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30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二)(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八一学校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 (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两页,共20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或填涂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答题不得使用任何涂改工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

2、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

3、。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

4、,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

5、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

6、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 , ”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材料三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

7、全球,达到6000多个卖点。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

8、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B. 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C. 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D. 官窑青花瓷的主

9、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2. 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契合: “契”读作qi 意思是“符合”B. 皑皑白雪:“皑”读作i 意思是“洁白”C. 无限遐思:“遐”读作xi 意思是“空闲”D. 隽秀: “隽”读作jun 意思是“清秀”3. 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入两句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C. 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D.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4.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B. 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

10、C. 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D. 鸦片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B. 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技术C. 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D. 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6. 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倒角脱模工法”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这一技术是法蓝瓷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B. 这一技术使瓷器突出的造型能通过模具生产C. 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D. 这一技术的成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7.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法蓝瓷设计理念理解最恰

11、当的一项是A. 回归传统B. 天人合一C. 中西并融D. 张扬个性8. 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答案】1. D 2. B 3. C 4. A 5. D 6. C 7. B 8. 立足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注意吸收他人的技术成果。【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张冠李戴,“官窑青花彰显肃穆之感”表述有误,根据原文“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打

12、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可知,这里是说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而非官窑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现常用字字音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及正确书写。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理解错误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A项,读音错误,“契合”的“契”读应读“q”;C项,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遐”应解释为“悠远”;D项,读音和解释都不正确,“隽秀”的“隽”应读“jn”,应解释为“优异出

13、众”。故此题答案为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及理解诗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等角度思考。本题由上文“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可知,此处所选诗句要突出瓷业“繁盛”的特点,A项,说的是出窑后的成千上万的越窑器堆放在山坡上颜色似青如黛,似乎把千峰万山的翠色都夺来了,突出的是瓷器的颜色。B项,说的是瓷器轻而且质地坚硬,扣击时发出如玉声一样凄清声音,突出的是瓷器的质地和声音。C项,“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说有很多的制陶的馆舍,有很多的船只天天来运走制成的陶器,船只很多,遮蔽了

14、江面,突出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繁荣的景况。D项,说的是瓷器的颜色及沏茶的效果。故此题答案应为C项。【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A项,“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表述不正确。根据原文“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可知,青白瓷是单色釉瓷器,而不是青、白两色构成,也不是彩瓷。故此题答案为A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

15、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表述不正确。原文是“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所以是“青白瓷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故此题答案为D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C项,“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表述不正确,根据材料三原文“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可知,“倒角脱模工法”突破的是“陶瓷量产的形状”,而非C项中“陶瓷生产的形状

16、”。故此题答案为C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阅读原文,并认真分析选项,找到答案。本题题干问的是“对法蓝瓷设计理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文说“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它”即是指前面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即“天人合一”的理念。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要求概括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据原文材料

17、二“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等可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懂得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据材料二“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可知,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借鉴他人技术成果;材料三提到“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

18、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可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特色。【点睛】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听雨堂记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

19、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

20、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

21、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注释】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B. 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C. 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D. 相爱不

22、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B. 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C. 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D. 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雨”B. 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C.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不受外物牵绊D. 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折断啊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13

23、. 阅读第一段和注释,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14. 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案】9. A 10. B 11. D 12. 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13. 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兄弟情深;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的闲居之乐;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 14. 袁氏兄弟间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解析

24、】【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A项,治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连词,表转折,却;A项,有的/或许;C

25、项,连词,却/连词,才;D项,介词,比/介词,从。【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文意分析,D项,“把弓折断”错误,应为“弯弓射箭”。【1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令吴中:担任吴县县令;令简政清:政令简明、政治清平;了:全然;繁:繁忙;其中:他心中;不自得:不快乐。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26、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要求根据文意概括文中词语的的含义,答题摘取文中的重要此句然后概括整理,此题注意根据文中和注释的句子“未尝一日相舍”“游宦四方”“夜床风雨之感”“不得与子由相聚”概括要点。【14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此题要求概括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的理由,答题的区位在最后一段,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或可以免于功名”“两兄道根深,世

27、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有鉴于子瞻之覆辙”概括答题要点。参考译文: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

28、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

29、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

30、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 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 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 诗人匆忙出

31、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16. 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B. 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C.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D. 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17. 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答案】15. B 16. D 17.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

32、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B项“秋雨连绵”错误,“淅沥”句中形容落叶声,不是秋雨。【1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33、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此题重点考核艺术手法,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也就是“声寂衬”,D项,用“犬吠”衬托“宁静”于此相同。【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通过诗中的重点词句“离心正郁陶”“唯见归云纵复横”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有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外,此诗主要是离别的“惆怅”,而别董大显得更为“

34、乐观积极”,抒情方式的角度看,前者多为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后者直抒胸臆。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

35、的场景:“乃瞻衡宇,_,僮仆欢迎,_。”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与君离别意,_。”【答案】 (1). 浔阳江头夜送客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3). 载欣载奔 (4). 稚子候门 (5). 风烟望五津 (6). 同是宦游人【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浔”“荻”“稚”“宦”的写法。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冬 日 絮 语每每

36、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在年前便感到岁月一天天变少,直到残剩无多!而一过了年,仿佛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感觉真的大有可为了。如果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在日历上,还是在行走于窗前的阳光里?窗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玻璃上的冰雪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我忽然对老人这个称谓产生了敬意。大概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样的

37、明彻,才能有如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真的,那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阳光照进并充满香棒的每一片叶子和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是不是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出现,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

38、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骗子无法骗走的,正是人们内心那无比珍贵的单纯。以此而言,老人是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着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闪光的琴音。仿佛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

39、,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想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

40、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取材于冯骥才同名作品)【注】香棒,又名海芋、滴水观音,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大草本植物。鲁宾斯坦,二十世纪著名钢琴演奏家。19. 结合文意,理解“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中“明亮”的含意。20. 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2)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21. 文中写“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或效果?22. 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哪些感悟?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自己的感受。【答案】19. 明彻、

41、安宁,以及这种明彻安宁带给人内心的振奋、享受。 20. (1)香棒给严寒中的人们带来温暖美好的感受,让人仿佛在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显示出生活中的发现给人的影响之大。(2)(就像光束能驱除生活中的黑暗一样)那些美妙的琴音和旋律深入人心,化解了人们内心的幽闭和昏暗,表现了艺术对人的感染力之强。 21. 写冬日天空的莫解和神秘,是对前文写冬日生活思考的一种延伸(或:应合了“冬日絮语”的选材风格),也为自己更开阔的人生驿站的思考作了铺垫。 22. 触摸岁月,珍惜时光;乐于创造,安宁自享;发现生活中的不平凡,热爱生活;感受艺术,驱除失意;认识自我,勇敢前行。【解析】【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

42、意,理解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中明亮的含意”,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先理解“明亮”一词的字典意,指的是发亮或发光,光线充足,含有闪耀的强烈光亮;再结合文本理解其语境意,从文中来看,这句话在第三段,“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紧跟着后面说“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我忽然对老人这个称谓产生了敬意。大概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样的明彻,才能有如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从作者把人的青春比作盛夏来看,这严冬好比老年,故要关注后面对老人的叙述,由此可以得出“明亮”一词

43、的含义,即“明彻、安宁,以及这种明彻安宁带给人内心的振奋、享受”。【2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方法如下: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严寒占据窗外”指此时是严冬,“丰腴的春天”“怡然自得”是指香棒在房中绽放给我带来的感受,结合起来看,香棒给严寒中的人们带来温暖美好的感受,让人仿佛在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显示出生活中的发现给人的影响之大。“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句中把“那些旋律片段”“

44、琴音”比作金色的鸟,“布满阴影的地方”指幽闭昏暗的内心,“飞进”,指这些旋律对人内心的影响,联系起来看,这一句是写艺术对人的感染力,那些美妙的琴音和旋律就像光束能驱除生活中的黑暗一样深入人心,化解了人们内心的幽闭和昏暗。2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写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或效果”,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先到文中找到“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的文字,在第七段,也是在文章的结尾,“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

45、而是因为它大得”,这里冬日天空的莫解和神秘其实是对上文写冬日生活思考的一种延伸,与标题“冬日絮语”相合,同时也为“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的思考做了铺垫。2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哪些感悟?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自己的感受”,这是考查对文本内涵的探究。应先到文中圈出作者直接表达情感或观点的句子,最后进行概括,谈自己的感受。如文章第一段“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在年前便感到岁月一天天变少,直到残剩无多!而一过了年,仿佛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感觉真

46、的大有可为了”,如第三段“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如第五段“任何事物的出现,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骗子无法骗走的,正是人们内心那无比珍贵的单纯”,第六段“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第七段“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概括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转化,即把形象生动的语言转化为平实简洁的语言。五、作文(60分)23.根据要求作文。从“锦鲤杨超越”到“支付宝锦鲤信小呆”。全民锦鲤热潮,是2018年下半年最热的话题。支付宝等多个

47、商家及媒体,在2018年9月到10月,推出“锦鲤”活动。在所有转发信息的人中抽一人中奖,为其馈赠大量优惠或免单,并将其称为“锦鲤”。转发锦鲤已经是年轻人表现积极生活的一种形式,锦鲤这个词被赋予了“幸运光环”,成为“暴富”“巨奖”的象征。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什么好命天赐,所谓运气,不过是时机来了,而你有能力抓住。作为中学生,你的人生“锦鲤”是什么,你又要怎样获得自己的人生“锦鲤”呢?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 而今迈步从头越自古以来锦鲤就有象征年年有余,吉祥好运和跃进龙门之意。

48、近年来锦鲤从水中“游”到了网络里“兴风作浪”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大量考生转发锦鲤希望锦鲤能为自己带来好运保佑自己渡过难关。此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古人所说的“乘兴而来”的“乘兴”便是今人所谈的“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转发锦鲤就是人们为了能讨个好彩头,有个好心情,弄个好运气。生之为人,活之世间,没有那个人愿意自己的人生充满酸楚,颠沛顿踣,命运布满艰辛, 坎坷多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都希望乘着兴头,在自己的人生征程顺风顺水和事业当中一帆风顺,理想得以实现和愿望能够成真!在网络上转发锦鲤之行为类似在网络上“烧香”许愿祈福之类而已,只不过是地

49、点从庙宇搬到了互联网罢了。如果不做损人利己或陷害他人或坑害国家等为非作歹或违法乱纪的坏事,如果只是为了能够保佑家人平安或希望自己路途平安或期望个人事业顺利之类的好运,这有情可原;人们只是烧点纸焚个香或转发锦鲤之类的行为,也无可厚非。“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转发锦鲤其目的和行为虽情而可原,理而能解,可不要迷恋和沉溺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人生有良好的愿望或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无论是从感情或是道理上来讲,这都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心里沉湎于幻想好运快快来临或行为定格于转发锦鲤,而不去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寻找切实可行的方式和付出行之有效

50、的行动,这便是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和不着边际地胡作乱为了,正如克雷洛夫所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那样,缩短自己与目标的距离最好的方式是行动;再则,幻想并使用烧纸焚香盼望理想变现而不愿积极进取和努力拼搏来获取胜利的果实,这不仅是痴人说梦就是愚昧迷信。想不劳而获,除非徇私枉法或生于富贵之家,赌王何鸿燊的儿子何猷君“明明可以靠家世,却偏偏要拼实力”,“当别人在睡梦中时,他一直在工作;当别人在工作时,他已经付出了双倍的努力”, 18岁因格外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和麻省理工同时录取,只用了3年时间就提前毕业,破纪录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条件优越且优秀的人

51、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更努力更上进!生在豪门的何猷君尚且不敢停下脚步,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总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地转发锦鲤呢?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落冰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没有样样顺心和事事如意的;但只凭转发锦鲤绝不意味着就能够拥有好运气!要想好运连连,心有所想和事有所成,那就要明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虽有客观条件,若无主观努力,终不能成就。现在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触手可及;人人都有“有所为有作为”的愿

52、景,都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识,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方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头脑的人,幸运只是有实力者把握住了当时有利的客观条件,运气也只是主观努力者的影子。只有拥有实力并能契合时机,转发锦鲤,才能展示立竿见影或顺水推舟的幸运彩头;否则,不是制造垃圾骚扰别人,就有非奸即盗的献殷勤之嫌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别在最该努力的年纪只选择了转发锦鲤一种祝福吉言和心理安慰,理应借其吉言,勇敢地而今迈步从头越,来成吾事我的梦中国梦!【解析】【

53、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审题】本题的材料,虽说的是“锦鲤”,最后的问题是,作为中学生,你的人生“锦鲤”是什么,你又要怎样获得自己的人生“锦鲤”呢?根据前面的材料,这里所谓的“锦鲤”,指的是人生的机会。可以从“如何抓住机遇、把握机遇”角度进行立意。立意角度:1.幸福需要奋斗,不能迷信锦鲤。2.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实现梦想。3.幸运只是一时,奋斗才能永恒。4.成为“锦鲤”实可喜,但人生不能全靠幸

54、运。5.有奋斗才能绽放芳华,靠幸运只能走向浮华。素材准备:1.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就是说,机遇不会给每个人提供机会,它只降临于有思想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的人。拿破仑在土伦战争以前虽然是个尉级军官,但他很早就着手研究各种军事战略战术,尤其是对大炮这种刚发明不久的新型武器进行了研究,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炮兵作战方案。所以,一旦机遇降临(让他担任指挥官),他便能胸有成竹地摆开炮阵,运用大炮的平射威力还击敌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如潮水般的疯狂进攻。2. 巴尔扎克说过:“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这一名言在丹麦着名物理学家奥斯特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一天,正当奥斯特在大学

55、里讲课时。无意中,奥斯特发现当通电导线放在指南针附近时,指南针竟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偏转。奥斯特当然没有错过这个偶然的机遇,并且利用他的这一发现,最终总结出了导线中电流方向与指南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3. 机遇偏爱有预备的头脑。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个勤学的人。有一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后,感到非常倦怠,坐在一辆马车里昏昏入睡了。这些天来,他聚精会神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大脑极度疲乏。进入睡眠状态后,他的大脑的许多神经经过暂时的休息,便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他似乎觉得碳分子都活了,在他眼前翩翩起舞,结成了一条长链。长链像蛇一样扭动着,忽然一口咬住自己的尾巴,盘成了一个圆圈。这时,凯库勒从梦中惊醒,忽有所悟地

56、喊一声:“我找到答案了,苯分子是一环状结构。”假如凯库勒是一个懒汉,是不可能有这一发现的。4. 机遇加才能等于成功。世界闻名喜剧大师卓别林5岁时初次登台亮相,就显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次,他母亲在演出时嗓子忽然哑了,她只得离开舞台。这时场内一片混乱,舞台总监灵机一动,想到卓别林曾当着母亲和朋友们的面进行过表演,就建议卓别林代替母亲上台表演。小小的卓别林毫不怯场,面对着满场的观众,镇静自若、毫不拘束地唱了一首歌,接着他又是唱又是舞,表演了几个节目,非凡是他模拟母亲唱那首爱尔兰进行曲时沙哑着嗓音唱,模拟得惟妙惟肖,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正是由于他把握住了这次偶然的机会,以后才能走上艺术道路,最终成为

57、家喻户晓的世界喜剧大师。5. 从细节中找机遇。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他曾系统地调查、整理和研究了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寻找中国乡野中散落的众多无价的古建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一曲河北小调小放牛。歌词中有一句:赵县的桥,应县的塔。梁思成当时就想,既然有赵县的桥,那应县的塔也应该是有的,自己应该去应县寻塔。经过实地考察,他最后找到了应县的塔,也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第一塔的山西应县木塔。6. 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

58、抓住那些已经出现时机。(雪莱) 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九龄)结构设想: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本题的多种立意,确定一种立意,拟写一个鲜明的文章标题,如“成为锦鲤实可喜,但人生不能全靠幸运”。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观点。接着围绕观点,进行说理。选择论据注意的典型性和覆盖面,可以综合使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文章结构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也可以是“提出观点分析观点强化观点”。文章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自己对如何把握机遇的看法。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展望未来。【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误区:1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2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意思相去甚远,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3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4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5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