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19.50KB ,
资源ID:5850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50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A.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B. 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祖先的特性。元谋人已经会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得来的食物,过着群居生活,构成最早得人类社会。并且学

2、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故A项正确,不合题意,排除;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来生活,故B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北京人用锤击、砸击的方法,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正确;据考古发现,山顶洞人穿着缝制的衣服和佩戴装饰的石珠链,故D项正确,不合题意,排除。2.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A. 原始社会末期B. 商周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

3、”的主要依据。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铸造。3.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死子继为主”。这说明王位世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

4、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4.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战国初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答案为B;战国时期掌握实权的为各国国君而不是卿大夫,A错误;工商业发展是达到富兵强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C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而周王室代表着落后的奴隶主,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5.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5、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 承认土地私有B. 打击旧的贵族C. 革除陈规陋习D. 强化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ACD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6.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6、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和私学的出现、民间学术活动的兴起、社会变革以及由于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士受到重用有关,说法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项。7. 秦朝实行严格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控制 监督农业生产平抑地方物价 保证赋役征派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上计制度下,地方每年要向中央汇报相关情况,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基层控制,地方汇报的情况中包括了“人口、垦田赋役”等数字,从而有利于监督农业生产和保证赋役征派,说法正确,故选B项;上计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了解和控制,无法体现平抑物价的作用,说法有误

7、,排除ACD项。8.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材料反映的是富人影响力较大,不能得出其控制郡县的结论,故D不正确。9. 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

8、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荀子认为人出现主观武断的错误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认识片面,由此可知他主张吸收各家思想,扩大认知的范围,故选C项;荀子探讨了认知片面的原因没有体现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排除A项;荀子认为应该吸收各派思想精华,而非不同学派应该相互竞争,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朱熹提出的治学主张,排除D项。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

9、展的主流特征是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呈现出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时代特征,故D符合题意;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指的是盛唐时期,而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A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多成就,而非文化停滞,故排除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割据,中外交流不频繁,故排除C。故选D。11. 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

10、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 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 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 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五部文献都在论述李渊反隋的相关背景,因此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正确;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仅是材料的一面,孤立不证,A排除;旧唐书是史学著作,内容具有可信度,C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12.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 西周时期B. 北魏时期C. 唐朝初期D.

11、 唐朝中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排除ABC。13. 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A. 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C. 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D.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

12、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故B符合题意;宋朝前的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包括兵权和财政权,故AC不符合题意;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故D不符合题意。14.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 三司B. 行中书省C. 中书省D. 宣政院【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元

13、朝中央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行省由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常设机构。因此,行中书省与中央的“都省”,即中书省互为表里,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三司是宋代设置的掌握财政赋税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置的专管吐蕃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故AD不符合题意。15.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 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 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以苏州和湖州为

14、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判断东南地区的农民赋税负担是否沉重,且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生产总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16.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

15、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

16、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17. 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A. 辽东郡B. 伊犁将军C. 军机处D. 台湾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答案为D项。ABC项,辽东郡不

17、可能属于福建省,伊犁将军设在新疆,军机处设在中央,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8.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 领土主权B. 贸易主权C. 司法主权D 关税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强迫中国签订虎门条约,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外事官去裁决,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C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问题;BD两项涉及的是列强对我国进行侵略获得的经济权利。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19.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运动规模空前巨大;反封建同时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发生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还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正确,选C;运动的规模、平均主义理想都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有相似之处,排除,排除ABD,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19、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0.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高,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 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C. 成立天津机器局D. 创办福州船政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体现了“求富”的思想,故选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和福州船政局都是军事企业,体现的是“自强”的思想,排除ACD。21. 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包括A. 反对满洲贵族压迫B. 建立民主共和国C. 恢复中华D. 平均地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20、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的革命纲领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也就是旧三民主义,它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C项,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平均地权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22. 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

21、:“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A. 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B. 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C 民国初年外交受制于实力D. 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但最终部分接受”可得出“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的表述有误,故A项排除;“二十一条”反映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旨在灭亡中国,故B项排除;由“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可以看出即使最初不愿接受但最终部分接受,这主要是由国家的实力决定的,故C项正确;北洋政府“部分接受”说明了对日政策的

22、不强硬,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国初期的外交23. 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A.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国民大革命的发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图示建筑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大会通过的纲领,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发起于北京,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始是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排除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兴业路76号”,联系所学中国

23、共产党建立的史实分析解答。24.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 遵义会议召开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军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正确答案选D项;中共一大的任务是建立中国共产党,不符合题意,排除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

24、;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C。25.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反映陕甘宁边区实行A. 民主选举B. 土地改革C. 记名投票D. 农业垦荒【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描绘了用豆子作为选票进行选举的情景,是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故正确答案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主选举,不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垦荒,排除BD项;材料反映的是无记名投票,而不是记名投票,排除C项。26.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 农村封建剥削制度基本消灭B. 农村包围城

25、市的革命基本胜利C. 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迅速展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今后工作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会议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故正确答案选B项。会议召开时,还有广大地区没有得到解放不能说法农村封建剥削制度基本消灭,排除A项。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社会主义政权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还没有正式建立,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展开,排除D项。27.

26、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正确,选A。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是新时期政治改革的内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排除BCD。28. 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这标志着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中美正式建

27、立外交关系D. 新中国开始独立自主的外交【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正确答案选B项;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A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C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就开始,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D错误。29.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

28、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故错误,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和意义的识记。3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A. 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B. 经济发展高速度与高质量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29、人民需要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第I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卷共3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

30、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泰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答案】(1)分封制(2)原因:周朝大肆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在领地内独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诸侯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国中之国;周天子势力的衰弱,使诸侯不在顾忌天下共主,而开始肆意扩张势力,吞并

31、其他诸侯;诸侯实力增强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因此引发战争不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 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可以分析出西周时期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分封制的影响、周王室势力衰落、诸侯势力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

32、从贵族政治的衰落、民族融合、统一等方面分析出答案。(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央集权、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32. 读图并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各有何历史意义?(2)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答案】(1)事件: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会师巩固和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受挫,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

33、结合,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解析】【详解】(1)事件: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指的是南昌起义;图二指的是井冈山会师。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会师巩固和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结合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相关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及武装夺取城市受挫后,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3. 阅读下列

34、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2)上表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怎样的状况?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答案】(1)经济状况:工业落后。措施:发展重工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着力发展重工业。(2)状况: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迅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增长迅速。原因: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解析】【详解】(1)状况:根据材料“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可归纳出工业落后。措施:结合一五计划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状况:从材料数据可知,当时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迅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增长迅速。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原因可从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等角度进行分析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