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B、C、D、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时,伤者将不能讲话B、反射弧中联系传入、传出神经的中间环节叫中枢神经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可将神经递质运至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内3、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B、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4
2、、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 A、B、C、D、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纯净水B、碳酸型汽水C、蛋白型饮料D、盐汽水6、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B、C、D、7、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骨髓 扁桃体 淋巴细胞 抗体 红细胞 吞噬细胞 抗原 A、
3、B、C、D、8、静息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9、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B、身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项、B项和C项10、人体血糖浓度为80mg/dL120mg/dL,下列激素中能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D、生长素和胰岛素11、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
4、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B、吞噬体C、抗原D、抗体12、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素B、激素C、抗体D、淋巴细胞13、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1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体液一免疫调节B、神经一免疫调节C、神经一体液调节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1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
5、为a、b、c,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最少16、要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下列种群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B、一块农田中的玉米C、一个池塘中的鲫鱼D、一片森林中的黑松17、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
6、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B、C、D、18、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19、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吞噬细胞D、造血干细胞2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光照、食物C、湿度、温度D、温度、光照21、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 A、赤
7、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22、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籽番茄D、促进香蕉的成熟23、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24、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25、若图中甲
8、、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l传递到细胞2快C、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D、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26、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
9、反的偏转27、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冬虫夏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 捕食 捕食B、捕食 捕食 捕食C、种内斗争 寄生 捕食D、捕食 寄生 捕食28、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C、在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2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B、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
10、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D、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30、如图一所示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图二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三中表示 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反应分别依次是() A、和B、和C、和D、和二、简答题31、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_和_
11、 (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递质释放的方式是_,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和_ (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两组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的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_(膜内或膜外)的电
12、流方向 32、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的问题: (1)激素A是_,激素B是_,激素C是_ (2)当体内缺乏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 33、生态学通讯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
13、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杀死_细胞给人体带来危害,该细胞在_免疫和_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 (2)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_,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3)CD4是HIV识别
14、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合成该物质的主要原料可能是_ (4)有关免疫机理存在克隆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各种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表面带有与某种抗原互补的受体,当某种抗原侵入后,少数淋巴细胞能与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并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大量带有相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群按照克隆选择学说,如果体内的某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此学说 实验材料:6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注射器,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实验步骤:将小白鼠均分成三组,标号A、B、C
15、A、B两组均注射_,现象为不发生免疫反应;给C组小自鼠注射_,现象为发生免疫反应分别给A、B小自鼠注射_,A组不发生免疫反应,B组发生免疫反应 34、高县北城通道口新移栽了许多水杉,是从成都一个园林公司引入的,该公司在其后山栽植了一片水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片水杉林是一个_,当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_其中的水杉是一个_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物种 E、生物圈 (2)如果对水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 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高度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
16、10h3030hl00100h300h300数量(株)1206232166_ (3)由表可以看出,此水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 (4)研究表明,另一种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关系 (5)水杉形状是宝塔形,其原因是因为侧芽的生长_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内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故选:B【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 2、【答案】A
17、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解:A、人类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时,伤者将不能讲话,A正确; B、反射弧中联系传入、传出神经的中间环节叫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B错误;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错误;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与神经递质结合,但不能将神经递质运至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内,D错误故选:A【分析】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
18、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3、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答案】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麦芽糖属于二糖,血浆中不含有麦芽糖,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在血浆中均含有,B正确;C、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不属于血浆成分,C错误;D、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
19、,不属于血浆成分,D错误故选:B【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4、【答案】A 【考点】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
20、知,(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属于自身免疫病,即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免疫缺陷,即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过敏反应,即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故选:A【分析】根据题干分析,(1)中的抗体可以作用于正常红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2)中该儿童不能接触病原体
21、,说明有免疫缺陷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腹泻,故属于过敏反应 5、【答案】D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解答】解: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出汗多,水、无机盐被排出,造成体内水、无机盐的含量减少失水过多,会造成脱水,危及生命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这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的条件出汗后,除补充水分外,还应该补充无机盐,应喝盐汽水 故选:D【分析】炎热环境中,人体维持体温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排汗,排汗可以造成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因此应该考虑补
22、充水分和盐分 6、【答案】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解: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 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的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错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只能直立生长,错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右侧,使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导致左侧基部生长素浓度大于右侧的,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
23、向右弯曲生长,正确;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面,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基部,不能促进基部生长,因而燕麦胚芽鞘不生长,错误所以引起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只有故选:D【分析】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7、【答案】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正确;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正确;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正确;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错误;吞噬
24、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正确;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错误故选:C【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8、【答案】B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解:(1)神经细胞静息时,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此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2)神经细胞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
25、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故选:B【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9、【答案】D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解:盲人“阅读”时首先是手指的移动,这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然后是用手指触摸盲文,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最后是将盲文的形状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 故选: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大脑,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大脑皮层上有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10、【答案】C 【
26、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解答】解: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故选:C【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1、【答案】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在抗感染免疫中,能使人体
27、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是抗原在移植免疫中,异体组织属于抗原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病人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 故选:C【分析】1、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2、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12、【答案】A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不可能出现在人的血液中,
28、A正确; B、激素分泌后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可能出现在人的血液中,B错误;C、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因此可能出现在人的血液中,C错误;D、淋巴细胞可能出现在人的血液中,D错误故选:A【分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13、【答案】B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
29、,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根据图中突触结构可知,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突触),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 14、【答案】D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
30、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选:D【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据此答题 15、【答案】B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A、根据题意即题图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A正确; B、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酵母菌繁殖,B组种群数量最多,说明b组温度可最适合,B错误;C、三种曲线的最大值不同,且b组曲线的最大值最大,说明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其中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C正
31、确;D、三组种群数量从开始时就发生变化,其中c组开始时种群数量就开始下降,可能是初始供给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D正确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显示的是ABC三组实验条件不同下的酵母菌生长曲线,a的数量介于b与c之间,说明培养条件较适宜;b出现了增长率最大的变化趋势,说明在b某段时间内,生存条件最好,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c组培养时间最短,说明培养条件最恶劣 16、【答案】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A、调查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 B、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玉米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调查,B错误;C、调查一个池塘中的鲫
32、鱼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正确;D、调查一片森林中的黑松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调查,D错误故选:C【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而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 17、【答案】C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正确; 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速率为0,错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
33、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正确;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 ,错误故选:C【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 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种群达到 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8、【答案】B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B正确;C、性别比例能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本题选:B【分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
34、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 19、【答案】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细胞,A正确; B、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细胞,B错误;C、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D、造血干细胞不是淋巴细胞,D错误故选:A【分析】1、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20、【答案】B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析】【解答】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动
35、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 故选:B【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 21、【答案】A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恶苗病是水稻感染赤霉菌,而赤霉菌能够产生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引
36、起植株快速生长 故选:A【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2、【答案】D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月季插枝生根,A正确; B、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B正确;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籽番茄,
37、C正确;D、生长素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能促进香蕉成熟,D错误故选:D【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23、【答案】A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A正确; B、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B错误;C、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
38、作用;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D错误故选:A【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4、【答案】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由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可推知此物质为淋巴因子;而物质乙是从细菌中获得的,在它的作用下,
39、机体具有了免疫能力,所以此物质应为抗原 故选:C【分析】(1)淋巴因子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分泌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作用是促进效应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加强其对靶细胞的攻击力度(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3)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40、,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25、【答案】D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糖蛋白具有识别的作用,进行细胞间识别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A正确; B、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体液调节快,B正确;C、寒冷环境下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D错误故选:D【分析】由图可知,甲是体液调节,乙是神经调节 26、【答案】A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解: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
41、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 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故选: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27、【答案】C 【考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解:(1)大小鲈鱼是同种生物,而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属于种内斗争;(2)冬虫夏草是一种虫和真菌的共同
42、体,属于寄生关系;(3)蝗虫和草属于捕食关系 故选:C【分析】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28、【答案】B 【考点】种群数
43、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A、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呈现J型曲线,A正确; B、J型曲线中种群能无限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B错误;C、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C正确;D、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种群数量不能无限长大,呈现S型曲线,D正确故选:B【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
44、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29、【答案】D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解: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即种内和种间关系,A正确; B、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B正确;C、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会出现由草本植物渐变为灌木阶段,C正确;D、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错误故选:D【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
45、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0、【答案】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解:植物直立生长时,两侧的生长素浓度一致,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点的含量多于b点的含量,a点生长比b点快;从图中可知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 , 则a点为,b点为 故选: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开始生长素在ab两处浓度相同,由于光照,生长素在a侧量增加,在b侧量减少中表示生长素超过一定的浓度,会抑制
46、生长 二、简答题 31、【答案】(1)效应器;感受器(2)化学信号;胞吐;高尔基体;线粒体(3)Y(或X);Z(4)双向;局部电流;膜内 【考点】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A是效应器,B是感受器(2)信号在突触处变化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 和线粒体(3)探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药物应涂在突触处,即Z处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药物应涂在神经纤维上,即X处(4)给神经纤维电刺激后,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
47、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两侧传导,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1)效应器 感受器(2)化学信号 胞吐 高尔基体 线粒体(3)Y(或X) Z(4)双向 局部电流 膜内【分析】甲图:根据图中突触的结构可知,B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A是效应器,Z是突触乙图:该图是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丙图:给神经纤维进行电刺激,使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32、【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2)碘;主动运输(3)增多;增多;神经体液(4)下降;负
48、反馈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解答】解:(1)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I的氨基酸衍生物,则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碘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4)甲状腺激素
49、的调节呈现负反馈调节的特点,当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将会使激素A、B分泌量下降,这样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在机体内的含量不至于过多 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2)碘 主动运输(3)增多 增多 神经体液(4)下降 负反馈【分析】1、据图分析,A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
50、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3、【答案】(1)T;体液;细胞(2)细胞核、核糖体(3)糖蛋白(4)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和乙种抗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杀死T细胞给人体带来危害,该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2)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成为“细胞陷阱”(3)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CD4的成分是糖蛋白(4)如果是先天存在的,先用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
51、胞,再次用相同的抗原入侵就不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因此实验步骤如下:将小白鼠均分成三组,标号A、B、CA、B两组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则小鼠对为标记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而C组小自鼠注射乙种抗原会发生免疫反应分别给A、B小自鼠注射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和乙种抗原,A组不发生免疫反应,B组发生免疫反应故答案为:(1)T 体液 细胞(2)细胞核、核糖体(3)糖蛋白(4)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和乙种抗原【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的T淋巴细胞,依靠T细
52、胞内的物质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所以无法提供HIV增殖所需要的条件,HIV在红细胞内就无法完成复制增殖HIV识别T细胞,主要是依靠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34、【答案】(1)A;B;C(2)样方法;(3)增长型(4)捕食和种间互助(5)受到抑制;顶端优势现象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解:(1)这一片水杉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当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其中的水杉是一个种群(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具体见答案(3)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
53、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5)水杉形状是宝塔形,其原因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顶端优势现象 故答案为:(1)ABC(2)样方法 增长型(4)捕食和种间互助(5)受到抑制 顶端优势现象【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3、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h10cm的植株占了120株,从而分析得出属于增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