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陈集中学命题大赛 高一期中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搭讪(shn) 入不敷(f)出 田塍(tng) 妄自菲(fi)薄B、啮(ni)噬 安土重(zhng) 迁戕(qing)害 方兴未艾(i)C、诳(kung)语 休戚(q)相关 忧悒(y) 载(zi)饥载渴D、静谧(m) 亘(gng)古如斯 饿殍(pio) 汗流浃(ji)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新华社记者对“十一”黄金周的随机调查表明:超出九成的都市人无法真正享受休假的放松,心猿意马的休假会让人感到越休越累。B与此同时,“从源头上反腐
2、败”的风头一过,许多行政审批和变相的行政审批死灰复燃,或者假借“宏观调控”的名义设立新的行政许可。C早先曾游厂家信誓旦旦,车价已“接轨”,多长时间不会降价。结果,日子未到,就降了,还使陡降,什么氧的解释都没有,厂家应当一言九鼎,消费者要的使诚信!D最令我敬佩的使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使难能可贵。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不能不否认,黄金周集中休假的方式在拉动内需,增强国人休闲观念的同时,也给交通、旅游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B、在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3、,都要求儿童培养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权威。 C、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坚持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核扩散,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D、实际上,“新中间阶层”这一概念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西方的“橄榄型”或“纺缍型”收入分配结构为我们所认可和推崇的结果。4、提取下列材料要点,为“和谐社会”下定义。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下定义:_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4、”。_,_ ,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
5、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
6、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遂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秩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
7、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玩,交往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全,都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责怪,责备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同“谬”,谬误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8、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
9、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3分)译文:_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译文: _ (3)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4分) 译文:_-三、古诗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西喜爱春雨的理由。(4分)杜诗:_周诗:_(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的理由。(4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举酒属客,_,_。2、桂棹兮兰桨,_。渺渺兮予怀,_。3、故木受绳则直,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5、位卑则足羞,_。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阿 敏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
11、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精彩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
12、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绝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
13、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是的,这样的地方若非神灵栖居之处哪里还是呢?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
14、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水因山而生,山为水而存。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教科书上说,它由冰川堰塞和包括岗巴拉在内的山上的雪水汇聚而成。这种解释是科学的,也是冰冷的。来到它的跟前,我发现绿宝石般的颜色变成了湛蓝,露出了海的韵味。它要容纳那么多的膜拜、那么多的礼赞,同时又要在膜拜、礼赞中满足人们心愿上的索取,自然有海一样的情怀。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
15、”就是这样的意思吧。12、第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4分)13、文章结尾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14、请以山峰为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 (6分)15从审美的角度看,文章为什么说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 (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玛 莎俄屠格涅夫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16、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我爱她,老爷。已
17、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她待你好吗?”“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来,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蚌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
18、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16、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上下文及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析概括“夜间马车夫”的两个特点。(4分)17、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5分)18、简答。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的什么特点?(2分) (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4分)19
19、、作文(70分)宁静的山是心灵的绘画,宁静的水是灵魂的诗篇,宁静的夜是精神的书籍。静是一种品德,是三省吾身后的人生独悟;静,是一种修为,是潮期潮落后的生活本真。静是一种享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默契下的和谐安详。请以“静”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0、(1)杜甫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2)杜甫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开想象,寄托感情(“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象相结合)言有尽而意
20、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11、略12、西藏的山上也应多种些树_这里的山应该是裸露的_这里的山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 13、(1)从句意上说,承接上文,因为不忍濯足,所以意浴,体会“澡雪精神”,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心灵洗涤; (2)从目的上说,写西藏山水,要表达的是对自己的影响,写作角度由山水转向自身,达到了写作的目的;(3)从结构上说,升华主旨。在大美面前,个人不可亵玩,只
21、能让人用雪水洗涤一切世俗污秽,使得灵魂完美。(一点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14、远观:西藏的山远观时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和谐之美,充满阳刚与雄浑;近看:近看时毫无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缺乏美感。15、(1)因为“美”是有层次的。西藏的山是岑寂肃穆的,原始与宏阔、简洁与刚健,无疆无界;西藏的水是清澈湛蓝、端庄圣洁,海一样的情怀,熠熠生辉,与山一起构成恢弘的大画面,二者相倚相融,显出一种自然和谐崇高庄严的美。(只答西藏的山水有别于别处的湖光山色,有一种独特的美,可得2分,若加上独特美的特点概括,则可给3分)
22、(2)西藏山水还渗透和融入了人类的精神,比如“阳刚、雄浑、刚健、端庄、圣洁”等等,体现了人对伟大的大自然的憧憬和敬畏之感,它还能净化人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它“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大美”之处,这也是山水审美的主要价值之一,所以是大美之美。(3分)16、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车破马瘦,因当局禁止或自惭形秽而不在白天出来。17、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马车夫的话语也表现出悲伤,马车夫的动作也表现出悲伤痛苦。18、(1)玛莎年轻健壮,具有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 (2)突出表现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19、审题:命题作文有的直接给出题目,有的前面
23、还有一段提示性的话语。提示语的作用无非两个,一是提示性,一是限制性。我们看这个提示语,主要起什么作用。限制性在哪?提示我们写作的几个角度?静是一种品德,静是一种修为,静是一种享受。可以找一个自己熟悉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这篇以“静”为题的命题作文,题目相当宽泛,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正因为题目太宽泛了,我们不少同学感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感觉有浑身力气却如同打在了棉花上,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面对这种独词性的命题作文,如何迅速有效地打开文章的思路?今天老师教大家一招“化功大法”化大为小。“化大为小”三招:1、组词法:围绕“静”,我们可以列出“安静、冷静、宁静、寂静、平静、幽静”等一
24、些常见的词语,写作时就可以围绕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展开。组词法主要针对概念过于宽泛笼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组词之后再结合现实,把短语扩展成句子。如“宁静”大自然的宁静、心灵的宁静、宁静也是一种美、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等等。大自然的宁静,却隐藏着勃勃的生机。种子在悄悄发芽,花儿在潜滋暗长;小熊在地洞里熟睡,蚕蛹在丝被里变化,大地的诗歌啊,从来就不会停下。心灵的宁静。人需要宁静,身体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洗去尘世的喧哗,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不让心灵蒙上太多的灰尘而老化。宁静也是一种美,不喧哗、不耀眼、却如海一般平静、深远,是美的升华。静中蓄势,蓄势待发,你做好准备了没有?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
25、有人总是停留在学习的表象,没有感受到学习如一道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成为风景的一部分。2、提问法:什么是静,为什么要静,静有什么好处,如何能作到静,可以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如:静能生慧、静水深流、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人生目标明确,才能静;人生追求专注,才能静;人生淡泊名利,才能静。静心静悟,智慧在静中孕育,思想在静中放飞,生命在静中升华。3对比法:可以将静与动结合起来,重点阐明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如静若处子,动如脱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静制动等。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世界顶级美术大赛,主题是“静”大部分画家画的是休闲时的海滩景象,平静的海面,和煦的阳光。但夺冠
26、的是一幅令一般人看到了都不敢相信的画。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狂风怒吼、波涛汹涌,好像要吞噬身后的那座山.而那座大山上的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但细心的人才能看见那座山头上伫立着一株让人感觉宁静的青草。归结:动与静总是相生相成的。动到极至,就是静到极至;能否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最最具有震憾力的东西,这就要有一颗不被表象所迷惑的沉静的心;心静让人感觉更深远等。宁静的另一面是不宁静,是内心的欲望与躁动。在商朝滚滚、钱浪滔滔、“唯物”盛行的今天,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因为只有宁静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做招摇的枝柯,而做静默的根系。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
27、,不急功近利,在喧嚣中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之所。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叫李尧辅,十分爱好学习。我在儿童时期,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他家墙壁中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贮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仔细地)阅读它们。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看见它浩然无边,很是可爱。 这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以杨忆、刘筠的作品为标准的“时文”,能作好这种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获得名声,并用来夸耀当
28、时,未曾有说起韩愈的文章的。我也是刚刚才考中进士,在礼部以诗赋为职业。十七岁时,参加州试,被有司取消录取资格。我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就忍不住喟然长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就奇怪当时的人不说及韩愈之文,而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学习它们,只是时常一个人在心中默念着,认为正好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如果取得俸禄了,就要尽力于韩愈的这些文章,以便实现自己的夙愿。 过了七年,我考中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它。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
29、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道,本来有流行很远却在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喜欢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成为千世万代学习效法的师表。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被普遍重视。这又不止是喜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也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虽然暂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远光耀下去,那“道”也是这样。 我开始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本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逐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学习它,我所做的哪里是因为急于追名逐利呢?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为官,晋进时,我不会为之高兴;降退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所学习的应该这样啊。 文集的版本出于蜀地,刻画的文字和现在世俗的版本比起来相当精良,但是脱漏错误特别多。前后共三十多年时间,一听到有善本的人,就一定要求取来改正我收世藏的文集,文集最后册数不够,现在不再补充,是因为应该慎重地对待增添文集内容这事。我家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旧物啊。唉,韩氏的文章,韩氏的学说,万世所共同尊敬,天下所共同传承并享有啊。我对于这套文集,只是因为这是旧物而特别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