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导学号69030141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答案】C【解析】图一、图二都不是铁农具,排除A、B两项。由骨制到石制再到铁制,说明了生产工具的改变,选C项。2(2014厦门)“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
2、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导学号69030142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管理方式【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据此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3(2014扬州)“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描述的是() 导学号69030143A翻车B曲辕犁C水排D筒车【答案】D【解析】据“水车”“缚以竹简”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是出现在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A项翻车是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B项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
3、翻土工具,C项水排是汉代的鼓风冶铁工具。4(2015泰州)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导学号69030144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5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4、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该工程出现于() 导学号69030145A春秋战国B汉代C魏晋D唐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坎儿井出现于西汉时期。6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导学号69030146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答案】C【解析】考查的是一种农具。关键信息是“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可判断是播种工具。7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69030147A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B
5、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目的是生产和经营的需要D农业和手工业已分工明确【答案】B【解析】据“田家”“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等信息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8叶茵田父吟:“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导学号69030148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艰难发展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租税剥削使农民生活贫困【答案】D【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和文言文阅读能力。诗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反映了租税的沉重,这导致农民生活贫困。9(2014广东)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
6、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导学号69030149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答案】C【解析】均田制规定:大部分土地只能使用,不得买卖。据材料信息“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可以推断出在唐代这一制度受到了破坏。10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导学号69030150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置庄田,
7、招佃农”“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等信息可知,宋代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租佃关系相当普遍,二者的相互依附关系也日益增强,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1(2015河北质检)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导学号69030151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答案】B【解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可判定
8、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故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故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故D项错误。12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反映出() 导学号69030152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发展。题干主要反映中国纺织业技术水平精湛。关键信息: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极点。13黄道婆将从崖州引进的小纺车改造为“脚车”
9、,使它能“一手三纱,以足运轮”。黄道婆对纺织工艺的革新() 导学号69030153A反映了宋代纺织业的更大发展B使麻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C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D推动当时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答案】C【解析】黄道婆是元代人,她全面革新了内地的棉纺织技术,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14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导学号69030154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答案】A【解析】据关键信
10、息“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等可确定A项正确,个别的例子不能体现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15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请判断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最早朝代() 导学号69030155A春秋时期B西汉C唐朝D明朝【答案】C【解析】缂丝技艺发明于唐代。16(2015福建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导学号69030156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
11、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解析】根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景德镇”,可见景德镇一词是在宋朝出现,排除A项;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项;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因此选D。1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 导学号69030157A西汉B唐代C元代D明朝【答案】C【解析】考查元代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它能同时纺出三根纱。18某同学在
12、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导学号69030158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D明代江南地区【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佃农”“工人”大量出现,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明代的江南地区。19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导学号69030159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答案】C【解析】据材料,商人凭
13、从政府部门获得的通行证可以运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体现了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选C项。A项中的“直接”、B项中的“遭到打压”、D项中的“放弃”不符合材料。20汉武帝时主父偃称:“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这反映了当时的临淄() 导学号69030160A农业发达B牧业发达C商业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等信息可知当时的都会临淄商业繁荣,其它各项不符合材料。21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导学号69030161A宋代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
14、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四幅图反映了宋代国内外商业贸易情况,故选C项,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22(2015邯郸)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导学号69030162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依据所学,A、C两项明显错误;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以本姓命名的店铺”说明当时人们品牌意识较浓。故应选D。23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导学号69030
15、163A资本家B雇佣工人C奴隶D地主【答案】B【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体现了作为资本主义萌芽标志的雇佣关系的出现,其中的“机工”是雇佣工人。24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指出: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导学号69030164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答案】C【解析】陷阱意即处于不利的境地,从作者对该段时间中国经济的表述来看,应该是水平高但又处于不利境地,只有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强调
16、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达状况,D项着重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简陋性,均不符合题意。25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导学号69030165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与清政府刚刚实现了统一有关。A项说法错误;“闭国锁国”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D项中“加强”与材料不符。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
17、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导学号69030166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18、”。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6分)【答案】(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4分)(2)盐铁官营。(2分)(3)特点:规模大(投资大),分工细,雇佣劳动。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本抑末和海禁闭关政策。(6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69030167材料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
19、平乐村居材料二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三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3分)(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在经济上的表现。“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有哪些?(5分)【答案】(1
20、)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分)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2)信息:国家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3分)特征: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分)(3)表现:社会经济的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商品经济活跃,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分)因素: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2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69030168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
21、闳儒!”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族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
22、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4分)(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答案】(1)变化:由对商
23、业、商人的轻视,变为对商业、商人的重视。(2分)(2)品质:勤劳节俭,乐善好施。(4分)(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4)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69030169材料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
24、,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材料二1757年,清政府以“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下令关闭宁波、厦门和松江三港的海关,只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张九渊中国经济史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这一政策的含义。(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长期实行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及其影响。(4分)【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获利丰;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4分)(2)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2分)含义: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国人出海贸易。(2分)(3)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分)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