西方文化传入改变人们休闲方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咖啡座”里人们可以自由地交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文化传播,故选B项。申报里的“咖啡座”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咖啡座,因而不能得出人们日益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改变人们休闲方式,故排除A、D两项;自由地就任

32、何问题交换意见并不等于民主政治发达,而且缺乏比较,故排除C项。8(2019五省六校期末联考)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报道:“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此未有。”期间,女性诉讼案占据多数。但从讼离结果来看,有相当多的诉离案却以失败收场,并不令诉离者十分满意。这一报道内容说明()A大众媒体促进观念变迁 B妇女地位得到明显提高C男性法律地位高于女性 D传统观念阻碍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提及了大公报对社会现象的客观陈述,未体现其对观念变迁的作用,排除A项;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但B项不是所强调的主旨,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男女法律地位的差异,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婚姻自由等新观念,但

33、能否诉离成功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故D项正确。9(2020哈师大附中期中)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D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中国政府借款修筑占46%”“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占3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中国铁路的筑修权大部分被列强占据,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均排除。10(2020广东东莞开

34、学考)1865年,总理衙门致函李鸿章,要求他对报纸上刊登他将在上海附近架设电线的说法做出合理解释。李鸿章说:“鸿章前曾设为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议,原以备万不获一之时,存此一说,并未稍涉假借铜线铁路,断不可行之中国。”这种情况说明()A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B中国开办电报的时机尚未成熟C晚清民用工业发展初具规模D总理衙门反对发展电线电报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存此一说,并未稍涉假借”“铜线铁路,断不可行之中国”等信息可以看出,尽管李鸿章已有设立电线的主张和打算,但保守派势力过于强大,中国开办电报的时机尚未成熟,故选B项。材料中“以敌彼飞线之议,原以备万不获一之时”只是李鸿章未雨绸缪的说法,并没

35、有体现出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晚清民用工业发展初具规模,排除C项;材料中总理衙门只是要求李鸿章对报纸上的说法做出解释,并没有体现出反对发展电线电报业,排除D项。11(2019福建莆田一中期末)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接着,参议院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一变化表明()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开始呈现新旧并存特点D南京临时政府注重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

36、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可知,这种变化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故选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新旧二历并存,不能就此说明社会风俗呈现新旧并存的特点,故排除C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改元,还体现了对封建传统和制度的废除,注重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表述太过片面,故排除D项。12(2019辽宁大连二模)20世纪初,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到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有2.7万千瓦。这说明近代()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37、高B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C生活变迁具有不平衡性D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电车、电灯公司”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普遍提高”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了电力技术的应用,不能得出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域或行业间的比较,无法得出社会生活变迁不平衡的结论,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吉林长春质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

38、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

39、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答案(1)特点: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海外交通发

40、达;整体水平较高。(答出四点即可)积极影响: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近代和新中国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民族独立的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任答三点)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任答两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先秦时期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可以得出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从道路的开辟、河渠的

41、开凿、邮驿和馆舍的完善可以得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从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到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以得出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汉到明交通设施的完善都以政府为主导;从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再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可以得出海外交通发达;从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知整体水平较高。第二小问,由多种交通方式可知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材料一“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一“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可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材料一“推动了

42、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可知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由材料一“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可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由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加强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控制,可知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可知近代和新中国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由近代交通落后局面的未能改变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说明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还离不开党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政府的重视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第一小问作答。14(2019广东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3、。材料年夜饭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新中国年夜饭变化的一个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信息:年夜饭食材(内容、种类)及形式发生了变化。说明:1978年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人们缺乏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物资匮乏(经济困难),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所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夜饭的食材和餐具相对简单。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大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居民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所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夜饭的

44、食材丰富,肉、蛋、鱼样样有。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交流),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促使人们注重追求饮食的健康和艺术性,所以这一时期年夜饭的食材更加丰富,菜品的样式也更加讲究,更加注重艺术性。结论:年夜饭的变迁体现了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示例二)信息:年夜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时代变迁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说明: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人在春节团聚吃年夜饭体现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物质匮乏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值得传承。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使得年夜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结论:年夜饭在变迁中得到传承与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可从年夜饭食材及其形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作答时,考生可结合材料中不同阶段年夜饭的发展,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和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可重点分析社会改革的措施及全球化的影响,由此得出年夜饭的变化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