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共产国际的帮助。2
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国共合作(1)背景中央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2)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
3、,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2土地革命(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召开汉口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
4、除封建剥削。(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3根据地建设(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实践经济上: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军事上: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政治上: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4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转折遵义会议a.内容.纠正博古等
5、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b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4)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出现新局面。【重要观点】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
6、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五四以后,新知识分子继续和更强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政府以保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重要概念】民主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国其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结论】中共一大的目标中共一大提出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为目标,这一目标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实际,说明中共当时还
7、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重要结论】国民大革命的结果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革命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重要观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面对腥风血雨,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前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终于形成了燎原之势,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重要概念】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
8、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概念辨析】“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1)“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2)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错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素
9、养感悟】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1)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2)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主题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及特点 时空观念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史料实证史料解读主旨五四运动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细读图一口号体现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图二反映了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图三体现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成果运用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
10、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史料解释“彻底”的含义。提示:是指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历史认知历史解释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实证史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
11、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中共党史资料选编史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解读主旨史料一: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史料二: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细读表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工农运动的结合体现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指出五四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
12、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运用(1)据史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提示:表现: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2)史料二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提示: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弘扬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历史认知唯物史观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
13、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
14、题。主题二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的背景、特点及结果史料实证史料一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且软弱,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国民革命,以及由于这个国民革命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互相配合行动是必要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史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
15、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解读主旨史料一:国共合作的背景 史料二:国民革命的特点细读主要阐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说明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体现国民革命群众和指导思想上的情况体现国民革命的进行方式体现国民革命有反帝要求运用(1)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提示:革命形势发展;中共自身力量薄弱;共同的革命目标;共产国际的支持。
16、(2)依据史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提示: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历史认知历史解释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主题三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史料实证史料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
17、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另一种意见是: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解读主旨中共关于革命道路的探索 细读体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反映出此时中共中央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依靠无产阶级在城市的革命引领农民暴动来取得全国革命胜利运用史料反映的两种革命道路,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提示:第一种意见反映了
1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种意见反映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对外没有民族独立;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其力量异常强大,尤其是在大城市,而农村相对薄弱,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历史认知唯物史观中国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强我弱,农村蕴含革命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经济基础是决定因素,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中国必须走这条道路。(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
19、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城市中的无产阶级不够强大。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 史料实证解读主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细读图一反映的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根据地建设,革命中心主要在南方图二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路线,革命中心由瑞金到延安运用从图一到图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移到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
20、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认知历史解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高考题组1(2015高考江苏卷T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命题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A.
21、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解析:选B。图片中的“某类组织”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故B项正确。其他各项与共产党早期组织无关,时间上也不相符。2(2017高考江苏卷T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22、解析:选A。材料信息“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故A项正确;当时是北洋军阀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C项“共识”说法绝对,错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3(2019高考全国卷T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命题点:五四运动的影响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全国各界联合会宣
23、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B项正确。A项错在“趋于一致”;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1919年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4(2020北京等级考T8)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命题点:民主革命的历程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中
24、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析:选B。根据材料“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协会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此时要推翻的反动统治是军阀,由此可知此次大会召开于国民革命时期,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还未成立农民协会,且辛亥革命要推翻的是清政府,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布于1927年3月1日,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布于1927年3月1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20高考江苏卷T10)1927年11月
25、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命题点: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解析:选D。根据“1927年11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共组织领导了一系列农民运动,成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说明这一革命斗争旨在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故选D项。1927年11月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B项;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共领导的一
26、系列暴动多在农村,因此不是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排除C项。6(2020高考全国卷T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命题点:国共十年对峙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解析:选B。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已“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决定
27、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故B项正确。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但还未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了右倾错误,故C项错误;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是在1934年发生的,此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的史实,故D项错误。模拟题组1(2021江苏选择考模考T8)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命题角度:一战期间
28、华工的贡献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解析:选B。据“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可知,中国劳工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B正确。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的原因是忙于战争,无暇他顾,而不是华工的缘故,故A错误;华工虽然做出贡献,但是不能改变欧洲格局,故C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未收复山东主权,故D错误。2(命题角度: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
29、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这反映了,五四运动()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中从“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说明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
30、觉醒无关,排除C项。3(命题角度:中共的成立)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解析:选D。根据材料“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并结合所学知识
31、可知,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的社会发展趋向,故选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时间为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中共一大”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C项。4(命题角度:国民革命的发展)1905年,孙中山等人在同盟会宣言中规定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相互嬗进的时期,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嬗变C孙中山的政策趋向工农
32、群众D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解析:选D。根据“1905年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知,孙中山等人从仅仅依靠资产阶级实现民主共和,到联合工农群众以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这表明民主革命的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故选D项。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工农群众就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A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B项;孙中山从根本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5(命题角度: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
33、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这一现象推动了()A工人运动走向新高潮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南方革命根据地巩固D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解析:选C。红军时期的政治教育,提高了红军士兵的阶级觉悟,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故选C项。材料是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不涉及工人运动,排除A项;1928年5月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而此时国共合作破裂,对红军的政治教育不能推动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排除B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材料说的是红军,排除D项。6(命题角度:国共两党的合作)1928年周恩来曾指出:“为了联
34、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指导C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解析:选D。材料表明周恩来认为“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的不通的结论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周恩来产生这种认识是因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故选D项。1928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错误,排除B项;中共坚持城市中心论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