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16MB ,
资源ID:58302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30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做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中,做在试题卷上无效。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太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使大气电离干扰电子设备产生极光轰击高层大气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发

2、光现象,这就是在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的绚丽多彩的极光,由此判断,、正确。耀斑爆发出现的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才能到达地球电离层,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一般的太阳风做不到这点,因此错误。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中的物质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风密度相比是非常

3、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2.森林土壤的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原因主要是A. 森林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快B. 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于近地表C. 森林提供的有机质主要在根系D. 草原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慢【答案】B【解析】【详解】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当地水热状况有关,与植被没有直接关系,森林地区有机质分解速度不一定快,草原地区有机质分解速度不一定慢,如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比热带草原地区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A、D不符合题意。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于近地表,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而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从而导致森林土壤的表层有机质

4、含量一般低于草地,B符合题意。森林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森林根系为土壤有机质较少,C不符合题意。故选B。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区域内没有明显的断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与选项示意图一致的是A. B. C. D. 4. 对图示区域整体认知合理的是A. 图示三条河流呈现三江并流的景象B. 岩层受西北和东南方向水平作用力为主C. 四点中,处地形更适合建造水库D. 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西北和东南较低【答案】3. C 4. B【解析】【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说明X地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由此

5、判断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上看是谷地。四个选项示意图中,B、D图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与题意不符,排除B、D。选项A示意图中地形为山岭,与等高线图不一致,排除A。选项C示意图表示背斜且为谷地,C与题意相符,故选C。【4题详解】根据河流与穿过河流的等高线凸向判断,a河流与b、c河流流向相反,因此图示三条河流不是三江并流的景象,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说明当地地层沿西北东南方向更替,则地层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由此推断,岩层受西北和东南方向水平作用力为主,B正确。处上游没有较大的区域蓄积河水形成水库,且上游流域面积小,水量不大,不适合建造水库,地地形更适合

6、建造水库,C错误。图示区域地势较为复杂,中间有a河河谷,地势较低,D错误。故选B。【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可以形成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可以形成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2019年2月我国北方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相对于往年整体偏差。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图中序号代表不同辐射类型,完成下面小题。5. 污染物累积增多,对图中序号代表含义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弱B. 变弱C. 增强D. 增强6. 材料中北方污染物相对于往年不易扩散的原因可能是A. 冬季风偏弱B. 降雪量偏小C. 夏季风

7、偏弱D. 取暖燃煤量大【答案】5. A 6. A【解析】【5题详解】根据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简图中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污染物累积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因此会减弱;污染物增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能量会减弱,因此减弱、增强;大气中污染物增多,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则会减弱,即增强、减弱,由此判断,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大气污染物扩散方式主要有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两种方式,前者与对流运动强弱有关,后者

8、以风力大小有关。2019年2月属于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盛行冬季风,冬季风偏弱,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北方污染物相对于往年不易扩散的原因可能是冬季风偏弱,选项A符合题意。降雪量的大小会影响大气污染的沉降,不会影响污染物扩散,因此降雪量偏小不是污染物不易扩散的原因,排除B。2019年2月为冬季,与夏季风强弱无关系,排除C。取暖燃煤量大小只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数量多少,不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排除D。故选A。读我国某区域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7. 甲地河流的解冻日期可能是A. 4月8日B. 4月18日C. 4月28日D. 5月8日8. 与图示区域其它河段相比,西宁市附近河段冬季无结冰期,其主要原

9、因是A. 地处河谷,海拔低B. 城市“雨岛效应”显著C. 落差较大,流速快D. 城市生产生活废水汇入【答案】7. C 8. D【解析】【7题详解】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河流上游,应为海拔较高的高地或山地,气温较低,河流解冻日期应较晚,根据闭合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判读原理判断,甲地外围等值线应为4月21日,甲地解冻日期晚于4月21日,早于5月1日,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8题详解】西宁市地处河谷,但海拔超过2000米,且纬度高于36N,冬季气温应远低于0,在没有其它因素干扰下,河流应该有结冰期,排除A。城市“雨岛效应”可能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地

10、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因此城市“雨岛效应”显著不是河流无结冰期的原因,排除B。西宁市附近河谷平原面积较大,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排除C。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废热,水温较高,汇入河流使得河流增温,不易结冰,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影响结冰期的主要因素:气温和水温一般气温低于0,水体会出现结冰现象;流速流速越快,越不容易结冰;水体深度水体越深,越不容易结冰;盐度盐度越高,越不易结冰等。据相关领域学者称,明清时期我国曾出现“明清小冰期”,其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9. “明清小冰期”处于A. 第四纪大冰期B. 历史时期寒冷期C. 震旦纪大冰期D. 近现代气

11、候变化时期10. “明清小冰期”期间A 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B. 全球海岸线变短C. 我国常年被冰雪覆盖D. 挪威雪线海拔较低【答案】9. B 10. D【解析】【9题详解】第四纪大冰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表中信息表明,“明清小冰期”处于15世纪至19世纪,排除A。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近1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明清小冰期”正好处于这一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震旦纪大冰期发生在5亿年以前,“明清小冰期”显然不属于这一时期,排除C。近现代气候变化时期一般是指1861年以来的时期,“明清小冰期”显然不属于这一时期,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没有资料信息表明,“明清小冰

12、期”期间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而近现代全球不断变暖的背景下,有资料信息表明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每10年降水量减少0.3%左右,A错误。“明清小冰期”期间,气温较低,冰川冻结的水量增加,海水冷缩,海平面下降,全球海岸线应变长,B错误。“明清小冰期”期间,当年年均温比现在仅低12,我国不会常年被冰雪覆盖,C错误。“明清小冰期”期间,气温较低,导致挪威雪线海拔较低,D正确。故选D。【点睛】近现代以来,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低12。读乞力马

13、扎罗山位置及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乞力马扎罗山相同自然带的上界北坡较南坡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山体坡度B. 热量C. 降水D. 光照12. 维多利亚湖干季多“夜雷雨”天气,其主要成因是夜晚A. 湖面气温较四周陆地高B. 湖区附近陆地对流较白天强C. 湖面与陆地气温差异大D. 湖面气温低,多快行冷锋13. 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带中体现地方性分异差异的是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高寒草甸带D. 高寒荒漠带【答案】11. C 12. A 13. A【解析】【11题详解】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地区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好于北

14、坡,因此相同自然带的上界北坡较南坡低,因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南、北坡山体坡度相似,且山体坡度对自然带分布影响不大,排除A。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热量条件相似,由于该山位于赤道以南,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稍多于南坡,如果热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则北坡热量条件更好,自然带分布更高,与题意不符,排除B。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光照条件相似,光照不是导致相同自然带上界差异的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12题详解】维多利亚湖面积大,水体热容量大,干季夜晚降温慢,周边陆地降温快,导致湖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对流旺盛,多对流雨(雷雨)天气,因此A符合题意。夜晚湖区附

15、近陆地因气温低,以下沉气流为主,而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快,对流更强,排除B。白天湖面升温慢,陆地气温升温快,湖泊与陆地气温差异也很大,因此湖泊与陆地气温差异大不是导致多“夜雷雨”的主要成因,排除C。夜晚湖面降温慢,湖面气温相对陆地较高,当地位于赤道附近,冷气团势力较弱,出现快行冷锋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A。【13题详解】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应为热带草原带,由于南坡为迎风坡,导致南坡山麓水份条件变好,出现了热带雨林带,这是地方性地形和地方性气候导致的结果,体现了地方性分异差异,选项A符合题意。热带草原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分异

16、规律,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读“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城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14. 该流域地表实测蒸散年内的变化是A. 林地土壤蒸散量一直小于草地土壤蒸散量B. 春季植被土壤蒸散量大于秋季C. 生长期植被土壤蒸散量大于休眠期D. 年植被土壤蒸散总量大于年降水量15. 该流域内78月林地、草地土壤蒸散量均由峰值转入下降通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 气温开始升高B. 阴雨天气增多

17、C. 冰雪融水增多D. 河流径流量变小【答案】14. C 15. B【解析】【14题详解】图中显示,林地土壤蒸散量11月稍大于草地土壤蒸散量,12月和1月两者相同,因此A错误。图中显示,该流域秋季(911月)草地土壤蒸散量和林地土壤蒸散量均略高于春季(35月),B错误。图中显示,植被生长期内(410月份)植被土壤蒸散量大,休眠期内(11月一次年3月份)植被土壤蒸散量小,C正确。图中显示,不管是林地土壤年蒸散总量,还是草地土壤年蒸散总量,均小于当地的年降水量,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从图中降水量变化曲线可知,该流域8月份降水量最多,因此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影响土壤蒸发

18、和植物蒸腾,导致8月份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蒸散量下降,选项B符合题意。如果气温开始升高,土壤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应增加,导致地表蒸散量增加,而当地气候大陆性强,7月应为月均温最高的月份,8月气温不会升高,排除A。冰雪融水增多与地表蒸散量大小关系不大,且8月气温开始下降,冰雪融水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C。河流径流量变小与地表蒸散量大小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等五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完成下面小题。16. 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A.

19、水资源承载力B. 能源承载力C. 水环境容量D. 大气环境容量17. 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因为该市A. 能源消费总量下降B. 能源总量大幅下降C.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D. 区域内人口量增加【答案】16. C 17. C【解析】【16题详解】表中数据信息表明,水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最小,说明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环境容量,选项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信息表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均大于水环境容量,因此排除A、B、D。故选C。【17题详解】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对于能源承载力没有直接关系,只有人均能

20、源消费量下降才会提高能源承载力,排除A。能源总量大幅下降,会导致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下降,不符合题意,排除B。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使可有效利用的能源量上升,从而提高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选项C符合题意。区域内人口量增加不能影响能源承载力,排除D。故选C。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贵安新区集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大规模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自然条件A. 海拔高,气候凉爽B. 电力充足且廉价C. 地形平坦开阔D. 环境优美19. 如果把数

21、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则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A. 电子装配B. 智能制造C. 精密仪表D. 火箭发射【答案】18. A 19. B【解析】【18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贵安新区位于云贵高原,当地海拔高,气候凉爽,设备运行耗能较少,这是大规模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最有利自然条件,选项A符合题意。电力充足且廉价,不属于自然条件,排除B。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地形平坦开阔不是其优势,排除C。环境优美对大数据中心设备运行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A。【19题详解】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则贵安新区利

22、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其中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需要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电子装配、精密仪表和火箭发射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要求较小,排除A、C、D。故选B。【点睛】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20.读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

23、动示意图,完成问题。下列描述,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 先升后降B. 先降后升C. 波动下降D. 波动上升【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可以判断出,该省近20多年来,2000年前每年人口数量增加较多,且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有减小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较高,但有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每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每年人口略有增加,有此增加多一点,有时增加少一点,说明整体人口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率有波动。由此得出该省人口增长率呈波动下降趋势,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

24、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21. 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变化理解正确是A. 杨树林种植面积逐年减小B. 2015年杂阔林面积达最大值C. 经济林种植面积逐年增长D. 2012年其他人造林面积达最大值22.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工程会使省内A. 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多B. 河流含沙量略有减小C. 椰子等果品产量增多D. 沙漠化现象略有减弱【答案】21. B 22. B【解析】【21题详解】表格信息表明,杨树林面积比重逐年减小,并不表示杨树林种植面积减少,排除A。表中信息表明,从2011年到2015年间,杂阔林面积比重一直增加,

25、2015年面积比重最大,且人工造林总面积在增加,因此2015年杂阔林面积达最大值,选项B符合题意。表格信息表明,经济林面积比重逐年增长,但每年新增种植面积不是逐渐增长,排除C。表中信息表明,2012年其他人造林面积比重达最大值,但不表明,面积达到最大值,排除D。故选B。【22题详解】杂阔林比重有所上升,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但不一定会使生物多新性显著增加,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增强,有可能使河流含沙量略有减小,B正确。江苏为亚热带地区,不适合椰子生长,椰子等果品产量不可能增多,C错误。江苏省为湿润地区,无沙漠化现象

26、,因此不存在沙漠化现象略有减弱,D错误。故选B。某大学地理专业学生制作了一幅某区域海啸模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具备海啸模拟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遥感B. 互联网C. 全球定位系统D. 地理信息系统24. 为实现海啸模拟过程,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沿海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海底地形地震发生时间震源位置及深度地震波传播速度数据A. B. C. D. 【答案】23. D 24. B【解析】【23题详解】海啸模拟功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模型建立、直观表达等处理过程,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选项D符合题意。遥感、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不具备海啸模拟功能,排除A、

27、B、C。故选D。【24题详解】为实现海啸模拟过程,需采集大量相关信息。沿海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会直接影响海啸的强弱变化,需要采集,符合题意。海底地形直接影响海啸强度,需要采集,符合题意。地震发生时间对海啸强度和传播情况影响不大,不需要采集,不符合题意。震源位置及深度,会影响海啸的能量来源,直接影响海啸的强度和传播速度,需要采集,符合题意。地震波传播速度对海啸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5.北京(41N,116E)某中学的地理小组为观察太阳的运动特点,将一面小镜子固定在一朝向正南方向窗户的窗台某位置,每天同一时间将镜子反射在左侧墙面的反射点做标记,

28、连续记录一年获得反射点轨迹。读图,完成问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A. 反射点位于乙点时,太阳直射赤道B. 反射点位于戊点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约49C. 该地理小组标记时间为每天正午D. 反射点由甲至乙运行期间,北京昼短夜长【答案】B【解析】【详解】左侧墙面的反射点的高度反映了每天同一时间的太阳高度,也反映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太阳直射赤道时,同一时间的太阳高度应在一年中居中,在墙上的反射点高度也应居中,而墙上乙反射点不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中间,因此反射点位于乙点时,太阳不直射赤道,A错误。从墙上反射点高度来看,反射点位于戊点时,高度位于最高点丙与最低点丁的正中间,因此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在赤道时,北

29、京正午太阳高度H=90(410)=49,B正确。北京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反射点只能在正北方,而图中反射点所在墙面在正西,因此该地理小组标记时间为不是每天正午,而每天上午,C错误。反射点由甲至乙运行期间,反射点高度升高,且反射点高度大多大于平均值,说明直射点向北运动,且大多数时间在北半球,北京在该期间的大多数时间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B。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为长三角区域示意图。材料二: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交通部为促进长三角水运一体化,联合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印发了

30、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1)区域经济一体化和 ,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实现 ,提升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2)判断图示区域钱塘江河段流速的快慢,并解释原因?(3)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对杭州服务功能影响有哪些?(4)说出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作用。【答案】(1)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2)慢 地形平坦,落差小;海水(潮水)顶托;河道弯曲(不平直)。(任答两点)(3)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种类增多;服务人数增多。(任答两点即可)(4)加强长三角内南北地区之

31、间、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大宗货物流通能力;加快南北及沿线区域旅游一体化,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完善长三角水运网,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背景,通过图文信息设置四道试题,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水文特征及原因、城市服务功能、交通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2)河段流速的快慢主要与地形、河道形态、水位高低(落差)等因素有关,图示钱塘江河段位于下游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流速慢

32、;钱塘江口具有世界著名的涌潮,潮位高,导致河流水位与海面水位差小,河水注入速度慢,即潮水的顶托作用强;图中显示,钱塘江下游河道弯曲,使得河水流速较慢。(3)城市服务功能强弱主要从服务种类、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等方面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增加杭州服务种类增多、服务人口增多、服务范围增大,从而增加了杭州的服务功能。(4)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作用应从货运能力、运输网络、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增添了长三角南北运输大通道,有利于加强长三角内南北地区之间、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大宗货物流通能力;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有利于完善长

33、三角水运综合运输网络,助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南北及沿线区域旅游等各类产业协调分工,助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甘蔗喜温、喜湿,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需330天以上。澳大利亚95的甘蔗种植在昆士兰州的东部沿海地区。麦凯是澳大利亚糖都,其甘蔗种植采用休耕方式防治病虫害,具体做法为:彻底毁灭宿根、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以打破土壤病虫害圈。图1为麦凯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图。材料二:图2为澳大利亚甘蔗产业示意图(1)蔗叶留田覆盖主要改变了土壤的 、 等物理性状(2)运用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麦凯适合发展甘蔗种植的气温条件。(3

34、)分析利用休耕方式防治病虫害的环境效益。(4)有人建议改变图中甘蔗渣的利用方式为制作沼气。请说明麦凯发展沼气的气象条件及带来的经济效益。【答案】(1)水分(湿度) 温度(2)月均温约为20以上,积温约7000以上,符合甘蔗种植要求; 最低月平均气温为20,全年均为无霜期,符合甘蔗种植要求。(3)彻底毁灭宿根打破土壤病虫害生态圈,减少农药使用;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等减少外力对土壤侵蚀,利于保持水土。(4)气象条件:麦凯纬度较低,温度高,有利于沼气原料发酵,低温时间短,利用沼气时间比较长。经济效益:沼渣作为肥料归还蔗田,减少购买化肥开支;蔗渣

35、可以加工成畜牧饲料或提炼制作肥料,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收入;沼气作为炼糖能源,减少发电支出。【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甘蔗种植及加工为背景,通过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土壤结构、农业区位、耕作方式改变、新能源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蔗叶留田覆盖,可以减少土壤蒸发,从而改变土壤的水分条件;蔗叶留田覆盖,可以保温,从而改变土壤的温度条件。(2)从麦凯气候统计图中获知,当地每月均温都20以上,积温为365乘20=7300,材料文字信息表明,甘蔗喜温,年积温需55008500;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0以上,全年均为无霜期,符合

36、330天无霜期的标准。(3)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利用休耕方式防治病虫害的具体做法是彻底毁灭宿根、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以打破土壤病虫害圈。通过彻底毁灭宿根、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等方法打破土壤病虫害的生态系统,从而减轻病虫害,这些方法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同时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等可以补充有机肥料和氮元素(大豆固氮菌),利于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还有,甘蔗叶留田,种植大豆等减少外力对土壤侵蚀,利于保持水土,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4)麦凯发展沼气的气象条件应从气温和利用时间进行分析。图中显示,麦凯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较低,属于热带,温度高,有

37、利于沼气原料发酵,产气量大;麦凯气候统计图显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使得利用沼气时间比较长。麦凯发展沼气的经济效益:沼渣作为肥料归还蔗田,减少购买化肥开支,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甘蔗渣发展沼气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可以节省部分甘蔗渣加工成畜牧饲料或提炼制作肥料,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收入;发展沼气为糖厂提供能源,减少发电支出。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西作为南美大国,早在1880年代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9301955年间,工业产值约占GDP的1/4,1970年,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部门,1980年后,巴西在尚未实现工业现代化后,就开始“去工业化”,致使近几

38、十年巴西经济举步不前。现任总统上任后,为了复苏国内经济局面,放松了热带雨林地区的环境法规。下图1为巴西区域图,图2为2017年德国、巴西、尼泊尔的产业结构图。材料二:今年8月底,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火,烧毁了约80万公顷森林。亚马孙环境研究所则指出,亚马孙雨林地区今年并未出现持续严重干燥天气。9月底10月初巴西大豆进入播种期。(1)控制亚马孙河干流地区的主要气压带是 ,在其控制下,该地区的降水特征为 。(2)从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热带雨林大火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影响。(3)据材料推测本次森林大火可能的原因。(4)说出巴西“去工业化”对其产业结构主要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并

39、说明原因。【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多雨(2)树木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减少,吸收二氧化碳数量减少,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燃烧产生废热,加热大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燃烧造成地面增温,使地面辐射增强,进而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气温升高,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任答两点)(3)农民为9月底10月初播种大豆,进行烧荒,引发火灾;环境法放松后,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开采矿产等,故意烧毁森林;(4)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比重低;原因:“去工业化”使工业数量和规

40、模减少,迫使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导致第三产业扩张;“去工业化”抑制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阻碍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巴西为背景,通过巴西工业化和森林火灾等图文信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征、全球变暖、森木火灾原因、产业结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中显示,亚马孙河干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因此控制亚马孙河干流地区的主要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当地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形成终年多雨的降水特征。(2)题意表明,热带雨林大火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影响应从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即从大气吸收、大气逆辐

41、射、地面辐射等变化进行分析。树木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减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加强,使大气逆辐射也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大火产生热量,直接加热大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燃烧造成地面增温,使地面辐射增强,使得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多,导致气温升高,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3)材料信息表明,现任总统上任后,为了复苏国内经济局面,放松了热带雨林地区的环境法规。由此推测,当地农民为扩大耕地面积种植大豆(大量出口到中国),进行烧荒,从而引发火灾;还有可能,环境法放松后,人们为了开采矿产故意烧毁森林等。(4)巴西“去工业化”对其产业结构变化:2017年德国、巴西、尼泊尔的产业结构图显示,巴西第三产业比重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德国,第二产业比重比德国更低,因此“去工业化”导致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比重低。巴西“去工业化”对其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去工业化”使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减少,产值增长慢,提供的就业机会少,迫使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导致低层级第三产业迅速扩张;“去工业化”抑制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得工业基础发生动摇,从而阻碍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