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31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正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叙事框架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霸权主义的陷阱,但由于西方已经在“元叙事”层面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叙事框架,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如果只是简单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策略,将难以摆脱这一框架。因此,中国在加强和改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应当采取“走进去”的战略:一方面,要有意识地避免套用和自觉批判当前国际传播叙事框架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事;另一方面,应主动批判借鉴西方中心主义
2、历史叙事的全球史叙事方法论,着力构建以中国为主体的叙事框架,同时尊重他国以其自身为主体的叙事框架,在承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交流与碰撞,使文化杂糅创新发展,进而孕育新的文化和文明。新的全球史叙事是一种提倡用整体性、互动性和全时性视角看待世界的新世界史研究和实践方式。它力图通过对传统世界史观的批判,颠覆欧洲文明至上的观念,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所谓“先进文化”的书写逻辑。从“单极”的先进文化普惠世界的发展逻辑,转变为“多极互动”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全球视角下的历史发展逻辑。这一理念不仅对历史书写和研究形成影响,同样为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新的全球史叙事的思维,当前全
3、球各国正试图建立新型的全球化样态,即第三波全球化。这一历史时期的全球化建立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强调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承认文化交流之间必然伴随文化冲突,但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而是通过主动构建、引领和带动方式推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从而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在相互碰撞中诞生新文化的能动过程。跨文化传播概念将全球化与地方化相融合,强调本土与外来文化的杂糅性,通过两种文化的碰撞产生一种新的文化,避免了文化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元对立。从新的全球史叙事的观点来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各文明之间就是通过互动、碰撞、扬弃、交融等方式完成了文化的更迭和进步。因此,在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时,应通过深入了解西方
4、话语的构建和传播方式,在对西方知识和思想资源充分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我们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应当关怀全球问题、关注全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虞鑫、崔乃文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全球史叙事视野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路径)材料二:近代以来,在物质文明大幅飙升的同时,西方也主导了全球范围内的基本价值、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推广。西方学者以西方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立论基础,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总结推演出一系列理论学说。这些理论探索大多是基于西方实践的地方性记述、局部性概括、阶段性总结,自有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是,这些基于人类文明局部
5、实践的理论探索,却被刻意包装成“普世价值”,成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被奉为圭臬的“元叙事”,成了无需论证、只需服膺的“真理”,俨然神圣不可侵犯。西方叙事体系由此建立起来,支撑着“西方优越论”乃至“西方中心论”傲慢横行。这是西方舆论唯我独尊、罔顾公义甚至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深层原因。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当下更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和推动,是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的两个有力支点。中国视野中的世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需要秉持的两个基本视角。各个国家都是特殊的个体,一般性中凸显特殊性,特殊性中蕴含一般性。强调
6、特殊性,忽视一般性,叙事体系构建就容易陷入自说自话、无从交流的困境。中国叙事体系需要统筹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要在阐释好世界发展一般性的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实践特殊性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它对一般性的暗合、发展与贡献。一“破”,二“立”,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两项艰巨任务。所谓“破”,就是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丰富实践出发,努力打破那些占据主导地位似乎不证自明的所谓西方“元叙事”。所谓“立”,就是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福祉出发,基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和中国奇迹的成功实践,顺应国际社会理解诉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努力构建具有共同价值基础、能被广泛接受的叙事逻辑。(摘编自
7、江宁从中国“故事”到中国“叙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西方的叙事框架是在“元叙事”层面构建出来的,具有较强的迷惑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作出合理批判。B. 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文化交流必然伴随文化冲突,但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而是一个能产生新文化的过程。C. 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之所以被确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是因为西方实践具有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能代表全球的实践。D. 构建中国叙事体系,除了正视问题外,当下需要把握两个有力支点,秉持两个基本视角,完成两项艰巨任务。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A. 新的全球史叙事理念要求彻底抛弃西方的价值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 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西方叙事体系的观点是一致的,都对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C. 强调本土与外来文化的杂糅性,能够避免出现文化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元对立。D. 要构建中国叙事体系,需要统筹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将两者统一起来。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也者,非纪一人一姓之事也。”B. 章太炎提出:“民族意识之凭藉,端在经史。无历史即不见民族意识所在。”C. 陈寅恪认为:“研究史学的人,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D. 学者刘新成指出:“
9、在现有的话语体系基础上,不断修正和补充,逐渐接近共识。”4. 不费一颗钉子,不用一滴胶水就能把普通木头打造成精致工艺品的阿木爷爷,意外火爆全网后,更将传统木工手艺传播到大洋彼岸,狂吸百万外国粉丝。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_5. 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如何才能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_(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电表贾大山我们村的村南口上,又盖起一排新房,是祁家三兄弟的。祁家三个男人都不在家,天天从街门里出入的,是他们的女人。大嫂叫淑娥,二嫂叫小桂,老三媳妇是民办教员,名字也雅,叫墨香。男人们不在家,大嫂
10、就是总理,家中有了事情,小桂、墨香都要问问她。譬如,新房落成了,村里让安电表,小桂、墨香也要问她怎么安。她说:“自家弟兄们,又住在一起了,我看就安一个吧,省事,也省东西。”一个月过去了,电工看了电表,就和大嫂算账。大嫂付了钱,以后遇到合适的机会,告诉小桂、墨香一声,上月走了几个字儿,一共多少钱,一家该拿多少。大嫂总是只报个整数,不提那零头。墨香不落意了,就说:“不对,大嫂又吃亏了。”小桂便哈哈一笑,说:“算啦,谁跟谁呀!”好像她是大嫂。麦收后,一个热辣辣的天气,小桂、墨香正在房上晒麦子,听见电工来了,小桂站在房檐上问:“多少?”“一共走了三十一个字,一家三块一。”大嫂说。“哎哟,那么多?”小桂
11、把脸儿一沉,瞅定墨香说,“你家到底几个灯头儿呀?”墨香也把脸儿一沉,说:“你算吧,里间屋一个,外间屋一个”“别算了,一家都是三个灯头儿,一台电视。”大嫂说,“天热了,谁家屋里没有电扇?”从那天起,大嫂便不得安静了。半夜里,小桂经常来找她,把她拉到街门外面,指着墨香的窗子说:“大嫂,你看看,什么时候了,她还亮着灯!”大嫂说:“她是老师,得备课。”“咱俩伙用一个电表吧,让她自己另安一个!”“那可不行。”大嫂说,“那样做不利于团结,让人笑话。”后来,墨香也不断地找大嫂,指着小桂的院子说:“大嫂,你看看,什么时候了,还在喝酒!”大嫂说:“老二是乡长,客人多。”“没客人也是这样!”墨香说,“大灯泡子点着
12、,电扇扇着,电视看着天天黑夜从节目预告看到再见!”墨香也想和小桂分开电表,大嫂也不同意,还是那两句话。一天中午,墨香正躺着看书,小桂来了,满脸的笑容。墨香赶忙坐起来,笑容也很现成:“二嫂吃个西瓜吧?”她说不吃了。“二嫂喝杯饮料儿吧?”她说不喝了。其实,墨香这里既没西瓜也没饮料儿,只有两眼警惕她来干什么?小桂坐在床上,夸了一阵墨香的屋子干净,被子整齐,突然说:“墨香,你说如今实行的大包干好不好呀?”“好呀,古时候的人们,就认识到了大包干的好处。”“谁呀?”“荣国府的三姑娘,贾探春呀!”墨香拍拍手中的书,一时忘了警惕。她说那年正月,凤姐儿病了,王夫人让探春主持大观园的工作。探春见园中的婆子们,一个
13、个吃酒斗牌,不肯用心管理园子,便采取了果断措施。她把大观园的竹子,稻香村的稻地,以及蘅芜院、怡红院里的玫瑰花儿、蔷薇花儿、藤花儿,分别包给了几个婆子。这么一包,大家吃的竹笋有了,姑娘们用的脂粉头油有了,小鹿、小兔、大小禽鸟吃的粮食也有了,园中花木枝繁叶茂,一年竟能节省四五百两银子!小桂听了,拍着手说:“哎呀墨香,你真是有学问,这些典故儿,乡长都不知道!你说咱们的电表还是分开好吧?”小桂拉着墨香的手,一同去找大嫂,显得很团结。大嫂听了她们的想法,笑了一下说:“你们既然愿意,那就分开吧。”小桂自己安了电表,家中客人依然不少,只是灯光阴沉沉的,让人想到阴曹地府。她把原来的大灯泡子,换成了小灯棍儿。客
14、人来了,小桂非常活跃,经常卖弄大观园里的故事。有时讲着讲着,忘了,就隔着墙头喊墨香:“墨香,大观园的竹子包给哪个婆子了?”“祝妈!”“稻地呢?”“田妈!”“那些花儿草儿呢?”“叶妈!”有时候,墨香烦了,就装听不见,或是说一声:“我也忘了!”一天傍晚,天热的出奇,祁家门前摇着三把芭蕉扇子。小桂好像格外高兴,脸儿向东一扭,脆声亮嗓地说:“大嫂,你的电表,上月走了几个字儿呀?”“你的呢?”“你猜!”“我猜不着。”“三个半!”“噢,你省。”“墨香,你的呢?”“六个。”“你也省。”大嫂平静地说,“我的还是十个半。”小桂更高兴了,脸儿向西一扭,又想起了大观园的故事:“那年,凤姐儿得的什么病呀?”墨香仰着脸
15、儿,好像没听见。“那年,探春多大年岁啦?”墨香仍然不说话。“你看我,简直是猪脑子,大观园的竹子包给哪个婆子了?”“包给你了!”墨香忽然把扇子朝地下一摔,冷冷地说,“你也是大观园里的一个婆子!”小桂怔了一下,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也把扇子一摔,叫:“大嫂!”“哎。”“分开电表不好吗?”“谁说不好,确实省电。”大嫂依然很平静。“要不,咱们还伙了!”“行啊,等到电多了吧,多到用电不要钱的时候。”“那就不用电表了!”墨香说着,忍不住笑了。小桂也想笑,但是笑不出。她看看墨香和大嫂,说了一声天儿真热呀,三把扇子又在夜色中摇起来。(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A. 小说多用对话描写,使整篇小说看似日常闲谈,变化徐缓,不动声色,却在不经意间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B. 墨香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她作为一个民办教员,有文化,懂事理,和小桂形成鲜明对比,是小说讴歌的人物。C. 小说结尾写“三把扇子又在夜色中摇起来”,展现了妯娌之间无话可说的隔阂和大热天省电不用电扇的窘态。D. 小说通过叙写妯娌之间关于安装电表的分分合合的故事,表达了对农村施行“大包干”制度的利与弊的思考。7. 关于小桂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桂是反面人物,她精明、自私,反衬出了大嫂的谦和温厚。B. 作者在叙事中控制情绪,没有表达内心的不快和对小桂的不满。C. 对于小
17、桂,小说是作冷峻的审视的,揶揄之中却又不乏善意。D. 小说塑造小桂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农民某些陋习的反思和批判。8. 小说中,墨香讲述了红楼梦中的故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文学效果。(4分)_9. 有多位评论家用“语言幽默风趣”来评论贾大山的作品。请结合小说举例分析他的这一创作风格。(6分)_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
18、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19、”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时边郡新附,多无户名,魏朝欲加隐实,属帝朝于京师。天子访之于帝。帝对曰:“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又问二虏宜讨,何者为先?对曰:“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堕,破之必矣。”天子并然之。(节选自晋书卷一)【注
20、】 指宣帝司马懿; 指魏明帝曹叡。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B. 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C. 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D. 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假节,即借以符节,文中指魏国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来使用,用以威慑一方。B.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
21、畿即洛阳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文中指魏国统治地区。C. 切齿,上下牙齿紧紧咬住,表示极端愤怒。如史记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D. 农桑,种地与养蚕,劝农桑的意思是鼓励督责农业生产,促进商业发展,让人们过上好日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司马懿认为孟达是不可信任的,向魏明帝恳切进谏,但是魏明帝仍对孟达委以重任。B. 诸葛亮施计派郭模诈降,泄露孟达叛魏的计划,想借魏国之手来除掉孟达以绝后患。C. 司马懿一边写信安抚孟达,一边力排众议果断出兵,日夜兼程,八天就到了上庸城。D. 因边境各郡刚归顺,大多无户籍名簿,司马懿主张朝廷宽待
22、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_(2) 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_14. 孟达起事为何会失败,请简要说明。(3分)_(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 属( zh):结交。 “牢盆”两句:权贵、幕僚把持着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田横: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天下后派人招抚,他拒绝降汉而自杀,50
23、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庸俗生活,暴露他们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表达诗人的厌恶之情。B. 颔联紧承上联,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当时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持权柄、占据要津的黑暗现象。C. 颈联借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讽刺了那些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生活,不敢仗义执言的庸俗文人士子。D. 本诗从现实感慨出发,以历史故事为映衬,借题发挥,含意深邃,具有较为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16. 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与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_(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24、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阿房宫赋中“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阿房宫建筑之密集,“_”一句则用夸张手法写宫中建筑之高大与数目众多。(2) 刘克庄贺新郎中“_,_”两句,引用汉代张良以及唐朝将领李筌的典故,表达对韩世忠的赞美之情。(3) 夕阳作为抒发感情的特定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一千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忍不住赋诗感怀。州桥踏月想金陵,金陵赏月忆汴
25、京。时空穿梭,人事变迁,交叉渲染,寄以情愫。为何州桥能够代表整个东京令王安石_?汴京八景“州桥明月”的风与月,东京梦华的市井街闹,_的民居民宿,百肆杂陈的商铺集市,昔日最大都市北宋汴京究竟是何等繁华?千年过后,城摞城,桥摞桥,拂去尘土,州桥遗址的重大考古新发掘,让湮没千年的繁华_,昔日荣光逐渐揭开面纱。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集中发布州桥汴河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截至2022年7月,州桥遗址新发现各类文物60 000多件,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遗迹117处,其中有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长卷。数量巨大,很是震撼,让我们一起梦回千年,重回汴京。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_
26、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_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_(二)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们在坐着时往往爱跷二郎腿,有的人觉得这样比较舒服,有的人是为了显示大模大样。久而久之,_,只要坐下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个动作。但是长期跷二郎腿可能会诱发不少问题。跷二郎腿时,由于左右两侧骨盆受力不均,脊柱会发生代偿性的左右侧弯,同时由于身体前倾,_。此时,骨盆带动脊柱旋转,造成脊柱左右两边的软组织被动失去平衡,从而形成不良身姿。以“二郎腿”的姿势
27、久坐时,一条腿的腘窝受到压迫,影响静脉回流,有可能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而已患有静脉曲张的病人,情况可能会加重。长时间跷二郎腿,处于上方的腿会发麻,这是因为膝盖长时间压迫处于膝关节外后方的腓总神经,如果时间过长,甚至会导致腓总神经麻痹,造成无法背伸踝关节及足趾。因此,有专家建议,短跷怡情,_,有病最好别跷。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B.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C.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D. 环境评估迫在眉睫,总不能因为这几家“
28、钉子户”影响了整个村子创优的积极性。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_四、 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不仅仅指时间、空间上的,也指心理上的。人们看树的倒影,看旁人的境遇,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美妙的景致,而看树的正身,看自己的境遇,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所以,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以上材料对
29、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南通)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C(西方实践具有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但不能代表全球的实践)2. A(“彻底”太绝对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借鉴运用)3. D4. 阿木爷爷的精致工艺品的创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阿木爷爷狂吸百万外国粉丝表明不同文化可以进行交流互动,甚至彼此交融。(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 要充分认识到西方叙事体系存在西方
30、中心主义与霸权主义的陷阱,避免套用西方的叙事框架; 主动批判地借鉴西方的全球史叙事方法论,着力构建以中国为主体的叙事框架; 在承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进而孕育新的文化和文明; 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关怀全球问题、关注全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具有共同价值基础、能被广泛接受的叙事逻辑。(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 B(墨香不是小说讴歌的人物)7. A(小桂不是反面人物)8. 借文学经典来说“大包干”的好处: 让“大包干”的现实意义落到实处; 刻画了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新青年形象; 让小家庭的鸡毛
31、小事拥有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供人深思的空间。(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 采用错位反差来展示幽默。如古今反差,“王夫人让探春主持大观园工作”,把“主持工作”这一现代语言用在古代语境中;大小反差,“男人们不在家,大嫂就是总理”,将“总理”一职用在普通人身上。 巧用修辞手法来展示幽默。如比喻,把换了小灯棍后小桂昏暗的家比作阴曹地府;重复,用反复询问大观园的细节来强化小桂的人物形象;夸张,墨香说小桂家“天天黑夜从节目预告看到再见!”就夸大了事实。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示幽默。如墨香根本没有西瓜饮料,却请小桂吃西瓜、喝饮料,刻画了她们的虚情假意。(每举出一例并
32、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A11. D(劝农桑,鼓励与督责农业生产)12. B(诸葛亮目的是利用申、孟之间的怨仇,促使孟达尽快起事)13. (1) 蜀丞相诸葛亮厌恶孟达反复无常,又担忧他成为祸患。(译出大意得2分;“恶”“虑”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 孟达不讲信义,现在正是他们互相猜疑的时候,应当在他未作出决定的时候迅速消灭他。(译出大意得2分;“疑”“促”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 孟达自大,误判司马懿不会亲来; 司马懿兵贵神速,用兵得法; 孟达部将开门投降。(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当初蜀将孟达降魏,魏朝给他的待遇很优厚。
33、宣帝(司马懿)以为孟达言行狡诈,看风使舵,不可信任,向明帝恳切进谏,明帝不听,让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孟达于是联结东吴,巩固蜀对他的信任,暗地图谋中原。蜀丞相诸葛亮厌恶孟达反复无常,又担忧他为祸患。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诸葛亮想让他尽快兴兵举事,就派郭模假装降魏,到申仪那里,故意泄露孟达欲叛魏的计划。孟达知道自己的谋划泄露,准备起兵。宣帝恐怕孟达迅速发兵,就写信告诉他说:“将军先前背弃了刘备,托身于国家,国家把守卫边防的重任委托给你,并将谋取蜀国的大事也委派给将军,至诚之心可谓如天上白日。蜀人不论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没有不切齿痛恨将军的。诸葛亮欲破坏你和魏的关系,只苦于没有办法。郭模
34、所说的话,并非小事,诸葛亮怎能忽视此事而让郭模泄露,此中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孟达得信大喜,举兵之事犹豫未决。宣帝于是暗地进军讨伐。诸将认为孟达与吴、蜀二敌勾结,应先观望而后行动。宣帝说:“孟达不讲信义,现在正是他们互相猜疑的时候,应当在他未作出决定的时候迅速消灭他。”于是快速进军,一日行两日路程,日夜兼程,八天便到了上庸城下。吴、蜀各遣将士向西城安桥和木阑塞进军以救孟达,宣帝分派诸将阻截吴蜀军。开始孟达给诸葛亮写信说:“宛离洛阳八百里,离我处一千二百里,听到我起事的消息,(司马懿)应该先上表给天子,这样来回路程,就得一个月时间,那时我的城池已经修整牢固,诸军都作好了准备。而且我处在深山险道之
35、中,司马公肯定不会亲自来;他部下诸将来,我不会有忧患的。”等到魏兵到,孟达又告诉诸葛亮说:“我兴兵起事才八天,而魏兵已至城下,怎么这么神速啊!”上庸城三面河水阻隔,孟达在城外立木栅以巩固城防。宣帝渡水破坏了木栅,直抵城下。分八路攻城,攻了十六日,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等开门出降。宣帝斩孟达,首级传至京师。俘获一万多人,整顿军队回到宛。又鼓励农桑,禁止奢侈浪费,南方百姓都喜悦而归附。当时边境各郡刚归顺,大多没有户籍名簿,魏朝想加以核实,嘱托宣帝来京城朝见。天子向宣帝询问,宣帝答道:“敌方用严法统治百姓,所以百姓背弃了他。应该根据大法加以宽待,自然可安居乐业。”又问二敌都应该征讨,以哪国为先?回答
36、说:“吴国认为中原之人不熟悉水战,所以敢散居在东关。凡是攻击敌人,一定要扼其咽喉捣其心脏。夏口、东关,是吴的心脏咽喉。如果派遣陆军向皖城进发,引孙权东下,再派遣水战军进军夏口,乘虚攻打他们,这就像是神兵从天而降,一定能打败他们。”天子都认为很有道理。15. B(并无对比)16. 本诗表达了对文人士大夫的讽劝,义士难觅的悲哀,也表达了对清朝廷的愤怒不满之情。 己亥杂诗寄希望于清朝廷,改变成规,大胆革新,选拔任用人才。(每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 (1)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2)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3)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18. 示例: 念念不忘 鳞次栉比 重见天日一空1分;如有其他成语(如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等),意思对也可得分19. 示例:州桥遗址新发现60 000多件各类文物和117处包括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长卷在内的不同时期的各类遗存遗迹。(“包括在内”1分,每个宾语1分,整句通畅1分,共4分)20. 两句相对,在时空变换中抒发人世沧桑之感。与语段所述考古发现千年州桥的语境相映衬。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与上文引用的诗相协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 C22. 示例: 习惯成自然 脊柱会向前弯曲 长跷伤身(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