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70.50KB ,
资源ID:5849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49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每题1.5分,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翻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说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能提高农田抗旱的能力,故B项正确;翻车属于简易灌溉工具,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项错误;农业生产始终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

2、业经济和灌溉工具翻车【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复习时要掌握古代的水利灌溉工具,从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和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等角度掌握。2.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A. 繁重的赋税B. 苛刻的兵役C. 沉重的徭役D. 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封建社会下农民要负担赋税、徭役和兵役。古代中国

3、大型土木工程的成功营造,主要得益于劳动者服事徭役,故C项正确;赋税主要是农业的收成上交封建国家,A错误;兵役是指随军队打仗,B错误;土地兼并是地主对于自耕农土地的占有,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3.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A. 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 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 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 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A项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

4、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B项错误。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4.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 政府的大力推广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答案

5、】B【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材料可知“这些变化”指的是从宋代起棉花日益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且到明代最终超过了麻。A项的表述与从宋到明的事实不符;从宋朝到明朝,我国的棉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元朝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导致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因此造成“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从宋到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因此C、D两项是材料中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非条件,因此C、D错误。【考点定位】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5.

6、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 晚上“市”门紧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西汉的“市”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有专门管理“市”的官员是市长。所以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B项。所以选B。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7、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7.盐

8、铁论轻重载:“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封建社会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 协调盐与铁的生产关系C. 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 保障盐铁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答案】A【解析】材料“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反映了盐铁官营,增加财政收入,体现了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的目的,故A正确;协调盐与铁的生产关系,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故C错误;统治者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保障盐铁生产,满足人民需要,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

9、是以县官用饶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的根本目的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D.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

10、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过于笼统,故A项错误;“重视维护外商利益”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在华的活动而非完全禁止,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名师点睛】明清的海禁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1)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2)影响和评价: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

11、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9. 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

12、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 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对外贸易大增,故B正确。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是现象,不是本质,故A排除。小农经济已经解体,过于绝对,当时小农经济仍然

13、顽强,故C排除。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也不属于本质,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本意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

14、代企业在中国出现,并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洋务派始料未及的,故C项正确;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不符合“逸出旧轨的趋向”的含义,故A项错误;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不符合“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B和D项错误。11.“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A.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 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C.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汉阳铁厂D. 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企业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5、,而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均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均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阳铁厂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2.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 )A. 这次浪潮得益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这次浪潮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的结果C. 这次浪潮与中国人民挽救

16、民族危机有关,具有爱国性质D. 这次浪潮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1904-1907年还处于晚清时期,中华民国还没成立,故B项错误。 通过题干“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可知,当时国民认购股份是为了争取国权,挽救民族危亡,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

17、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A. 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C.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D. 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4年,而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

18、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厉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并且严格限制砍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化:(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

19、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14.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A. “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 外国洋货价钱太贵C. “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D. 外国洋货质量太差【答案】A【解析】结合“1931年”“抵制洋货”,当时我国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群众爱国运动,而“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故选A;BCD材料没有体现,

20、排除。15.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A.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 表明国民政府要团结抗日C. 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 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答案】C【解析】“全国一致动员”等字眼足以证明计划是要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计划并不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此计划是经济建设计划并非团结抗日计划,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此计划大大促进了官僚资本的扩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1、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全国一致动员”。16.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 官僚资本B. 外国资本C. 封建官府D. 地主阶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17.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

22、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D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A项错误。18.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个

23、“幸福的年代里”可能会经历或看到A. 人民高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B. 到处张贴着“要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标语C. 广大工人热情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D. 农民在各自的责任田内热火朝天地劳作【答案】A【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五计划也即将完成,A正确;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开始“大炼钢铁”运动,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才有各自的责任田,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结合所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知识分析解答。1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

24、一些农村地区实行吹哨上工的制度,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A. 反映出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 表明吃“大锅饭”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 反映了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BC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的准

25、确理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这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20.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这表明A. 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B. 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答案】B【解析】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与材料中“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不符,故A项错误;1960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

26、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与材料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相符,故B项正确;1978年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1.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A. 促进中美关系开始

27、改善B. 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C. 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中美关系开始改善是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陷入混乱,引进外资和设备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故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22.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 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

28、大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A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结果,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23.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

29、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上海不属于经济特区,故错误;当时上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有利于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故正确;当时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也有利于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故正确;浦东的开发开放在1990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A正确。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

30、误,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上海24.据统计,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是A. 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C. 更多开放农业产品收购价格D. 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分析题干材料1997年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社会商品零售”“工业品出厂价”三个领域国家定价比重较1978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故B项符合

31、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名师点睛】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过渡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余四种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其趋势是最终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主体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其余经济为辅助,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重要补

32、充,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服务;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形成竞争格局25.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

33、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进行处罚,提现不出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变迁习俗改变26.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比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供应匮乏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 C. D.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受到当时计划经济的束缚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正确;不符合史实;民国时期服饰和这一时期的服饰没有关系,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27.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90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

34、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代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不包括A. 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B. 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C. 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D. 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是在1908年,福建第一次通火车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选C项;其他符合题意。排除。28.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 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 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 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 民主共和观念深

35、入人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治变革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历经了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西方到苏俄。1895年,随着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如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思想。从此时开始,民主思想开始被更

36、多的人关注。1911年辛亥革命后,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15年亦是如此。1917年之后,人们开始逐渐关注马克思主义。在此,我们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9.外商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共同特征是A. 资本主义性质B. 私人经营C. 使用机器生产D. 产品完全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C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由政府投资,产品不投入市场,是封建性质,故排除ABD。故选C。30.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

37、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 中外合资的结果B.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创设了一个新的情景,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对帝国主义势力的依赖性和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而题目的设问上升到了“根源”,并不是直接考查现象,从原因上找,这一现象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B项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第II卷(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8分,32题20分,33题17分)31.在不

38、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材料二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

39、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三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建国后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名镇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建国后“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

40、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答案】(1)原因: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体制。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的信息可知是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依据材料一“居民百倍于昔

41、,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可以得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依据材料一“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可知是地处交通要冲。(2)新现象:依据材料二“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的信息可知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建国初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回答。过程: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框架以及21世纪初初步建立等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

42、中少一耕稼之人”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单位:家)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奉天湖北陕西黑龙江广西甘肃其他省1554542333120191933110

43、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材料三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其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影响: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

44、素。(2)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3)曲折而艰难地发展。经济危机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终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解析】【详解】(1)政策:依据材料一“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是重农抑商。影响:依据所学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

45、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导致中国落伍等回答。(2)依据材料二“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以及表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民国初见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从发展速度、工业比例、分布地区、工业体系以及与外国资本和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地位回答。(3)发展态势:依据材料三“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和所学从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回答。因素:依据材料三时间以及所学从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加剧侵华以及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回答。【点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可归纳为“春夏秋冬”“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

46、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冬”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33.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 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

47、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11月4日)。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1959年11月4日)刨红薯,民工过路,歆慕不已,都到地头捡残屑,驱之不去。一个新发明,红薯藤磨粉。(1959年11月13日顾准商城日记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

48、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经济参考报)(1)材料一表明农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答案】(1)原因: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状况:陷入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大跃进运动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3)

49、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的信息可知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依据材料一“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的信息可知是自然灾害严重。 “新道路”:依据材料一“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可知指的是1953年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状况:依据材料二时间1959年并联系所学大跃进时期可知当时中国陷入三年经济困难。原因:依据材料二时间以及所学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破裂回答。(3)途径:依据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的信息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依据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从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以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回答。【点睛】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