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2“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3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从世界历史
2、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其中古希腊的“英雄”是指A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 B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C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 D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4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3、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5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上述认识,雅典( )A每个居民都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 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集体意识C党争扮演了一个导致国力日益削弱的角色 D民主政治制度终于变成了历史的陈迹6某学习ww w.ks 5u.co m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
4、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7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分类标准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名称公法私法成文法不成文法自然法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长官法人法物法诉讼法A博采众长 B体系完备C影响长远 D崇尚公平8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5、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9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权在民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C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10亚里士多德说,“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他( )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 B.
6、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 D. 看重公民出身11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C缓和了境内各阶级间的矛盾 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12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C.人文主义精神D.人生而自由意识13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14“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材料内容来自于(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十
8、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1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16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
9、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以上材料信息中,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 B维护贵族的特权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调解贸易的纠纷17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8公元前367年,罗马共和国通过的李锡
10、尼乌斯绥克斯图斯法案规定: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未偿清部分分三年归还;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这一法案通过的意义是( )A. 成为成文法的起点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C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D. 确立了直接民主制19史学家韦尔斯指出:“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罗马法的发展进程与市民权发展同步 B罗马法的拓展有利于罗马文明的延续C从结果上看万民法就是市民权的扩展D罗马的武力征服与法律征服同样
11、重要20下图中的“?”应填(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21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也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趋向完善C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特点,可能与其源头习惯法有很大关系2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A
12、“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23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24“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如果某人在他人的木板上
13、作画,有些人认为木板添附于画;另一些人则认为:画,无论是怎样的,添附于木板。但朕(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这一罗马法原始文献反映了该法 ( ) A.鼓励文字作品的传播和绘画的创作B.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C.认可新物的归属取决于皇帝的裁量 D.强调恶意添附的人不能取得所有权25“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文中“它”对应的国家或地区是下图中的( )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
14、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二、非选择题。27(26分)马克思指出:“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
15、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朱龙华罗马文化材料二 年份事件1815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到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1838-1839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谷物法大旗,使得反谷物法运动蓬勃发展。1841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开始领导保守党向自由贸易方向转化。1845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解决饥荒的唯一办法是放开粮价。1846议会废除谷物法。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材料三 1982年宪法的颁布,伴随它的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的彻底抛弃
16、和“人治”治国弊端的痛苦反思。与1954年宪法一样,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 主义民主,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1954年宪法只在最初的三年之中具有实效1982年宪法作为现行宪法一直发挥实效,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宪政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修改完善,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及2004年的四次修宪,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法治的治国方略、并将人权保障载入宪法,更加符合宪政的发展规律。宦吉娥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实效差异的文本视角解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
17、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9分)(2)指出材料二中旧法令的废除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实践结果角度分析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决定法律生命力的关键因素。(10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措施,既规定了政治方面的也规定了经济方面的调整。前者包括: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即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经济改革对贫苦农民最有利
18、,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限制任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瀚无际和飘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
19、;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三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梭伦时代中等阶级及以上的公民可以参与哪些政治活动?(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2分)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4分) (3)归纳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简要评述此观点。(
20、4分)29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材料二 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
21、,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法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材料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摘编自刑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
22、法制建设的相同贡献。(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30(26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
23、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四: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
24、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 (4分)(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汉朝中央官制“大变动”指什么?(2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5、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10分)31(18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元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
26、百科全书材料二 中国进人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
27、战争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10分)(3)材料三中出现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指出两者不同?(4分)答案与解析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希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是专制制度,希腊是民主制度。故答案选择C项。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28、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法律的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只能是“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古希腊的“英雄”是一个全方位的英雄,又包括了身体、又包括了文化、又包括了美学、又包括了军事训练,而不是单纯的头脑简单的英雄;是一个相当文明的人。所以答案选A。4B【解析】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使不同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修昔底德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这种弊端的,由此选择
29、B项。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雅典民主制的范围的问题,而是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形式的弊端;CD项材料并未体现。5B【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论述实际阐述了一种集体主义意识,分析选项,C和D明显不对,与题干无关。A项是这种集体意识的表现,不是对题干所述特点的高度概括,排除A。答案为B。6B【解析】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以上文中涉及到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都是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条件,故此题应选B项。7B【解析】根据材料“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介绍了罗马法
30、,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B项说法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信息,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8C【解析】从材料“但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可以认识到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排除A;B项错误,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未说明是否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平等;D项明显错误。所以答案选C。9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取信息:“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反映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A。10A【
3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城邦的长治久安,必须符合正义(公道)和 比例(相称)平等的原则,在创制城邦政 体时,必须寻求城邦内组成因素的质和量的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政体就是共和政体。所以答案选A。11A【解析】材料所述为罗马皇帝颁布法令赋予外邦人以公民权,有利于缓和罗马公民和外邦人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所以选A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大约公元前5世纪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提出
32、“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的起源,普罗泰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材料所述罗马早在十二铜表法时就对未成年人进行扶助和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所以答案选C。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公正和谐,也没有说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生而自由,只是说对哪种人进行监护,所以不能选A、B、D。13D【解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它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因而能够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
33、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14D【解析】从上述材料中“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可知,其核心是维护私有财产,内容具体全面,故可排除十二铜表法,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与此无关亦可以排除。故此题应选D项。15A【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一些条款已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了,已经不再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了,所以才废除了这些条款,材料并不是反映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当然仍然是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不是废除了原有
34、的公民法,而是废除了其中的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条款而己,罗马的法律也正是这样才不断完善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符合题意。B中的维护贵族特权,材料中不能体现。C中的保护私有财产从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是主旨。D中的调解纠纷也是材料中的片面反映,因此A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A。1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材料体现了贵族之间的斗争,而罗马法的相关规定为贵族之间的斗争提供了空间,从而促使一些贵族滥用法律,罗马法也就成为了贵族斗争的工具。故选C项。18C【解析】成文
35、法的起点是十二铜表法而非本题中的李锡尼乌斯绥克斯图斯法案,材料并未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而只是更改了债务方面的规定,罗马并没像雅典那样确立直接民主制,其实这一法案的规定尤其是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了平民的地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1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罗马相关内容罗马法的世界影响(罗马文明的扩展)。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36、C两项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罗马的武力征服”,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2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嘴角解题方法是使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自由民,故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2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提供的图表是关于习惯法到成文法及成文法的典型代表(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知A、B、D是正确的。C项中从习惯
37、法发展到成文法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正确的,但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不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而是罗马的不断对外扩张,新的社会矛盾增多,原有公民法已不太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22D【解析】“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D项正确。2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
38、以金钱赔偿”可以分析出当时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的财物所有权,故本题选C项。A、B、D材料中没有体现。24B【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字母添附于纸和羊皮纸较好、木板添附于画较好”,不但要对“字母、画”劳动成果所有权进行保护,而且要对纸和羊皮纸、木板等发明的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2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古罗马,故本题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26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
39、联系能力。解读材料可知,罗马市民的合法婚姻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男性确实适婚”、“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限制市民的婚姻自由。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27(1)原因:范围更广,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接近于自然法的理想。(6分)总体趋势: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具体的法律条文到自然法产生;从繁琐到简洁务实;从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到侧重于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任意三点,3分)(2)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分)原因: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自
40、由主义原则逐渐确立;谷物法阻碍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厂主和政治家的努力;爱尔兰大饥荒的直接推动。(6分)(3)不同之处:(8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时代背景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当时主要的经济任务是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结果不同最初的三年具有实效,在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宪法事实上被废弃。作为现行宪法一直发挥实效,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宪政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修改完善,因此,更具有生命力。因素:要与时俱进或须随时代发展不断修改完
41、善。(2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它具有
42、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英国从通过谷物法到废除谷物法,其经济思想从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主义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谷物法大旗,使得反谷物法运动蓬勃发展”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工厂主的努力,“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开始领导保守党向自由贸易方向转化”得出政治家的努力,“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解决饥荒的唯一办法是放开粮价”
43、得出爱尔兰大饥荒的直接推动。(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时代背景分别从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角度分析不同之处,实践结果角度分别从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角度分析不同之处。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要与时俱进或须随时代发展不断修改完善。28(1)活动:参加公民大会,参加四百人会议,成为陪审法庭法官,担任国家高级官员。(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2)性格特点:勇于开拓、探索、冒险;平等、自由、重商等。(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影响: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海外贸易有助于形成了追求自由、平
44、等的人文主义观念;孕育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海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奴隶制民主的物质基础。(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3)观点:环境决定论。(言之成理即可,2分)评述一,这一观点具有正确性,如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别就是由环境决定的。评述二,这一观点具有不正确性,它只看到了环境的影响,没有看到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影响。(2分,选择任一,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即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 组建最高刑事法庭
45、,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时代中等阶级及以上的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参加四百人会议,成为陪审法庭法官,担任国家高级官员等政治活动。(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有勇于开拓、探索、冒险;平等、自由、重商等;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可从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海外贸易有助于形成了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观念;孕育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海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奴隶制民主的物质基础等
46、方面来回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关于对此观点的评述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认为环境决定论是正确的,可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别就是由环境决定的等方面来回答;认为环境决定论是不正确的,可从它只看到了环境的影响,没有看到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来回答。无论从哪一方面回答,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29(1)原因: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47、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2)贡献;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3)特点: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内容上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解析】(1)关于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学生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回答。从材料中,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较快;公民法存在很多弊端。然后还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出现,民族矛盾尖锐;政治纠纷、经济纠纷增多。(2)关于他们的贡献,从材料中“公法”“私法”可得出答案。此外,还可从具体两方面入手来分析。如私法方面,都提到了私有
48、财产方面的内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公法方面,都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都有利于别国的法制建设。(3)本题要求学生回答出宪法形式的特点及内容的特点。在形式上,注意该宪法是哪一机构颁布即可。多数国家的宪法应由议会颁布,而德国由君主颁布。在内容上,注意皇帝拥有皇权,这说明了它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30(1)周:分封制,优越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分)秦:郡县制,优越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分)(2)汉朝:中朝制。(2分)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清朝设军机处。(2分)(3)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2分)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分)选官
49、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4)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2分)原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 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4分)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莫定了经济基础。(4分)【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
50、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时候,为加强君主的权力,分割相权,设立中朝制度。明代的时候,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清代的时候又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第一帝国是秦汉时期,其政治制度主要是三公九卿制,第二帝国是唐宋时期,其政治制度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经济上逐渐南移;选官制度由察举制转变为科举制。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所谓的“一”实际上就是指的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
51、而“多”则指的是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联系所学,从古代中国与希腊的主张、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31(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4分)(2)资产阶级代仪制度。(2分)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8分)(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做主、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人民主权。(4分)【解析】(1)在回答两者的根本性差别时,需要注意中国的选举包括察举制、九品中
52、正制、科举制,它们实质上是由统治者来选举,本质上为君主专制服务,而西方的选举是由人民来选举,体现了主权在民,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根据材料,可知“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指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而关于它们的不同点,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出古代雅典与近代民主制度的差异。学生可从选举方式及选举人这一角度去思考。在选举方式上,古代雅典为直接选举,体现了直接民主。而近代西方为间接民主。此外,享有民主权力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两种民主制度的本质不同。前者为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而后者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即可作答。根据材料提供的君王可知此处的民主指的是人民的统治者。而西方的民主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主权在民。学生一定要注意中国的民主与近现代的民主有着差异。如同,封建制度在古代与近现代的意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