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433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呼和浩特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考试历 史 试 题(时间:60分钟;内容:必修三、选修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说明了:A.宗法、礼乐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井田制遭到破坏 D.社会动荡纷争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C.战国后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

2、的现象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4.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5.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

3、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6.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7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4、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8.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9.“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5、D.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失败主要原因的分析不符合郑观应观点的是: A.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B.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C.郑观应认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抛弃中国的体和用,不仅要“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而且要“议政于议院,以民主共和

6、,谋定而后动”。D.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12.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

7、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 D.实行民主革命13.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14.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

8、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15.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 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D.社会契约16.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

9、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7卢梭在他的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强调,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定。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18.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

10、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19.据史料记载,魏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这最有可能是由于A实行初税亩 B.颁行了均田令 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D.政府允许农民购买份地20.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

11、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21.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的建立22.梁启超曾经说过: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这样评价中日两国,三十年后,日本强盛,中国弱小。日本的考察团,考察政治体制,归而行之;中国的考察团主要是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购而用之。”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2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

12、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24.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25.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13、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A.日本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C.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 D.政府扶植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

14、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选自马克赞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2

15、)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在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埋伏着失败隐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8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

16、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

17、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2分)

18、(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4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2分)(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4分)28.(10分)1898年的戊戌新政,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和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而且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

19、”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更能代表这次新政的方向。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而且就维新派成员本身来说,其知识结构、观念结构,尤其是政治理想都已背离传统,这就使维新派从根本上区别于封建官僚的洋务派,代表着新的社会方向。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加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开制度局以统筹全局、改革官僚机构等,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经济领域不仅提出要发展工商实业,还设立了保护工商实业的农工商总局、铁路总局、各省商务局,颁布“振兴工艺”的章程;在文化教育领域,所兴办的已不只

20、是培养洋务专才的专科学堂,而是面向国民教育(“开民智”)的大学堂、中小学堂,并且还向最顽固的科举制度开刀宣布废八股改试策论。这种广泛、深入的变法活动,正反映了维新派所追求的是“全变”系统的、全面的社会变革,而不是洋务派那种零敲碎打、补苴罅漏式的变法。 戊戌新政不只是承继了洋务新政的遗产,也不会简单地重复洋务新政,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关于近代戊戌新政的观点。(2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上述观点(要求: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8分)历 史 试 题 答 题 纸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

21、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26.(1)(2)(3)27.(1)(2)(3)(4)28.(1)(2)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BCBAB BABDC CABBC DABBD BCCBC二非选择题26、(1)粮食价格过低。(2分) (2) 商鞅:农业方面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商业方面主张抑制商业发展,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4分)王安石:农业方面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商业方面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以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4分) (3)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2分)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但强制农民借贷;地方

22、官吏趁机勒索,农民负担加重。(4分)募役法: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并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激烈反对。(4分)27.(1)追求: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2分)(2)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4分)关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如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3)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与专制。(2分)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2分)(4)现象: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思想传播;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救亡行列。(4分) 追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追求功名利禄到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站在时代前 列,引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分)2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