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 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
2、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
3、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 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
4、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
5、,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
6、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B家训的体现 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C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
7、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二、古代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
8、,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9、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10、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B
11、“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
12、,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浪淘沙邓剡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
13、士人经常相邀到此。(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2)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对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
14、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l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 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
15、行着抗战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 “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
16、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
17、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l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
18、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l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
19、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选自2014 年7月新民周刊,有删改)(1)下
20、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B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C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D“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E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他认
21、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这句话意蕴丰富,手法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四、语言文字运用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一首锦瑟,实
22、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回味绵长。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7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B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
23、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 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 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
24、需要和最渴求的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ABCD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
25、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10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1)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要求:与标题有内在的联系,不超过15个子。五、写作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要求选准
26、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
27、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 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
28、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 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
29、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
30、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3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B家训的体现 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C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管
32、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
33、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审题划重点,通读标段号,定位划重点,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解答】(1)B “源头”错,原文第二段是“最早又最可信的一段记载”;(2)B 根据原文第三段的内容可知,家训的体现形式是在“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3)D 强加
34、因果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可知,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不是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答案:(1)B (2)B (3)D二、古代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
35、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36、。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C宜择守长贤
37、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3 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
38、部。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39、成现代汉语。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0、解答】(1)B “以为职”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均分”为偏正结构,意思是“平均分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译文为: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2)D “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错误,无“肱股之臣”(3)A 解析:“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原文为“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4)“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译文为: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2)“
41、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译文为: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答案:(1)B(2)D(3)A (4)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参考译文: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凭会试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谕宣德六年,被推荐提拔为御史,出京兼任苏州、松州、常州、镇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让他与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官,皇上敕令上有“请示皇上后再裁决”的话王来说:“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为他改了敕令赐给他中
42、官陈武应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蛮横,王来多次抑制他陈武回来,向皇帝倾诉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感慨称赞王来是个贤才,说“记下这件事”等到回来复命,奖励非常丰厚英宗即位,因为杨士奇推荐,王来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说:“郡县官员不把农业当作根本,导致百姓多游荡懒惰,催征租税动辄逼出人命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令免除他们的赋税,而田地一天天荒芜闲置,租税没有出处,累及到良民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靠种桑养蚕补充农业的,可任他们自己规划安排仍旧让提学风宪官监督,百
43、姓知道从事本业”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王来为官清廉,为政干练通达侍郎于谦在山西做巡抚时,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认为他可以在皇帝身边侍奉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因为这)他被逮入狱,应当流放正赶上大赦,以原来的官职调任广东王来从这以后屈尊迁就变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声有色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才带兵回来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使代替侯璡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联合进兵讨伐苗人等到贼人平定,班师回朝皇帝下诏让王来、梁珤留下镇
44、守安抚不久下令王来兼任贵州巡抚王来上奏说:“近来因黔、楚地用兵,应该暂时实行卖官的先例现在贼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匀等四个地方缺乏粮饷应该召商中盐,取消收粮的条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景泰三年十月王来被召回,让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认为王来功劳大,请求对他给予特殊表彰都给事中苏霖反驳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实行王来在返回的途中,因为贵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让他带兵回去再讨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个尚书都被罢免王来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浪淘沙邓剡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
45、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2)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考点】古诗词阅读【分析】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是南宋诗人邓剡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借景抒情,吊古伤今,既倾吐了内心的亡国之痛,又诉说了乱离中的人民之苦,全词感情沉郁,风格清奇【解答】(1)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问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答时要注意不止一种首先思考修辞,结合注释和平时所学可知这里“客身”和“新亭”是
46、用典,整首诗是借景抒情分析时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2)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找出“枕簟凉生”“凉”的原因需要结合全词,抓住“秋”“千里飘零”“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等语句进行分析答案:(1)用典“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 “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融情于景“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此处若答成“反衬”,写出激愤之情,也可给1分)(2)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家国沦亡的悲凉(每点2分)(分析时结合全词)译文: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
47、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赏析:“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此词一开篇,便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
48、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客身”指亡国之虏沦落于异域的生活“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中借己情感之转折,演绎出作词的生活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
49、音,袅袅不绝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对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情景式默写题,要认真分析、判断考查的是哪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
50、又有理性的思考;在写句子时,要写准个别生僻字等【解答】(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重点字:翼)(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重点字:鹜)(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燕脂)三、实用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
51、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l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 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 “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52、。”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
53、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l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
54、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l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
55、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
56、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选自2014 年7月新民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CA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B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
57、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C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D“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E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这句
58、话意蕴丰富,手法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的基本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
59、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基础学科方面成就显著”错,文中并没有写出在“基础学科”方面的成就D、“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原文无依据E、“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错误,原文表述为“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分析段落作用,可以从结构、内容两个角度考虑,在结构上,作为文本的第一段,可以从为后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分析,从内容上可以从介绍时代背景、衬托传主形象、突出文本主旨等角度分析回答此题,需要先掌握传
60、记文第一段的作用一般有:介绍时代背景,衬托主角,突出文本主旨,为后文做铺垫等,本题可据此回答(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的基本能力在实用类文本中理解词语、句子含义要同文本特征结合起来如传记、人物通讯和访谈多以写人为中心,理解起来多同人物的思想、心理、情感、性格有关因此,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人物的心理情感语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这些语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象征义、双关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章主旨的大语境中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进而披文入理,把含蓄的内涵解说出来当然,也要注意修辞特点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天空”、“洞”比喻权威以及开
61、辟的新境界,表明卢鹤绂先生的学者身份,突出一种精神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4)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本题为探究题,开放性较大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的提示,从文本中筛选作为学术大师、有情怀的人,有哪些重要表现;在学术方面,可从卢鹤绂先生研究成果方面筛选概括: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有情怀的人”可以从他的思想和日常生活爱好等方面筛选概括:“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
62、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爱国;“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淡泊名利;“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热爱生活依据上文总结,然后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BC(对一个给3分,对两个给5分)(2)内容上:第一段写了卢鹤绂回国时带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表现了他的学者的身份和爱国精神结构上:引起下文,在引出了传主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卢
63、鹤绂故事的叙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本,适当分析)(3)从语气中可看出卢鹤绂的强大的自信这份自信源于他多年的深厚的学术积淀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天空”比喻权威,用“洞”比喻开辟的新境界,表现了卢鹤绂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4)卢鹤绂既是一位学术精湛的大师,又是一位富有情怀的人他是一位学术精湛的大师:他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他的论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任意两个例子4分)他是一个富有情怀的人:他有爱国情怀,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以及获得诺贝
64、尔奖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有淡泊名利的情怀,放弃成为专家的机会,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喜欢京剧,在京剧中体味人生哲学(任意两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四、语言文字运用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回味绵长。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
65、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考点】成语【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用于对往事的回忆念念不忘: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很多60后对那段
66、不平凡的岁月”对过去的事记得清,所以用“记忆犹新”“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所以用“念念不忘”“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说明情感深,记忆很深刻,用“历历在目”答案:C7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B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 系
67、,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 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C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将“提高”改为“打造”D表述正确
68、故选:D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ABCD【考点】排列句子顺序【分析】解答本题,要 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辨明文体特征
69、,理清行文思路根据结构、语意关系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解答】句阐述诗歌的本质,总领后文,排在最前;“修心”紧承句;共同阐述与心灵的关系,中的“而”表明了先后;共同阐述好的诗歌的作用;得出结论,放在最后故正确排序为:故选:A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回望历史,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当初他
70、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考点】补充句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可知整段话话题为“名由实美”根据前面的“古往今来”和后面的“李冰”“韩愈”等可知该空应填“回望历史”;根据前面的“或许”后面的“然而”可知此处应填“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处可根据前面的“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得知该处应填“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解答】答案:回望历史
71、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10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1)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要求:与标题有内在的联系,不超过15个子。【考点】图文、表文转化【分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和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读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含的意义【解答】解析:理解这幅漫画的关键是小猫投在墙上的影子和伞后隐藏的影子小猫的影子很像伞的影子,但伞的真正影子却在其背后本题开放性较强,只要标题、画面、启示间有内在联系,且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1)标题:伞的猫影 (2)只看影子,不能分辨出事物真实的模样,要看到事物真实的模
72、样,还要多角度地去观察,这样才不会“一叶蔽目”五、写作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分析】(一)从齐白石对许麟庐
73、的教诲角度齐白石并没有把弟子拘囿在自己的领域,而是要求弟子有所突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宗师的胸怀气度,更能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使人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从而,反思现实教育中存在的扼杀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形(二)从“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角度“门”可以是进步某一领域的门径,可以是某种方法,某种模式,某个老师但它是我们进入这一领域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可靠的经验从而领会到创新的前提是夯实基础、继承传统,不能盲目创新经过以上的品味分析,我们可以提炼出材料的关键词是:继承与创新,创新与个性,教育与创新,创新与发展总之要围绕“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反对僵化
74、因袭,故步自封”来思考问题参考立意:1、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2、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3、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4、既要“继承前人的传统”,又要发扬自己的特色、敢于创新等【解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最好的创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长期延续而未曾中断的民族文化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民族的文化,唯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维持其先进性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总是在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中发
75、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最好的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并不排斥创新,相反,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
76、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 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绝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绝不可以变成自己替代的创造,这是绝不能替代的 没有“不变”,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变”,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因此,真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继承难在如何的合理取舍,对凡是被后人所认可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必须毫不动摇的予以取,反之则舍但创新是绝对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创 新是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种代替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 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同时增添旧事物中所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此,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 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是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的统一起来 另外,继承与创新不单单是一个民族的任务,它更需要的是这个民族的每一个分子去实践而当一个民族能够做到每一分子都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昌盛与 富强也就只成了时间问题而已了2017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