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79.50KB ,
资源ID:58397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39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这是黄旭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

2、东主席批准。这份绝密报告,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然而,当时的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1959年秋,赫鲁晓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席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决心,”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

3、一波三折中发展。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上天,带来核潜艇下海的希望。5个月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不断,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

4、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一个侦察兵已把最佳路线侦察出来,就没必要重走他侦察时的路线了。”黄旭华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

5、,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核潜艇潜入深海,才能隐蔽自己,在第一次核打击后保存自己,进行第二次核报复,从而实现战略威慑。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核潜艇上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铜板,深潜后承受的外压是1吨多一这么大的艇体,有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不严,都是艇毁人亡的结局!”深潜试验遭遇事故并不罕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便在深潜试验时沉没

6、,艇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难一对参试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观察并记录着各种数据。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一人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核潜艇横空出世,使我国从此摆脱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深海,潜伏着中国核潜艇,也深藏着“核潜艇人”的功与名。“为了工作

7、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摘编自刘诗平人生,为祖国深潜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注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材料二: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高铁、跨海大桥等

8、基础设施,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逐渐向“领跑”发起冲击。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需

9、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外部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在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研究领域持续发力,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交破。(摘编自丁奎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较多笔墨交代事件发生背景,主要目的是说明我国提出导

10、弹原子潜艇制造计划的由来。B. 文章介绍当年核潜艇研制的简陋条件和恶劣环境,凸显了主人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C. 文章将我国当时的研制方案与美国发展核潜艇的方案进行对比,旨在表现我国方案的可行性。D. 文章写64岁的黄旭华亲自随核潜艇做深潜试验,突出表现了他与同事们同甘共苦的平等意识。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选取黄旭华“荒岛求索”的事迹,集中表现了老一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选材的典型性。B. 材料一以核潜艇研制时间为线索,既利于展示我国核潜艇事业发展过程,又利于展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C. 材料二首段选取多个标志性事件,彰显了中国科技取得的

11、重大成就,论证了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观点。D. 材料二第二段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利于激发读者的使命感,体现了新闻评论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科学家精神的一项是( )A. 王振义院士不仅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还培养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位院士。B.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之后毅然同国,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C. 焊接工高凤林屡次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D. 医生李文亮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用微信提醒亲朋好友注意防护,被媒体称为疫情“吹哨人”。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5.

12、 基于材料二中“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你认为材料一这篇人物通讯有何社会现实意义?【答案】1. B 2. C 3. D 4. 首先从过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现实的角度,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 5. 宣传楷模事迹,有利于激发科技报国的志向与热情,集聚不懈攀登的力量。颂扬科学家精神,助力科学家精神代际传承,有助于应对激烈的科技竞争。表现核潜艇事业发展的中国速度,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A项,“我国提出导弹原子潜艇制造计划的由来”错误

13、,主要目的是说明我国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艰难不易。C项,“我国方案的可行性”错误,美国方案也是可行的。为了说明我国方案的制定有自己的想法。“三步并作一步走”的可行性。D项,“同甘共苦的平等意识”错误,目的是“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C项,“论证了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观点”错误,为了论证“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14、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D项,“被媒体称为疫情吹哨人”错误,“李文亮提醒朋友防护”一事体现的是医生的职业警觉。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首先从过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中的重要性。“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

15、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交破”,即然后从现实的角度,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宣传楷模事迹,有利于激发科技报国的志向与热情,集聚不懈攀登的力量。“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颂扬科学家精神,助力科学家精神代际传承,有助于应对激烈的科技

16、竞争。“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等等,表现核潜艇事业发展的中国速度,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

17、本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开的声音高学升田间的苘麻花开了,金灿灿的十分好看。打瓦村的村民老季本想去听苘麻花开的声音,但他现在再也没有这份心情老季已经两无没有吃喝,他萌生了绝食的

18、念头“好人都死掉了,咱这个瞎子,还活在这世上干什么?”卓冬婷因公殉职的消息对老季打击很大,他满脑子都装着那个女孩。几年前,老季的两只眼害病,成了瞎子,家里只剩下一个十几岁的孙子小旺跟着老季过日子,日子过得很艰难。那天,他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打理苘麻。打瓦村的田地种不出好粮食,倒是盛产苘麻,村前村后遍野都是。苘麻打理利落,会有人到村里收购去制麻。老季的家庭收入,就寄托在几亩苘麻上。“大爷,您这是在侍弄苘麻?”村主任大成带着一个女孩走过来,女孩和老季打招呼,她甜甜的声音让老季感受到一股青春活力。“二叔,这是县里下来的干部,来咱们打瓦村扶贫,她选了你家结对搞帮扶,你就叫她卓科长。”“大爷,可别叫什么科长

19、,我大号叫卓冬婷,您喊小卓或者冬婷就行!”卓冬婷穿着紫色高帮水鞋,因为刚到田间去,泥巴覆到膝盖。“哦,好咧,好咧!”老季努力睁大眼睛,但他什么也看不见,身上刚增添的几分力量又跑掉了。老季重重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家的情况太难,先前几任负责帮扶他的干部,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女孩听到老季一声叹息,脸色凝重。“主任,您先走吧,我留下来帮大爷打理苘麻”打瓦村位置偏僻,四面环水,外出都靠轮渡。卓冬婷在打瓦村住下来,很快走遍了全村所有住户一包括老季家在内,每家的锅门向哪个方向,她都清楚地记在心里。卓冬婷穿着紫色高帮水鞋,泥巴覆到膝盖,上门送物资。老季边打理苘麻边和她闲聊,“姑娘,你从城里到咱打瓦村受苦,生活可习

20、惯?”“大爷,看您说的,我才在村里呆多长时间?要说受苦,苦了的是你们哩!”卓冬婷坐到老季对面的凳子上给他当下手,在卓冬婷的鼓励下,老季对生活又重新充满信心。“二叔,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没想到这苘麻还有大用!卓科长帮助咱们联系一家制药公司,光你家每年就能增收一万多块。”村主任大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制药公司签完协议,挨家登门相告。打瓦村的村民很快知道,苘麻不仅是制麻的好原料,而且也可入药解毒祛风。第二年,苘麻花开的时节到了,老季的一心情变得开朗。“小旺,快领咱去看苘麻花。”小旺对老季的话有当诧异:“爷爷,您说什么?冬婷姑娘说,咱的眼睛不方便,但耳朵好使,一定能听到苘麻花开的声音。”在盛开的苘麻花

21、旁边,传出了祖孙俩的欢声笑语。卓冬婷看到这一幕,欣慰地笑了。自打卓冬婷来到打瓦村,老季的开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大爷,医生的话您也听到了,换上眼角膜,您完全可以重见光明,”卓冬婷说服老季,带他到省城的医院检查眼睛,医生说,只要费用准备齐了,手术随时可以做。卓冬婷听了医生的话很高兴,老季却又是重重叹了口气。“姑娘,眼瞎怕什么?咱可以用耳朵听花开。”卓冬婷明白老季担心巨额手术费用,她安慰说:“大爷,医生说的费用,并不是天文数字。除了合作医疗应该报销一部分,我会为您争取上级大病救助资金,还会为您在网上筹款。”老季的脸上再次露出开心的笑容。打瓦村的面貌改变很大。村里修上了平坦宽阔的公路,只缺河面上再架一

22、座桥,打瓦村的发展瓶颈就能打破。正在老季和全村村民幸福地憧憬之时,没想到,一则噩耗传来,让他们心痛如刀割。为了选准修桥位置,卓冬婷亲自下水测试水深,不幸溺水身亡“二叔,你不吃不喝作贱身体,自己解脱容易,可丢下小旺他怎么办?”得知老季绝食,大成登门劝导。“咱走了才不给小旺添累,现在政策好,还会让他饿死?”大成见劝说无效,出门沉思片刻,又返回去编了几句话骗老季。“二叔,你听说卓科长出事不假,可你不要太难过,她目前只是受了伤,还在住院抢救呢,还是先吃点饭要紧!”“咱不信,你欺负咱眼瞎。”在大成哀求下,老季终于断断续续开始吃饭,这天,老季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搓麻绳,大成又带着个女孩走过来。“哦,大成,是不

23、是冬婷姑娘来了?原来你真的没有讲假话!”大成正要搭话,只听老季突然改口说:“哦,还是不对,这脚步声不像是冬婷。”“大爷,您说得对,我既是冬婷又不是冬婷,我叫郭早春。冬婷姐殉职后,为了纪念她,县里成立冬婷志愿者工作队,她没有完成的遗愿,由我来接替她,”不久,郭早春来到老季家。“大爷,经过冬婷姐前期努力,现在时机成熟,我来接您去给眼睛做手术。”“不去,咱都是快死的人,还费这钱干什么?”“二叔,村东头河面上的大桥已经破土动工,难道你不想亲眼看一看?还有宽阔的马路,还有即将投产的苘麻原材料加工厂,这些可都是卓科长拿性命和付出的心血换来的!”郭早春和大成不停相劝,老季这才答应去做手术。苘麻花又开了。经过

24、苘麻地,老季突然停下脚步,竖起了耳朵。“早春姑娘,咱又听到苘麻花开的声音哩。”郭早春心疼地打量老季,只见几滴老泪挂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写老季无心听苘麻花开的声音并绝食,主要原因是卓冬婷的去世让他失去依靠,对生活失去信心。B. 小说多次写到老季的心理变化,这样写既丰富了其人物形象,也反映出了卓冬婷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C. 老季接受卓冬婷的建议去听苘麻花开的声音,说明他已经对卓冬婷充满信任,这也让卓冬婷感到欣慰。D. 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完成其遗愿。“冬婷”“早春”相承,含有冬去春来之意,象征扶贫工作前景美好。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

25、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中通过打瓦村前后面貌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卓冬婷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B. 小说注再细节描写,“卓冬婷的紫色高帮水鞋,泥巴覆到膝盖”这一细节,刻画了她不怕脏、累的形象。C. .小说首尾呼应,构思缜密。由老季听苘麻花开的声音写起,以他又听到苘麻花开的声音结尾,结构严谨。D. 小说语言精致典雅,蕴含感人力量。如“郭早春心疼地打量老季,只见几滴老泪挂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8. 小说三次写到了苘麻花开,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在内容表达方面有何作用。9.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活中写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请指出本小说“不平”之处并分析其效果。【答案】

26、6. A 7. D 8. 第一次写苘麻花开,反衬老季内心的悲伤。第二次写盛开的苘麻花,烘托老季祖孙内心的喜悦。第三次写苘麻花开,引起了老季对卓冬婷的怀念。 9. 布局谋篇方面: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先写老季绝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情节安排方面:卓冬婷突然意外去世,情节突转,出人意料;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后,扶贫工作得以延续,情节跌宕起伏,引人人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失去依靠,对生活失去信心”表述错误。首段写老季无心听苘麻花开的声音并绝食,主要原因是卓冬婷的去世带给了老季无限的伤痛。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

27、赏能力。D项,“精致典雅”表述错误。根据文本“郭早春心疼地打量老季,只见几滴老泪挂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可知,本文的语言简洁朴实,但蕴含感人力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根据文本“田间的苘麻花开了,金灿灿的十分好看。打瓦村的村民老季本想去听苘麻花开的声音,但他现在再也没有这份心情,老季已经两无没有吃喝,他萌生了绝食的念头”可知,第一次写苘麻花开,老季无心听苘麻花开的声音并绝食,主要原因是卓冬婷的去世带给了老季无限的伤痛,反衬老季内心的悲伤;根据文本“在盛开的苘麻花旁边,传出了祖孙俩的欢声笑语。卓冬婷看到这一幕,欣慰地笑了”可知,第二次写盛开的苘麻花,是因为卓冬婷帮助老季联系

28、一家制药公司,且联系了医院帮助老季治疗眼疾,烘托老季祖孙内心的喜悦;根据文本“苘麻花又开了。经过苘麻地,老季突然停下脚步,竖起了耳朵”可知,第三次写苘麻花开,卓冬婷因公殉职,老人对她充满了无限的怀念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把握小说结构特点的能力。从布局谋篇方而言:根据文本“田间的苘麻花开了,金灿灿的十分好看。打瓦村的村民老季本想去听苘麻花开的声音,但他现在再也没有这份心情一老季已经两无没有吃喝,他萌生了绝食的念头”可知,小说开头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老季无心听苘麻花开的声音而绝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再叙述几年前,卓冬婷帮助老季联系制药公司,并联系医院帮助老季治疗眼疾,但后

29、来因公殉职的事件,解释了老季绝食的原因;根据文本“自打卓冬婷来到打瓦村,老季的开心事一件接着一件”“ 正在老季和全村村民幸福地憧憬之时,没想到,一则噩耗传来,让他们心痛如刀割。为了选准修桥位置,卓冬婷亲自下水测试水深,不幸溺水身亡”可知,从情节安排方面:老季因为卓冬婷的帮助,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一切仿佛都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这个时候卓冬婷却因公殉职,突然意外去世,情节反转很厉害,让读者有种出人意料的感觉;根据文本“大爷,您说得对,我既是冬婷又不是冬婷,我叫郭早春。冬婷姐殉职后,为了纪念她,县里成立冬婷志愿者工作队,她没有完成的遗愿,由我来接替她”可知,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后,扶贫工作得以延续,情节跌宕

30、起伏,引人人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完宗深

31、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

32、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选自旧唐书,有删节)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吾谓斯文遂绝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理:动词,治理而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是朕拔擢致名位 致:动词,获得丁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然多为排摈,小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A. B. C. D.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B.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

33、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C.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D.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B. 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C. 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D.

34、 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小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14. 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2)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14. 作为太子属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得罪小人,被人指摘;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

35、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句意为: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绝:动词,断绝。句意为: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为:介词,被。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制御乖方”中,“制御”,词组,统治,控制,之前断开,排除AC;“天子不能用”中,“天子”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B项,“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误,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

36、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意思是“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中“是”,对;“由是”,从此;“见”,表被动,被。(2)中“为”,写;“凡”,总共;“命”,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意思是“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即作为官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

37、易,言浮华无行”,意思是“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即得罪小人,被人指摘;“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意思是“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即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

38、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

39、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

40、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咏鹤宋史弥逊缟衣湖上月明天,雪影飘飘意欲仙。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

41、秋烟,群鹤咏南齐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注诗人固功勋卓著,名位日隆,为宋明帝所疑,被调进京城,诗作于此时。儛:通“舞”。翮(h):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了白鹤在天朗月清之夜,于湖而之上翩翩起舞的景象,意境优美。B. 第二首诗前两句描绘出群鹤迎风展翅、自由翱翔、在广阔的原野上恣意呜叫的豪迈形象。C. 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写出鹤截然不同的命运,暗寓诗人的遭际,抒发己怀。D. 两首咏物诗都紧紧扣住所写之鹤的特点,描写、议论有机结合,意象鲜明,意蕴丰厚。16. 两首诗都以“鹤”

42、为歌咏对象,但表达思想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史诗通过描绘冲破禁锢、自由高飞的鹤,表现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以及不愿受世俗束缚、向往自由之情;萧诗通过对群鹤前后两种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诗人遭受束缚的愤懑之情,以及对昔日无拘无束、自由施展壮志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第一首诗并未对比,第二首对比了鹤前后遭际命运,因此说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是错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鹤洁白无瑕、飘然出尘的外形,塑造出鹤高洁的形象;后

43、两句则歌颂鹤不受“世网”拘束,高飞在天的姿态,表达诗人对鹤这种志向高洁、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诗人追求高洁志趣、向往自由的情绪。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鹤在野外自由自在飞翔、鸣叫的快乐情景,后两句写鹤被人捕捉后,养在“苑中”不得自由的情景,前后对比,再结合诗人的遭遇“为宋明帝所疑,被调进京城,诗作于此时”可见,诗人是借鹤被束缚,表达自己被束缚的愤懑不满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

44、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总括赤壁美景,又以“_”写出词人酾酒临江的自

45、我宽慰之情。【答案】 (1). 山不厌高 (2). 海不厌深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江山如画 (6).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字的书写:厌、摧、尊、酹。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一花一叶,一风一俗,总是让人回味、思念。铭刻家乡文化印象,歌颂家乡文化魅力,我为家乡文化代言,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请根据下面关于家乡文化的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后面的任务。(一)家乡文化印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

46、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何?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 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 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_)。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 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看待 于是 训诫

47、 也B. 对待 于是 教训 却C. 看待 因此 教训 也D. 对待 因此 训诫 却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唯秦腔死不离窝,如秦人一样;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B. 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C. 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D. 唯秦腔死不离窝,如秦人一样;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秦腔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文武最正经、是非最汹汹的戏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B 19. C 20. 语体色彩不同:改句

48、语言较为通俗;原句具有文言色彩,生动活泼,与上面文语体风格一致。句子语气不同:改句是陈述句,表意较为直白;原句使用疑问句(设问),更能突出对秦腔的自豪感。句式不同:改句是长句,较为沉稳;原句为短句,节奏明快,与上下文语言风格相吻合。【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对待”强调行为态度,“看待”强调看法态度;此处表现好恶态度,选“对待”更合适;“于是”表顺承关系,“因此”表示因果关系;此处“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与前文“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之间是顺承,故选“于是”;“教训”较口语化,“训诫”较书而化且含“告诫”“劝诫”之意;此处是在平日

49、,显然要用口语“教训”;“却”是转折关系,“也”用在这里的话表示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常跟“虽然、即使”等搭配使用,此处别的剧种可以走动,而秦腔“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与之情况相反,故选“却”。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此处语境是指秦腔不离窝,强调的是“步死不离窝”“离不了窝”,AD两项,把“如秦人一样”调到单独成句,变成了强调“如秦人一样”,排除;B项,“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与前一句句式不同,不连贯,排除。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先设问,再回答,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强调了“秦腔”的特点,也流露出对秦腔的的自豪;

50、改句是普通陈述句,没有以上效果;从语言特点来看,原句“者”“是非”“何”等词,颇有文言古风特色,与全语段语言风格一致;而改句显得平实普通;从句式来看,原句全是短句,显得活泼明快,而改句是一个长句,没有原句的表达效果。(二)家乡文化魅力21. 请从修辞和意象两个角度赏析下面这首小诗。新月沙鸥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一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答案】修辞:“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运用比喻,将新月比作小船,形象生动;“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运用比拟,把故乡人格化,使人感觉亲切、自然。意象:选取“弯弯的月亮”“小船”“香花”“暖夜”等意象,突出

51、表现故乡的美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和意象的鉴赏能力。“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虽浅显但却真挚,它使我们想起那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像只船”,让人倍感亲切。这句也是全诗的引子,后面依此展开想像。“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暖”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仿佛故乡的亲人也在做着同样的梦,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运用比拟,把故乡人格化,使人感觉亲切、自然

52、。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意象:整首诗作者选取“弯弯的月亮”“小船”“香花”“暖夜”等典型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创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意境,突出表现故乡的美好,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三)家乡文化代言22. 下面这段为潍坊风筝代言、助力家乡发展的文字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并修改。潍坊位于中国沿海东部的山东省,是著名的世界风筝之都,走在街头,风筝的印记随处可见,比如有一条主干道被命名为“鸢飞路”。据墨子鲁问记载显示,春秋时期的公输子曾在此“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潍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两次举办风筝会,后因日本侵华战争中断,但百姓喜爱风筝

53、的传统一直留传下来。1984年举办的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便吸引了美国、英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的参加。截止目前,国际风筝会己举办了37届,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答案】(1)“中国沿海东部”修改为“中国东部沿海”(2)删除“据”或“显示”(3)“留传”修改为“延续”(4)删除“的参加”(5)“截止目前”修改为“截至目前”或“截止到目前”【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潍坊位于中国沿海东部的山东省”错误,语序不当,“中国沿海东部”修改为“中国东部沿海”“据墨子鲁问记载显示”错误,句式杂糅,删除“据”或“显示”“但百姓喜爱风筝的传统一直留传下来”错

54、误,搭配不当,“留传”修改为“延续”“1984年举办的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便吸引了美国、英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的参加”错误,句式杂糅,删除“的参加”“截止目前”错误,不合逻辑,修改为“截至目前”或“截止到目前”【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写作。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

55、,书中有名山大川、古建遗存,有寻常巷陌、小桥人家,也有传统技艺、民俗风情这些物质或者非物质的风物构成了独特的家乡文化。家乡文化的精华滋养了人类个体的成长,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当然,家乡文化中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对家乡拥有许多鲜活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有独特的体验、感悟和深刻的思考。请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以“我和我的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

56、文】神秘故乡伴着长长的车鸣,汽车钻进了一片浓雾。故乡的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中,从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唤起了石桥上的尘埃,它驱散了一夜的静谧,它的云雾弥漫在隐约的纱衣下,绽放出了羞涩的微笑。在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闪烁的霓虹灯,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哗。这里是那么清宁、清静与恬静。井台上的辘轳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上学孩子的笑闹清脆欢乐,田野沟壑梯梯坎坎纵横交错,如家乡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土豆、红薯和自家腌制的咸萝卜处处飘香。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白中沁紫的蒜辫家家高挂。一条朴实的泥土路上,滚动的铁环下偶尔溅起的泥土扑在农家小孩灿烂的笑脸上,这一切是那么和谐。既柔弱但又

57、坚硬得容不下丝毫的破坏。石阶的尽头延伸到树林的深处。这是一条多么幽深的石阶,上面总是斑驳着深深浅浅的青苔,在家乡人走过的无数亲切的脚印下退却,又在一个个雨季卷土重来。人和动植物,都为生存付出了无数艰辛的汗水。涓涓的流水似乎永不干涸。细流冲刷着河底坚硬的河石,但河石仿佛蕴育大山的雄伟沉默,永远地沉思在细流的撞击中,年复一年。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故乡普通得如同饮食中小白菜,它既没有桃花满山的艳丽,也没有远飘

58、万里的果香。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说不出的神秘,为什么井中的水总是那么甘甜?为什么那位哑巴老奶奶绣的花衣总是那么漂亮?为什么这里的小米饭总是那样香甜?为什么故乡人总是那么纯朴与亲切?我不明白大山下孕育着怎样坚挺的脊梁,但我明白地底下涌动着无比热情的土壤。我不明白天空下隐藏着多么善良的愿望,但我明白溪流中流淌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无数次地站在那离别的树下,汽车疾驶而过的声音时时萦绕在耳旁,但浓浓的乡音已掩埋了这聒噪的繁华。这种神秘的感觉笼罩着我,说不清也道不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话题是“我和我的家乡”,写作时要注意“请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体裁是“记叙文”。材料给

59、予了多方面的提示,“名山大川、古建遗存”是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是家乡人民生活百态,“传统技艺、民俗风情”是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家乡长大的人,难免都有些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独特记忆,可以结合自己成长的轨迹,把家乡的特点娓娓道来。“家乡文化中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则提示我们,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应该也留意到了家乡是否落后于时代,无论是思想、形式还是什么,都可以作出一定的批判,并表达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家乡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变化,新发展,不但可以写自己的成长,也可以写家乡的“成长”。【立意】1.难忘我的家乡。

60、2.我与家乡共成长。3.愿倾一己之力,助家乡摆脱落后命运。【素材】1.家乡的山很美。最有名的要数莫里峰了。它虽没有泰山之雅,也没有华山之险,更没有黄山之变化,可我却偏爱它。家乡的山连绵起伏,线条是那样自然。山间满是绿树,踏进山中,你便被那数不清的绿色所折服,深绿、浅绿、浓绿、淡绿,这完全是个绿色的世界。家乡的山啊!林荫蔽天,鸟语花香,定会让你流连忘返。2.顺德有美食、美景、抗日遗迹、领头行业,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天没有以前的蓝,一年中灰縻天气越来越多,河水也没有以前的清。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部门近几年也大力整治污染,开展“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现在也初有成效。我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顺德在不久的将来会重新拥有青山、碧水、蓝天,生活更美好。3.美丽的太湖,犹如一块晶莹透明的蓝宝石。太湖的水很清。沉睡着的螺蛳、摆动着的水草历历在目,就连水中嬉戏玩耍的小鱼和水底灰褐色的泥沙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岸上的垂柳倒映在湖中,它们随着水波的晃动而摇曳,更加动人。家乡的水啊!美得如诗如画。【结构】文章以自己一次回故乡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家乡质朴可爱的风貌,从听觉、视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并加上小作者恰当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令人眷恋,最后以一连串“为什么”“明白”等句子,流露出对故乡深深的依恋,感情真挚,文字优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