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64MB ,
资源ID:58422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42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同步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同步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3.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地协调观)1.我国北方平原区和南方丘陵、山区的聚落有哪些不同?2.地表形态对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有何影响?3.交通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举例说明哪些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

2、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以我国村落为例)地区规模分布、形态人口北方平原区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较小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较少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3)地形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地形起伏

3、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5)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微思考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山区交通线路建设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优缺点?提示:(1)优点:不仅能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节省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2)缺点:桥隧比例的增加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例如,填海造陆、开

4、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高原地区的聚落呈狭长的条带状。()(2)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形态多呈条状分布。()(3)陡坡开荒对下游地区没有什么影响。()(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百害而无一利。()提示:(1)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2)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线路受限较小,多呈网络状分布。(3)陡坡开荒往往带来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4)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而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

5、避害的目的。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一青藏高原聚落的分布景观图。材料二北方地区平原聚落。问题1(区域认知)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提示: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问题2(区域认知)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山地、高原地区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提示: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比较多;而山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比较少。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不同地形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聚落形态原因分析高原地区深

6、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地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2我国不同地区受不同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具体如下表:地区聚落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

7、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1.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房。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越来越少,而砖瓦房却逐渐增多。上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据此完成(1)(3)题。(1)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地震损害小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便于搬迁兴建向阳,采光、

8、通风效果好冬暖夏凉ABCD(2)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A喀斯特地貌广布B气候湿热,岩石裸露C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地形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3)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A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D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1)C(2)D(3)B第(1)题,根据材料,当地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地震多发,千脚落地房由多根木桩固定,防震效果好,对;红杉木耐腐蚀,对;当地森林丰富,可就地取材,便于建设,也便于搬迁,对;材料显示该房屋“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说明通风、采光效果不好,错,对。综上所述,C正确。第(2)题,该

9、地位于云贵高原一带,地形崎岖,房屋建于斜坡或靠山处,以树木为原料,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D正确。第(3)题,该地地形崎岖,空间有限,不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A错误。千脚落地房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越来越少,这将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B正确。该地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不会因房屋建筑形式的改变而减少,C错误。千脚落地房数量减少,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D错误。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中国是多山之国,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了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国内早期建设的国道省道以及县道乡道等大部分路段都是盘山的,高速路网逐步成型

10、后,盘山公路的比例明显下降。在平原地带或东部地区,盘山公路的功能作用主要集中在偏远山村和自然景点,但在西南和中部地区,盘山公路仍然是主体。问题1(人地协调观)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提示: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线路坡度较小,相对降低工程难度。问题2(人地协调观)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提示: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问题3(人地协调观)盘山公路有哪些弊端?提示:破坏植被环境、公路等级受限、地质灾害侵袭、公路全程漫长以及行车路况危险等。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

11、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些,成本也较低河网密布的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路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保证运输安全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

12、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平原地区密度较大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要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建设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例如,上图中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交通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交通线。(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

13、疏的地方,因为坡度较缓,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安全。(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的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2.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右图所示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植被B气候C河流D地形(2)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A缓解噪声污染B提高通行效率C减少洪涝灾害D增加科技含量(1)D(2)B第(1)题,根据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可知,道路呈“之

14、”字形与植被、气候、河流无关;山区由于地势起伏大,公路多选择呈“之”字形迂回前进的方式,故选项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矮寨特大悬索桥跨越峡谷,附近人烟稀少,不可能存在噪声污染;在两座山之间建设大悬索桥,可以实现两座山之间直行,避免了迂回前进,提高了通行效率,故选项B正确。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材料一赣州市崇义县上堡梯田群因其景色壮观美丽而闻名遐迩。这里梯田依山势开垦,连绵数百亩,又有零星村落点缀其间,其场面蔚为壮观。材料二鲁中山区某一自然村在20世纪50年代伐树作燃料,树龄几百年的大树也没能幸免,此后20年的时间中,该村洪涝灾害频繁,吃水都成问题。问题1(人地协调观)我国山区多梯田,

15、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提示: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问题2(人地协调观)材料二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提示:洪涝灾害加剧,地表水资源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多;下游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加重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中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美丽壮观,恍若人间仙境。哈尼人自然而然地沿着水沟安家建寨,又在寨下建造梯田,水沟穿寨而过

16、,沿梯田而下,将哈尼人的生活和劳作,都滋养得舒适与方便。读图,回答(1)(2)题。(1)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2)下列地理事象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D挪威峡湾海岸(1)A(2)B第(1)题,该地坡度大,不适宜耕作,通过修建梯田,保持水土来改造自然条件发展种植业。第(2)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而成的

17、,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对植被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在我国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少。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为了缓解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3.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

18、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题组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史前某村落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矿产资源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M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 ()A团块状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民选择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居住,这说明地形是当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M位于两条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其聚落会沿

19、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题组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生产中的地理)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34题。3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4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3C4.B第3题,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降低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第4题,“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

20、路的坡度降低,缩短隧道开挖长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题组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合理措施。读图,完成56题。5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6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5B6.A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这样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第6题,梯田的修筑明显地改变了山坡的形态。在坡地上,按等高线修梯田,将坡地改为层层平地进行耕作,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46

21、48活动1(1)图252为山区的聚落,图253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1)原因: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2)条件: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

22、(坝子)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河流上游和主要交通线上。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教材P49活动1(1)第三级阶梯上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海拔较低,人口密度大,故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随着海拔逐渐升高,人口密度不断减小,交通线路密度也依次减小。(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线路稀疏。2从

23、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区,不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征不同,而且交通线路的形态也有差异。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大都沿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分布;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教材P5152活动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因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2沿河谷呈东西走向。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教材P53活动1在梯田上进行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利于耕、种

24、、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直接进行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2(1)主要是由于不断开挖水下浅滩,浅滩变深,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造成波浪、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加强,海岸侵蚀速度急剧加快。(2)认同。有时对地表形态微小的改变,会破坏原来的平衡,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材料中蓬莱西村所经历的灾害就是例证。(3)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例如,在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例如,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则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