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都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把周王族子弟,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周初分封制()A保障了周天子的政治特权地位 B体现了王族内部对权力的再分配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 D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直接控制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王国
2、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这表明殷周时期()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 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 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4商朝前期实行一夫多妻制。西周建立后,周公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礼记曲礼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只有“后”为真正的妻子,其余都是身份不同的妾。这反映了()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下降 B周天子的权威得到强化C权力传承方式发生变化 D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5“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
3、,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中央集权 B维护宗法制度 C加强地方管理 D削弱贵族势力6.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7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 B
4、独尊儒术 C察举取士 D士族兴起8史载“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A设枢密院,三司掌握财权 B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C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 D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9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一家一户 D精耕细作10表1为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主要体现了()朝代汉隋唐宋元机构中朝內史省中书省二府中书省外朝
5、尚书省门下省参知政事枢密院门下省尚书省三司宣政院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的秩序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调整C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调整 D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11曹操主政期间,多次发布求贤令,认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反复阐明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任人唯才,不拘名声品行。这说明当时()A察举制度已被彻底破坏 B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C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特权 D九品官人法已日益僵化12.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13.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
6、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4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15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
7、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二次过关)16宋被元灭后,相当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A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 B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C明废丞相设内阁带来的深远影响 D官方哲学不断被拔高并走向僵化17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C加
8、强专制皇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18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制,在地方设立布政使,负责行政;提刑按察使,负责监察;都指挥使,负责军政。明初这一措施()A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B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大变革C仿照了宋代地方管理制度 D易于造成地方官吏不作为19明朝后期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日记记载: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由此可见当时()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江南畜牧业发展快C区域分工相当明显 D国内长途贩运发达20按清制,内阁大学士正一品,位列文官之首,有“宰相”名分;军机大臣属于差使,每日直接面对君主,辅助政务处理
9、,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内阁大学士若兼任军机大臣,因权力名实相符,更被称为“真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比内阁大学士品级更高 B清代依旧存在宰相制度C军机处有实权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内阁权压众臣参与决策21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朝代西周秦元制度郡县制行省制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官僚政治表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A分封制中央节制地方 B宗法制中央节制地方C宗法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分封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2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
10、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3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24据统计,在晚清担任英、法、德、日、俄等11国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有12人出身同文馆。甚至1889年,已有“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之说。这表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A推动了近代外交的发展 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革新C适应了列强侵略的需要 D
11、标志着朝贡体系的结束25导致下图(辛亥革命形势)图中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B地方督抚对革命的态度不同C清朝管控各地方式存在差异 D南北方的群众基础差别较大26.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27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00多人)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
12、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事迹。此役()A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B完全扭转了抗日战争的颓势C是国共联合抗日的典范 D体现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28.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29有学者以1992年为界把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这种历史分期所选取的角度应该是()A经济改革 B科技发展 C外交调整 D生活变迁30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轮流担任公职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时对相当
13、多的公职人员任职实行相对公平的抽签制或抓阄制,但这令很多雅典人叫苦不迭,特别是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这表明()A提供任职津贴的必要性 B增强集体意识的紧迫性C实行精英政治的可能性 D废除民主制度的可行性31.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2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
14、王产。”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B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C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 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3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这说明权利法案的通过()A结束了王权专制统治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完善了君主立宪制(二次过关)34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
15、念 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C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35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以及黑色、灰色或深蓝色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缩小了男女身份的差距C适应了工业生产的需要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36.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
16、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37.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38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39下表内容依据美国
17、宪法部分条文整理。授予联邦的权力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州的权力1征税权2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3建立陆军海军1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征税2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3在商业上,不得给予任何一州优惠于他州的待遇1管理州内工商业2制定和改变州法律3保护健康和安全该表体现了美国实行()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中央集权制 D联邦制(二次过关)40.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二
18、、材料题。(共25分)4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体制,自秦建立,经汉、唐、宋、元不断发展完善,至明清达到顶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唐代,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招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批驳,甚至将其封还重拟。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认可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摘编自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19、选内阁中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7分)(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新举措,简析君主专制加强对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10分)于都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答案1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把周王族子弟分封在全国各地,这实际是把地方统治权力分封给了王室子弟,是周王族内部对权力的再分配,故选B项;分封制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政治特
20、权地位,但无法保障,排除A项;最高权力的传承是通过宗法制而非分封制,排除C项;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但不是直接控制,排除D项。2.【解析】D 题干材料给的时间“春秋时期”,时代特征是奴隶社会走向瓦解,即分封制、宗法制等形成的统治秩序走向瓦解。将题干材料讲的是,楚国国君熊通抢占出国周边地区,实力壮大,要求加封爵位等级,遭到周天子拒绝后,遂自立为王。将该历史现象置于奴隶社会走向瓦解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可知,熊通的行为就是僭越,就是对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严重挑战,故符合题意的答案就是D项。A项:“不复存在”太绝对。不符合逻辑,礼乐制度是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熊通僭越为王后,为了维护自
21、己的王位,肯定在楚国大力强调礼乐制度,即自己可以僭越,但绝不会允许别人僭越。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是分封制统治秩序受到挑战,并没有反映这一时期贵族们都不遵循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B项:“消亡”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王位世袭制一直存在到清朝完蛋为止。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讲的是分封制统治秩序受到挑战,并非王位世袭制存在与否。故B项错误。C项:“开始”太绝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讲的是分封制,而非宗法制。不符合题意,宗法制讲的是血缘关系、王位继承、大宗小宗、宗庙祭祀等,楚王熊通与姬姓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宗法制度解体与否。故C项错误。3【答案】D【解析】“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
22、争”说明当时存在嫡长子继承制,“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说明贤能之臣在当时得到任用,故选D项;A项与“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不符,排除A项;商代还未出现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排除B项;C项与“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无关,排除C项。4【答案】C【解析】周强调“后”为真正的妻子便于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故选C项;个人政治地位不代表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排除A项;文中体现的是周天子家庭女性地位变化跟天子权威无关,排除B项;文中没有体现男女地位的比较,排除D项。5【答案】C【解析】西周将宗族或亲信插到地方,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分封制对地方的控制较为松散,西周未实现中央集权,
23、排除A项;宗法制度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而言,而将宗族或亲信插到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削弱原有贵族势力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7【答案】B【解析】郡国并行是汉朝初期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
24、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选官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B项正确;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手段,与政府的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项错误;士族兴起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故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汉代通过设立中朝来限制丞相权力,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C项;A项出现在宋代,排除A项;B项出现在元代,排除B项;D项出现在明代,排除D项。9【答案】D【解析】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水利灌溉的发展,生产经验的总结,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即精耕细作,故选D项;男耕女织是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
25、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排除A项;自给自足指以家庭,个人生产为单位,满足自身需求,排除B项;一家一户指一个家由很多户口成员组织而成,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从汉到元中枢机构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体现了皇权与相权关系的调整,故选C项;从表格可以看出汉朝实行中朝制度,这是汉朝的首创,不是汉承秦制,排除A项;表格的内容是调整中枢机构,不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表格的内容是调整中枢机构,目的是加强皇权,没有体现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曹操主政期间的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不拘泥于是否孝廉,反映出当时传统观念制
26、约人才选拔,故选B项;唯才是举只是曹操的选才标准,察举制度在当时还有影响力,排除A项;“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说明世家大族并未垄断政治特权,排除C项;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是在曹丕即王位后确立的,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题干中并未涉及官、商二者之间的勾结,排除A;唐太宗强调的是如何处理官与商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排除C;“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但题干中并未涉及“农业”问题,排除D项;材料体现了维持“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秩序,商可富但不可贵的主旨,故答案为B。13.【答案】B【解析】表中数据只限于河南与江苏,不能体现出理学的影响
27、力扩大,排除A项。由表中数据可知,从唐朝到清朝河南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际上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文化格局的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出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排除C项。古代中国的政治重心基本上都在北方,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地位日益上升,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南北分卷录取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地域差异,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故选C项;经济重心南移使得江浙一带成为人才中心,南北分卷正是对此而设,而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南北方科举考试的试卷有所不同,但考试程序完全一样,排除B项;南北分卷录取与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之
28、间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了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可知,元朝时相当数量的南方士人承认元的统治并且愿意仕元,而明清之际殉明和自我放逐士大夫人数众多,结合所学这主要受理学中注重民族
29、气节的影响,表明宋代以后我国的官方哲学理学不断被拔高走向僵化,故选D项;材料中殉明或自我放逐的士大夫是自发的行为,并不能反映清朝统治者对汉族士大夫的打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由于明代官方哲学理学地位的拔高和僵化而出现大批殉明或自我放逐的士大夫,与元朝的文化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起到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17【答案】D【解析】“犬牙交错”的原则突破了原来的山川形便的划分原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行省制度的划分是对地方行政的调整,并没有扩大统治区域,排除A项;这样的划分原则并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的,排除B项;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跟皇
30、权无关,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废除行省制,将地方行政、军政、监察分开,这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相比,明初通过分权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地方行政区划大变革主要指行省制设立,排除B项;“布政使,负责行政、提刑按察使,负责监察,都指挥使,负责军政”,这仿照了宋代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排除C项;明初三司,权力相互牵制,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可知明朝时期苏州的商品可以运往其他地方出售,说明国内长途贩运发达,故选D项;宋朝时经济重心就已
31、经南移,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内商品贸易,并不是畜牧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苏州的产品,无法代表区域分工,排除C项。20【答案】C【解析】“内阁大学士正一品,位列文官之首,有宰相名分;军机大臣属于差使,每日直接面对君主,辅助政务处理,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说明军机处有实权,军机大臣直接面对君主,辅助政务处理,这样能够提高办事效率,故选C项;内阁大学士位列文官之首,说明军机大臣的品级不可能高于内阁大学士,排除A项;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清朝不存在宰相制度,排除B项;参与决策的不是内阁,是军机处,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从材料表格,可知位于制度一栏,与之同一行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行省制,
32、故应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结合表格可知是行省制的特点,行省制是中央外派的管理地方的机构,具有中央节制地方的特点,故选A项;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辅助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与表格制度一栏都是地方的行政制度不符,排除B项;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行使中央政令,实现中央对地方垂直有效管理,行省是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的外派机构,与中央关系密切,又控制地方,体现的是中央节制地方的特点,排除C.D项。22【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郡县制依然存在弊端,不能
33、实现大治,故B项错误;依据从材料“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可知不能重新恢复分封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作者强调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天下才能大治,故D项正确。23【答案】D【解析】略24【答案】A【解析】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有多人出身同文馆,“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这都表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故选A项;晚清政治体制没有革新,排除B项;材料强调京师同文馆对近代外交的促进作用,而不是适应了列强侵略的需要,排除C项;随着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朝贡体系内最后的成员越南和朝鲜
34、也脱离了这一体系,朝贡体系彻底崩溃,排除D项。25【答案】A【解析】据材料图示辛亥革命形势图可知革命军势力在南方地区发展广泛,北方直隶、河南、山东等地依据为封建势力主要控制区,这说明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力量在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故选A项;革命发展形势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由地方督府态度决定,排除B项;清政府作为革命前中国合法政府对各地区的基本管理模式不变,排除C项;辛亥革命由革命党人主导发起,尤其内地广大地区群众参与度低,革命发展形势受群众因素影响较小,排除D项。26【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1938年”“平、津、鲁、豫”等信息可知,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主要流通于沦陷区
35、而非国统区,故A项错误;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流通于市场,这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转嫁战争负担的体现,B项正确;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是通过军事手段和限制物资流出等实现的,C项错误;“联银券”“军用票”不是物资,不能体现对物资管制的强化,D项错误。27【答案】D【解析】据材料“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事迹”可得出此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故选D项;此役在上海,与徐州会战无关,排除A项;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1945年日本投降,不符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共,排除C项。28.【解析】B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二战
36、后德国、日本从战争废墟上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的秘密,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与韩国经济发展情况,再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做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可以推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29【答案】A【解析】以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国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所以该历史分期选取的角度为经济改革,故A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1992年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以看出,历史分期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而不是科技角度,故B项错误;中国外交的调整于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生活变迁伴随中国近现代化整个过程,与
37、题干分期无关,故D项错误。30【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轮流担任公职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时对相当多的公职人员任职实行相对公平的抽签制或抓阄制,但这令很多雅典人叫苦不迭,特别是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可知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负担,因此需要提供津贴以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故选A项;材料只是提到参与政治加重了公民的负担,并不是说集体意识薄弱,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低收入家庭的负担,并没有指出直接民主的弊端,排除C项;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不可能废除民主制度,排除D项。31【答案】C“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
38、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32【答案】D【解析】这些法案肯定了英王“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39、排除了罗马教廷对英国本土世俗事物的干扰,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D项;这些法案强调的是英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B项属于教会内部的宗派问题,而材料反映的是世俗王权与教权之间的问题,排除B项;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还没有确立代议制民主,排除C项。3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权,这就确立了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原则,故选C项;光荣革命已经结束了王权专制,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初,排除B项;权利法案通过说明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而非完善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34【答案】C【解析】
40、未经法律审判任何人都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说明是保护个人权利不被随意侵犯,体现了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故选C项;材料强调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不涉及剥夺王权,排除A项;这一规定针对的是保护个人合法权利,而不是权利分割的立宪思想,排除B项;通过大宪章的规定保护个人合法权利,说明之前并不是自由平等的,排除D项。35【答案】C【解析】据材料“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和“19世纪中叶开始”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工业革命,男女服饰变得简洁有利于操作机器,故选C项;据材料“19世纪中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成为工人,社会地位提高,排除A项;据材料“典型
41、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和“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表明衣服款式的变化,不能说明身份的变化,排除B项;据材料“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可知服饰的装饰作用降低,排除D项。3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美国独立后,确立了松散的邦联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华盛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说这番话的,故D项符合题意。3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的“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
42、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等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化学工业主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得到发展,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D项,工业革命时期医疗水平得到提升,排除。38【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宪法存在局限性,故选D项;据材料“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排除A项;国会掌握立法权,1787宪法赋予立法权,而不是修正案,排除 B项;国会掌握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排除C项。39【答案】D【解析】君主立宪制不属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英国的制度,故B项错误
43、;根据材料中赋予联邦和各州保留的权力,说明美国并不完全是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充分体现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关系,明确了授予联邦和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以及各州保留的权力,强调要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D项正确。4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选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二、材料阅读41【答案】(1)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44、;颁布秦律;(8分)他规定:天子自称曰“朕”;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由皇帝掌控。地方上,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秦朝法律有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相对丰富的内容。(2).相权一分为三,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不足的弊端。.国家和皇家相分离,体系完善。(7分)(3) 明朝:宰相废除,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内阁只为皇帝提供顾问,职权的大小由皇帝旨意而定;(4)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唯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利都没有,封建君主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4分)影响:维护了君主的利益,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秩序,使封建社会得以延续;极大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