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实验结束时在圆形滤纸上形成四个同心色素圆环,则最内圈的色素为()A. 胡萝卜素B. 叶黄素C. 叶绿素aD. 叶绿素b【答案】D【解析】【分析】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因为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在滤纸上扩散的最慢,所以位于最内圈,D
2、正确。故选D。2.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 )A. 黄光和蓝紫光B. 红光和蓝紫光C. 绿光和红光D. 黄光和绿光【答案】B【解析】【分析】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色素的提取常采用菠菜为原料,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采用有机溶剂。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两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通过有机溶剂将植物中的光合色素提取出来,再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将各种色素分开,分别配成溶液,然后用一束光照射色素溶液,再用三棱镜将通过溶液光线分成光谱,哪种波长的光少了就说明哪种光被吸收了。【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3、收蓝紫光。故选B。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普利斯特利的空气更新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B.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与好氧细菌证明了光合色素附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 萨克斯将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D.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
4、的场所是叶绿体;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普利斯特利的空气更新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但并不能证明是将空气中CO2更新为O2,A错误;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与好氧细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B错误;C、萨克斯将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C正确;D、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的是鲁宾和卡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课本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特别掌握恩格尔曼、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和卡尔文的实验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叶绿体是植
5、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详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D
6、、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D正确。故选D。5.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依次是( )A. 丙酮酸、CO2和C3B. 丙酮酸、C3和CO2C. CO2、丙酮酸和C3D. C3、丙酮酸和CO2【答案】A【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2个反应:一个是水的光解,另一个是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也包括2个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另一个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呼吸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场所是: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2丙酮酸+H+能量(2A
7、TP、少)。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场所: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场所:线粒体内膜。【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过程,C5和CO2结合形成C3,C3被还原形成有机物。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对于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及发生的物质变化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8、 )A.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B. 光反应需要光照,但是不需要酶C.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光反应阶段D. 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多种酶【答案】B【解析】【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Pi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机物、ADP、Pi、水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生成:ADP+PiATP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
9、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详解】A、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A正确;B、光反应需要光照,也需要酶,B错误;C、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C正确;D、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多种酶和光反应提供的ATP、H,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合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记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
10、征的是( )A. 细胞的水分增多B. 细胞内色素逐渐减少C. 细胞代谢速率减慢D. 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沉积;4、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5、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详解】A、细胞的水分减少,A错误;B、细胞内色素逐渐沉积变多,B错误;C、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代谢速率减慢,C正确;D、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要求识记相关知识点
11、,准确判断各选项。8. 细胞分化实质是( )A. 基因组的改变B. 原癌基因的突变C. 基因选择性表达D. 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此答题。【详解】A、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基因组不变,A错误;B、原癌基因的激活是细胞癌变的原因,不是细胞分化的实质,B错误;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细胞分化的实质,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
12、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染色变浅B.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减弱C. 衰老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强,使老年人头发变白D. 衰老细胞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等。【详解】A、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染色变深,A错误;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功能减弱,B错误;C、
13、衰老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弱,使老年人头发变白,C错误;D、衰老细胞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代谢减弱,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衰老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将边长为 1cm、2cm 和 3cm 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 01%的 NaOH 溶液中,10 分钟后取出琼脂块,用 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 分别是 a、b、c,下列对 a、b、c 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a=b=cB. abcC. abc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叫做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
14、大,则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是制约细胞体积大小的因素之一。【详解】相同时间条件下,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是一样的,因此细胞的体积越小,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越大,因此abc,B正确。故选B。1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短毛B. 家兔的短毛与粗毛C. 糯玉米的黄粒与圆粒D. 豌豆的高茎与细茎【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狗的长毛和短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
15、性状,A正确;B、家兔的短毛与粗毛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糯玉米的黄粒与圆粒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的高茎与细茎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1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B.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
16、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这是验证实验的结果,而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即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正确;D、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3.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
17、YRB. yRC. yyD. Yr【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Y和y、R和r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能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而yy是不能产生的配子。A、B、D错误,C正确。故选C。14.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A. AaBbAaBbB.
18、 AaBbaabbC. AabbAaBbD. AABBaaBb【答案】B【解析】【详解】测交指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测交,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15.下列有关孟德尔运用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之一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结果”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到的D. “Dd能产生D、d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利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孟德尔的假说内容有: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19、;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详解】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之一,A正确;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验证过程,B正确;C、“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结果”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到的,C正确;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但是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故选D。16.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等位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的遗传遵循自由
20、组合定律,则后代中( )A. 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有4种B. 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有2种C. 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6种D. 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4种【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进行解答。【详解】Aabb与aaBb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将该杂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AaaaAa:aa=1
21、:1,基因型2种、表现型2种,比例是1:1,bbBbBb:bb=1:1,基因型2种,表现型2种,比例是1:1。故两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2=4种,基因型种类为22=4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17. 正常女性体细胞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条X染色体,可表示为44XX,则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A. 44XXB. 22XC. 22YD. 44XY【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正常女性产生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因此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由于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44+XX,因此正常卵细
22、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B正确。A、C、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 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图A是精细胞变形形成的精子,属于精子形成过程,A错误;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C正确;D、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
23、分裂前期,属于精子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C19.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 4个着丝点B. 4个DNA分子C. 2条姐妹染色单体D. 2对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含有两个着丝点,A错误;B、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即含4个双链DNA分子,B正确;C、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4条染色单体,C错误;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20.下图为人类红绿色盲(等位基因用B、b
24、表示)的遗传系谱图,下述错误的是( )A. 父亲的基因型为XBYB. 儿子的基因型为XbYC. 母亲携带红绿色盲基因D. 女儿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儿子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XbY。父母正常,则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详解】A、父亲正常,其基因型为XBY,A正确;B、儿子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XbY,B正确;C、儿子患红绿色盲而母亲正常,则母亲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C正确;D、女
25、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不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故选D。21.如图是一个血友病(X染色体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遗传系谱图。推测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A. 1B. 4C. 1和3D. 1和4【答案】A【解析】【分析】性染色体的遗传特点决定了伴性遗传的特点。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且一定会传给女儿。【详解】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图中7号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5号;5号的父母表现均正常,其致病基因来自1号,1号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A正确。故选A。22.等位基因是指( )A. 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B.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C. 一个DNA分子的两
26、条长链上的基因D.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详解】A、由等位基因的概念可知,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型不一定控制相对性状,因此不一定是等位基因,如A与A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C、基因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D。23.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
27、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不是磷酸与磷酸直接连接,A错误;B、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不是磷酸与碱基交替连接,B错误;C、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连接,但两个磷酸连接的不是同一个脱氧核糖的同一个位置,D错误。故选C
28、。24.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的()A. 双螺旋结构B.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中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
29、解】A、一般情况下,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双螺旋结构,A错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相同,不是DNA“指纹”,B错误;C、DNA“指纹”是指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DN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储存的遗传信息不同,具有特异性,为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C正确;D、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不是DNA“指纹”,D错误。故选C。25.双链DNA分子中,与鸟嘌呤配对的碱基是( )A. 腺嘌呤B. 胞嘧啶C. 尿嘧啶D. 胸腺嘧啶【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
30、啶配对。【详解】A、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A错误;B、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B正确;C、DNA分子碱基中无尿嘧啶,C错误;D、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D错误。故选B。【点睛】答题关键在于识记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6. 某DNA片段的碱基组成中,若A占32.8,则C和T之和应占A. 50B. 17.2C. 67.2D. 65.6【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由于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DNA分子中A+G=T+C=50%。故选A。27.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1、,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占少数B.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合成D. 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有关知识。该实验的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
32、用;实验过程: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详解】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因子代噬菌体的DNA的新链不含32P,只有亲代噬菌体注入的DNA含32P,故只占少数,A正确;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细菌中含35S的氨基酸合成的,故全部含有35S,B正确;细菌没有细胞核,C错误;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D正确。【点睛】要注意放射性元素标记的部位及生物个体,还要注意细菌无细胞核。28.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6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
33、,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A. 1个B. 2个C. 15个D. 16个【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有31P的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6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只有2条杂合的DNA,其中一条单链含32P,另一条单链含31P;其余的14条DNA分子的两条
34、单链仅仅含31P。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B.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A、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
35、子,经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A正确;B、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正确;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基因在一个DNA分子上成单存在,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成对存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30.某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实验鼠进行了 4 次注射实验,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活菌甲是有荚膜的 R 型细菌,
36、而活菌乙是无荚膜的 S 型细菌B. 由注射和的结果可知,活的或死的 S 型细菌都能使小鼠死亡C. 在死鼠 2 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D. 死菌乙未导致鼠 3 死亡,由此说明死菌乙转化成R型细菌【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研究者: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3)实验原理:S型肺炎双球菌使小鼠患败血病死亡;R型肺炎双球菌是无毒性的。(4)实验过程: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
37、鼠不死亡。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2、分析题图:将活菌甲注入鼠1,结果小鼠存活,说明甲为R型细菌;将活菌甲和死菌乙混合注入小鼠2,小鼠2死亡,从小鼠2的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乙注入小鼠4,小鼠死亡,说明乙为S型细菌。【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型细菌,A错误;B、由注射和的结果可知,活的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由注射的结果可知,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C、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C正确;D、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由此说明死的S型细菌不能导致小鼠死
38、亡,但不能说明死菌乙转化成R型细菌,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31.如图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所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阶段,发生场所是在_。(2)图中的b物质是_,d物质是_,c物质是_。(3)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C3化合物会_(填增加或减少)(4)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可以采用_法将不同的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答案】 (1). 光反应 (2). 类囊体薄膜 (3). O2 (4). CO2 (5). ATP (6). 减少 (7). 无水乙醇
39、(8). 纸层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光反应,B为暗反应,a为水,b为氧气,c为ATP,d为二氧化碳,e为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图中A所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场所是在类囊体薄膜。(2)图中b物质是水光解产生的氧气,d物质与C5结合形成C3,d物质是CO2,c物质是光反应形成的ATP。(3)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增强,生成的H和ATP增多,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短时间内C3的来源不变,故最终导致C3含量减少。(4)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
40、,可以采用纸层析法将不同的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图甲表示果蝇细胞某些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所示果蝇精原细胞完成完整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可用图甲_(填字母)时期表示;过程c最可能发生了_作用,使之后的染色体数目加倍。(2)图乙中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的名称是_。(3)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上,是一对_基因,细胞分裂过程中,W和w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期。(4
4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_对常染色体,有_对性染色体。【答案】 (1). ab (2). 受精 (3). 次级精母细胞 (4). 精细胞 (5). 等位 (6).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7). 3 (8). 1【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a和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分析乙图:图乙中精原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为精细胞,正常情况下,a和b染色体组成相同,c和d染色体组成相同。【详解】(1)图乙所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对应于图甲的a和b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过程c中发生了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即
42、恢复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2)图乙中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为精细胞。(3)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上,是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果蝇的体细胞中有3对常染色体,有1对性染色体(XX或XY)。【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3.水稻中的有芒(A)和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根据下列育种过程完成下列各题。P:aarrAARRF1F2(1)F1的
43、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_,_。(2)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_。(3)表现无芒抗病类型的个体占F2的比例_,其基因型_。(4)F2中无芒抗病优良品种的基因型为_,这种类型占F2的比例是_,能否直接从F2中选出这个稳定遗传的品种?_。【答案】 (1). AaRr (2). 有芒抗病 (3). AR:Ar:aR:ar=1:1:1:1 (4). 3/16 (5). aaRR、aaRr (6). aaRR (7). 1/16 (8). 不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识记。可在理解和熟练记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作答。【详解】(1)
44、由亲本aarrAARRF1F2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Rr,根据题意,则其表现型为有芒抗病。(2)F1的基因型为AaRr,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四种,基因型及其比例AR:Ar:aR:ar=1:1:1:1。(3)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表现为无芒抗病类型的个体基因型有aaRR和aaRr两种,分别占F2的1/16和2/16,共占3/16。(4)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优良品种的基因型为aaRR,该基因型个体占F2的比例是1/16;由于F2中无芒抗病的基因型有aaRR和aaRr两种,所以不能直接从F2中选出这个稳定遗传的品种。34.摩尔根用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
45、眼雄果蝇杂交,F1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F1雌雄果蝇间相互交配,F2中有红眼也有白眼其比例为红眼:白眼=3:1。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眼色遗传中,显性性状是_。F2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出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2)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3)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都位于_;请根据这一设想写出下列果蝇的基因型(眼色基因用B、b表示):亲代白眼_;F2红眼雄果蝇_;F2红眼雌果蝇_。【答案】 (1). 红眼 (2). 性状分离 (3). 全部为红眼 (4). 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5). 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
46、的等位基因 (6). XbY (7). XBY (8). XBXB或XBXb【解析】【分析】1、根据摩尔根用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性状。2、摩尔根的假说内容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性状,子二代同时出现白眼和红眼的现象叫性状分离。(2)摩尔根实验中,亲本XBXBXbY子一代XBXb、XBY子二代XBXB、XBXb、XBY、XbY,结果F2中雌蝇全是红眼,雄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3)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都
47、位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的等位基因。相关个体的基因型:亲代白眼XbY,亲代红眼XBXB,子二代红眼雄果蝇XBY,子二代红眼雌果蝇XBXB或XBXb。【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摩尔根的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要求考生能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设计并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及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35.仔细阅读图一和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一中下列编号所代表的中文名称: 5_;_;_。(2)图二所示过程叫_。此过程必须遵循_原则。(3)图二过程的特点是_、_。(4)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该DNA经过n次复制后,含模板链的DNA占_
48、。A12 B12n-1 C12n D12n+1【答案】 (1). 腺嘌呤 (2).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 氢键 (4). DNA分子的复制 (5). 碱基互补配对 (6). 半保留复制 (7). 边解旋边复制 (8). 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是磷酸基团,是脱氧核糖,是含氮碱基,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腺嘌呤,是鸟嘌呤,是胞嘧啶,是胸腺嘧啶,是氢键,图2是DNA复制过程,DNA复制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5是腺嘌呤,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氢键。(2)图二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此过程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图二表示DNA复制,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4)图二中亲代DNA分子,该DNA经过n次复制后,子代DNA共有2n个,其中含有亲代模板的DNA有2个,故含模板链的DNA占12n-1,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相关内容,重在考查基础,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