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1KB ,
资源ID:58407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40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素养评价(二)(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素养评价(二)(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1、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解析】选A。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的等爵制,把“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压低至十级以下,这是有意压制旧贵族势力,提升新兴地主的地位,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故选择A;这一举措不是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排除B;这一

2、举措旨在提高地主的经济地位 ,排除C;这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无关,排除D。2.为吏之道竹简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为吏之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文献。其开宗明义:“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表明秦朝()A.贯彻礼法兼施治国思想B.重视规范官僚的政治行为C.内圣外王思想已然确立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解析】选B。由材料“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审当赏罚”可知,秦朝非常重视规范官僚的政治行为,为此编撰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故选B;秦朝是以法治国,而非礼法兼施,排除A;“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

3、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郡县制的影响,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3.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随着军功地主的没落,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察举制,并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此举()A.旨在解决西汉的王国问题B.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C.践行了“天人感应”理念D.适应了集权政治需要【解析】选D。汉初军功地主兴起主要和建立新王朝有关,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主要是为了选拔治国人才,并且推动儒学地位的确立,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正确;察举制并不能解决王国问题,A排除;察举制的选拔标准是品行,人为因素较大,不利于削弱士族的势

4、力,B排除;“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材料无关,C排除。4.(2021潍坊高二检测)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A.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解析】选D。从记载看,唐朝除了“御史台”监察权力大、范围广以外,尚书省左右丞还负责“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D正确。材料说的是监察事务,A“行政职能”不符合题意;唐代监察事务多、范围广,不仅仅是“政令畅通”一项,B错误;本题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没有改变其方向

5、和性质,C“异变”错误。5.(2021湖南适应性测试)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解析】选C。通过材料中南史可知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负才地”中“才地”指才能和门第,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时,门阀世族虽然衰落,官员选拔仍注重门第出身,故C正确;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以品德为选官标准,故A错误;材料中“自负才地”“自恃人地”说明注重门第,并未涉及名士的举荐,故B错误;南朝时中央集权逐渐强化,寒族势力兴起,

6、世族子弟并非直接继承父辈官爵,故D错误。6.哈佛中国史认为,宋代形成了“士大夫政治”。所谓士大夫政治,是相对于“门阀政治”而言的,指由皇帝和士族、门阀共同构成社会上层的旧模式被皇帝和“职业文官”即士大夫阶层共同构成社会上层的新模式取代。“士大夫政治”()A.有利于宋代行政机构高效运转B.反映宋代皇权不断弱化C.得益于选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表明藩镇权力急剧膨胀【解析】选C。根据材料“被皇帝和职业文官即士大夫阶层共同构成社会上层的新模式取代”可以看出,“士大夫政治”中的官员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制度,正是因为科举制的不断发展,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促进了文官政治的形成,故C正确;“士大夫政治

7、”与行政机构高效运转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皇权在不断强化,而不是弱化,排除B;“士大夫政治”与地方的藩镇无关,排除D。7.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给事中4至10人不等。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当时规定,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据此判断,明代六科给事中类似于()A.秦汉时期的九卿B.隋唐的门下省C.宋初的中书门下D.清朝的军机处【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六科为中央监察部门,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六科对于皇帝诏令有不妥之处可提出异议,并将其封还

8、天子,不予草诏公布,是为帮助皇帝妥善处理政务服务的。故材料所涉明代六科给事中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的门下省类似,故B正确。8.清代乡试考官中,房考官是实际的阅卷官,例由该省进士、举人出身的现任知县担任,雍正五年以邻省举人、进士出身的在家候选官员充任。这一变化()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C.促进了科考的公平公正D.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加强【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乡试考官由本省到邻省的转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本省考官的徇私舞弊,对于考试的公平具有积极意义,C符合题意;A属于科举制的影响,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与官僚政治成熟无关,B排除;材料未涉及君主的控制力

9、,D排除。9.(2020天津模拟)明朝时期,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明朝对言官的选任实行任职回避,且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和曾犯“奸贪罪名”的人为言官。明朝实行上述举措的本质意图是()A.加强监察队伍的建设B.为实现吏治清明创造条件C.培养优秀的监察人才D.为监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解析】选B。明朝言官专职弹劾百官,皇帝要求言官德才兼备,实行任职回避,限定选任资格,本质意图是为弹劾百司、实现吏治清明创造条件,故B正确;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是对材料上述举措的概括,不是本质意图,故A错误;材料

10、体现的是对监察人才的选用,不是培养,故C错误;材料能体现出为监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的意图,但不符合材料问的本质意图,故D错误。10.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解析】选D。材料所述文官制度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取官员,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故答案为D。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没

11、有涉及垄断资本对政治的影响,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经济秩序的建立无关,排除B;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1.美国1883年颁布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对文官录用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A.有违民主选举的精神B.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C.有利于良好政治环境的形成D.为科举制的发展提供借鉴【解析】选C。由材料中文官制度条例的规定可知,这些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提高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

12、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良好政治环境的形成,故C正确。12.(2021青岛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文官考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工作”,其次是“机械工作”。“智力工作”人员都是笔试科目,有英语、历史、文学、伦理、人文科学、考古、梵文、希腊语、数学、自然科学等。这种选官办法()A.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B.不利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性制度化 D.一定程度上减少官员腐败【解析】选A。材料中的文官考试科目均需要学习,有利于推动教育发展,故A正确。B与“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作”不符,排除;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3.胡适在191

13、0年6月30日给母亲的信中说:“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由此可见()A.废科举阻断读书人的仕途B.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C.国内的新式教育仍未起步D.辛亥革命推动留学成为热潮【解析】选B。由“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可见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故排除A,选B;洋务运动时期,国内的新式教育已经起步,排除C;由时间“1910年”可知,辛亥革命并未开始,排除D。14.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但清末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

14、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B.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弊病的根本原因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解析】选B。材料中“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反映出废除科举制后出现的用人问题,因此可得出,钱穆的观点是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B正确。15.(2021潍坊高二检测)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 B.学校教育的发展C.党管干部制度 D.干部管理科学化【解析】选C。干部

15、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对干部进行培训等内容,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可知,C正确。A、B材料不能体现;D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1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1/3以上,而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A.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B.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央人民政府系统非共产党员人士约1/3以上”“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

16、1/2以上”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相关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具有片面性,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政协运作”;通过材料中的数据可得出,C表述准确,符合题意。D材料无法体现。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撰写历史文章需要参考历史书目,某同学提供了一些参考书目,具体如下表: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吴宗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唐代进士与政治卓遵宏台北编译馆1987年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冯尔康河

17、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根据所列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文章名称,并写出文章概要。(要求:写出所拟文章名称,概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讨历史现象、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首先,学生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表格中提供了四本参考书目,其核心内容分别是唐代科举制、进士、士大夫政治和社会结构演变。它们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据此可以拟定一个具体的文章名称,如“科举制度与唐代士大夫阶层关系之探讨”。其次,结合所学史实展开说明,我们按照常规的思路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角度分别阐述即可。答案:示例一名称:科举制度与唐代士大夫阶

18、层关系之探讨。(2分)概要:隋唐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后设进士等科,科举制度逐步形成。科举取士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来源。一种以皇权为中心、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新的政治体制得以建立。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士大夫阶层广泛地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担任各级官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吟诗作赋等。因此,士大夫阶层在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逐步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社会基础。士大夫阶层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扩大科举制度的影响。(10分)示例二名称:科举制影响了唐代政治生态。概要: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

19、评分唯一标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 “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

20、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6分)【解析】第(1)题特点

21、:根据材料“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可归纳出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可归纳出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根据材料“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可归纳出重视文档资料;根据材料“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可归纳出考核走向程式化;根据材料“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可归纳出监察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归纳出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第(2)题表现:根据材料中的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可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根据材料“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

22、规”可归纳出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原因:可从统治者的重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化;监察形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7分)(2)表现: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形成了自身的一套理论化、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

23、从君主意志,官僚制度中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也就被削弱。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簸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甚至为了迎合上意,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因此,中国古代官僚在

24、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材料二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853年,查理屈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提出一份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但未获得议会通过。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格莱斯顿执掌内阁后,于1870年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以后所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

25、度建立的标志。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建立在对旧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基础上的,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文官制度走向完善的。建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但所确立的原则依然没有过时,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世界历史: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7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一“当君主个人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

26、对服从君主意志”可知,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与专制皇权存在着潜在的紧张关系;由材料“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可知儒家伦理奠定了官僚政治运行的文化环境;由材料“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簸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说明存在着民众、官僚、皇权三者矛盾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材料“中国古代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体现了以形式主义为特点的官本位文化。第二问弊端,由材料一信息“官僚利益分赃、民众

27、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得出:剥削民众与缺乏责任;由“中国古代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忽视法律、行政执法的随意性等。第(2)题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二信息“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格莱斯顿执掌内阁后,于1870年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得出:立法推进;由材料“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出:适应时代,不断创新;由“1853年、1855年、1870年”三个时段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建立在对旧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基础上的,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28、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文官制度走向完善的” 得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由“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规定以后所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得出:坚持公平竞争和择优录用的原则。第二问认识,由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得出:官僚制度经历了由专治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由不公平到渐趋于公平、公正和理性的历程;由材料“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建立在对旧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基础上的,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文官制度走向完善的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得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对英国及世界民主政治的影响;政治制度改革不仅要传承传统,更要创新发展。答案:(

29、1)特点: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与专制皇权存在着潜在的紧张关系;儒家伦理奠定了官僚政治运行的文化环境;存在着民众、官僚、皇权三者矛盾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形式主义为特点的官本位文化。弊端:忽视法律;行政执法有随意性;剥削民众与缺乏责任。(7分)(2)特点:借鉴与传承相结合;立法推进;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适应时代,不断创新;坚持公平竞争和择优录用的原则。认识:官僚制度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由不公平到渐趋于公平、公正和理性的历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推动了英国及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政治制度改革须与时代结合,传承传统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丰富发展。(7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30、材料一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就摆出重用文人的姿态,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地方上命“士人典州”,还立下后世戒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为适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宋朝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取消门第限制,废除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实行由皇帝把关的殿试制;推行锁院制、封弥誊录制;不断扩大科举录取的名额和途径,并多方面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最终,宋代各项措施把古代文官政治推向极致,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 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年均取士数约为唐代的5倍。在重文的环境下,文官以天下为己任,议政直言不讳,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保证了宋朝内政的稳定。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

31、文官政治的确立材料二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各部门的行政官吏,多靠私人关系和门第产生,卖官鬻爵现象极为普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人们反对官吏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同时,政府也想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来提高效率。1853年底,英国政府提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主张废除个人随意任用官员的特权,必须经过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来择优录用文官等内容。1870年, 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三1980年8月,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这次讲话成为文官考试制度在当代中国重生的前奏。1989年7月, 中央下

32、发了保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摘编自张生晚清以来中国文官考试制度述略(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文官政治确立的背景。(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意义。(4

33、分)【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代的文官制度强化中央集权的色彩明显;科举制得到发展完善,选拔原则公平公正,选拔方式制度化、多样化;而且文官数量不断增加等。原因:根据“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就摆出重用文人的姿态”得出重文轻武思想的提出;根据“宋朝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取消门第限制,废除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实行由皇帝把关的殿试制;推行锁院制、封弥誊录制”得出完善科举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宋代君主的支持和推动。第(2)题背景:根据“英国各部门的行政官吏,多靠私人关系和门第产生,卖官鬻爵现象极为普遍”得出传统官吏制度特权浓厚、腐败严重;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根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

34、民主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反对官吏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并结合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责任内阁制的完善,使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使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第(3)题意义:根据“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有利于选拔的公平公正,防止用人的不正之风;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等。答案:(1)特点:强化中央集权的色彩明显:选拔原则公平公正;选拔方式制度化、多样化;文官数量不断增加等。原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重文轻武思想的提出: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君主的支持和推动等。(2)背景:传统官吏制度特权浓厚、腐败严重;政府办事效率低下;1832 年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责任内阁制的完善,使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思想解放,使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等。(3)意义:有利于选拔的公平公正,防止用人的不正之风;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