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782.50KB ,
资源ID:58577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57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艺术体育生高考总复习语文完全突破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艺术体育生高考总复习语文完全突破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doc

1、传记类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在2006年以前基本上是独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说异军突起,但传记类的“浅易”和取材广泛的特点,使得它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考生阅读传记类的文章,要注意古代史传文叙事、写人的特点,还要注意高考试题往往对原文有删节的特点。纵观近年来高考试卷发现: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

2、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一)、(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

3、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注】谒者:官名。告:休假。贪、育:即孟贲、夏育,俩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4、。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

5、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高考考点】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试题解析】【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 译文: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译文: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 【高考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试题解析】(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

6、)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1分,大意1分)。(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加:更,1分。大意1分)。汲黯身体多病,多次休假,病情无法痊愈。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

7、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二)(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

8、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

9、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10对下列语句中加

10、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顾:只是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A BC 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A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这句话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四、(24分)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之葬者,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

11、)(2)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3)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 周易说:“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种树木(或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犉。”棺犉的制作,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水的北边,父母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不在山势高耸的地方。这些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之士,是为国家的千秋万代深远的总体谋划,独到的考虑啊。等到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顶,下面用三泉禁锢,上面

12、堆上高高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里多,他用水银做江海,用黄金做水面的大雁。天下被他的劳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骊山的墓地修建还没有完成,而周围(一说周章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文)的百万军队已经到了骊山脚下了。项羽焚烧了他的宫殿和新修的庙宇,前往的人都进行发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丢了羊,羊进入到了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不是太悲哀了吗!因此,道德月崇高的埋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没有道德缺少知识的,他的埋葬越丰厚,建立的坟

13、墓越巍峨,修建的宫殿庙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从这里看来,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与坏,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三) (2011辽宁卷)(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

14、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

15、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注安堵:安居。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

16、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B 不

17、是另址再建营州城,是原址再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参考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

18、在柳城,控制奚、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分。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下面说一下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

19、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年号+初,如:乾元初;.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 年号+中,如:天监中;. 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

20、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

21、关系主要有:. 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 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22、;3.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9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0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

23、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1转变阅读观念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

24、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2注重复习课本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曾经多次参加高

25、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

26、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一)、(安徽省安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

27、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注】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傅嘏(g),字兰石。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全军之长策也 全:整个,全部B、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D、谢之不暇 谢:道歉5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 败于官渡B、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纵一苇之所如C、袁绍不用田丰之计 悉宥之D、弟昭时为监军 卒为所笑【答案】B。【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A项:介词,对/介词,在;B项都是指示性代词,一般不翻译;C项: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他;D项:动词,担任/介词,被。【误区警示】很多考生在复习中认为文言虚词太活、太难,学不透;考试时也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是没有吃透考纲,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在哪里、解题的要点是什么。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如下:在基本理解意思的前提下,首先

29、判断词性,词性不同,意义肯定不同;如果词性相同,就要进一步思考其意义(句中的意思),最后回到语境里验证。6、下列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3分)()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A、B、C、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5分)(2)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5分)【答案】(1)这次我率兵前往,冒着危险侥幸攻

30、破乌桓,虽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上天的辅佐,不过不可以把这种情况当做常例。(5分)(2)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留给自己,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高兴地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5分)【解析】(1)“乘危以侥幸”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调整成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顾,连词,表转折,“不过”的意思。(2)推:让给;与:给,这种用法常常倒装。其,引出表示反问的句子。【参考译文】曹操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将领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询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

31、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依据实际情况向司马昭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人心动摇,对于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的首领,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的

32、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自己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不幸运。(二)、(2011武昌五月模拟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

33、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

34、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

35、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注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作)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州县并力捍贼 捍:抗击B史思明略境 略:侵犯C宁以息属其母弟曰 属:托付D后刺史疾之 疾:疾病【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疾:憎恨。【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36、的一组是()(3分)A将以谏议大夫任之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B食乏则人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为天子讨贼 公为我呼入D帝还京师,乃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用,介词/用来,连词;B就,表顺承,连词/反而,表转折,连词;C替,为介词;D于是,表顺承,副词/竟然,表转折,副词。【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3分)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檄取资粮,宁不与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A.B.C.D

37、.【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表现穆宁有威严;指继任和州刺史的人诬陷他。【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

38、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在任时有大量逃户”是被别人诬陷。【高考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要点及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名师导引】解答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逐句核对法。首先找到每一项所对应的段落,然后对照着文章核对。此类问题难度不大,容易出错的原因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往往在容易混淆的地方,如果对文中的信息不是很明确,凭印象做题,就很容易出错。要注意以下陷阱:一是人物是否张冠李戴,二是时间是否前后倒置,三是事情经过是否有无中生有或颠三倒四,四是对词语是否故意曲解。14.断句和翻译。(10分)(1)

3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3分)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3分)【参考答案】郡守害怕激怒叛贼而使自己丢了性命,所以当即解除他的兵权,并撤掉他所代理的官职。【3分。“夺”、“摄”,句意通顺各1分】你紧闭粮仓不予救济,想使我的军队溃散吗?【3分。“廪”、“溃”,句意通顺各1分】【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断句,以初步理解句意;其次要返回语境中,细化自己的理解;再次要思考什么适合直译,什么地方适合意译;最后要按照翻译

40、要诀进行翻译,即:留、删、调、补、对、换等。【参考译文】穆宁,怀州河内人。父亲穆元休,在开元年间有名声,曾献书给天子,被提升为偃师丞,穆氏世代以儒学闻名。穆宁刚强正直,坚守气节。因考中明经科而调任盐山尉。安禄山叛乱,任命刘道玄为景城守,穆宁招募士卒杀死刘道玄,并散发檄文给州县以联合力量来抗击贼军。史思明侵犯盐山边境,郡守召穆宁暂时代理东光令抵御史思明。叛贼派遣使者来诱降穆宁,穆宁杀掉使者并以其首示众。郡守害怕激怒叛贼而使自己丢了性命,所以当即解除他的兵权,并撤掉他所代理的官职。当初,穆宁路过平原时,见到颜真卿,曾在一起估计到贼人肯定造反。到这时,他听说颜真卿在抵抗安禄山,当即派人送信给颜真卿,

41、颜真卿接到信后大喜,上元初年,穆宁任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事务,驻守蛹桥。当时李光弼驻守徐州,军需跟不上,发文书索取财物和粮食,穆宁不给。李光弼生气,召穆宁前来想要杀掉他。有人劝穆宁躲避一下,穆宁说:“我避而不见就是失职,祸乱就会从我开始,到时怎能逃脱罪名呢?”即刻去见李光弼。李光弼说:“我统率数万兵马,替天子讨伐叛贼,粮食缺乏士卒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他治理有政绩。继他而任和州刺史的人憎恨他,用天宝时的旧户籍核对现存的户口,以此来诬陷并弹劾(三)、(2011天津六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武夷精舍记(宋)韩元吉武夷在闽

42、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盘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缘隙蹬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崖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航溪而上,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徒倚而不忍去 。山故多鸟,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水流有声,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穷,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暮,而不可留矣。山距驿道才一二里许。而溪之长,复倍于驿道之远,促促而来,遽遽而归,前后踵相属也。余亦遽归之一耳。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天山,在武夷一舍而近,若其外圃,暇

43、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得酒啸咏,留必数日。淳熙之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于其溪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草茅,仅得数亩,面势清幽,奇木佳石,扶揖映带。使弟子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余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之!”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也。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也久矣。吾夫

44、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尝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曾皙)鼓瑟铿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元晦有以识之,试以告夫来者,相与酬醉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幔亭之风,抑又何如也?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注: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有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缘隙碴道 缘:沿着。 草木四时敷华 敷:开放。前后睦相属也 属:连接,接着。元晦躬画真处

45、画:描绘。【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画:规划。【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A侧卧小舟航溪而上 复倍于驿道之远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CD其为我记 试以告夫来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而吾以捕蛇独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饮酒长啸。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精舍面对溪水,背倚

46、巨石,功能区域划分明显,道庐只有其规模的一半,朱元晦和他的弟子们在精舍学习并尽享生活乐趣。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此项在文中对应的句子是“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所以精舍规模只有道院的一半。【高考考点】此题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方法提炼】这种设误方式是对象错位、张冠李戴。在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准确含义,还要注意句式特征、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2)而一时

47、弟子(曾皙)鼓瑟铿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参考答案】(1)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留恋忘返),不忍心离去。(5分) (2)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 “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被圣人赞同。(5分)(画线处每处1分,大意各1分)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宏伟幽深曲折,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出现在祭奠的大事中。福建的其它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象一个巨人戴着帽子,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浊世而登进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

48、下尸骨。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尽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异秀丽,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船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环顾两岸。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留恋忘返),不忍离往。山中本来有很多鸟,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水流潺潺有声,草木四季都有花开。有位羽士在溪水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游人经常饮酒还没喝到一半,天气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拱立于屋子的四周,互相映衬。元晦叫弟子们预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

49、继完成了这些工作。元晦亲身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四)、(2011华南师大附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

50、: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日:“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太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

51、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日:“有敕。”真卿拜,奴日:“宜赐卿死。”真卿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日:“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1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不劳师旅 劳:使劳顿 B又遣逆于路 逆:送别C举刃以拟之 拟:比划 D沃之以油 沃:浇淋【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B(逆,迎接)【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52、项是( )A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出为平原太守B杨国忠怒其不附己 将食其肉 C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 乃逆贼耳D卢杞专权,忌之 景臻等遽止之【参考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 ,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参考答案】

53、C【试题分析】C,卢杞是上奏请皇帝派遣颜真卿去,“朝廷官员纷纷阻止”的说法也不对。【高考考点】此题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5断句和翻译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希 烈 乃 拘 真 卿 令 甲 士 十 人 守 掘 方 丈 坎 于 庭 日 坑 颜 真 卿 怡然 不 介 意 真 卿 度 必 死 乃 作 遗 表 自 为 墓 志 祭 文 常 指 寝 室 西壁 下 云 吾 殡 所 也【参考答案】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试题分析】注意动词、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可以结合原文,从不同角

54、度辨析。 (2)翻译下面的句子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卢杞专权,忌恨颜真卿,刚好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于是上奏说:“颜真卿是四方之人信任的,让他前去晓谕叛贼,可以不用使军队劳顿。”皇帝听从他的建议,朝廷人人失色,李勉听到这个消息,认为会失去一个元老,使朝廷蒙羞,于是秘密上表请求留下颜真卿。又派遣人在路上迎接他,没赶上。刚见希烈,想要宣读诏书,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拔刀争相上前威胁真卿,将要吃他的肉。各将领围绕着他谩骂,举着刀对着他比划,真卿不动。希烈宴请逆党,召来颜真卿,让他观看演员骂朝政党戏,颜真卿生气地说:“您,是君子的臣子,为什么要让这些人像这样呢?”拂衣站起来,希烈惭愧,也呵斥停止了演出。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遣十个士兵带着武器看守他,在院子里挖掘一丈见方的坑,说要活埋他,真卿从容淡定并不介意。他猜想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表,自己写了墓志铭和祭文,经常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下说:“这是我死的地方。”兴元元年,官军重振雄风,叛贼派将领辛景臻、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