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456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2.1)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庭、家族、国家紧密相连。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首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基于我们祖先对天的敬畏。天是最高的境界。天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从自然层面来说,日月运行,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有其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从社会层面来说,天就是老百姓。尚书泰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中

2、国古代,民的地位是很高的。由此说来,敬天就是敬畏百姓,敬畏生命。从个体来说,他的一言一行也必须心中有天,以德昭示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与天下是密切相关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家国理论,以修身为起点,强调内心修养、个人行为的重要性,最终以经世济民为目标。因为一个人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家族的荣耀,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更关系到天下兴亡。其次,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礼记礼运将远古历史的运行,分为“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两种形态。天下为公,是说天下乃天下人共有之天下,是谓大同。当历史进入到私有制社会以后

3、,以血缘为纽带,天下为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是国家的雏形。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便成为核心问题。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周秦汉唐,中国封建社会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富强,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康乾盛世,尊奉中华始祖,修建历代帝王庙,强调“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东夷,文王西夷,岂可以东西别之乎”。在乾隆眼中,“中华统绪,不绝如线”。这是“春秋大义”中最核心的观念,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根本所系。中华一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次,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出对民族强盛的热切期盼。每一个中华儿女,无论生在何时,身在何

4、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都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称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古往今来,那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献身的人们也许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而他们的实干精神,却在生动诠释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家国情怀和不屈品格。这种对天的敬畏、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民族强盛的期盼等家国情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得到全新的诠释,展现出中国人民如履薄冰的谨慎、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投桃报李的气度和战“疫”到底的决心。诗经秦风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将继

5、续为中国自身发展,为国际抗疫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摘编自刘跃进家国情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脊梁)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家国同构表现为家国同“伦”、家国同“道”、家国同“德”、家国同“治”、家国同“存”。先来看家国同“伦”,它要求治家与治国同样遵循“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相同伦理原则。再来看家国同“道”,无论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是儒家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同样的管理原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家国同“德”来说,孟子强调“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中国文化强调“以德服人

6、”,为政以德,治家以德,无德者将丧失立足的基础,也就失去了治家、治国的人格底线。接下来看家国同“治”,在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中,从一家之长,到一地之长,再到一国之长,其治理模式并无本质区别。因此,中国文化顺理成章地认可并选择了家庭管理中的“家长制”和国家治理中的“精英政府”模式。最后来看家国同“存”,在面对国家灾难、社会危机以及“忠”“孝”难以两全时,中国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大局观和舍生忘死、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家”和“国”被看作两个不同的领域,遵循着不同的组织原则和治理原则。为了维护人的天生自由权,人们订立契约、成立政府;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

7、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在这种关系中,家庭只是人的自由权和财产权的结合体,政府是国家的临时代理机构,家国之间往往处于个人自由权、财产权的对立关系中,需要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权力斗争和选举政治来加以平衡。(摘编自万君宝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怎样异于西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是最高的境界,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从社会层面来说,天是抽象的;从自然层面来说,天又是具体的。B.天下为家,指天下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少数人的天下。在这种历史形态下,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成为核心问题。C.家国同“道”的“道”指管理原则。“无为而治”和“

8、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家国同“道”。D.在西方文化中,“家”和“国”是不同的领域,其组织原则和治理原则不同。成立“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家”的利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关系到家族的荣耀、国家的盛衰以及天下兴亡,是因为强调了内心修养、个人行为的重要性。B.康乾盛世,尊奉中华始祖,修建历代帝王庙,强调中华一统,目的是增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C.鲁迅先生认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他们都有实干精神。可见,实干是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D.中国人的“家国

9、情怀”与西方人不同,在面对诸如国家灾难、社会危机的时候,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有大局观,更能处理好家国关系。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3分)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C.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文本一: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

10、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

11、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

12、保护禁区了。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供给先后考上高小和初中的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

13、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他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结构的新房了,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儿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

14、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节选自陈忠实父亲的树)文本二: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

15、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节选自陈忠实我的文学生涯)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6、)(3分)A.作者回老家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也有想忘记城里的烦扰事的逃避现实的心态。B.父亲的职业是农民,他一生坚持种树,因为树能卖钱,他种树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给“我”和哥哥交学费。C.父亲有先见之明,生前为我们种下两棵重要的树,一棵是守护陵墓的皂荚树,一棵是与“我”有心灵感应的椿树。D.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但他眼界有限,使“我”走上写作之路和更广阔的世界的是阅读和书籍。6.下列对文本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第二自然段写“我”和哥哥拔草聊天,看似闲笔,实则写出了兄弟情深,也引出了关于父亲栽树的回忆。B.文本一椿树“撑立在家院门口,也

17、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父亲的形象如椿树般高大。C.文本一结尾描写了椿树开花的情景,清新的花香和轻柔祥和的蜂鸣不仅写出了椿树的美,也表现了村庄的宁静。D.文本二中写了父亲对“我”的教育,简单朴实的教诲既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影响,也丰富了父亲的形象。7.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8.有人评论陈忠实散文的艺术个性是以“淡笔写浓情”。请结合文本一,从选材和语言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一)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

18、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

19、坐是改太子右庶子。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20、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俟:等待B.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坐:因为C.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凡:凡是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低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21、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B.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C.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D.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对参加科举殿试录取为一、二、三甲者的统称。B.谥,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之分。C.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用文言写的内容充实、质朴流畅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D.经传,经指儒家的

22、经典,传指与经书相关的传记,后以经传泛指儒家的重要典籍。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从小失去了父亲,寄养在堂兄家中, 他勤奋钻研儒家经典,后来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在当时知名。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因触怒皇帝而被贬。C.韩愈为人宽宏通达,与人交往不受对方身份地位的影响。在裴锷、孟郊和张籍寒微之时,他就尊重赏识他们,也因此被人非议。D.韩愈乐于奖掖后辈。他把十几个后辈招进家中教导,即使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在意;他为李蟠作师说来嘉奖和鼓励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12

23、分)(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中 夜杜甫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注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起笔切题,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夜不能寐,倚楼遐思,遥望星辰。B.颈联“风云气”对“战伐尘”,对仗工稳,写出了变化无常、兵荒马乱的局势。C.尾联笔法错综变

24、化,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感悟诗人的愿景。D.本诗为五律,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15.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诗句,秦观鹊桥仙中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是“,”。(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体现了学与思的关系。(3)琵琶行中“,”表现了琵琶演奏中静默无声的动人的音乐效果。(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感叹欢乐的短暂和人生的虚幻

2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以“”的行为消解人生如梦的感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小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对传播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文化贡献良多,故有“文房四宝”之誉。作为“四宝”之一的砚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用来研墨的重要器具。中国历代文人,以砚为田,朝耕夕种,相磨相惜;以砚为友,相濡以沫。正所谓“墨精非砚不展采,笔精非砚不飞花”“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溢美之词,不一而足。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演化为精致的艺术品。

26、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也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甚至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7.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人们将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

27、以及美好的心愿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C.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D.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小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透过鲸落,人们可以窥见神秘深邃的海洋世界的一角。深海幽幽,不见天日,生物稀少,有机质匮乏

28、,对觅食者来说,鲸落无异于天降“馅饼”,。一条40吨的鲸沉降到深海海床,大约相当于同等面积至少2000年间自然沉降的,极富营养的有机质。首先是深海腐食动物摄食鲸的身体,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细菌将鲸在深海分解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有机质,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请以“鲸落”为开头,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

29、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滤镜”原指安装在相机镜头前用于过滤自然光的附加镜头。后来,“滤镜”被开发成具有实现图像各种特殊效果的软件。在网络平台上,借助 “美颜滤镜”,普通人变为俊男美女,普通风景变成人间仙境;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灰黑滤镜”刻意丑化正常的生活。“滤镜”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人借助“滤镜”表现生活,有人透过别人开的“滤镜”了解生活,也有人在看待人和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上了主观的“滤镜”对于上述材料,你怎么样看?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发生过“滤镜”事件?请综合材料内容立意,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表达你的体验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30、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参考答案1.A【解析】A项说法有误。文中并未点明“抽象”“具体”与自然层面、社会层面的对应关系。B项是对材料一第四段中“天下为公,是说天下乃天下人共有之天下便成为核心问题”的理解。C项是对材料二中“再来看家国同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解。D项是对材料二“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在这种关系中,家庭只是人的自由权和财产权的结合体”的理解。2. B【解析】A项原因推断不正确,原因为“个人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与天下是密切相关的”。C项 “可见,实干

31、是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推断错误。材料中“实干精神”是家国情怀和品格的诠释。D项。材料二“中国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大局观和牺牲精神”,“西方的家国关系往往处于个人自由权、财产权的对立关系中”,不能推断出中国人比西方人 “更有大局观”。“西方的家国之间需要权力斗争和选举政治来平衡”,表明西方人有其处理家国关系的方式。不能推出中国人比西方人能更好地处理家国关系。3. D【解析】A项关于个人修身。B项为从文从戎的选择。C项为处事哲理。4.(4分)材料一围绕“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的核心概念(1分),从家国情怀的根基和内涵展开论述(2分),主要通过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来阐述。(1分)或: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国人的家

32、国情怀”的概念(1分),然后从家国情怀“基于我们祖先对天的敬畏”“体现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体现出对民族强盛的热切期盼”三方面阐述了家国情怀的内涵(2分),且以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阐述(1分)。 (论证思路包括论点(核心概念)、论证展开的顺序和主要论证方法)5.D【解析】A“逃避现实”理解不准确。“把燥热浮尘洗净”表明家是“我”心灵的港湾,在家中得到心灵的宁静。B“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不正确,栽树也是父亲的一种爱好。C“有先见之明”不正确,父亲在种树时并没有想到椿树会成为心灵感应的象征。6. B【解析】夸张手法有误。“树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树成为父亲、父爱的象征。7.

33、(5分)【参考答案】勤劳善良。他善于种树和照顾树等。忠厚本分。父亲用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传统美德来教育子女。传统保守。他希望我回乡种地当农民。(答对1点给2分,2点给4分)8.(6分)【参考答案】在选材方面,借平淡小事抒发浓烈的情感。作者选取了父亲种树、自己跟哥哥拔草聊天等这些平淡小事,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在语言方面,语言平实,文字晓畅明白,却寄寓了作者怀念往事的深情。(淡指选材为平淡小事,语言风格朴实,浓为情感浓烈,答对2点并有分析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 C【解析】C项,凡,在本文中是“总共,一共”之意。10.B11.D【解析】 “传”指“与经

34、书相关的传记”错误,“传”指解释经文的书。故选D。12.C【解析】C项,被人议论指摘的是韩愈为裴锷写序践行,并在序中称他的字。13.(12分)(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写了进学解来说明(表达)自己(苦闷的心情)。( “以”:认为;“累”:多次;“喻”:说明,表达。“以,累,喻”各1分,句意1分)(2)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或”:有的;“师”:从师,向老师学习;“小学”:小的方面学习。“或,师,小学,”各1分,句意1分)(3)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呼老师、称呼弟子这类话,就

35、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他们。(“之族”:这类人;省略谓语听到;云者:这类(话),如此之类。“之族”、省略谓语、“云者”各1分,句意1分)文言文(一)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用等着别人来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

36、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曾经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表达自己苦闷的心情。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

37、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

38、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14. C【解析】“情景交融”错,尾联没有写景。15.(6分)【参考答案】漂泊他乡之愁。“常”表现离家之久,“万里”体现了离乡之远。年华逝去之愁。“百年身”表现了诗人的衰老。忧国忧民之情。“有愧”既抒发了诗人在时局动荡之际报国无门的惭愧,又可看出诗人心系家国的情怀。(每点2分,第三点只要扣“有愧”分析“忧国忧民”或“壮志难酬”即可给2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6.(9分)(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一尊还酹江月17D【解析】原

39、文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笔砚比作辘轳,把吟咏比作绳索。D项同样用了比喻的修辞,以“雪”喻“浪花”。A项用了夸张修辞;B项用了借代修辞,以“丝竹”指代音乐;C项为用典。18 D【解析】语段的描写对象是砚台,根据对象一致的原则,排除A、B两项。介绍砚的文化内涵,先介绍其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后介绍其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分别照应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民情民趣,故排除C项。故选D。19【答案】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语序1分,被动句1分,改对两处得3分)20.(6分)在生物学意义上/在生态学意义上/从生

40、物学角度看是一场巨量(丰富)的食物补充 /为生物提供大量的有机质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空2分)【解析】由下句“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可知,是在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何为鲸落”,所以此处应填“在生物学意义上”。对前句“觅食者来说,鲸落无异于天降馅饼”与后句“40吨的鲸”信息推断,此处填“是一场巨量的食物补充”。由后文“首先,随后,最终,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等信息推断,此处应该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1.(5分)鲸落是逝去的鲸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漫长过程,(2分)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2分)

41、(语言简明、准确、通顺,符合字数要求1分)22.作文(60分)(一)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由材料、引导语、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阐释了“滤镜”的本义,说明了它的功能属性,以及“滤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主要阐述了“美颜滤镜”和“灰黑滤镜”两种滤镜的使用效果。“滤镜”具有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滤镜处理后的图片不是事物本来的样貌。“美颜滤镜”是对生活的美化,“灰黑滤镜”是对生活的丑化。第二段阐述了“滤镜”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此处的“滤镜”既可指图片视频中的“滤镜”软件,也可以指看待生活和人事的主观态度。透过别人开的“滤镜”了解生活,了解到的只是他人眼中的生活,在

42、看待人和事的过程中加上主观的“滤镜”,可能不能看到生活的真相和原貌。第三段引导语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就“滤镜”现象记叙相关事件或发表看法,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提醒学生借助材料的提示,联系现实生活,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本质。学生若选择写议论文,可以评价“滤镜”现象,分析其成因和影响,提出应对的态度、措施等。若写记叙文,可以叙述生活中经历的“滤镜”事件,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作要求部分,要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有明确的观点,不能只围绕“滤镜”这一话题泛泛而谈;“明确文体”要求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二)立意参考1.“滤镜”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更需要“返璞归真”。不同的人使用

43、“滤镜”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滤镜”下的景象归根到底是有别于“真实”。不论是“美颜滤镜”还是“灰黑滤镜”表现的都是加工过的生活,是作者希望观众看到的生活。在信息时代时代,许多动人的照片只是“照骗”,网络上也充斥着利用“滤镜”自欺欺人甚至虚假宣传的行为。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灰黑滤镜”刻意丑化正常的生活,比如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返璞归真,去伪存真,拒绝“滤镜”,更有利于我们了解自身、认识生活,有助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经由“美化”后的呈现效果虽美,但过度美化、同质化倾向严重,于个人而言容易诱发虚荣、攀比心理;于社会而言,不少网络内容生产者借助技术手段炮制“美人”“美景”“美食”以吸引更多

44、流量,获取名利,一个个视觉刺激、名不副实的“滤镜景点”“网红打卡地”等层出不穷,往往还伴生着高价收费的现象,不仅败坏了欣赏者的兴致和期待,甚至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此外对生活的过多的美化和粉饰容易使人远离真实,渐渐丢失面对真实的包容度与勇气,以及在平凡生活、普通风景中获得快乐和美感的能力。有时候,人缺少的不是“滤镜”的虚幻的美化技术,而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真实的美的双手。真正打动人心的美,也不是靠“滤镜”的美化功能支撑的。2.可以适度借助“美颜滤镜”来合理的修饰与美化生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适当的修饰和美化是为生活“锦上添花”的调味剂,“美颜滤镜”的功能正如化妆、服饰,能够帮助展示自己或

45、生活更美好的一面,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笑容与光彩。电子产品及软件上的“美颜滤镜”功能作为高科技的衍生物,可以给予人们一个成本低却成效快的包装自我的方式,满足了美化自我、美化生活之需。为世界加上一份美化效果的“滤镜”,体现的是一种审美的、乐观的看世界的方式。这些皆无可厚非。前提是“滤镜”等功能的使用不能用于自欺欺人甚至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行为。3.理性看待“滤镜”。从使用者角度:不反对对“滤镜”美化功能适度、合理的运用,拒绝利用“滤镜”进行欺骗或恶意丑化的行为。适度借助“滤镜”等来美化自我和生活,也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精彩与快乐。从观看者角度:理性看待“滤镜”的美化功能,看清“滤镜”的主观色

46、彩,主动探寻真实、真相。个人要破除“以貌取人(物)”、盲目从众等心理,不被“滤镜”裹挟,既关注外在,也更关注内涵、品质、功能等人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滤镜”带来的“热度”面前多一点“冷思考”。跳出“滤镜幻境”的局限:经过“滤镜”美化的美可以惊艳众生,真实的美亦可以熠熠生辉。不过度依赖或信赖“滤镜”,要学会在真实中寻找美、创造美。(三)评分标准1.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

47、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2.评分依据54-60分:思想好,表达好,有明显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文体特征明确,认识深刻,语言精准、流畅或有文采,结构严谨,材料丰富等,850字以上。48-53分:思想好,表达好,有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认识有一定深度,语言流畅,结构完整等。42-47分:思想好,表达一般,有亮点但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立意正确,观点态度较明确;全文能围绕“滤镜”来写作,不偏离主题;议论文写作有一定思路但逻辑思维不够强;记叙文能清晰叙述事件,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36-41分:思

48、想较差,或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观点、态度不明确,或立意略有偏差;议论文没有引材料,内容基本能围绕“滤镜”话题来写但有所偏离;结构比较混乱;语言不够通顺或有明显逻辑漏洞;文体特征不够明显。35分及以下:思想较差,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立意不正确或偏题,即观点不正确,或另起一个话题,但内容与材料主题有一定关联;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无逻辑;文体不明。3.其它项(1)平均分定在45分。(2)1个错别字扣1分,不设扣分上限。字数不足者,每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3) 残篇评定: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不超过20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不超过10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2分,不评0分。只写标题的,给1-2分,不评0分。(4)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打0分。(5)抄袭试卷的阅读材料内容,或抄袭相关文章的,10分以下。(6)卷面不整洁的,酌情扣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