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16MB ,
资源ID:58259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25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WORD版含解析.doc

1、邹城一中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 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B.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 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 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农民自制较难,需要到市场上购买,故反映了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诸侯的政策无关,排除A;战国时期小农经济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地主阶级与农民到市场购买农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2. 生产工具是生

2、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曲辕犁出现的时间是在唐朝,唐朝的存在时间是618年至907年,因此B错误,符合题意;ACD出现的时间及朝代均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 下表是唐武德七年至开元二十九年(624年-741年)较大旱灾分布地区统计表以上表明A. 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趋势日趋明显B. 旱灾的频繁加剧了北方动乱局势C. 北方过度开发的负面效应已显现D. 地理纬度的高低决定旱灾的频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对土地买卖的行为管理

3、的相对宽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方地区大肆开发土地,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北方地区旱情严重,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武德七年至开元二十九年(624年-741年),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直到安史之乱(755年)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趋势逐渐明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武德七年至开元二十九年(624年-741年),唐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局势相对稳定,故B项错误;地理纬度高低决定旱情属于常识性错误,故D项错误。4. 如图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A. 政府抑制土地兼

4、并有限B. 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C. 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D. 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大量出现“一田二主”现象,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表明了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两部分,佃农要对国家之外的所有者和占有者交纳地租,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在增强,C项正确;土地权益分配由国家、田底主、田面主再到佃户不能说明“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有限性,也不能说明“重农政策”的细化,更不能说明土地经营“效率”的提高,ABD三项错误。5. 如表根据新唐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明实录中国矿物志等编制,据此可知冶铁业A. 生产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B. 官营体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C. 一定程度

5、反映古代手工业发展D. 民营体制受官营体制沉重打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汉至明清,古代冶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形式多样,产量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手工业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生产规模仅为材料信息之一,排除A项;明代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不断壮大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冶铁业中官营对民营的打压,排除D项。故选C。6. 下表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朝A. 商业政策发生倾斜B. 重农抑商政策终结C. 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明朝的史实可知,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到了后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

6、体现在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才会有“通商”的增多,故表格反映出明代商业政策由抑商到向“有限度的放松”方向倾斜。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终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错误;“通商”之意并非单纯的对外贸易,材料也无法体现出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C错误;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政府的对农商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不能代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错误。故选A。7. 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A. 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B. 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C.

7、 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D. 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来看,托斯加纳里是促使哥伦布向西航行的因素之一。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因此托斯加纳里间接的助推了美洲的发现。C正确;材料反映托斯加纳里对哥伦布航行的影响,与东西方贸易往来无关,A错误;地圆学说并非托斯加纳里提出的,B错误;材料“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表明,托斯加纳里希望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D错误。故选C。8. 下图为“天花在新大陆传播路线图”。在西欧殖民者登.上美洲之前,

8、美洲从未有过天花病毒。1521 年到1527年,中美洲拥有8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与南美洲600万人口印加帝国先后被西班牙数百人的队伍征服了。18 世纪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几乎丧失殆尽:对此推论合理的是A. 全球化是把双刃剑B. 三角贸易导致疫情C. 先进必定战胜落后D. 疫病终结商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病毒的传播、种族的灭绝,这些都是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可得出全球化是把双刃剑,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三角贸易与疫情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疫病与商业革命的关系,排除D项。9. 1600年,西班牙学者马丁塞洛里戈说:“如果西班牙没

9、有钱没有金银,是因为它拥有这些:如果西班牙贫穷,那是因为它富有。”这种因为骤然富有而贫穷,就是所谓的“西班牙陷阱”。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A. 实行重商主义B. 社会分化严重C. 维护封建制度D. 金银大量外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60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凭借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是西班牙掠夺来的财富大量用于封建统治者的奢侈享乐,而不是用于投资,故造成材料中的“西班牙陷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西班牙对封建制度的维护,故C项符合题意;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运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商业的思想,同材料无关,排除A;社会分

10、化严重不是造成材料中的现象的原因,B项错误;早期殖民时期大量财富是流入西班牙的,故D项错误。故选C。10. 如表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 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B. 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 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 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义政策影响下,1718世纪英国对欧洲大陆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原材料增加,进面促进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说明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

11、依赖在减弱,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体现了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无法得出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的结论,故D项错误。11. 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 (数据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B. 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 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D.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时间“1892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垄断组织形成促使社会财富的集中,表格中财富集中于制造业以及占据社会总财富比例的上升说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故D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重化

12、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排除A;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财富集中,排除B;材料没有说明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排除C,故选D。12. 19世纪80年代,江南士绅积极参与洋务。李金镛将湖北煤铁总局由官办改民办的尝试失败,而经元善、谢家福在上海主持的官督商办企业机器织布局和电报局则取得成功。这反映出( )A. 地方势力主导着近代化进程B. “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C. 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之路D. “中体西用”思想得以运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江南士绅积极参与洋务,开展由官办改民办、官督商办等经营方式的探索,说明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的道

13、路,故选C;仅仅从材料中的几个例子,无法得出地方势力主导着近代化进程,排除A;1895年甲午战后,“实业就国思潮兴起,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排除D。13. 据统计,从1862年至1894年的30余年间,洋务派共创办外语、机械、军医、陆军、矿务等类新式学堂24所。这些新式学堂A.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 蕴含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C. 导致了科举制度的瓦解D. 排斥儒学作为学堂课程内容【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因此开办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蕴含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B正确;新式学堂的开办仍然属于技术层面的学习

14、,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学属于中体的组成部分,D排除。故选B。14. 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A.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B.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C. 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D. 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表格,时间为18941936年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故选B项;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A项;官僚资本在甲午战败后增长率下跌,但没有破产,排除C项

15、;结合所学,列强控制中国资本发展,排除D项。15. 下表为张謇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这最能反映A. 君主立宪阻碍社会进步B. 企业家顺应时代的变革C. 新式教育发展依然缓慢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张謇辛亥日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汇是“革命”和“实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能反映出其顺应了时代的变革,故选B项;出现频率最高的“革命”一词可以看出清末新政中的“预备立宪”措施是一场骗局,但“实业”一词却不能反映这一问题,排除A项;“教育”一词在张謇辛亥日记中出现的频率不高,排除C项;“实业”一词可以看出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16、了发展,但是“革命”一词却不能反映这一问题,排除D项。16.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 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C 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答案】D【解析】【详解】上表中既有洋务企业,也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他们都属于民族工业,故选D项;申新纺织厂是1915年兴建,不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A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和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项错误;申新纺织厂是1915年创办的企业,是民国时期的企业,不是晚清时期的民族工业,C项错误。17. 下表是1933年中国重要工矿产品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对比表,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A.

17、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B. 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命脉C. 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D. 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有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比值”的数据可知,“电力”“铁”外国资本占优势,而民族资本在轻工业领域略占优势,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即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33年中国重要工矿产品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对比,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无法反映出外国资本对中国命脉的控制,B项错误;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币制改革就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C项错误;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并且材料内

18、容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D项错误。18. 下表是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该表反映出当时A. 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困境B. 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C. 统制经济促进工业发展D. 沦陷区的工业基本停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增长非常有限,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困境,故选A项;近代中国以轻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B项;统制经济是国民政府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而逐步确立和实施的一种战时经济体制,其最高目标是为战争服务,材料未涉及这一政策,排除C项;根据表格可知,此时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均有所增长

19、,并非“基本停滞”,排除D项。19.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 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说明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

20、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说法错误。【点睛】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20. 下表是建国后某次会议的部分决议内容。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A.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 中共八大C.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详解】1956年中共八大有关政治报告

21、的决议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B正确;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主要是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排除;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主要是为了筹备新中国成立的相关问题,C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排除。故选B。21. 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情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这次会议A. 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B. 根源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C.

22、有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七千人大会总结了过去的一些教训,在经济发展路线上作出了一定的改变,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D项正确;七千人大会强调了“三面红旗”不能动,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思总结历史问题,因此没有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排除A、C两项;七千人大会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召开,这是由于经济建设思想错误,与中苏关系的恶化无关,排除B项。故选D。22. 香港明报的文章评价“十二五规划”:“这将是一次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将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国内地

23、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文章所指的“经济体制转型”的起点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起点,故选B项;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排除C项;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23.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

24、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深圳等经济特区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地区,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特殊经济政策,不以计划经济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项正确;1956年中共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A项错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化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C项错误;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对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但没有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D项错误。24. 北京周姓女子“自幼游学欧美,去岁回国

25、”,为出嫁计,未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牌,上书“女学士,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五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之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 五四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B. 西方婚姻文明影响中国C. 门当户对成为婚嫁的首选条件D. 婚姻自主已成社会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学士如有与之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可见受到欧美文明影响的周姓女子主张婚姻自由,恋爱自主的观念,说明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西方婚姻文明的冲击,答

26、案为B;根据材料“至民国8年1月止”可知当时是在1919年1月前,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A错误;材料主要体现自由恋爱,而不是门当户对的条件,C错误;材料是周姓女子个人行为,不能说婚姻自主成为主流,D错误。25. 下表是中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下列选项对此表信息提炼最恰当的是A. 起名强调个性与艺术性的结合B. 国人取名深受阶级斗争的影响C. 民主科学的世界潮流影响国民D. 折射中国近现代化的阶段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表中三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起名,受到其生活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折射出了中国近现代化的阶段特征,故选D项;从表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

27、间,中国人起名没能体现个性化和艺术性的结合,体现个性与艺术的结合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A项;受阶级斗争的影响,只适合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国人起名的特点,排除B项;民主科学的世界潮流影响,只符合晚清和近代时期,部分国人起名的特征,排除C项。26. 如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 欧美电影中国已丧失了市场B. 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C. 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 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旧中国的电影带有半殖民地色彩,表现为英美电影排片比重大,新中国民族独立,电影排片受到国家形态的影响,国产电影和苏联电影逐渐成

28、为主流,B正确;材料表明欧美电影在中国仍有一定市场,排除A;受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并不宽松,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电影技术问题,排除D。27. 1936年1月,美国布朗仪器公司与苏联签订为期3年的技术协议,协议规定布朗公司向苏联重工业部门提供测试仪器和使用说明,并对苏联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1936年12月,美国弗兰克基利安公司又与苏联签订价值6万美元的橡胶生产技术协议。这说明A. 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技术合作加强B. 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意识形态趋同C. 美国为摆脱经济困境拓展国外市场D. 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而引进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1936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

29、机时期,美国公司与苏联签订技术协议,说明当时美国为摆脱经济困境拓展国外市场,C正确;1936年两国并未卷入二战,排除A;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一致,排除B;苏联一五计划在1932年就完成了,排除D。28. “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是A. 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境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D. 缓和资本主义劳工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根本目的”,美国国家改善劳工的处境,表面看是缓和阶级矛盾

30、,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总资本家”的利益,维护垄断资本主义制度,C正确;AD是目的之一,但其根本目的是雏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排除。故选C。29. 下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设立的时间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美国A. 科技发展服务于冷战战略B. 用国家力量确保发展优势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 致力于全面推进知识经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20世纪中期,美国以国家名义设立的科研机构纷纷出现,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美国用国家力量确保发展优势,B项正确;美国部分科研机构的设立不能说明科技发展服务于“冷战战略”,A项错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

31、期,C项错误;“知识经济”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D项错误。30. 下表是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实际GDP及其他若干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的因素主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殖民体系的变化经济政策的调整霸权地位的丧失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时期,里根政府通过放松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体现了经济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新经济时期,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经济增长,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战后殖民体系的变化

32、对美国经济变化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并未丧失,故错误,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材料一 明代中期以前,豪富之家不乏骄奢之实例,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崇尚侈丽。此风“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

33、济通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晚明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中国近代“奢俭观”。【答案】(1)变化:由传统的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变为追求奢侈享乐。原因: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了社会时尚,富裕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也影响了社会风气。(2)晚清时期,上海报刊杂志中就有人著文公开反对节俭,主张只有追求繁华奢侈才能带来民众的工作就业及经济发展。评价言之成理即可。民国初期,看到了奢靡之风盛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人主张抵制奢靡提倡节俭的道德观念,成立俭德会等组织弘扬节俭传统。评价言之成理即可。也有人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及近代

34、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进而主张不要过分强调奢靡或节俭,只有发展近代工业才能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评价言之成理即可。评析: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民族危机深重,受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欧风美雨的冲击等,中国人的奢俭观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的形态。这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近代社会转型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崇尚侈丽”等信息可知,晚明时期的社会风气由传统的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变为追求奢侈享乐。原因,根据材料“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

35、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可得出富裕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也影响了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逐渐冲击了人们传统思想,追求财富逐渐成为社会时尚。(2)根据材料“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可知,晚清时期上海报刊反对节俭,认为太过节俭不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提倡追求奢华,认为追求繁华奢侈才能带来民众的工作就业及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民国初期的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等信息可知,民国初年有人发起提倡节俭的活动,认为繁华奢侈不利于经

36、济的发展,主张抵制奢靡提倡节俭的道德观念,成立俭德会等组织弘扬节俭传统。根据材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自制各种生活用品,否则虽节俭而难自振”等信息可知,作者是世界近代发展潮流的角度认识奢侈之风,材料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也是近代社会转型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2. 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2009年6月连续三天在全球主义者网络杂志撰写文章,解说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和西班牙。材料 15651

37、815年,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不间断地航行于其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酉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之间,把福建月港运来的生丝与丝绸为主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等地。墨西哥人直接称之为“中国船”。与此间时,大量的白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回中国。从1500至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16世纪开始,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两个政治和经济实体,中国与西班于曾共同引领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而今,西班牙想重回亚洲,希望两国能携手再创辉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马尼拉帆船贸易写一段解说词。(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与西班牙可能携手再创辉煌的理由。

38、【答案】(1)示例: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扩张及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玉米、甘薯等新物种在中国传播,改变了中国农作物结构,刺激了人口增长;给美洲带来灾难;给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总之,“马尼拉帆船贸易”引起了欧亚美大陆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变化,促进了全球化。(2)从西班牙方面作答。如:符合西班牙的国家利益,西班牙有重回亚洲的计划。从中国方面作答。如: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实行一带一路战略【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5651815年“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从殖

39、民地马尼拉、阿卡普尔科港,把中国的生丝与丝绸等商品运往美洲,这个垮大洲的商品买卖圈,交易量大,交易频率高,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材料信息”从1500至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可知,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此同时,这样的商业往来促进了沿线国家及地区物种的交流,玉米、甘薯更农作物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改变了中国农作物结构,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对美洲而言,这是一种灾难,即掠夺了当地大量的白银黄金,也把旧大陆的病毒

40、带到了新大陆,还对土著印第安人的无情屠杀;从西班牙本国来说,带去了大量的黄金白银。总体来讲,马尼拉大帆船就是早期西班牙的殖民过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也不断发展,引起了欧洲、亚洲、美洲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2)当今中国与西班牙可能携手再创辉煌的理由可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如根据“,西班牙想重回亚洲”可知从西班牙的角度来说,符合西班牙国家的利益,因为西班牙有重回亚洲的计划。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实行一带一路战略。33.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引发了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

41、经济动荡、军事威胁的内忧外患之际,民国知识分子与工商界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这与当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下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的模式是一致的。随着国民党政府逐渐巩固政权,加之日本侵华形势的紧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国家资本扩张来实现工业化,这影响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建设。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统制经济的实际效果来看,在金融、交通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摘编自陶宏伟经济危机、民族存亡与近代经济思想传播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的国内外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

42、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背景:经济动荡;军事威胁(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经济大萧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工业化建设(计划经济)。(2)论文写作要点(仅供参考)【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在经济动荡、军事威胁内忧外患之际”可知经济动荡、军事威胁(日本侵华);根据材料“这与当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下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的模式是一致的”可知经济大萧条,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随着国民党政府逐渐巩固政权,加之日本侵华形势的紧迫”可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另外联系此时苏联30年代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2)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首先要找到一个论点,然后进行论述。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国家资本扩张来实现工业化”可以提出一个论点:中国走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道路。根据论点进行阐述,论述主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经济动荡军事威胁的内忧外患之际,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造成了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等方面进行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