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湿地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地图分析本区域的位置,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北大荒的演变过程,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学习重点北大荒的自然特点以及成为商品粮的优势区位学习难点湿地的环境效应学习过程及参考资料课前准备:资料参考湿地: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
2、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和执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7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7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
3、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
4、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
5、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功能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
6、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大气组分调节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
7、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水分调节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
8、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净化沼泽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
9、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
10、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印度卡尔库塔市(Calcutta)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该城所有的生活污水都被排入东郊的一个经过改造的湿地复合体中。这些污水被用来养鱼,鱼产量每
11、年每公顷可达2.4吨;也可用来灌溉稻田,每公顷年产水稻2吨左右。另外,还在倾倒固体垃圾的地方种植蔬菜,并用这些污水来浇灌。大量的营养物以食物形式从污水中排除出去。卡尔库塔城东的湿地成为一个如此低费用处理生活污水并能同时获得食物的世界性典范。提供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
12、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
13、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学前研究:1:湿地在我国的主要分布:2:湿地的功能(环境效益)课中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以三江平原为例 探究内容:1、 北大荒的位置?2、 北大荒的基本概况?(自然和人文概况)3、 北大荒的开发历程?4、 北大荒的开发后带来的环境变化?5、 北大荒的治理措施?资料参考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与自然地理条件(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三江平原是在地堑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属于同江内陆断陷。新构造运动以来,以大面积继承性沉
14、降为主,第四系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达280米,形成大厚度的统一合水层,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发育顺序与阶段如下:1.第三纪以湖泊为主,河湖与沼泽并存时期整套地层以湖相的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河成沙砾石,并含有多层可采煤层,总厚度逾千米。在其上玄武岩较发育,或以玄武岩丘出露平原,或以席状体伏于第四纪底部。2.第四纪为河流旺盛堆积时期晚第三纪受喜山运动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伴随着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周边山地隆起,中部平原陷落。由于地表起伏加大,河流动能增大,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活跃,在湖泊消亡的同时,流水作用成为塑造平原的主导力量,地貌发育进入新阶段。3.全新世河流堆积与沼泽
15、化时期这时地壳运动渐弱,缓慢上升区与下降区交错展布。河谷内砂砾层堆积,河间地广泛滋生沼泽,有泥炭堆积,最早年龄为13000年,黑龙江和松花江都发生重大水系变迁。现代河床,黑龙江为砾质,松花江为砂质,挠力河为淤泥质兼细砂。沉积作用较晚更新世减弱,始成三江平原今日面貌。地貌总特征为三面环山,东北部有开口的盆地状。平原内部大致分为两大部分,边缘为山前倾斜平原,包括洪积台地、冰碛台地、侵蚀构造阶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100200米。因流水切割,多呈平台或岗地状,一般宽度为525千米;中部冲积平原,为平原的主体,低平辽阔,以阶地与河漫滩为主,平均海拔60米,黑、乌汇合的黑瞎子岛,海拔仅34米。地面
16、坡度0000000,是我国典型的冲积平原。(二)平原自然地理条件的主要特点1.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洼地星罗棋布,地表多有黏土、亚黏土覆盖,厚度多在420米,利于水分汇集与停滞,为我国沼泽面积最大的区域。2.属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湿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道弯曲,承泻能力差。4.土壤以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为主,有大面积的天然沼泽植被和沼泽化草甸植被,其中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芦苇分布广泛。二、三江平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自然条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一)具有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优越条件三江
17、平原开发较晚,从1958年长春地理所等单位对其自然条件(前述)和地貌等资源进行调查,后经“六五”“七五”期间资源复查,获得了大量的最新资源数据。例如,全区耕地面积为352.12万公顷,沼泽总面积为111.93万公顷;全区泥炭地面积为2.43万公顷,泥炭总储量3605.6万吨;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53.81万公顷,天然草场的载畜量可达119.7万头(牛的单位);全区可作为芦苇资源加以利用的面积8.87万公顷,比全国几个著名芦苇区的面积都大。全区虽属平原,但地貌还是有差异的,因而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在原始植物中,草甸占25,沼泽化草甸占30,沼泽占30,水面占3。草甸和沼泽既蕴藏着大
18、片可垦荒地,又是肥美牧场,可饲植物占90,优质牧场占总面积的80,是罕见的可与松嫩草原媲美的大草原。此外,还贮藏有被誉为我国第二森林之称的40余万吨芦苇资源和800万吨其他纤维资源;全区可养鱼的天然水面10.65万公顷,且生物饵料丰富(沼泽多),1987年淡水鱼产量为3.74万吨,占黑龙江省淡水鱼产量的14。综上所述,可见三江平原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区内具备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优越条件。(二)主要问题和开发治理途径1.主要问题(1)农林牧结构失调、垦建脱节三江平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荒以来,由于忽视地貌条件的差异性和土地资源的多宜性,长期毁草、毁苇、毁林,使三大生物资源受到较大破坏,
19、仅天然林就减少了8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0下降到5。由于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蚀、风蚀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由于盲目开垦无防洪排涝工程的荒地,垦建脱节,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后果。(2)洪涝严重,重排轻灌本区由于夏秋降水集中,低洼易涝,加之盲目开垦,使洪涝加剧。开发初期,重排轻灌,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长远看,一些河间带(特别是别拉洪河流域)是缺水区,不仅无需外排,还需调入客水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所以,应将以排水为主的方针转到排灌结合,排蓄结合的轨道上来。(3)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如以小叶樟为主的天然草场仅利用20,每年有300多万吨的小叶樟饲草自生自灭。全区可养
20、鱼的天然水面,目前仅利用24.4。由于过去是以开荒外延为主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考虑改良草场、建设芦苇基地和保护部分沼泽不够,把一些不应开垦的荒地都开掉了,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很大资源浪费。此外,由于开发历史短,人口密度低,交通运输条件差也影响土地的合理利用。2.开发治理途径(1)根据地貌类型,进行多层次开发应用资源复查成果,在总结该区开发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经济观点、系统观点、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根据地貌类型分区,进行多层次开发治理。第一层次为地势偏高,排水较好的山前倾斜平原,松花江南岸岗状隆起带,黑龙江南岸一级阶地砂质平原,富锦建三江间的河间隆起和红卫胜利间挠力河北岸的分水高地。
21、这五个地貌单元宜发展种植业,兼牧、渔和林业。第二层次为浓江别拉洪河流域的沉积平原,内外七星河流域的高河漫滩组成的沼泽平原。这两个地貌单元涝害最重,且排水困难,但天然草场最丰富,适宜牧业为主。可结合微地貌发展水稻、调整旱作、兼顾湖沼、河湾养鱼,并依托天然堤发展条带森林。第三层次是全新世古河道和低河漫滩。四个大型古河道面积达4290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的0。古河道内地貌类型复杂,岸边多带状林,是发展稻、苇、渔系统理想之处。这种湿地湿用的办法可减轻涝害,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2)坚持以治水和改土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在国家投资进行防洪排水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该把治水与用水、排
22、水与蓄水、利用与改造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一部分以旱作农业为主的易涝区建设成为发展水稻、养鱼的水养农业区。建立起由补水井、养鱼池、水田灌溉工程、旱田和草场排水工程、植树造林、道路规划等组成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良性循环的治水生产综合体。在土壤培肥改良利用上,应该首先着眼于适应自然规律、因土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对低产的白浆土、潜育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进行大面积改良。总之,三江平原已按不同地貌类型,开展山地次生林改造和立体开发。岗平地农牧结合,低平原耕地和草场综合治理,沼泽地综合开发等万亩试验示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建立以粮豆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生产体系,向着变
23、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方向发展。三、抢救保护三江平原黑龙江决定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将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检查,抢救保护好三江平原。黑龙江省垦区仅三江平原的54个农场就有湿地54.9万公顷。近来,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建三江农垦分局相继发现有人不顾国家三令五申,擅自闯入自然保护区进行开荒,破坏了湿地生态资源。黑龙江省省农垦总局发文重申,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要实行重点保护,严禁在区内开荒,已开垦的荒地要迅速还林、还草、还湿地。要加强草原管理,严禁开垦草原,并实行草场禁牧期、林牧区和轮牧制度,防止超载放牧。现有湿地一律停止垦殖和采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还要求,1994
24、年后开垦的林地和1994年前开垦的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要在2005年之前全部还林。凡15以上的坡耕地,要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19941998年间开垦的草原,应在三年内退耕还草。对1999年以来违法开垦草原的现象,要依法严肃查处,立即退耕还草。重点保护“北大荒”生态环境,黑龙江依法严查开垦。四、我国保护湿地行动和湿地环境现状(一)保护湿地行动湿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湿地以其多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1971年诞生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
25、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截至2000年1月已有117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011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其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已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宣布加入湿地公约。(二)我国湿地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湿地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面积锐减盲目的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和功能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119万公顷,因
26、城乡工矿占用湿地约100万公顷,两项相加等于削减了5的沿海湿地面积;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因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达350亿m3以上,超过了我国现今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我国最大的沼泽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已有300万公顷湿地变为农田,目前仅有沼泽104万公顷,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沼泽湿地将丧失殆尽。2.水资源过度开采湿地是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地,过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已使中国湿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西北、华北部分地区的湿地水文受到严重威胁,导致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许多湿地因此而被破坏或消失,如西部的玛纳斯湖
27、、罗布泊、居延海等。3.生物多样性受损探究结论:1. 湿地的类型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稻田、渠道、塘堰、精养鱼塘等2. 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3.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被誉为“_ _ _ ”调节气候、 ; 、蓄洪防旱;降解 , ;保护 3.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夏季_ 短促,冬季_ 漫长;地形: 地形, ;土壤: 肥沃,土质黏重;水文:河网密集, 高4.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多雨,降水集中;纬度高, ;土质黏重,且有冻土层, 5.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
28、势平原广阔, 广大;耕地集中连片,适于 ;地广人稀, 高;黑土地,土壤肥沃;夏季 ,利于作物生长夯实基础1、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项目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量mm 河流含 沙量% 人口(万人) 1970年 4 18 33 430 1.5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5 35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相差了_ _ %。 (3)该地
29、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年份 19651975A森林覆盖率(%) 20 3 B耕地面积(公顷) 24000 42000 C年降水量(mm) 450 380 D气温年较差() 23 30 E当年旱涝灾害次数 1 2 F河流含沙量(%) 2 12 G当年粮食亩产量(千克) 250 125 H当年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 0.875 (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197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靠_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2)由C、D、E、F、G、
30、H等栏目可以看出,由于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_恶化,_加剧,最终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今后,该地区应进一步保护好现有森林_ ,加速植树造林,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课后巩固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纳木错湖 滩涂 黄河 渤海 水稻田A B C D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读图,回答35题3开垦P平原首先必须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 D排水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5国家停止开垦P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AP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6.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会产生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