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54MB ,
资源ID:58507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50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5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年磨一剑”第三次摸底考试高三生物试题命题人:高三生物组 2014年11月29日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1,下列物质中,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核苷酸【答案】【知识点】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答案解析】B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正确;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

2、内环境成分,C正确; 核苷酸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正确【题文】2.下列生物细胞中,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A.乳酸菌和青霉菌 B.念珠藻和小球藻C.蛙的红细胞和鸡的红细胞 D.水绵细胞和酵母菌【答案】【知识点】 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答案解析】C解析:乳酸菌,念珠藻为原核生物;青霉菌、水绵细胞、酵母菌、小球藻,蛙的红细胞和鸡的红细胞都是真核生物,其中蛙的红细胞和鸡的红细胞都为动物细胞结构,C正确【题文】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变性后,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的碱基一定通过氢键连接C.糖类可参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D.脂质可参与细胞

3、膜的构成,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知识点】 A4 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答案解析】D解析:蛋白质变性破坏了空间结构,更有利于蛋白酶的结合和发挥作用,A正确;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之间靠氢键连接,B正确;细胞膜上含有糖蛋白可以当作受体,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C正确;脂质包含胆固醇(可以参与细胞膜的构成),性激素可调节生命活动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D错误【题文】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顶芽产生C.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 D.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答案】【知识点】 I3 植物的激

4、素调节综合【答案解析】B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A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产生,B错误;脱落酸的作用是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C正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题文】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应加入SiO2,使研磨更充分C.可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定性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颜色不变【答案】【知识点】 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C4 细胞呼吸 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5、【答案解析】C解析:斐林试剂可以检测还原性糖,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生葡萄糖,而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A正确;在提取色素的实验中SiO2的作用是研磨充分,B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颜色不变,改变的是细胞液内的颜色,D正确【题文】6.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答案】【知识点】 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答案解析】B解析:题干描述的现象是植物细胞发生了渗透作用,当

6、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发生了渗透作用,A正确;该装置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渗透作用无关,B错误;该装置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C正确;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D正确【题文】7.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贫血症B.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

7、以上来自K+和Cl-【答案】【知识点】 A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答案解析】D解析: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出现贫血症,A正确;高渗环境中,动物可通过自身的水盐平衡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Cl- D错误【题文】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形成mRNA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乳酸C.黑藻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D.肺炎双球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答案】【知识点】 C11 细胞的代谢综合

8、【答案解析】C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DNA位于拟核中,转录发生在拟核中,A正确;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个核糖体细胞器,只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且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B正确;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C错误;肺炎双球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属于异养型,D正确【题文】9.下列有关翻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沿mRNA移动 B.1个核糖体上有2个tRNA结合位点C.脱水缩合需要消耗能量 D.与终止密码子配对的tRNA不携带氨基酸【答案】【知识点】 F3 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答案解析】D解析: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D错误【题文】10.下列有关生物学几个“

9、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B.通过对患者家系的调查可计算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C.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于无氧呼吸D.增加光照强度,植物细胞光合作用速率一定会提高【答案】【知识点】 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G3 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答案解析】C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A错误;通过对患者家系的调查可推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计算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进行调查,B错误;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的能量为2870kJ,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10、了无氧呼吸分解不彻底,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只释放196.65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近69%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1161/2870=40.324%;无氧呼吸能量转化效率=61.08/2870=2.128%,C正确;当达到光饱和点时,在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使光合速率得到提高,D错误【题文】11.下列有关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

11、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答案解析】C解析:土豆片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能重复利用,只要有H2O2,反应就能进行。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已分解完,C错误【题文】12.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知识点】 C1 酶、ATP及代谢类型【答案解析】D解析: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

12、基酸,A错误;对于一个细胞,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年轻的的红细胞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所以就必须有有氧呼吸的相关酶;但是成熟后的红细胞要负责搬运氧气,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呼吸酶就变了,B错误;一切活细胞都能够产生酶,C错误;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同时也可以被蛋白酶分解,D正确【题文】13.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则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隔

13、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交流的现象【答案】【知识点】 G6 生物的变异综合【答案解析】A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题文】14.细胞核重编程是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使它们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重编程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B.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带来希望C.“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将可能被改写D.该实验验证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知识点】 D3 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答案解析】D解析:通过题干分析细胞核重编程涉及到分化,分化的实质

14、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诱导后的肝细胞能分化形成其它类型的细胞,从而得到组织器官,B正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可逆性,C正确;细胞的全能性只是最后得到完整个体,而“细胞核重编程”诱导体细胞回到肝细胞状态,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题文】15.下列有关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单倍体是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B.普通小麦花粉离体培养产生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C.发生于体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答案】【知识点】 G6 生物的变异综合【答案

15、解析】B解析: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A错误;B正确;不可遗传变异是指仅有环境引起的变异,C错误;无籽西瓜是通过染色体变异形成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典型总结】特别提醒1.三种变异的共同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都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2.三种变异的实质解读: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基因重组“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异线段的部分片段增添、缺失、倒位、易位(点的

16、质不变,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线段增添、缺失或线段成倍增减(点的质不变、数目变化)。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根据变异个体数量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即可确定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出现一定比例白猴或白花,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

17、的基因。【题文】16.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B.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C.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D.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答案】【知识点】 A3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实验【答案解析】C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第一步在口腔侧壁上取上皮细胞,然后在8%的HCl中水解,第三步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玻片,第四步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5 min,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C正确【题文】17.右图为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育品种的最简单途径是IVB.通过IIIV过程最

18、不容易达到目的C.通过IIIVI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过程VI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知识点】 G4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答案解析】D解析:培育品种的最简捷途径是杂交育种即,A正确;读图知和均为诱变育种,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最不容易达到目的,B正确;由到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因为单倍体植株b高度不育,因此D中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其种子说法错误,D错误【典型总结】1.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2.在所有育种方法中,最简捷、常规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3

19、.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 (1)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2)要求快速育种,则运用单倍体育种。 (3)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4)要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多倍体育种。4.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F2,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选育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5.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新品种,而杂种优势则是通过杂交获得种子,一般不是纯合子,在杂种后代上表现出多个优良性状,但只能用杂种一代

20、,因为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6.诱变育种尽管能提高突变率,但处理材料时仍然是未突变的远远多于突变的个体;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一般有害的特性决定了在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仍多于有利,只是与自然突变相比较,二者都增多。 改良动植物品种,最古老 的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从每一代的变异中选出最好的类型进行繁殖,培育但是选择育种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也有限,)后来人们摸索也了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从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实践产生对科技发展的需求,科学理论上的突破必然会带来技术上的进步,推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题文】18.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

21、的B.胃液中的盐酸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C.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些病原体起作用【答案】【知识点】 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答案解析】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这种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A正确;胃液中的盐酸属于内环境,B错误;记忆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错误。【题文】19.下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实验过程如图;实验结果是空白琼脂块1中的放射性逐渐增强,空白琼脂块2中始终检测

22、不到放射性。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设计有缺陷,得不出任何结论B.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胚芽鞘的尖端能够合成生长素D.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答案】【知识点】 I1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答案解析】A解析:由于该实验操作过程有重力的影响,第二组实验中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下侧,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不会出现上移现象,A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题文】20.下图是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

23、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知识点】 I1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答案解析】A解析:由步骤Ia,b不旋转在单侧光的照射下b的生长素运输到a侧,a侧浓度高于b侧,c,d所在琼脂块虽受到单侧光照射,但是旋转使其受到均匀的光照,c和d的生长素含量一样,故步骤II中放a的那个弯曲最大,A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仔细审题,认真做答。【题文】21.某人群中会卷舌的人的比例是64%,会卷舌是显性基因决定的,一个

24、卷舌者与一个不卷舌者结婚,得到一个会卷舌的孩子的机率是:A.1/8 B.3/8 C.5/8 D.6/8【答案】【知识点】 G3 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答案解析】C解析:由已知“64%的人可以卷舌(设显性基因为A,则包括AA、Aa基因型个体)”推知非卷舌的个体(aa)占36%,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进一步求出aa%=0.36a%=0.6A%=1-0.6=0.4Aa%=20.40.6=0.48,AA%=0.40.4=0.16,所以卷舌者中是杂合子Aa%=时,与非卷舌者(aa)婚配生下一个卷舌的孩子概率为=;当卷舌者中是纯合子AA%=时,与非卷舌者(aa)婚配生下一个卷舌的孩子概率为。概括起来一个卷舌者与一个

25、非卷舌者结婚,婚后预计这对夫妇生一个卷舌的孩子的概率是(3/8+1/4)即5/8,C正确【题文】2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B.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适当时间后再混合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D.菠菜叶中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答案】【知识点】 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答案解析】C解析: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是否有光是实验的自变量(单一变量),不是无关变量,C错误;A、B、D选项都是对无关变量的处理【思路点

26、拨】本题考查实验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自变量与无关变量。【题文】23.从水体中取得一定水样,测定初始溶氧。将水样灌入两个相同瓶子中,一个白瓶完全透光,另一个黑瓶完全不透光,然后放回原水层。24 h后取出,分别测量白瓶和黑瓶中溶氧量,可以计算水体生物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和呼吸量。某次实验中意外损坏黑瓶,则无法获得的数据是:总光合量 净光合量 呼吸量 黑瓶盛水量A. B. C. D.【答案】【知识点】 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A解析:根据题意黑瓶测得的是呼吸量,白瓶测得是净光合量,因此黑瓶损坏后无法测得呼吸量和总光合量,A

27、正确【题文】24.随机选取黄色圆粒豌豆(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花粉若干粒,均用15N标记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两条链均被标记),以这些花粉作为亲本,将其培养在不含15N且适宜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先后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分别为:A.1/4,1/4 B.1/2,1/4 C.1/4,1/2 D.1,1/4【答案】【知识点】 F4 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综合 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解析】B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在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所有的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以第二次分裂后期

28、含15N的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是1/2,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为1/4,B正确【题文】25.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答案】【知识点】 I1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答案解析】C解析: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

29、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题文】26.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3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Y基本不变

30、、R逐渐增大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答案】【知识点】 G5 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答案解析】B解析:在自然状况下,环境对糯性和非糯性的选择作用在短期内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Y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环境对是否抗病的选择作用非常明显,抗病者保留下来,不抗病的个体会死亡,所以抗病基因的频率会增大,B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典型总结】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

31、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2,基因频率和哈代温伯格平衡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对此,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提出一个理论,即如果有一个群体凡符合下列条件:1)群体是极大的;2)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产生;4)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个理论称哈代温伯格平衡,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平衡可用一对等位基因来说明。一个杂合的群体中,在许多基因位点上,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只要这个群体符合

32、上述5个条件,那么其中杂合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应该保持遗传平衡。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与a,亲代为AA与aa两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p与q(因为是百分率,所以pq1)。自由交配后,按孟德尔遗传法则确定F1代具有AA、Aa、aa3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所示:p2AA2pqAaq2aa1哈代温伯格的发现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可以保持遗传平衡,但在事实上,这些条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所谓极大的群体是不存在的,群体内个体之间充分的随机交配也不现实,突变总不断在产生,外来基因由于流动与迁移不断在加入,自然选择也时时在发生。因此,这一定律恰恰证明遗传平衡是相对的,而群体的基因频率一直在改变

33、,进化是不可避免的。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迁入与迁出,空变,自然选择,隔离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题文】27.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d3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B.与d2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ATP多C.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代谢产物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D.d1、d2、d3浓度下蓝藻产生O2的场所均为类囊体的薄膜【答案】【知识点】 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A解析: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所以单位时间内小球藻

34、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A正确;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呼吸作用弱,单位时间内小球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较少,B错误;光照条件下,蓝藻的光合作用也会影响到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不能确定蓝藻的呼吸类型,C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产生O2的场所均为细胞质,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题文】28.根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液和c液B.红细胞所携带O2至少需经过6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c液会增多D.若图为肝脏内环境,则肝炎病人化验需取图中c液【

35、答案】【知识点】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答案解析】D解析:a液为血浆,c液为组织液,b液为淋巴,图中为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红细胞所携带O2至少需经过6(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线粒体2层膜)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B正确;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血浆蛋白减少,血浆中的渗透压下降,a液会增多,C错误;肝炎病人由于肝组织损伤,导致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转氨酶从肝细胞中大量进入血浆,D正确【题文】29.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36、a、b分别代表糖尿病人和正常人 B.a在12h氨基酸合成增加C.b在12h蛋白质分解大量减少 D.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所致【答案】【知识点】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答案解析】B解析:正常空腹血糖:80-120mg/,.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人,A错误;a血糖下降去路是氧化分解功能,合成糖原,转化为某些氨基酸,B正确;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主要是从外界吸收的葡萄糖导致的,C错误; 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被机体利用,主要是氧化分解, 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题文】30.某动物种群有AaBb和Aa

37、bb两类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雌雄个体比例11。已知aaB_个体致死,假如种群中全部个体都能够自由交配,且子代中除致死基因型外全部个体都成活,则成活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是:A.3/32 B.6/32 C.6/57 D.12/57【答案】【知识点】 E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答案解析】D解析: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因此该群体产生的配子可表示为Aa=11,Bb=13。因此,在所有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为(21/21/2)(21/43/4)=3/16,aaB(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2)2(1/4)2+(1/2)2(21/43/4)=7/64,故成活子代中AaBb

38、所占的比例=AaBb/(1-aaB)=12/57,D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本试卷共6小题,共60分。请仔细审题,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认真做答。【题文】31.(每空2分,共12分)(1)过程发生在_中,过程发生在_。(2)若过程中有H生成,则发生的场所是_;若过程中无H生成,则发生的场所是_。(3)正常情况下,过程中有ATP生成的是_,有ATP消耗的是_。【答案】【知识点】 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2)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3);。解析:分析图示内容,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生少量的ATP,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

39、段,产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中,均产生ATP,其中第三阶段产生的最多,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碳三的还原过程,消耗能量,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题文】32.(每空1分,共6分)下图表示-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效果。请回答:图1 图2(1)由图1可知,-氨基丁酸可引起突触后膜_开放,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_(增大/不变/减小),突触后膜_(兴奋/抑制)。(2)由图2可知,某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使用时,可阻断突触后膜_开放,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_(增大/不变/减小)。(3)-氨基丁酸与某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40、_(相同/不同)。【答案】【知识点】 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答案解析】(1)Cl-通道;增大;抑制。(2)Na+通道;不变。(3)不同。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题文】33.(每空1分,共10分)如图表示下丘脑与垂体的两种功能联系方式:一种是体液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一种是神

41、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图中A、B表示垂体的两部分,C、D表示联系方式。请回答:(1)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分别对应图中的_(填字母)、_(填字母)。(2)水盐平衡调节中,_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沿轴突运至末梢,经_方式释放到神经垂体中,然后通过组织细胞间的_运输进入血液。(3)当皮肤的_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该激素可经图中_(C/D)联系方式运输到_(A/B)垂体,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之一可以概括为内分泌腺本身_地受_的调节。【答案】【知识点】 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答案解析】(1

42、)B;A。(2)抗利尿;胞吐;组织液。(3)冷觉感受器;D;B。(4)直接或间接;中枢神经系统。解析:1)下丘脑与垂体通过C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通过D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所以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分别对应图中的B、A。(2)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并通过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此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神经垂体中,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位。(3)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然后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43、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之一可以概括为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题文】34.(每空1分,共6分)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请回答:(1)生长素和赤霉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未成熟的/成熟的/萌发的)种子、幼根和幼芽。(2)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

44、是排除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得到5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_中。(3)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发现,浓度为0.1mg/L的赤霉素实验所进行的5次实验中,有一次的结果与其它4次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该浓度下的平均值偏差较大。你认为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次的实验数据_(应该/不应该)舍弃。本次实验结果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知识点】 I3 植物的激素调节综合【答案解析】(每空1分,共6分)(1)调节;未成熟。(2)内源植物激素;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3)不应该;不能。解析:(1) 生长素和赤霉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调节作用的物质。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未

45、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为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前宜先用蒸馏水浸泡处理,以清除内源激素,由于对照组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处理组,则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3)由于每次实验均可能带有偶然性,对于原始记录,应保留所有记录结果。不能体现“抑制”,故不能表明两重性;由于缺乏生长素、赤霉素共同处理的实验组,故不能证明两种激素间是否具“协同试作用。【题文】35.(每空1分,共10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和清除。(2)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填选项)的场所。A.生成 B.成熟 C.集中分

46、布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选项)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都由 B.不都由(3)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细胞I:_细胞,细胞II:_细胞,细胞VI:_细胞。(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填选项)。A.细胞I B.细胞II C.细胞III D.细胞VI(5)图中所示的4个途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过程的是途径_。(6)图中某种初始状态T细胞分泌的物质“”是_,其作用是促进_。【答案】【知识点】 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答案解析】(1)防卫、监控。(2)ABC;B。(3)效应T;记忆T;浆。(4)BC。(5)。(6)淋巴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解析:(1)免疫系

47、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2)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3)细胞I:效应T细胞,细胞II:记忆T细胞,细胞VI:浆细胞。(4)通过图示消灭该病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需要发生,所以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即细胞II和细胞III(5)是巨噬细胞直接吞噬病毒,需要识别病毒,但是不能识别特异性抗原,过程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需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识别结合,也需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过程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需要抗体识别特异性抗原(6)某种初始状态的T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48、B细胞。【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识别能力。【题文】36.(遗传图解6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A(普通斑)对a(素斑)为显性。在Aa蚕卵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处理,在雌蚕幼体中发现有少数个体表现为素斑、或为普通斑与素斑的嵌合体;另有少数普通斑雌蚕成熟后,其测交子代斑纹表现为伴性遗传。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请回答:野生型 突变I 突变II(1)若嵌合体幼蚕的部分细胞为突变I,则其是在细胞进行_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所致。(2)突变II的变异类型为染

49、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3)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出突变II测交的遗传图解。(4)野生型雌家蚕(ZBW)经诱变处理后出现了一只突变型(ZW)雌家蚕,该突变可能是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胚胎期致死)或无效突变(仍保持原有性状)。现将经诱变处理的雌家蚕与野生型雄性家蚕进行两代杂交实验,观察F2性状分离情况,请预期实验结果:若F2中_,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若F2中_,则说明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若F2中_,则说明发生了无效突变。【答案】【知识点】 E7 细胞质遗传和伴性遗传 G2 染色体变异【答案解析】解析:(1)突变I为染色体缺少导致的,嵌合体幼蚕只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该变异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

50、(2)突变II是2号染色体上的片段接到W染色体上,属染色体易位(3)aZWA与aaZZ测交,后代为aaZZ、aZWA、aZZ、aaZWA,雄蚕全为素斑,雌蚕的基因型为aZWA或aaZWA。(4)将经诱变处理的雌家蚕与野生型雄性家蚕进行两代杂交实验,观察F2性状分离情况即P: ZW ZBZB 子一代为ZZB ZB W,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子二代:ZZB ZBZB ZB W ZW 比例为1:1:1:1,分析:若发生了隐性突变则野生型:突变型为3:1若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雄性:雌性为2:1若发生了无效突变,则均为野生型【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