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
2、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
3、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
4、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
5、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B.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
6、审美价值。C.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C.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
7、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C.
8、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9、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
10、人吃得起。 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
11、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
12、,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
13、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后文突出小村经我们的宣传发生的可喜的变化,强调舆论宣传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B第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C小说第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
14、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点面结合,真实可感。D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5.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分)6.“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根据一份针对全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走向的分析报告得知,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毕业生预计将达到一亿人,而同期,我国白领行业仅能提供4600万个工作岗位,白领岗位将严重短缺。大学毕业生被
15、迫向蓝领岗位流动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许多蓝领岗位,从当前和未来要求上看,“靠力气和经验干到退休”的想法已经显得很天真了。蓝领岗位的要求正在“高端化”,许多岗位都要求,或将会要求智能化操作。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很大,且这一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给我们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强国”的转变带来不小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仅靠高职和技校是明显不够的。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理应依靠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当然,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乐意学技术,乐意加入“技术蓝领”和“青年工匠”的行列,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作
16、出相应的调整与必要的倾斜,为大学生“技术蓝领”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大学毕业生不愿加入“技术蓝领”行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公务员、白领相比,蓝领职业的“体面指数”还远未达到让人乐意接受的程度。 (摘编自裴龙翔门槛不低,职业发展不差,应届生择业何必抗拒蓝领) 材料二: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多融入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另一类是职业院校渗透企业要素,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例如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职院校
17、要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积极吸引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主动将企业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校园形态上也要努力营造企业的情境与氛围。例如,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吸引企业进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提供实训岗位,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等。 (摘编自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材料三: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数值代表简历投递所占比例)材料四: 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首,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
18、百年企业。其中,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作为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有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我国提出了大国工匠的概念,“大”,一是凸显在“大国”上,与我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紧密相连,与工业、农业、科技、医疗、国防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紧密相连;二是凸显在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上。他们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心有理想,追求极致,敬业爱岗,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本行业担大任、干大事、立大功。据此
19、,大国工匠精神主要概括为: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心系国家六个方面。 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摘编自刘向兵弘扬工匠精神,高校当重视“大国工匠”研究)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技术人才十分短缺,而许多大学生却不愿从事技术工作,原因之一是技术工作不够体面。B从材料二可知,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不够理想,原因是既没有让企业参与自己的教学,也没有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因素。C从材料三可知,我
20、国本专科层次人才在坚守岗位,持之以恒,将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做精方面不及更高层次的人才。D从材料四可知,在我国,工匠精神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已影响到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这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国工匠”不能理解为“大的国家的工匠”。“大”字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应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使命,二是要有心系国家的大情怀、大格局。B我国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政策引导的不够,还有高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因而解决此问题应该多方面努力。C我国的GDP超过许多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但与经济规模很不相称的是,寿命在两百年以
21、上的企业却远少于日、德,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能有效传承。D“工匠精神”既包含技术层面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也包含态度层面的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9从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在人才供求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请概括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4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
22、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
23、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
24、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B.辟贞为主簿 辟:征召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 除:除去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
25、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B.“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D.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贞
26、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4分)(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27、)(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滕王阁诗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C首联上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下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两两对照,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D这首诗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
28、、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汇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E. 末尾两句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蕴含的情感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16.此诗颔联描写精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句1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3)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 (4)身
29、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首奔放且带着点秦腔韵味的花儿在金黄的麦地响起,高亢的歌声响遏行云,在每个人的心田里久久回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
30、程。湘西茶峒的百姓历来淳朴厚道,热情好客,富不欺贫,历时三百余年,至今保持着端木遗风。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属国西周的国势却如日中天,在公刘、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下,周的国力迅速强盛起来。A. B. C. D.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B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长沙出台了“人才新政22条”,着眼于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未来之星,打造高端人才顶天立地、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铺天盖地的人才系统。C有关部门负责人强
31、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D吴京导演的战狼2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影热潮。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21.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32、)(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韩愈 班固 屈原苏轼B韩愈 司马迁屈原李清照C欧阳修司马迁贾谊苏轼D欧阳修班固 贾谊李清照22.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4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与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1) 改为 ; (2) 改为 ;
33、(3) 改为 ; (4) 改为 。 23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寓意。(4分)构图要素: (不超过30 字)寓意: (不超过30 字) 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当下中国一些90后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
34、有人说:这是懒惰,不思进取。对这类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固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B【解析】B项, “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选项曲解了文本的意思,文中说的是“对象化的自我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选项变成“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故错误。
35、 2.C【解析】 C项,“谷鲁斯等人认为这种观点不可信”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文中只是说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但并没有说谷鲁斯的观点不可信,选项曲解了文本意思。 3.D【解析】D项,“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误;文章第三段说“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第四段也有明确说明,此
36、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我,我中有物。4.C(A其写作目的是引出下文淳朴的民风,同时与成为景点后的小村构成鲜明对比,以突出经济发展对淳朴民风的冲击。B表现了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错误。D表现厌倦寄托忧虑错误。一批批人走进深山是为了衬托淳朴民风之难得,并为下文写这种难得的民风因经济冲击而消失做铺垫。)5.纯朴热情。为我们这帮路人灌满凉开水,主动解答我们对“黑板”的疑惑,讲述与“黑板”有关的故事。勤劳能干。在偏僻的村庄经营唯一的一家代销店,并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精明务实,善于发现并抓住商机。用“黑板”招揽顾客;先前任由赊账的乡亲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后来不再赊账。(一点1分,共3分)6.它是贯穿全文的
37、线索。小说情节围绕“黑板”展开:路过小村,“我”被黑板上的数字吸引,询问店主;“我”目睹村民用石灰块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地记账;山外之人听闻,激动不已,慕名到村中寻访那块黑板;成为旅游景点后,店主用漆有白漆名字及数字的黑板做招牌,招揽顾客。“镶嵌在墙上的黑板”本身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曾经,黑板只是个形式,因为账本自在村人心中,诚信也嵌在村民心中。后来黑板仍然只是个形式,因为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招揽游客。黑板见证了山村与村民的变化,见证了淳朴民风的消失;黑板的变化,实则意味着村庄民风的变化。前后对比,突出主旨。原来,黑板上赊账的数字及名字是用容易擦掉的石灰块写下的,后来则是用白漆漆上的;原来,村人自己诚
38、实地在黑板上记下自己的赊账数目,无人赖账,后来却有很多人赖账,这些鲜明的对比,写出诚信与信任民风的缺失,突出了小说的主旨。(第三点1分,其他点2分,共6分)7.B 【解析】“让企业参与自己的教学”是德国高职教育的经验,“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因素”是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经验,这两点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不是必须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缺陷是,与市场(或企业)严重脱节。8.A【解析】A项,“大国工匠”也含有“大的国家的工匠”的意思9.(1)理工高校应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 (2)高职类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人才 (3) 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应该调整政策,为青
39、年加入技术蓝领营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其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品质。(每点1分,共4分)10.D除:授官 11.B 12. A (五经没有左传) 13.C“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14.(1)每当有宴饮游乐,(谢贞)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得分点:宴游,雅,倒装句式,省略各1分】(2) 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拿身后之事问他。【得分点:善,病笃,省,倒装各1分】15. B E (B“迂回委婉”改成“开门见山”。E此句写江水永恒,与上句帝子已逝构成对比,表达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而时间永
40、恒的思想感情。李白句表达朋友离去的惆怅。)16.讲究炼字。“飞”和“卷”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夸张与想象,形象地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融情于景。滕王逝后,阁无人游赏,暮暮朝朝画栋珠帘独对南浦云、西山的雨,冷落可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7.(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8. 【答案】C【解析】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多用以形容歌声的嘹亮符合语境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句子说的是陶渊明“后来因为不
41、满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并非是成语说的是引起嫌疑,不合语境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误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端木遗风:指孔子的弟子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符合语境。19. C【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编写”。B语序不当,应为“引进和培养”;搭配不当,“系统”改为“平台”。D偷换主语,应在“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前加上“使观众”。20.A【解析】B、“高足”是指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句子说的是作为杨老师的学生,用“高足”不准确,应该使用一个谦辞;C、承蒙”敬辞,表示心怀感激
42、地接受“承蒙”用于自己,使用错误;D、“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句子说的是等自己,使用错误21.B22.“打探者”改为“知情者”;“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改为“征集”;“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23.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 “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1分)左边的“1” 化身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分) “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1分)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1分)24.参考观点:围绕材料重心立意,突出对“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这一生活哲学的评价。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
43、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反对: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辩证: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1.一类作文:50分以上立意契合题意,内容密切结合材料内涵,做到深刻准确解读;中心突出,运用辩证思维,层次清晰地讲道理;内容充实,逐层深入,论证有梯度;素材典型新颖,不陈旧;形式上文体特征鲜明规范,行文流畅有文采;卷面洁净美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2.二类作文:45-49分立意符合题
44、意;文体特征明显;材料选择恰当合理,材料运用有分析,有归纳总结;对现象有阐发有评论,且比较充分,引人思考;文章结构层次强,铺展推进,合理有序,脉络清晰;语言比较准确通顺,干脆简洁,较生动,有表现力;卷面洁净,整体效果较好,文字标点书写比较工整。3.三类作文基本合乎题意:40-44分立意基本合乎题意,体现着文体特征;材料选择合理,材料运用有分析,有归纳总结;针对现象有评论,思路合理完整;文章有层次感,脉络清晰;语言比较得当通顺,明确地表情达意,;卷面比较干净,文字书写基本工整,标点运用基本合乎规范。4.四类作文偏离题意:30-35分跑题文,例证与中心没关系,文体混乱,语言夹杂不清。文体选择与把握
45、、文章立意、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语言、结构与段落、卷面与篇幅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或诸多“硬伤”。5.五类作文明显跑题:30分以下或文体,或立意,或结构,或篇幅等,有十分明显的问题,或者明显抄袭成品的。(四)扣分1. 作文缺题目,扣2分。2. 错别字,每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3. 字数600字以上,每少50字,扣1分;600字400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0分或0分。4. 卷面凌乱、字迹潦草、标点符号错误和书写不规范的,扣1-3分。【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
46、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
47、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
48、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立即下令长期供给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