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九(第九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 B.C. D.解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答案选C项。答案:C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战线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A.土地改革问题 B.生产改革问题C.稳定物价问题 D.统一财经问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价上涨。物价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
2、妨碍国民经济的恢复,而且影响到人民政权的巩固。所以,稳定物价,安定民心,是当时经济战线上最急迫的问题。答案:C3.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析: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从题干来看,工农业建设均取得一定成绩,A、C、D三项表述都与之相关;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时间是1956年,1952年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答案:
3、B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以来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外交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有()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缓步推进A. B.C. 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由周恩来首次提出的,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故时间不符合题意;1953年,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答案为B项。答案:B5.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为维护团结和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提出了()A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求同存异”的方针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故C项正确;1956年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属于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与外交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变
5、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解析:材料反映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7.下图为我国1965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B.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解析:根据“1965年”对应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可知C项正确。“双百”方针在1956年正式提出,排除A项;1965年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问题调整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工农经
6、济实现均衡发展,排除B项;“经济领域冒进思想”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最为突出,到60年代调整后有所改变,排除D项。答案:C8.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五时五十五分复会。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的文献”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召开的,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19
7、49年召开的,故B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56年召开的,故D项错误。答案:C9.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分析,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关头”“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分析,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可知这是中共八大的内容。答案:B10.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历史图片,上面有亩产“2
8、0万斤水稻”字样,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解析:从题干信息“亩产20万斤水稻”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故选D项。答案:D11.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深化经济改革解析:题干中“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的信息反映出当时我国物资十分匮乏,中央
9、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答案:B12.下图反映了1956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C.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D.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解析:图片中的曲线有明显波折,故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从图片信息来看19581960年粮食产量明显是下降的,故排除B项;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故排
10、除C项。D项正确。答案:D13.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A. B.C. D.解析:19561966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正确;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如“大跃进”等,也有重大成就,如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故正确;其间中国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找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故错误;开局和后期经济态势较好,中期有问题,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答案:D14.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11、立以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工农业生产变化情况()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曲折发展历程的总体概括与把握。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破坏、转机、回升、破坏。19671968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济迅速回升;但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国民经济又遭到破坏。答案:D15.1971年年底,一位拉丁美洲外交官描述道:中国人到联合国来,就好像他们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这一描述所指的事件是()A.中国实现与拉美各国
12、的友好往来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矛盾从此消除D.中国对西欧北美发达国家全面开放解析:由题干信息“1971年年底”“中国人到联合国来”可知这一描述所指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矛盾从此消除、中国对西欧北美发达国家全面开放明显不符合史实;中国实现与拉美各国的友好往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16.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A.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
13、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解析:尼克松北京之行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重返联合国,故A项错误;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故C项错误;实现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图表,完成题目。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邮电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7.66.5251.6819.237.23.71.1材料二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
14、%)农业比例手工业比例工商业比例个体农业3.7个体手工业8.3私营1农业合作社96.3手工业合作社91.7公私合营99(1)依据材料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8分)(2)依据材料二,我国当时在采取什么措施?其作用是什么?(6分)答案:(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一批现代骨干企业、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积极作用: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改善了旧工业不合理的布局。(2)措施:三大改造。结果: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础。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
15、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税(亿元)粮食棉花195013 21369.216.755.919.1195114 369103.18.74921.69195216 392130.414.126.527.03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他说:
16、“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之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并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结合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3分)解析:第(1)问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原因”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为巩固政权和恢复
17、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方面来回答;“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原因”。第(3)问根据时间“195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影响: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2)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3)实施:开展“大跃进”和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18、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这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二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1)材料一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失误?(6分)(2)材料二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解析: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
19、左”倾思想抬头;材料二因为刚刚经历过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指引下,经济政策趋于理性,但“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结合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答案:(1)材料一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失误: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实质: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经济建设步骤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然后倚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进
20、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1951年7月,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材料二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温小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最初选择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的道路上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6分)答案:(1)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落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是保证工业化完成的政治条件;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状况,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变化:由选择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到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原因: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