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1. 读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图中最高峰海拔1029米,等高距相同。据图回答12题。图中M、N两地的高差可能为()A. 11米B. 29米C. 39米D. 41米2. 读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图中最高峰海拔1029米,等高距相同。据图回答12题。骑单车慢行是当前驴友们喜欢的活动,某驴友团计划自图中M地骑行到N游玩,途中最费力的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 丁3. 甲图为夏至日(6月22日)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地表Q点地球自转速度为0,图乙中为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能正确表示M点全年昼长
2、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4. 甲图为夏至日(6月22日)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地表Q点地球自转速度为0,图乙中为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此时M地的时间是()A. 6月22日0:00B. 6月23日0:00C. 6月22日12:00D. 6月23日12:005. 甲图为夏至日(6月22日)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地表Q点地球自转速度为0,图乙中为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图示日期之后的几天里()A. 海口正午物影渐短B. 武汉太阳高度增加C. 广州日出东方偏南D. 拉萨日落时间渐晚6. 如图是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图回答6-7题。最可
3、能出现在我国夏季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 如图是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图回答6-7题。图乙天气形势下不可能发生的是()A. 烟台迎来大雪天气B. 内蒙古高原急剧降温C. 北京雾霾一扫而光D. 江淮地区阴雨连绵8. 如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你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A. B
4、. C. D. 9. 如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温应该是()A. 甲流向乙B. 乙流向丙C. 丙流向丁D. 丁流向甲10. 如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图中M地气温最低可能是()A. 18B. 26C. 16D. 1511. 如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大气环流D. 洋流性质12. 如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
5、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相比,降水量差异较大,原因是圣地亚哥()A. 受西风带控制B. 位于西风带迎风坡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 受寒流影响大13. 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甲地的构造地貌是()A. 向斜谷B. 背斜谷C. 向斜山D. 背斜山14. 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组成丙地地层的岩石最可能是()A. 石灰岩B. 玄武岩C. 页岩D. 花岗岩15. 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该
6、区域地壳运动依次经历了()A. 地壳下沉断层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作用B. 地壳下沉水平挤压断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作用C. 水平挤压地壳下沉断层地壳抬升岩浆侵入侵蚀作用D. 水平挤压地壳下沉断层岩浆侵入侵蚀作用地壳抬升16.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图阶地由基岩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据此完成1617题。图中阶地形成最早的一级是()A. aB. bC. cD. d17.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
7、图阶地由基岩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据此完成1617题。地壳长期稳定对河流阶地形成的显著影响是()A. 加大c、d之间的高差B. 减小a、c之间的高差C. 阶地a的面积扩大D. 阶地d面积减小18. 读我国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8-19题。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 山地针叶林带B.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19. 读我国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8-19题。该山所在区域()A. 积雪深厚,冻土广布B. 常见风力侵蚀地貌C. 山麓地带水源充足D. 实际蒸发量可达1000mm20. 国内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续净流出3年及3年以上
8、的城市认为是“收缩型城市”,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如图为“钢都”鞍山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20-21题。20112018年期间,鞍山()处于逆城市化阶段就业机会显著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住房的空置率提高A. B. C. D. 21. 国内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续净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认为是“收缩型城市”,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如图为“钢都”鞍山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20-21题。鞍山成为“收缩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铁矿趋于枯竭人口出生率下降上海的虹吸效应A. B. C. D. 22.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
9、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2223题。1995年以来,该地区的人口()A. 数量持续增加B. 一直以自然增长为主C. 2007年数量最少D. 2016年数量最多23.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2223题。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 大量技术人才外流B. 产业升级与转移C.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D. 生态环境恶化24. 城市功能用地
10、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又表现为功能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城市功能集聚与扩展的空间反映。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330平方千米。如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最可能是()A.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 居住用地C. 工业用地D.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25. 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又表现为功能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城市功能集聚与扩展的空间反映。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330平方千米。如图为20032012年该
11、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该城市功能用地变化表明,图示期间该城市的发展()A. 仍向城市中心集聚B. 空间形态变化不大C. 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D. 以向外扩展为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欧洲区域图(局部),S半岛为该区域最大的半岛,图2为某日m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材料二芬兰湾以北陆域几乎没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覆盖率为75.3%,林间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拉普兰地区是当地主要的驯鹿牧区,人口密度约为2人/平方千米,近两百多年来驯鹿牧区范围变化不大。(1)说出与
12、西侧相比,S半岛东侧海岸附近一带的主要地形特征。(2)分析芬兰湾以北陆域很少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自然原因。(3)分析拉普兰地区驯鹿养殖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4)计算图2所示日期n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并在图中用虚线绘制该日n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示意图。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日尔河各河段(M、N是上中下游的分界线)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中游形成了少见的“内陆三角洲”,下游每年有两次汛期,第一次在6月9月,第二次在12月次年2月。读尼日尔河流域概况图(图a)和三地气候类型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丁地湿季降雨量大的成因。(2)简析尼日尔河下游两次汛期的
13、形成原因。(3)判断甲乙丙丁中形成著名内陆三角洲的地点,并分析形成的原因。2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钱塘智造小镇位于杭州东部,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材料二如图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略图。(1)据图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2)简述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的主要原因。(3)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影响。(4)请说出促进钱塘智造小镇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依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图示东
14、南低、西北高,据图中1 000米等高线及最高峰海拔可判断等高距为10米。结合M处河流流向,可判断M处地势低于甲地,则可判断M高度为:970米M980米,N处的高度为:940米N950米,即M、N两地的高差范围是2040米,故最大高差为39米。 故选:C。本题考查相对高度计算问题。解答本题要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找出两点各自海拔高度范围,再结合相对高度计算方法计算计算MN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2.【答案】A【解析】解:甲处即将翻越鞍部,鞍部海拔比较高,所以图中比较费力,A对; 乙、丁处即将由缓坡进入陡坡,属于下坡,丙地势
15、比较低,所以BCD错; 故选:A。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3.【答案】C【解析】解:由分析可知,Q点南极点,P点为南极圈的点,M 点位于南半球低纬度。6月22日南极是极夜与相符,南极圈上刚好是与晨昏线相切,昼长为0与相符,M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与相符。 故选:C。读甲图可知,Q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零,Q点位于极点,由图中可知Q点位于黑夜,P点位于晨昏线上,这一天为6月22日,因此Q点是南极点,P点位于南极圈上,M点
16、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位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掌握,需要认真审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解答。4.【答案】A【解析】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20E为白天的中线即120E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M所在经线与东经120度是相对的经线,判断M所在经线是西经60度,地方时为0时,C、D选项错误;根据地球上两天分界线的范围可以计算出从60W向东到180度为新的一天6月22日,所以M地的时间是6月22的0时或6月21日24时。 故选:A。读材料信息,地表Q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零,可判断Q为极点,由材料信息,甲图为夏至日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可以判断Q为南极,该图大部分地区
17、位于南半球。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M点所在的时间是零时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A【解析】解:6月22日以后的几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海口正午物影渐短。 故选:A。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出现。6.【答案】D【解析】解:夏季副热地高压被亚洲低压切断,且我国普遍高温
18、,等压线较为稀疏,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夏季的是丁图。 故选: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本题以我国不同时期的气压场分布形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7.【答案】D【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乙图蒙古附近有强盛的高压系统控制,说明是冬季,江淮地区不可能阴雨连绵。 故选:D。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
19、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本题以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8.【答案】D【解析】解: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正确。 故选:D。热力环流的规律:热上升,冷下沉;热低压
20、,冷高压;热阴雨,冷晴干。该题目中等难度,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9.【答案】A【解析】解: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 故选:A。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10.【答案】C【解析】解:图中等温距为5度,并且M地为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故M地的温度在15-20度之间,并且不等于15度和20度。 故选:C。本题考查影响气
21、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1.【答案】D【解析】解: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故等温线向低纬度地区弯曲,东岸有暖流流经,故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弯曲。 故选:D。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2.【答案】C【解析】解:据图可知,圣地亚亚哥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图示陆地等温线
22、向高纬度弯曲,气温较高,为当地夏季。 故选:C。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3.【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知,图示甲处岩层向上弯曲,在地貌上成谷地,甲地的构造地貌是背斜谷。 故选:B。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
23、4.【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知,丙处岩层凸起,地下岩层有断裂,可能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其岩石最可能为花岗岩。 故选:D。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资循环,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15.【答案】B【解析】解: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24、该区域地壳运动依次经历了地壳下沉、水平挤压、断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故选:B。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6.【答案】A【解析】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形成较早的阶地应该位于同一地区地势最高的区域,故为a。 故选:A。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
25、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7.【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知,地壳长期稳定对河流阶地形成的显著影响是阶地d面积减小。 故选:D。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8.【答案
26、】A【解析】解:读图可知,甲自然带位于垫状植被、山地灌丛和山地草原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330-530mm之间,介于灌丛和山地草原带之间的应该是山地针叶林,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针叶带,故A正确。 故选:A。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19.【答案】B【解析】解:读我国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常见风力侵蚀地貌。 故选
27、:B。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获取图中信息即可。20.【答案】C【解析】解: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北欧各国等,我国现阶段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错误; 读图可知,20112018年期间,鞍山常住人囗和户籍人口均减少,其中常住人口减少了约20万,户籍
28、人口减少了9万多,据此可推知,鞍山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外来打工人数减少,错误; 鞍山非户籍人口减少数量大,非户籍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人口减少,当地人口的老龄化加剧,正确; 随着鞍山市人口数量减少,住房的空置率增加,正确。 故选:C。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本题组以“钢都“鞍山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人囗数量变化、人口空间变化、城市与城市化等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21.【答案】A【解析】解:鞍山是以钢铁为主的重
29、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正确; 铁矿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多年的开采,趋于枯竭,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收缩型城市指人口持续净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鞍山成为“收缩型城市”与人口出生率下降关系不大,错误; 鞍山是我国国有老工业基地,过去国有大型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近年来鞍山一直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被淘汰,加重了鞍山地区的就业压力,促使部分年轻人离开鞍山寻找就业机会,产业转型升级是导致鞍山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错误。 故选:A。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生率=出生
30、人口/总人口100%。本题组以“钢都“鞍山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人囗数量变化、人口空间变化、城市与城市化等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22.【答案】D【解析】解:该地人口从1995到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持续自然增加。从2001年开始人口净迁移率一直大于零,因此该地长时间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虽然2007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了,但是人口净迁移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该地总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直到2016年,因此该地2016年数量最多,D正确。 故选:D。影响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本题以我国东部
31、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23.【答案】B【解析】解:该地区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但仍然以人口迁入为主。A、C是人口大量外迁,A、C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D错误;产业升级与转移会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或升级,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迁入,因此B正确。 故选:B。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
32、了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成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4.【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该功能区的土地由其他功能区所代替,导致该功能区逐渐向城市外缘扩散,应为工业区。 故选:C。读图可知,该功能区内部转换面积始终为负值,而外部扩展为正值。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用地和地租规律的相关知识。25.【答案】D【解析】解:据图分析可知,各功能区外部扩展均为正值,说明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向外扩展。 故选:D。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城市最主要的三种功能区,其中商业区是城市商业活动最繁忙的地带,多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处;住宅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
33、利用方式,逐渐向高级住宅区和中低级住宅区分化;工业区是城市中工业活动集中的功能区,多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6.【答案】解:(1)与西侧相比,S半岛东侧海岸附近一带的海岸线较平直,海湾少,多沉积地貌。半岛和岛屿数量少,河流较长,说明地势和缓,坡度小。(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与降水、地形、坡度、植被、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芬兰湾以北陆域,属于温帯海洋性气候,境内年降水量稳定。平原广布,地势起伏和缓。植被覆盖率高,远离板块边界,地质条件稳定。所以很少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3)拉普兰地区纬度高,
34、气候冷湿,适合驯鹿生存。属于亚寒帯针叶林气候区,森林广布,可供驯鹿栖息。人口稀少,自然生态环境稳定,有利于驯鹿养殖业持续发展(4)m地纬度是60N,正午太阳高度是52,n地纬度是70N,纬度升高,与走向点的纬度差增大10,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0,应是42根据m地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2N,n地有极昼现象。绘图时要注意n地夜里0点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上,高度约2,正午时太阳高度是42。故答案为:(1)海岸线较平直;多沉积地貌;半岛和岛屿数量少;地势和缓。(2)境内年降水量稳定;(平原广布),地势起伏和缓;植被覆盖率高;(远离板块边界),地质条件稳定。(3)气候冷湿,适合驯鹿生存;
35、森林广布,可供驯鹿栖息;人口稀少,自然生态环境稳定。(4)42(正午点1分,午夜点1分)【解析】滑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泥石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拉普兰地区驯鹿养殖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和植被条件等方面考虑。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全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或限定词。27.【答案】解:(1)丁地湿季降
36、雨量大的原因主要从受赤道低气压、西南季风和多地形雨三方面分析。 (2)因尼日尔河在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流域内6-9月迎来降水,为湿季。所以下游6-9月出现一次汛期;但上游6-9月的降水,因上、中游地势平坦(河床落差小),水流缓慢,(加上中游湖泊、沼泽的滞留作用),上游汛期在12-2月才到达下游,形成下游河段第二个汛期。 (3)因中游乙地流经地势平坦的高原,流速降低,加上水量减少,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所以易形成内陆三角洲。 故答案为: (1)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地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69月的汛期是来自
37、下游流域的降水;因此时为流域的湿季,降水量大,形成第一个汛期;12月次年2月的汛期来自上游降水;由于上、中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加之沼泽、湖泊的滞留作用,上游汛期的水流到达时间晚,形成第二个汛期。 (3)乙上游径流量大,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水侵蚀作用显著,带来大量泥沙物质;中游地势平坦,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河汊众多、湖沼广布的)内陆三角洲。【解析】(1)丁地靠近赤道,容易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尼日尔河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3)内陆三角洲的地点应该在地势低平,河流含沙量大的地方。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28.【答
38、案】解:(1)根据图例符号判断,浙江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广泛,北部比较密集,南部比较稀。多沿河分布。 (2)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姿金充足,城郊的交通便利。靠近城市,人才众多,科技力量虽。距离主要市场近,土 地价格较低 (3)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分散主城区的职能,分散主城区人口,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口迁出主城区。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工业迁出,有利于 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等。 (4)钱塘智造小镇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对知识、技术的要求高。要进一步发晨,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全投人。加大科技投人 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强协作与创新,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等 故答案为:
39、(l)分布广泛;北部比较密集,南部比较稀疏;多沿河分布。 (2)资金充足;交通便利;人才众多,科技力量强;距离主要市场近;土地价格较低。 (3)分散主城区的职能;分散主城区人口;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等。 (4)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人;加大科技投人,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强协作与创新;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等。【解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城市功能区形成原因: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不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