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839.50KB ,
资源ID:58521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52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

1、阶段性测试题三(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统计,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叛乱事件就有二十几起,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说明()北魏统一北方违背了历史潮流北魏统治者固守旧思想社会矛盾尖锐改弦更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A BC D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这就要求当局者进行必要的改革。故说法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迎合历史发展潮流,说法错误;不能由材料得出。故选D项。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鲜卑贵族推行

2、民族歧视政策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都城偏远南朝政权的威胁A BC D解析:选A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是由统治者的统治措施造成的,与其都城的位置和其他政权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故选A项。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说明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是()A民族团结政策 B民族平等政策C民族歧视政策 D民族自决政策解析:选C北魏太武帝用少数民族进行作战,并“减贼”,这反映出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其做法必将引发深刻的民族矛盾。故选C项。4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

3、)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A入主中原的愿望B实行汉化政策C改革的坚强决心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解析:选C孝文帝时期,北魏已统一北方,入主中原,故A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孝文帝主张改革,并决定迁都洛阳,与材料“恂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乃废为庶人”相符。故选C项。5“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钱穆国史大纲)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解析:选D据材料“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和

4、“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田制为均田制,均田制分配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故D项正确。6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解析:选C在完成统一后,北魏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地方豪强。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故选C项。7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

5、拔官吏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解析:选D结合史实可知,为解决吏治混乱、贪污成风的现象,北魏采取了俸禄制,统一由国家发放,故D项正确。8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A BC D解析:选D材料“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表明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故正确;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取代宗主督护制,减轻了人民负担,加强

6、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9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解析:选B从“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均田制的目的是限制地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10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改革前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B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

7、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C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D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发动对南朝的征讨解析:选C由于豪强地主的行为影响地方管理和国家赋役征收,故孝文帝改革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C项正确。11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解析:选B题干体现了孝文帝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因而B项符合题意。12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

8、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解析:选A北魏孝文帝认为“魏之先出于黄帝”,鲜卑族和汉族都是黄帝的后代,因此将拓跋氏改为姓“元”。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A项。1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说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

9、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解析:选C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思是如果不能悉心耕作,种一顷地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故选C项。14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A均田制 B三长制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

10、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结合本题,史学界产生分歧针对的措施是汉化政策。故选D项。15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选D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规定农民担负固定的赋税和徭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D项。16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开凿的,但是下面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11、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汉化政策的影响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解析:选C从题干描述可知,其中一个是少数民族人物的造型,另外一个则是汉族人物的造型,两种人物形象同时代出现,说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深,故选C项。17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而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二者的共同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析:选A据材料“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破荫附”,可

12、知二者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18敦煌壁画中有北魏商队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贸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A BC D解析:选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是鲜卑族政权汉化和封建化的过程,孝文帝仿照汉制进行改革,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B项。19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改革,但两者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两者的

13、共同之处在于都()A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C是民族融合发展的产物D促使了社会性质的转变解析:选DA项符合商鞅变法;B、C两项符合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促使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使北魏社会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故选D项。20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

14、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40分)21(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1)材料一作者认为“魏之衰

15、弱”的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反驳对孝文帝的指责的? (6分)(3)通过上述材料,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等信息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等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从民族融合、民族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急于汉化,矫枉过正;崇文鄙武(重文轻武),削弱军力。(2)如何反驳:作者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符合进步趋势;有

16、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封建化)。(3)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成果;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文明进步;融合发展中要注重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言之有理即可)22(19分)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

17、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10分)(2)据材料二,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面临的最大问题民族关系”作答;第二小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