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49KB ,
资源ID:5841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41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

2、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

3、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

4、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

5、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 “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 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 “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B. 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 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 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 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 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

7、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 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由文中“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

8、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知A项正确。B项由文中“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知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并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文中“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知人格与精神气质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说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D项文中“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

9、”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知“中庸之道”可以解决并不能消除文化冲突。故选A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知,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故选B项。3题详解】本

10、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由文中“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

11、点和尺度不同”与“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知“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准确的,故选C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12、,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图一图一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02月27日)图二图二摘编自安卓资讯抖音短视频迅猛崛起(2018年03月14日)材料二短视频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更拓展了自我表达的渠道与形式。对于短视频用户来说,他们不仅是屏幕外的消费者,更是屏幕内的生产者。烹饪美食、美容美妆、生活科普、娱乐搞笑短视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报告指出,个人爱好、记录生活是短视频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两大动因。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

13、。短视频因此衍生出一大批来自民间的素人网红。比如因仿明星妆走红的“百变女王”,因接地气走红的美食博主“麻辣德子”,骑摩托车带着妻子穷游世界的“尼姑哥哥”。与早期滤镜美颜包装下唱歌、跳舞、模仿等形式的自我展示不同,扎根于生活的内容开始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背后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折射。烹饪美食视频的火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饮食的更高品位;美容美妆视频的火热传达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实用技能视频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娱乐搞笑视频展现了人们工作之余的解压放松方式。在“微社交”时代下,短视频已成为用户广泛应用的新表达形态。报告指出,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在当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娱乐消遣与获取优质内容需求并存

14、。短视频不仅是用户放松休闲的减压器,更是重要的信息源和社交连接器。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3月1日)材料三报告显示,短视频成为最大众化的视频应用,是网民日常跨屏应用的核心组成,用户对电视与短视频的评价在功能属性和内容特点上形成互补。在短视频使用动机上,“放松休闲”是用户的首要诉求,其次是“获取信息/知识”和“社交分享”;在内容需求上,泛娱乐仍是用户刚需,知识和泛资讯需求旺盛;在社交方面,短视频重新定义在线社交语言,82.8%的用户参与过互动分享,孤独、焦虑成为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在线社交的依赖。短视频也为电视媒体延伸新的话语空间,73.2%的用户会因电视节目短视频对该

15、节目产生兴趣;同时热播电视内容也吸引短视频用户跨屏关注,新闻短视频成为电视媒体进军短视频的破局先锋;在短视频商业变现上,“短视频+电商”凸显潜力,短视频内容付费未来前景看好。摘编自北京日报(2019年02月23日)材料四当分享、点赞短视频成为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社交生活似乎更加丰富了,但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显示,孤独是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49.5%的短视频用户表示“有时感到孤独”。报告还特别提出,在线社交依赖与卷入加剧了这种情感体验,孤独感越强的短视频用户虚拟社交意愿越强,虚拟社交卷入度越高的短视频用户越感到孤独。人们不禁要问,以展示自我、广泛社交为目的的短视频,何

16、以变成加剧孤独的推手?在线社交带来的疏离感,伴随着线上社交工具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在线社交平台的日益发达而愈演愈烈,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和家人朋友聚会时,大家虽然围坐一圈,却各自刷着手机。即使面对面,有时候也往往选择在社交平台上“相遇”。久而久之,亲朋之间对在线社交的依赖日益加剧,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却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漠。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现实交流的缺失导致人们的内在情感无法得到慰藉,从而加剧了孤独。与其他在线社交工具一样,短视频也带来了这样的影响。当短视频社交成为在线社交的新趋势,当人们因频繁的在线社交愈发感到孤独时,回归真实生

17、活中的情感就变得尤为迫切。希望有更多的短视频平台留心于打通用户之间更深层的沟通和交流,也希望我们理性对待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在线社交工具,为亲人和朋友留出更多的情感交流空间。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图一数据显示,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而选择自主制作上传短视频的用户占比较少,仅为百分之十六点四。B. 用户自主制作上传短视频的原因以满足个人爱好,记录生活和游戏娱乐为主,占比远高于交际因素。C. 抖音短视频用户年龄分布集中在19到40岁之间,35到40岁用户占比虽小,但女性用户占比远高于男性。D. 抖音短视频用户主体是年轻人,其中20到

18、29岁的人群占比合计为百分之六十点七,高于其他年龄段合计占比。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短视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短视频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就是短视频用户。B. 材料二通过举例,说明了现在的短视频扎根于生活,与早期滤镜美颜包装下唱歌、跳舞、模仿等形式的自我展示不同。C. 短视频是网民日常跨屏应用的核心组成,在短视频商业变现上,“短视频+电商”凸显潜力,短视频内容付费前景看好。D. 文章否定了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功能,因为它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而现实交流的缺失加剧了孤独。6. 短视频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哪些变

19、化?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C 5. C 6. 短视频影响着人们娱乐休闲方式,拓展了自我表达的渠道与形式,是用户放松休闲的减压器,更是重要的信息源和社交连接器。短视频成为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重新定义在线社交语言,社交生活似乎更加丰富孤独、焦虑成为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在线社交的依赖,从而使回归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变得迫切。【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35到40

20、岁用户占比虽小,但女性用户占比远高于男性”错误。结合材料一图二“抖音用户年龄和性别分别”分析,女性用户占比远高于男性的统计是针对19到40岁之间人群的统计,而非35到40之间的统计。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短视频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就是短视频用户”错误。原文为“对于短视频用户来说,他们不仅是屏幕外的消费者,更是屏幕内的生产者”,原文有限定,选项

21、没有。B项,概括内容错误,材料二举例是为了说明短视频产生了许多素人网红是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折射。D项,“文章否定了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功能”错误。结合“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现实交流的缺失导致人们的内在情感无法得到慰藉,从而加剧了孤独”分析,文章并没有否定点赞的浅社交功能。故选C。【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

22、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是个综合概括题,需要从材料二、三、四中进行概括,短视频的功能用途,对社会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都是涉及变化的内容,找到整理分类概括即可。结合“短视频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更拓展了自我表达的渠道与形式”“娱乐搞笑视频展现了人们工作之余的解压放松方式”“娱乐消遣与获取优质内容需求并存。短视频不仅是用户放松休闲的减压器,更是重要的信息源和社交连接器”等分析,短视频影响着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拓展了自我表达的渠道与形式,是用户放松休闲的减压器,更是重要的信息源和社交连接器。结合“当分享、点赞短视频成为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社交生活似乎更加丰富了”分析,短视

23、频成为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社交生活似乎更加丰富。结合“在社交方面,短视频重新定义在线社交语言,82.8%的用户参与过互动分享,孤独、焦虑成为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在线社交的依赖”“当短视频社交成为在线社交的新趋势,当人们因频繁的在线社交愈发感到孤独时,回归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就变得尤为迫切”分析,孤独、焦虑成为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在线社交的依赖,从而使回归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变得迫切。【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

24、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

25、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昏芦芙荭/文先是一声。接着是两三声。老人抬起头在门前的树上瞅了半天,也没寻见鸟的踪影。老人以为他又出现幻听了。这样的事,以前也常常发生在老人身上。过了几天,老人从庄稼地里回来时,突然发现房前屋后到处都闪烁着鸟的飞影,像风裹动的树叶,在眼前飞舞着。寂静的黄昏一下子律动了起来。这一次,老人听到了鸟儿们那潮潮的叫声。老人耸耸鼻子,是的,春天的味道越来越浓烈了。老人走进屋里,再出来时,他的手上多了一把木勺。木勺里是

26、金灿灿的麦粒。老人抓起麦粒,一把一把地向道场上扬去。金黄的麦粒在黄昏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后,就在道场上砸出了一声声鸟的叫声。啾。啾啾。啾啾啾。老人坐在门前的那块巨石上,一脸慈祥地看着那些鸟儿叽叽喳喳地抢食着地上的麦粒,好像那些鸟儿是他的孩子。一年四季,老人最喜欢的就是春天了。春天的黄昏,老人就喜欢坐在门前的这块巨石上,看家家户户房顶上升起的炊烟;看村里的男人们从地里收工赶着牛羊回家;还有那翅膀上挂着水珠的鸭子,一摇一晃不紧不慢地从面前走过。这样的日子多好呀!可这一切,对于老人来说,似乎成了回忆。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那个时候,这个村庄多美呀,人还没到村庄,老远就能感受到那热闹

27、的氛围。不说村庄,你就是走在村子外面的小路上,忽然,路边的庄稼地里就会蹿出个人来,吓你一大跳。老人记得,那时他还年轻。也是在春天的一个黄昏,他到了这个村庄。他本来是路过这个村庄,去另一个村庄的。可走到这个村庄时,天就要黑了。因此,他走得有些急,就出了事。他的一只脚在迈出时,不小心踢起了一粒小土块,那土块就像一只鸟一样飞了出去。他根本没有想到,在他前面不远处有个姑娘也正走在黄昏的路上,那土块好像长了眼一样,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前面走着的那个姑娘。在这个美丽的黄昏,他和姑娘结缘,之后他就成了这个村庄的人。他对姑娘说,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他都要守着这个美丽的村庄和她好好地过一辈子。可现在,当老人在春天的黄

28、昏里坐在这块巨石上时,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狗的叫声没了,鸡的叫声没了,连同孩童的嬉闹声也没了。老人每天只能看着自己房顶上的炊烟一缕缕升起,再一缕缕飘散。村庄还是先前的村庄,只是再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地都搬走了。许多人都来劝他,让他和他们一起走,搬到河川去,那里有宽阔的大马路,出门就能买到想要买的东西。可他就是不走。没有人知道他不走的原因。只有他心里清楚,他是在坚守着几十年前那个黄昏他对她的承诺。几年前她就去了,她就埋在当年他们相会的那棵树下。那棵树现在也已成了老树,将来,他要和她一起在这棵树下守着这美丽的村庄。鸟儿们吃净了地上的麦子,一只只地飞走了。场院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29、。老人从巨石上站起身,天还没完全黑。他开始动身向村外走去,慢慢地,他走到了几十年前他和她相见的地方。几十年了,这里几乎没什么变化。说没变化也不对,路边的那些树都长大了变粗了。只是早些年又被人砍掉了。这两年,老人又在那地方种上了小树。老人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心血来潮,他的心突突地跳了几下,然后,他像当年那样在路上走着。估摸着差不多了,他脚下一用力,一个小土块就飞了起来。那土块像一只鸟儿一样向前面飞去。老人想在空中找到那土块的身影,却什么也看不见,他只好竖起耳朵想听听土块落地时的声音。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6年第19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30、,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以鸟声鸣叫入笔,打破了只剩老人一人居住村庄的安静,用以动写静的手法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氛围。B. 因为老人年龄大了总有幻觉,所以老人抬起头在门前的树上瞅了半天,也没寻见鸟的踪影,就以为他又出现幻听了。C. 小说用词形象生动,如文中“砸出了一声声鸟的叫声”中的“砸”,传神地写出老人高兴用力抛掷麦粒后鸟儿欢腾情景。D. 小说结构严谨,多处照应。如前后都有踢土块的情节,对比中突出老人回忆中的美好和如今一人在小村坚守的执着和落寞。8. 文章对于老人的形象并没有刻意清楚的描绘,可给人印象还是很深刻。请结合文本对老人的形象特点加以分析。9. 小说结尾“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

31、。有什么意味和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7. B 8. 喜欢春天,眷恋农村生活。他喜欢春天里蓬勃的生机,听着鸟叫,便能嗅出春天的味道。看炊烟;看男人们赶着牛羊回家;看一摇一晃不紧不慢地走过的鸭子。怀念路边的庄稼地里蹿出个人来,吓一大跳的热闹。他眷恋农村劳动生活的温馨和安详。性情温暖,珍爱幸福。看着鸟儿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珍爱这个美丽的村庄和自己的爱人,回忆里都是幸福的模样。孤独寂寞,为承诺执着坚守。村庄里只剩他一个人,没了欢声笑语,没有鸡鸣狗叫,连鸟叫的声音都没有了的时候,他是孤独和寂寞的,但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守护,他却一个人留了下来。他重情重义,忠实于爱情,忠实于承诺,却不得不承受

32、城乡变迁给他精神带来的创伤。重情重义,对传统农耕生活的怀念。对养育自己的山水热爱,对亡妻的眷恋。 9. 从主题上看,结尾篇末点题。文章题目是黄昏,黄昏的寂静衬托出老人内心的伤感和落寞,也侧面反映农村建设中发生的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内容上看,写了老人在黄昏时候喂鸟,我们知道老人最喜欢春天的黄昏。喜欢的生活和黄昏有关,美好的回忆和黄昏有关,整个文本是以黄昏为核心来组织内容的。而结尾又写了黄昏的寂静,和前文形成呼应。从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伤感。伴侣走了,村子里的人都搬走了,只有他留在村子里,连鸟叫都没有,踢出的石头也没有落下的声音,文章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传达人物内心,强化主题

33、。从效果上,结尾强调了老人的等,强调了黄昏的寂静,渲染了一种哀伤和悲凉的气氛。在结构上,文本前后呼应。开头用老人以为是鸟叫声衬托了村子的静寂,而结尾还是写了这片黄昏里的静寂。连鸟声都失去的静寂让人更加难过,渲染了悲凉伤感的气氛,突出了老人的孤独。【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因为老人年龄大了总有幻觉”错,原文说“这样的事,以前也常常发生在老人身上。”老人的幻

34、觉可能源于身体原因,但通读文本,更多的属于体现了他在孤寂中的渴望,而只说是年龄大了出现幻觉,停留在生理健康层面的分析,忽略了对文章内在主旨和情感的解读。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通过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语段内容,从内容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过了几天,老人从庄稼地里回来时,突然发现房前屋后到处都闪烁着鸟的飞影,像风裹动的树叶,在眼前飞舞着。寂静的黄昏一下子律动了起来”“这一次,老人听到了鸟儿们那潮潮的叫

35、声”“老人耸耸鼻子,是的,春天的味道越来越浓烈了”“老人走进屋里,再出来时,他的手上多了一把木勺。木勺里是金灿灿的麦粒。老人抓起麦粒,一把一把地向道场上扬去。金黄的麦粒在黄昏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后,就在道场上砸出了一声声鸟的叫声”“一年四季,老人最喜欢的就是春天了。春天的黄昏,老人就喜欢坐在门前的这块巨石上,看家家户户房顶上升起的炊烟;看村里的男人们从地里收工赶着牛羊回家;还有那翅膀上挂着水珠的鸭子,一摇一晃不紧不慢地从面前走过”等分析,老人喜欢春天,眷恋农村生活。结合“老人坐在门前的那块巨石上,一脸慈祥地看着那些鸟儿叽叽喳喳地抢食着地上的麦粒,好像那些鸟儿是他的孩子”“他对姑娘说,不管以后

36、发生什么,他都要守着这个美丽的村庄和她好好地过一辈子”分析,老人性情温暖,珍爱幸福。结合“那个时候,这个村庄多美呀,人还没到村庄,老远就能感受到那热闹的氛围。不说村庄,你就是走在村子外面的小路上,忽然,路边的庄稼地里就会蹿出个人来,吓你一大跳”“只有他心里清楚,他是在坚守着几十年前那个黄昏他对她的承诺。几年前她就去了,她就埋在当年他们相会的那棵树下。那棵树现在也已成了老树,将来,他要和她一起在这棵树下守着这美丽的村庄”“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等分析,老人重情重义,孤独寂寞,为承诺执着坚守。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7、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主题,对行文构思的认识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文章主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过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根据结尾内容,挖掘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点,说出结尾和主旨的关联,指出结尾对主旨的体现。本题是开放题,

38、允许学生持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偏离答案所列的两种。“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结合标题“黄昏”分析,结尾篇末点题,结合“说没变化也不对,路边的那些树都长大了变粗了。只是早些年又被人砍掉了。这两年,老人又在那地方种上了小树老人想在空中找到那土块的身影,却什么也看不见,他只好竖起耳朵想听听土块落地时的声音”分析,黄昏的寂静衬托出老人内心的伤感和落寞,也反映农村建设中发生的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结合“寂静的黄昏一下子律动了起来”“一年四季,老人最喜欢的就是春天了。春天的黄昏,老人就喜欢坐在门前的这块巨石上一摇一晃不紧不慢地从面前走过”“也是在春天的一个黄昏,他到了这个村庄”“他根本没有想到,

39、在他前面不远处有个姑娘也正走在黄昏的路上”“在这个美丽的黄昏,他和姑娘结缘,之后他就成了这个村庄的人”等分析,写了老人在黄昏时候喂鸟,喜欢的生活和黄昏有关,美好的回忆和黄昏有关,整个文本是以黄昏为核心来组织内容的。结合“老人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心血来潮,他的心突突地跳了几下他只好竖起耳朵想听听土块落地时的声音”分析,突出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伤感。结合“先是一声老人从庄稼地里回来时,突然发现房前屋后到处都闪烁着鸟的飞影,像风裹动的树叶,在眼前飞舞着。寂静的黄昏一下子律动了起来”分析,开头用老人以为是鸟叫声衬托了村子的静寂,而结尾还是写了这片黄昏里的静寂,首尾呼应。“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

40、渲染了一种哀伤和悲凉的气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

41、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

42、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B. 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C. 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D. 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

43、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章句,章节和句子。也指对古书章节句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指章句之学。B. 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C. 国子,国子监简称,朝廷设立的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D. 金紫,指金印紫绶,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旧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B. 张策孝顺父母,

44、至情至性。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C. 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要职。D. 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行者所哀。【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大盗侵朝廷,

45、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2)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致仕”为退休,“即日”为当日,不应断在一处,所以BD两项错。“洛”指洛阳,“居”为居住,二者不能断在一处,故选A项。【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46、、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中“金紫”后代指高官显爵。“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有误。故选D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由文中“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的意思是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知张策的晋升,并非都因太祖赏识,故

47、选C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题中第一句重点字为“奉”是侍奉,“多”是赞美;第二句中为“属”是恰好遇到,“行者”是路人,同时此句是被动句。【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

48、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喜欢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

49、,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了。鼎尚的文字多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

50、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张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

51、,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乾化二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南行宋陆游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略东西出。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

52、本根。注:山南:即终南山之南。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信的坛。丞相祠:指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标题“行”可以判断这是乐府诗,全诗语意连贯,结构严谨,如行书般流畅自然。B. 首句交代了时间,以下三句描述了沿途所见景象,昂扬欢快,为全诗定下了高亢的基调。C. 第六句写了山南民众喜欢荡秋千、踢球等习俗,充分体现了上句中“气俗豪”的特点。D. 国家失去中原四十多年了,山南之行促使作者思考改变作战策略,对收复失地充满信心。15. 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评价该诗“起结次第皆称”,意为诗歌行文结构颇为自然严谨。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答

53、案】14. A 15. 诗歌首句点题,以下分写行至山南后的所见、所思、所感,末句揭示全诗主旨,层次清晰分明。前十二句,从土地肥美富庶、地势与民俗、历史与古迹等不同角度赞美山南,引出最末四句,作者回到了严峻的现实,提出了收复中原应以关中作根据地的战略思想,揭示全诗的主题思想。【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

54、可以判断这是乐府诗”错误。根据文意,山南行是南宋时期爱国诗人陆游客居陕西南郑时所作的诗作。该诗描写了该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以及地理位置,从而暗示出了南郑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标题中“行”的意思是“行走”。故选A。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分析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审清题干

55、要求,从结构入手解答题目。先概括后分析,注重答题语言的规范性。“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略东西出”点题,然后分别写行至山南后的所见、所思、所感,末句揭示全诗主旨。开头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写山南土地肥美富庶,为全诗定下了高亢的基调;第五句至第八句为第二个层次,极言山南形势险固,民气尚武,是理想的用兵之地;第九句至第十二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山南历史之悠久、古迹之丰富,以具体史实为证,强调了山南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由此,陆游想到了南宋的现实:宋朝失去中原已经四纪了,从江淮出师北伐中原,屡次遭受挫败,实在不是一条必胜之道。看来如果要出师中原的话,还是得以关中作为根本。揭示全诗的主题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

56、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答案】 (1). 虽有槁暴 (2). 不复挺者 (3). 萧关逢候骑 (4). 都护在燕然 (5). 小乔初嫁了 (6). 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

57、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重点字有“暴”“ 候”“初”“ 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 。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 ,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面临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

58、因此,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科研团队 ,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 。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拍手称快 鳞次栉比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B. 欢呼雀跃 鳞次栉比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C. 拍手称快 星罗棋布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D. 欢呼雀跃 星罗棋布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59、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B.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C.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D.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确保着陆腿能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并同时着地,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B. 确保着陆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同时着地C. 确保着陆腿能同时着地,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

60、地着陆D. 确保探测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同时着地,从而吸收巨大的冲击力【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组:“拍手称快”意为“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痛快的样子”不合语境。“欢呼雀跃”意为“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第二组:“鳞次栉比”意为“像鱼鳞和梳齿那样依次排列,形容建筑物排列密集”,语境对象不对;“星罗棋布”意为“像群星罗列,像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第三组:“殚精竭虑”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心积虑”意为“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情感色彩

61、错。第四组:“名列前茅”用以比喻“评比、考试等名位在前”;“出类拔萃”意为“品行、才干高出同类而拔尖”,对象不对。故选D项。【18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实现了关键技术”动宾搭配不当;C项,“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主谓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D项,偷换主语,导致第2个分句缺少主语“缓冲拉杆”。故选B项。【19题详解】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

62、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ABD语序不当,不符合逻辑顺序。经过分析知可知C最恰当,第一、二分句是顺承关系,第三分句与第一、二分句是目的关系,

63、合乎逻辑情理。故选C项。20.学校开展“美丽校园,爱心公益”活动,倡导同学们收集饮料瓶,换钱做公益。请在下面倡议书正文初稿的空白处补写语句。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注意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夏日炎炎,饮料可口。_。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让校园成了一个大垃圾场。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_。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校园增添亮色,为社会奉献爱心。【答案】 (1). 示例: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 (2). 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连贯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64、干的要求。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本题要考虑上下句的衔接连贯,可这样作答: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21.下面的文段有三处自相矛盾,请参照例句,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近地面的臭氧,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65、。鉴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源头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煤炭燃烧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免接触。臭氧以气态为主,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尽量远离公路、化工厂等产生臭氧的地方;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同时,政府采取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措施,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使空气变得清洁。例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与唯一有效的措施自相矛盾。(1)_(2)_【答案】“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与“如果外出,带上口罩就行”自相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与“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

66、污染源”自相矛盾。【解析】【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主要从自相矛盾的角度来考查,文中的另外两处是:“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与“如果外出,带上口罩就行”自相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与“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自相矛盾。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

67、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

68、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

69、,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略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

70、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单一,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深度解读,对于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命题内容看,本题避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选择了数学家勒内托姆同两

71、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的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实际上是引导考生将逻辑思辨与现实生活构建关联。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由此,考生既可以根据材料先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实用和审美各自的意义、作用。然后,选择“谈美”的一方,围绕材料引申说理:“人不是只靠吃米活着”。此外,要求“选好角度”,说明考生不管是从材料的哪个角度出发立意,均应视为“符合题意”。行文,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的立意,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

72、,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审题】本题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指向。其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题目故意省去了命题常式“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权衡比较,说出你的看法”这些写作导引语句。这一省略,无疑增加了审题难度。另外,某些语言的直白性和含蓄性的互换,也成了考生审题上的拦路虎。比如,两位古人类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质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哪位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哲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总之,“活”,是这道题的做

73、大特点。不管怎么说,相信“活”一点的考生应该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来!材料梳理。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双方看法:第一类人“古人类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 材料的立意难点: 厘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供选立意有:1、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2

74、、从数学家角度: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3、从辩证说理的角度: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总分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总说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素材:1、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

75、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古希腊普洛丁2、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3、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4、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5、“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6、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7、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古希腊柏拉图8、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