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32KB ,
资源ID:58417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41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单元综合检测六(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 D.邹容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项,答案为D项。答案:D2.“事不孤起,必有其邻。”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这些省区包括(

2、)浙江湖北直隶江苏A. B.C. D.解析: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结合教材“辛亥革命形势图”可知浙江、湖北、江苏等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答案:B3.理清时间顺序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辛亥革命时期史实纷繁复杂,以下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A. 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是在1912年4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1月1日。故

3、A项正确。答案:A4.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答案:C5.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

4、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废除了君主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但封建制度没有终结,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故C项错误;戊戌维新运动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故D项错误。答案:A6.“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两句话说明了两个意思:第一句话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体现了民族意识;第二句话强

5、调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人有权利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意识。所以选A项。答案:A7.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解析:材料围绕“社会风俗人心”,强调“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这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变化,D项正确。答案:D8.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

6、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其中包括()发动二次革命领导辛亥革命发动护国战争发动护法运动A. B.C. D.解析: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包括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清王朝的革命运动。故选D项。答案:D9.张裕酿酒公司于1892年在烟台创办,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下对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影

7、响A. B.C. D.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故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提倡国货,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故正确;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受到挤压,故错误。答案:A10.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运动开始兴

8、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121915年。材料内容显示19121915年列强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少。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列强在华的投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运动)使列强在华创办企业产品销路不畅;辛亥革命的推动等。A项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开始”,D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不符合材料反映的时间段。答案:C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

9、俗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可知强调的是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众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并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未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题干与民族救亡运动无关;题干未体现社会的移风易俗,排除A、B、C三项。答案:D12.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于是,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

10、动C.实业救国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解析:民国初年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于是,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答案:B13.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

11、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故A项错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故B项错误;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14.近代史上,有人认为“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持这种观点的人的实践活动最有可能是()A.编撰海国图志 B.创办民报C.撰写孔子改制考D.为新青年撰稿解析:根据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可推知此人对传统文化予以全面否定,应当为新文化运动代表,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民报和孔子改制考都与新文化运动无

12、关,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15.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A.青年杂志 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解析:青年杂志为陈独秀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并非仅仅局限于材料中的文学革命,故A项错误;文学改良刍议为胡适作品,主题为倡导文学革命,故B项正确;文学革命论为陈独秀所著,故C项错误;狂人日记为鲁迅所著,故D项错误。答案:B16.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

13、是()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解析: 依据材料“政治实质之变更不在政治之形式”,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会改良,故A项错误;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此时中华民国早已成立,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分析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偶然与必然有

14、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二肯定与否定“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

15、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8分)(2)材料二中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阐述理由。第(2)问,紧扣材料根据“矛盾发展的结果”“前无古人的变化”“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以看出陈旭麓先生对民国的肯定,原因是其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变化;由“荒唐可笑”“毫无根基”“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民国的否定,原因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缺乏根基。答案:(1)不是一场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

16、然结果。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中国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2)陈旭麓认为“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九十年前的今天,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宰割和瓜分,国家危在旦夕。而全国人民却仍然处于宗法制度、三纲教义和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袁世凯于1915年5月25日在“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上签字,12月12日宣布登皇帝位。在同年9月15日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陈独秀

17、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出版了,揭开了我国启蒙运动的序幕。材料二陈独秀提倡启蒙运动,并不是仅仅在唤醒国人起来救中国于危亡之际,这固然是他的直接的目的,他的更长远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封建纲常伦理思想,把国人推进到自由、民主与科学的现代观念,从而为中国进入现代国家先进之林创造条件,这才是陈独秀发起启蒙运动的真正目的。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

18、九十周年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了我国启蒙运动的序幕”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独秀提倡的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时代意义。(6分)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概括即可。第(2)问,“主要内容”可以依据材料信息归纳;“时代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中国人民的思想受到封建纲常伦理束缚;袁世凯卖国,复辟帝制;“西学东渐”,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时代意义:批判了落后的文化传统,弘扬了民主观念,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促进了人们的思

19、想解放。19.阅读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

20、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历史评价并分析的试题类型,回答本题首先要从所给材料中概括归纳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所归纳出的观点进行论证并评析。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中“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从“矛盾对立”“相似性”“相互转化”三个方面概括观点

21、。观点一可以结合所学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主张对立的角度论述;观点二可以围绕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级派别的总体思想以及实施结果角度进行论证评析;观点三可以从“思想守旧者随着时代变迁发展为激进者”的角度阐述。答案:示例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始终相互矛盾对立。评析:洋务运动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之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戊戌变法中,存在封建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的争论。前者固守“中体”思想,反对政治制度变革;后者倡导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中,存在保皇派与革

22、命派之间的斗争。前者固守改良思想,反对实行民族革命;后者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中,存在袁世凯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前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将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或答新文化运动后期自由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示例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在文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评析: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无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学习西方

23、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示例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评析: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时期,相对于顽固派而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是“激进”的,但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相对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又转化为“保守”的,属于封建顽固势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相对于封建顽固势力,主张制度变革是“激进”的,但相对于后来的革命派,他们又反对革命,成了“保守”势力。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思想解放的引领者,但在新

24、文化运动后期,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趋向保守。梁启超最初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后追随康有为成为维新变法的骨干,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转变为保皇派,反对革命,但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又予以强烈反对,体现了“保守”与“激进”的转化。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从历史上看,一场革命中,推翻旧政权的过程越是艰难,需要的时间越长,对革命后新政权的建设往往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形成一支可以作为新政权基础的强大军队,也会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领袖集团。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具有相当的威望,但作用主要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参与多少实际的策划、组织和指挥工作。孙中山的大部分革命活动是在海外进行的,包括宣传革命和筹措革命经费。为克服新政权的权力与权威危机上所表现的无能为力状态,孙中山不得不将最高权力交给袁世凯。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孙中山为推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6分)答案:(1)特点:革命发展快,迅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成果突出,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不彻底,中华民国有名无实。(2)实践:为巩固新生政权,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反对帝制复辟、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领导和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